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帝國爭霸》第一百二十九章 多手準備
對這個高巨王國的上將,丁鎮南一點都不感冒。

 嚴格的說,丁鎮南本來就不太了解樸太熙,畢竟他是在西北戰區服役,高巨王國屬於東望洋戰區。

 來到哈立德國王軍事城,聯軍司令部成立的那一天,丁鎮南才認識了高巨國王的“老丈人”。

 其實,也就是這層裙帶關系,使得丁鎮南瞧不起樸太熙。

 雖然在帝國軍隊裡,也有很多將領憑借與皇室的關系而飛黃騰達,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帝國海軍的兩位戰神,即親手締造帝國海軍的陳炳勳,以及在上次大戰當中率領帝國海軍所向披靡的白止戰,均是帝國的皇親國戚,但是往根本上講,陳炳勳與白止戰這些將領,都是在成名之後才跟皇室扯上關系,而不是說通過攀龍附鳳才出人頭地,其本身的能力肯定是無庸質疑。

 只是,在高巨王國就不是這麽回事了。

 就丁鎮南所知,高巨王國的很多將領攀附王室,完全是為了功名利祿,自身並沒有什麽能力。

 關鍵還有,高巨王室也在通過聯姻等方式,維護其統治地位。

 正是基於這個認識,丁鎮南才覺得樸太熙也是一丘之貉,跟之前認識的高巨軍人沒什麽兩樣。

 不過,見到樸太熙之後,丁鎮南就改變了這個觀點。

 只看相貌,丁鎮南就覺得樸太熙是個厲害角色,因為那種與生俱來的,自然流露出來的霸氣,絕不是刻意模仿。

 這證明了一個傳聞:樸太熙早有不臣之心!

 關鍵就是:樸太熙是南高王國的臣民,在上次大戰中流落到北高王國,並且在大戰結束之後參軍服役。

 民間早有傳聞:樸太熙是南高王室的遺孤。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南高王室跟北高王室,也就是現在的高巨王室是一脈相承,都源自創建了高巨王國的李氏。

 現在的高巨王室就姓李!

 簡單的說,在第一次全球大戰結束後,冰風暴半島一分為二,由李氏建立的高巨王國也分裂成為兩個王國。為了確保正統性與合法性,控制半島南部地區的狹夷皇國,扶持流落海外的李氏支脈,建立了南高王國。只不過,直到南高王國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中覆滅,梁夏帝國都沒有承認南高王室。

 按照規矩,高巨王室的合法性來自帝國皇室的冊封。

 在梁夏帝國建立後,歷任高巨國王都得在登基前赴帝都覲見帝國皇帝,並且獲得帝國皇帝的正式冊封。在第一次全球大戰爆發前,高巨王室還讓繼承人,也就是王太子到梁夏帝國深造學習,陪伴梁夏皇室的皇子成長,或者加入帝國禁衛軍服役,擔任皇子的部下,以加強跟梁夏皇室的關系。

 有了這個先例,狹夷皇國與沙烏地等王朝性質的國家才紛紛效仿,讓王位繼承人去梁夏帝國深造。

 說得實際一點,其實就是派去做人質。

 當時,南高王室只是獲得狹夷皇室的冊封,不是帝國皇室的冊封,因此在史書當中被成為南高偽王朝。

 這也是一個非常短命的王朝。

 從成立到滅亡,總共也就只有21年!

 在南高王國滅亡後,大部分王室成員流落海外,其中的一些去了狹夷皇國,然後輾轉到了紐蘭共和國。當中的一支至今都還在紐蘭共和國的金灣市,並且宣稱自己才是高巨王室的正統血脈。

 只是,仍然有很多王室成員沒能逃脫。

 這些留在高巨王國的王室成員均在大戰結束前更名改姓,恢復了平民身份,並且散居於各個主要城市。

 關鍵就是,大部分隱姓埋名的王室成員選了高巨王國的大姓。

 這裡,涉及到了南高王室的一個變化,或者說是受到狹夷皇國的統治,由狹夷皇家習俗所產生的影響。

 南高王室仿照狹夷皇室,廢除了王族姓氏!

 狹夷皇室延續了2000多年,一直就沒有姓氏。即便在維新之後,狹夷皇室依然沒有為自己確立姓氏。

 沒有姓氏,成了皇族的身份標志。

 皇族與王族可以搞特殊,可是在恢復平民身份之後,肯定要有一個姓。

 流落海外的王室成員大多恢復了“李”姓,畢竟李氏王朝已經存在數百年,一直都是高巨王國的正統。

 只是,留在高巨王國的王室成員,大多選擇了其他姓氏。

 原因也很簡單:避免遭到清洗與迫害。

 同樣如此,大部分王室成員選擇了“金”、“樸”、“崔”、“鄭”、“薑”等人口數量佔比較多的大姓。

 當然,肯定無法由姓氏斷定樸太熙就是南高王室的遺孤。

 南高王國覆滅的新歷100年,樸太熙還不到10歲。到了新歷106年,也就是在16歲的那一年,他就以全國第三名的成績考入高巨王家軍事學院,並且在3年之後獲得陸軍少尉軍銜。

 顯然,如果樸太熙只是一介平民,憑什麽獲得常人絕不敢奢望的教育?

 在上次大戰結束前,高巨王國的文盲比例超過90%,只有極少數權貴,以及地主階層的子弟能獲得上學的機會。

 高巨王國推行10年製義務教育,要到新歷115年之後,而且直到新歷130年,才基本全面普及義務教育。

 樸太熙果真是平民,那就肯定是文盲,根本不可能考入王家軍事學院。

 如果樸太熙是南高王室遺孤,那麽此後發生的事情也就說得通了。

 當然,丁鎮南不關心樸太熙是不是南高王室的遺孤,畢竟高巨王國早就效仿帝國完成了憲政改革。

 關鍵還有,高巨王國就挨著帝國,不管經濟與文化、還是軍事與政治,全都受帝國的影響與控制。哪怕樸太熙在某一天篡位成功,也會在坐上王位前向帝國皇室表達忠心,以求獲得帝國皇帝的冊封。

 丁鎮南關心的,其實是樸太熙會不會答應增兵,或者說會開出多高的價碼。

 為此,丁鎮南才專門去拜訪了樸太熙。

 當然,與上次見面不同的是,丁鎮南已是帝國陸軍準將與聯軍參謀長,還通過實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就算樸太熙是目中無人,也不敢小看帝國陸軍將領。

 大概是心鏡發生了變化,再次見到樸太熙,丁鎮南立即想到,那些關於樸太熙的傳言並非是假的。

 最主要的一點,這家夥太沉得住氣了。

 這種沉穩,以及喜怒不形於色的內斂,絕不是成年後才有的,而是來自幼年的經歷,特別是成長環境所產生的影響!

 所幸的是,丁鎮南關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意外。

 在丁鎮南說明來意,也就是希望高巨王國能夠增兵,並且承擔更多的作戰任務,包括佔領控制伊拉克南部地區,在佔領區內維持秩序,盡快讓沒有被破壞的油田恢復生產,以及讓法奧港恢復吞吐作業後,樸太熙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還表示將親自負責在伊拉克南部地區的佔領行動。

 至於空中力量,樸太熙也沒拒絕,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對部署做出調整,保證會增派200到300架作戰飛機,以彌補帝國海軍航空兵的不足,確保在攻打巴格X的行動當中,為地面部隊提供充足支援。

 為了讓丁鎮南放心,樸太熙還當著他的面,給高巨首相打了電話。

 此後,他還親自送丁鎮南返回聯軍司令部。

 這個時候,丁鎮南的另外一個安排也有了結果。

 按照他的要求,空軍司令部答應向波沙灣地區增派3架“指-10A”聯合指揮機,把加油機等支援飛機增加20%,並且向迪戈基地增派150架轟炸機,只是這些轟炸機不是隻面向波沙灣地區。

 不過,關鍵是以加油機為代表的支援飛機。

 雖然在第三輪軍事改革開始之後,帝國空軍做出了妥協,為“油-29A”等大型加油機加裝面向海軍作戰飛機的軟管加油系統,但是帝國海軍依然是我行我素,堅持使用自成一派的軟管加油系統。

 原因也很簡單,海軍沒有轟炸機這類大型作戰飛機。

 空軍堅持使用硬管加油系統,就是為了照顧戰略轟炸機,即硬管加油系統不但輸送效率更高,對受油機飛行員的要求也更低,加油時的穩定性更好,更加適合為油耗巨大,而且操作不太靈便的大型飛機服務。

 只是,硬管加油系統的缺點也很突出。

 比如結構複雜,而且需要一名專門的操作人員控制加油設備,也就很難用在海軍的艦載機上。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才研製與裝備了軟管加油系統。

 因為缺乏大型平台,而且航母也無法搭載大型飛機,所以在過去幾十年裡,帝國海軍主要采用夥伴式空中加油。

 往簡單說,就是讓“攻-5”這類的重型艦載機掛上加油吊艙,臨時充當加油機使用。

 這也是“攻-5”深受海軍航空兵歡迎,服役30年之後,還通過延壽改進再服役15年的關鍵所在。

 在海軍的艦載機中,就沒有比“攻-5”更加適合充當加油機的了。

 換個角度來看,正是因為欠缺像“油-29A”與“油-20D”這類大型加油機,導致作戰飛機在很多時候,不得不帶彈返航,所以帝國海軍航空兵即便在上岸後,作戰效率也比不上空軍戰術航空兵。

 進入到地面戰爭階段後,海軍航空兵的這個缺陷表現得更加突出。

 當然,這也跟海軍航空兵的任務特點有關。

 在傳統的海空作戰當中,海軍航空兵所承擔的,往往都是“一次性”任務,即高度重視首輪突擊的有效性。特別是在製海作戰中,艦載航空兵能不能在第一時間打垮對手,將決定戰役勝敗。

 受此影響,海軍的艦載機一直都不太重視滯空時間。

 就拿“戰-9B”來說,在典型製空掛載模式下的最大作戰半徑超過了1500千米,為第三代戰鬥機中的翹楚,可是在同樣掛載的情況下,在距離航母500千米處的巡邏時間就只有可憐的60分鍾,還不到“戰-11A”的一半。

 原因就是,“戰-9”更加注重高亞音速巡航時的升阻比,因此低速飛行的油耗反而要高得多。

 攻擊機也一樣。

 “攻-5F”在掛載4枚重型反艦導彈的情況之下,能對1800千米外的敵艦發起攻擊,掛載8枚500千克級航空炸彈,彈藥掛載量減少了2000千克,對1000千米之外的地面目標發起攻擊,戰場巡邏時間僅30分鍾。

 相同掛載的情況下,空軍的“戰-16A”能夠在1000千米外的戰場上空徘徊90分鍾。

 有了空軍的加油機,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加油機的支持下,“攻-6F”能夠攜帶16枚500千克級航空炸彈,在1000千米之外的戰場上空巡邏2個小時。如果提前做好了準備,確保飛行員精力充沛,還能夠把戰場巡邏時間延長到4個小時。

 關鍵就是,海軍航空兵的攻擊機,往往擁有同時代相同機型中最強的掛載能力。

 這也沒啥好奇怪的,畢竟像“攻-5”這樣的重型艦載攻擊機,主要使命是攜帶重型反艦導彈打擊敵人的航母戰鬥群,典型任務配置是4枚各重1500千克的反艦導彈,外掛彈藥達到了6噸。

 空軍的攻擊機,典型任務掛載重量往往在2到4噸之間。

 正是如此,丁鎮南才向空軍提出了增派支援飛機的請求。

 只是,並非全是好消息。

 10月4日的凌晨,拿到空軍司令部的回電後,丁鎮南還沒來得及離開司令部,最新戰報就送了過來。

 在大約4個小時前,當地時間的4日凌晨2點左右,在沒有提前宣戰的情況下,梵羅軍隊在寬達2000千米的邊境線上,出動約30個師的兵力在同一時間向巴鐵發動進攻,南亞次大陸戰爭由此爆發。

 首先打響的是空中戰鬥。

 凌晨剛過,梵羅空軍就發動進攻,出動上千架作戰飛機,對邊境線對面的數十座軍事基地發動了突然襲擊。

 當然, 遠遠算不上“突然”。

 雖然有聯軍在波沙灣戰爭初期的行動可以借鑒,但是在這場突襲行動當中,梵羅空軍的表現依然差強人意。

 關鍵就是,梵羅空軍的突擊行動並沒有達到戰役突然性。

 梵羅空軍的戰鬥機起飛之後不久,巴鐵空軍就進入最高戰備狀態,靠前部署的300多架作戰飛機全都緊急起飛。

 此外,沿著邊境線部署的防空部隊也及時做好戰鬥準備。

 結果就是,梵羅空軍的首輪突擊,非但沒有能夠達成戰役突然性,還遭到巴鐵空軍迎頭痛擊。

 等到梵羅陸軍發動進攻,空中戰鬥還沒有分出高下,擁有兵力優勢的梵羅空軍並沒有掌握戰場製空權。

 必須承認,巴鐵空軍確實是南亞次大陸的勁旅,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