嚴格說來,“次要任務”其實更重要。
就是張家正提到的,轟炸西駱沙的首都莫薩城,摧毀總統府、總參謀部與國家電信中心這些戰略目標。
如果說炸掉西陸集團前線司令部,能爭取幾天時間,那麽打掉西駱沙中樞神經,或許就能夠提前發起反擊。
在說這件事的時候,王慶恩提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打到現在,西陸集團其他國家幾乎都在看熱鬧。直接站戰的,就只有迢曼帝國,而且投入的兵力僅一個裝甲旅。
當然,這也沒什麽好奇怪的,戰爭才打了幾天。
可問題是,除迢曼帝國之外,西陸集團其他主要成員國,都沒有按照承諾派遣地面部隊參戰。
離前線最近的一支“盟軍”,還在第聶伯河那邊的基輔。
即便現在出發,這些部隊最快都要在三天之後才能抵達前線。
要命的是,兵力也不夠。
在基輔那邊只有1個羅利機步旅,1個洛克快反旅,1個斯班裝甲旅與1個布蘭加強合成營。
關鍵,這些部隊都沒有滿員。
3個旅加上1個加強營,總共才1萬余名官兵。
其實,就算是滿編也沒有2萬人。
這點兵力,能夠做什麽?
就王慶恩所說,西駱沙當局對盟友的懈怠感到非常不滿,而且前線的失利,加重了不滿情緒。
在西駱沙軍隊裡面,對盟友的憤恨情緒已經非常嚴重了。
關鍵其實就在這裡。
如果進攻打得順利,就算盟友的反應速度慢一點也沒多大的問題,畢竟勝利具有鼓舞士氣的作用。
現在的問題是,進攻行動進行得很不順利。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西駱沙軍隊的官兵都覺得,在前線遭遇的挫敗跟盟友不願意投入兵力有很大關系。
當然,這麽說確實有點牽強,也可以說在推卸責任。
客觀的講,西陸集團的其他國家並不是不給力,是西駱沙軍隊自己搞砸了。
在戰前擬定的作戰計劃當中,盟軍的參戰時間設定在開戰後一個星期,而且主要承擔的支援任務,最多充當預備隊。
至少在開戰之後的一周裡面,西駱沙軍隊得獨自承擔起進攻重任。
這麽安排,或者說戰略計劃中確定的這個時間,並不是想當然的決定,而是受客觀因素限制。
簡單的說,就是包括迢曼帝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需要花一周時間進行動員,以及向前線運送作戰部隊。
其實,只是運送與集結作戰部隊就需要好幾天。
現在的情況是,戰鬥才打了3天,西駱沙軍隊就拚光預備隊,要盟友立即出兵支援。
當然,也不是說盟友就沒有問題。
要說的話,迢曼帝國等盟友提供的支援確實沒到位,存在巨大的問題。
不說別的,迢曼空軍到現在都沒投入主力部隊,而且派遣的戰術航空兵一直在戰線後方活動,執行的防禦任務。
顯然,這遠遠不夠!
雖然西駱沙擁有整個西陸集團最龐大的前線航空兵,只是像MG-29這類適合部署在前沿機場的前線戰鬥機就有上千架之多,但是西駱沙空軍嚴重欠缺遠程打擊能力,就連戰場支援能力都不足。
西駱沙空軍擁有的唯一的攻擊機是MG-27。
這種使用第三代戰鬥機,即MG-23改進而來,主要是去掉了雷達等電子設備,專門用來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攻擊機根本算不上完美,不但性能已經算不上詳盡,而且不是很適合用來執行戰場支援任務。
在西陸集團內,承擔空中支援任務的主力,一直都是迢曼空軍與洛克空軍。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西駱沙已經沒有多余的資源來發展空中力量了。
可問題是,迢曼空軍與洛克共軍至今都沒有像樣的表現!
在之前的戰鬥當中,西駱沙陸軍所遭受的挫敗幾乎都跟欠缺空中支援,只能靠裝甲力量強行突破有關。
拿發生在阿斯特拉罕北面的戰鬥來說。
那個晚上,如果能夠進行一次高強度轟炸,也許根本不需要西駱沙陸軍的裝甲部隊重新上場,頂上來的迢曼裝甲旅就能突破東駱沙步兵守衛的防線,而帝國陸軍派去的增援部隊或許根本到不了戰場。
不過,真要說的話,迢曼空軍不是不願意提供支援,而是做不到。
在之前幾天裡,迢曼空軍的首要任務,其實是防空,也就是對付那些不斷從東邊發起突擊的敵機。
因為要在前線部署更多的製空戰鬥機,所以迢曼空軍始終沒有增派攻擊機。
不管怎樣,西駱沙軍隊內部已經出現了質疑的聲音。
局面還能維持下去,一是因為前線部隊仍然在推進,還有取得勝利的希望,至少沒到絕望的時候。二是因為西駱沙當局,也就是那些政治家起到了積極作用,給了部隊將領巨大的壓力。
正是如此,才需要打擊西駱沙的中樞神經。
用王慶恩的話來說,如果能一舉乾掉西駱沙的領導集團,同時在戰線上取得足夠巨大的勝利,或許就能夠逼迫西駱沙軍隊的將領做出新的選擇,哪怕僅僅是變得消極,對東方集團也有巨大幫助。
從戰略層面看,這其實是迅速取勝的關鍵所在。
只要西駱沙倒下了,西陸集團就支撐不了多久!
不要忘了,迢曼帝國等西陸集團的成員國都沒有完成動員呢。
如果西駱沙在開戰之後迅速戰敗,那麽迢曼帝國或許就只能選擇妥協,到時候戰爭就會宣告結束。
當然,李天凌並不讚同這個觀點。
在他看來,西駱沙在戰場上吃了敗仗,唯一的結果,其實就是逼迫紐蘭共和國立即出兵參戰。
不過,李天凌同樣知道,當務之急是穩住戰局。
只要摧毀西駱沙的軍政體系,那麽一切都好說!
正是如此,李天凌也沒耽擱,在從王慶恩那裡打聽到消息後,就去找到跟隨他過來的飛行員,開始做準備。
在西北戰場上。
反擊命令已經由戰區司令部下達到各個方向的前沿指揮中心,只是暫時沒有分發給作戰部隊。
鄭直爽在第一時間把廉明陽等主要軍官召集了起來。
反擊行動由戰區司令部直接安排,參與反擊的作戰部隊由戰區司令部安排,前線部隊隻負責提供協助。
簡單的說,就是把反擊部隊送上戰場。
任務非常簡單,由鄭直爽指揮的航空旅安排運輸直升機,把空中突擊部隊送上戰場。
在阿斯特拉罕這邊,將投入一個旅的兵力。
沒錯,就是第1步兵師編制下的第101空中突擊旅。
千萬別被“步兵師”這個名稱迷惑了,在西北戰區,第1步兵師是沒有半點水分的重裝部隊。
此外,第1步兵師也是西北戰區兵力最多的師級部隊。
和平時期,其兵力多達23000人,而在戰時一般會加強到3萬人以上。
在波伊戰爭中,第1步兵師的兵力一度達到了44000人,都差不多趕上其他戰區的一個軍了。
其實,第1步兵師本身就是按照“軍”的級別組建。
簡單的說,在戰爭時期,第1步兵師的師部將自動升級為帝國陸軍第1軍軍部,負責指揮西北戰區的地面部隊。
正是如此,第1步兵師的編制才如此龐大。
該師的主力作戰部隊就有5個步兵旅。
當然,說是步兵旅,其實全是機械化部隊,其中第111旅與第112旅都達到了裝甲旅的標準,另外3個旅也達到了機步旅的標準。就只是這5個旅,在滿編之後,總兵力就超過了28000人。
支援部隊是2個炮兵旅,其中的第121炮兵旅裝備的全是自行榴彈炮,而第122炮兵旅裝備的遠程火箭炮。
其實,第122旅也是帝國陸軍唯一全部裝備遠程火箭炮的炮兵旅。
在作戰的時候,這2個炮兵旅一般會拆散加強給步兵旅。
此外還包括防空旅、後勤旅、通信保障營、警衛營、電子對抗營、醫療營等師部直接管轄的支援部隊。
波伊戰爭期間,還增加了一支裝備了數百架直升機,有上萬名官兵的低空突擊部隊。
雖然在陸航堅決反對下,陸軍司令部沒把低空突擊部隊編入作戰部隊,在名義上是由陸航司令部統一調配,但是在實戰當中,低空突擊部隊都是加強給像第1步兵師這種,居於要地的主力作戰部隊。
要說的話,這也是在第1步兵師內編入第101空中突擊旅的關鍵原因。
該旅的前身是帝國陸軍的一支空降師。
雖然在上次大戰中,空降部隊非常受歡迎,特別是在西大陸這邊,迢曼帝國的空降部隊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不管在戰時,還是在戰後,帝國陸軍都不太重視空降部隊,也沒有花大力氣發展空降部隊。
主要就是,帝國陸軍在戰後奉行防禦戰略。
當然,也跟空降部隊嚴重缺乏裝甲力量有很大關系。
按帝國陸軍的理論,進攻與防禦都得依靠裝甲部隊,因此空降兵基本上沒有戰鬥力,或者說是靠不住。
至於傘兵戰車,那其實是後來的事情。
在戰後那幾年,受到運輸機性能限制,沒有人想過要發展能夠直接空投的傘兵戰車。
關鍵還有,即便發展到現在,傘兵戰車也十分脆弱,在大規模戰爭中最多算得上是代步工具。
等到運輸機的性能提高,就更加沒有發展傘兵戰車的必要了。
哪怕需要遠程奔襲,因為必須奪取與控制敵後機場,所以不如用運輸機直接向前線空運主戰坦克。
不過,讓空降兵淡出戰爭舞台的,並不是這些因素。
在波伊戰爭中,直升機大放異彩。
正是如此,在波伊戰爭結束之後,帝國陸軍隻保留了3個空降旅,把其他的空降部隊全都改編成空中突擊部隊。
此外,所有的空中突擊部隊都是旅級編制,全都設在步兵師名下。
這麽安排,其實賦予了空中突擊部隊雙重使命。
簡單的說,在防禦作戰階段,空中突擊部隊就是預備隊,承擔堵漏的重任,而在進攻階段是快速突擊部隊,充當突擊的尖刀。
當然,在現有的編制體系下,空中突擊旅是名副其實的快速反應部隊。
要說的話,也是貨真價實的輕裝步兵部隊。
這也正是把空中突擊旅編在步兵師名下的原因。
第101旅,滿編時也就只有4200人,是第1步兵師6個戰鬥旅中兵力最少的一個,甚至不如2個炮兵旅。
關鍵,全都是步兵。
雖然配有一些重型裝備,也是能夠用直升機吊運的無坐力炮、迫擊炮與輕型榴彈炮。
空中突擊旅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的武器裝備都能用直升機運送。
不過,在實戰當中,未必所有的武器裝備都得由直升機運輸,比如輕型榴彈炮,就很少用直升機運送。
只要條件允許,部隊都是用卡車把輕型榴彈炮送上前線,最多在撤退的時候安排直升機吊運。
在安排任務的時候,鄭直爽明確提到,因為加強給第1步兵師的航空旅被派往別的方向執行更重要的作戰任務,所以全部的運輸工作得由第135旅承擔,也就意味著要往返飛行好幾次。
關鍵還有,會在下午安排運輸機送20架10噸級通用直升機過來。
這種直升機的主要任務,就是把輕型運輸直升機吊不起來的重型裝備送上前沿陣地。
在此,廉明陽領到了新任務。
率領這20架10噸級通用直升機,完成最為關鍵的任務。
後方把直升機送來,卻沒有安排飛行員來參與作戰行動,畢竟現在到處都缺飛行員。
用鄭直爽的話來說,一線部隊的損失太大,即便像第135旅這樣的預備隊,傷亡率都超過了三分之一。
現在,整條戰線上,到處都缺人。
為了解決飛行員不夠的問題,鄭直爽已經下令,累積飛行時間在1500小時以上的優秀飛行員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決定要不要單獨執行任務,也就是不帶搭檔, 獨自駕駛直升機出動。
當然,單獨飛行的出勤率將翻倍。
按帝國空軍的規矩,完成100次任務之後,飛行員能獲得至少3個月的探親假。
總而言之,在戰鬥打響之後,廉明陽等大約100個機組的飛行員,唯一的任務就是向前線運送部隊與物資。
至於為什麽在這個時候發起反擊,還來的這麽多的突然,鄭直爽沒說,也沒有人問。
需要問嗎?
敵人的前鋒部隊已經推進到阿斯特拉罕北面大約50千米處,還派來偵查部隊,說不定很快就會發動進攻。
肯定得死守阿斯特拉罕,通過戰術反擊來牽製敵人,才更有把握在此擊敗敵人。
在廉明陽看來,到這個地步,只要有任務,還在不斷的出動,就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