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劉長勳”號是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的大型航母,但是機動性能並不差,高速轉向的時候,艦體外傾超過30度。因為是向左轉向,所以艦體是向右傾斜。從軍官餐廳的舷窗往外看,灰暗的海面變成了一塊迎面而來的水牆,就像發生了海嘯。只不過,這個時候也沒人朝舷窗外觀看。
必須得說,“劉長勳”號很幸運。
因為還有幾架艦載機在準備降落,所以在遭到襲擊之前,“劉長勳”號保持著相對比較高的航速,接近28節。關鍵是,接下來就要讓防空戰鬥機升空,4部彈射器將以最大功率運行,需要儲備足夠的蒸汽,所以4套動力系統處於滿負荷工作狀態,能在15秒鍾內達到最大推進功率。
要說的話,這也是帝國海軍從“陳炳勳”級開始采用燃氣輪機的主要原因。
雖然為了配合4部大功率蒸汽彈射器,專門配置了4套回熱式蒸汽發生器,佔用了不少艦體空間,但是跟傳統動力系統,也就是蒸汽輪機相比,燃氣輪機擁有啟動速度快,達到最大輸出功率所需時間更短的優勢。
正是如此,在完成緊急轉向之後,“劉長勳”的航速就達到了30節。
不過,只是跑得快,還遠遠不夠!
去司令艦橋的路上,白華偉他們聽到了爆炸聲,是從外面傳來的,而且離得比較遠,應該在航母后方。
爆炸聲很低沉,而且在聽到爆炸聲的同時,航母還在猛烈的震動。
顯然,爆炸發生在海面之下,聲波才跟衝擊波同時傳到。
如果發生在海面上,因為聲波在空氣當中的傳遞速度比在海水中的速度慢得多,所以會在衝擊波之後到來。
毫無疑問,肯定跟魚雷有關!
來到司令艦橋,根本就不用詢問。
爆炸發生在“劉長勳”號的後方,中雷的是負責近距離掩護的反潛護衛艦,而且艦體已經被魚雷炸斷,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沉。
那艘護衛艦替“劉長勳”號擋了一槍!
雖然帝國海軍沒有做出強製規定,更沒在作戰守則中要求護航戰艦為航母擋槍,但是保護航母本身就是護航戰艦的頭號使命,攔截射向航母的雷彈,更是包括護衛艦在內的所有護航戰艦的天職。
在戰術編排上,艦隊指揮官往往會留下1艘護衛艦為航母提供近距離掩護。
顯然,這個安排本身就意味深長。
不要忘了,護衛艦都以反潛為主,防空能力算不上強大。在現代反潛作戰當中,除航母搭載的反潛巡邏機,主要就是由反潛戰艦搭載的反潛直升機,而反潛直升機的作戰區域一般都在50千米之外。在50千米之內的反潛作戰,由各戰艦搭載的反潛導彈,也就是火箭助飛反潛魚雷承擔。
關鍵就是,幾乎所有的護航戰艦都能夠搭載與使用反潛導彈。
此外,巡洋艦與驅逐艦同樣搭載了反潛直升機,而且通常是2架,也配備了包括拖拽式陣列聲納在內的各種探潛與搜潛設備,反潛作戰能力並不差,只是說得更加重視其他方面的作戰任務。
不說別的,即便是“青州”級防空巡洋艦,都搭載了2架反潛直升機,以及1套完整的反潛作戰系統。
如果只是為了反潛,根本不需要讓護衛艦留在航母身邊。
其實,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中,執行反潛任務的驅逐艦都是在編隊外圍活動,留在編隊內層的都是以防空為主的戰艦。
那麽,留下1艘護衛艦跟隨航母行動,真實用意就是在必要的時候為航母擋槍!
要說的話,這也跟在戰後誕生的各種性能先進的製導魚雷有很大關系,尤其是尾流製導魚雷。
在理論上,沒法通過干擾讓尾流製導魚雷失的。
此外,為了獲得最大的毀傷效果,魚雷一般都采用以磁感應為主,主動聲納或者觸碰為輔的複合引信。說得簡單點,只要磁感應引信正常工作,魚雷將在戰艦的艦體下方,大約2到3米的深度引爆。只有磁感應引信失靈,備用的引信才會啟動,通過直接撞擊或者是在足夠近的距離上引爆。
在搞明白這些之後,帝國海軍才找到了“對付”尾流製導魚雷的方法。
負責在近距離掩護航母的護衛艦,其首要任務,就是擋住射向航母的魚雷,尤其是尾流製導魚雷!
通常,這艘護衛艦上都有一套強磁場發生裝置。
不是什麽先進設備,也就是一個特製的電磁鐵,在啟動之後會產生很強的磁場,以此模仿噸位更大的戰艦。
如此一來,就算魚雷的定深遠遠超過護衛艦的吃水深度,在正常情況之下,就算從護衛艦的肚皮下面穿過,也不會引爆,而在護衛艦啟動了強磁場發生裝置之後,就肯定會在護衛艦的下方爆炸。
只是,負責擋槍的護衛艦肯定是凶多吉少。
尾流製導魚雷只能用來對付海面戰艦,因此全都是重型魚雷,戰雷頭的重量通常在250千克以上,而且一般都會裝填威力巨大的混合炸藥,威力是普通炸藥,也就是TNT的2倍以上。
別說是護衛艦,即便是萬噸級巡洋艦也抗不住重型魚雷。
要說的話,也就是因為威力巨大,所以在進入導彈時代之後,各主要海軍強國依然高度重視重型魚雷。
在理論上,只需要4到6條MK48這個級別的重型魚雷,就能夠擊沉一艘大型航母。
西陸集團的65式重型魚雷,在理論上只需要3條就能乾掉1艘大型航母!
換成導彈,哪怕是重型反艦導彈,至少需要10枚,還要在運氣的幫助下才有可能擊沉大型航母。
顯然,保護航母免受魚雷的攻擊,可以說是非常的重要。
相對對言,損失一艘4000噸級的遠洋護衛艦,肯定要比損失1艘8萬噸級的大型航母更加“劃算”。
只是,射來的魚雷不止一條。
過了差不多半分鍾,白華偉他們來到司令艦橋之後不久,那艘正在沉沒的護衛艦再次發生了爆炸。
從爆炸點,以及炸起的水柱高度來看,應該是被第二條魚雷擊中所致。
幾乎同時,安裝在航母艦尾的2套火箭深彈發射器突然開火。
幾十枚深水炸彈前都射向了航母后方,落點在航母與護衛艦之間,而且濺落區域跟航向平行。
接下來就是數十次爆炸。
深彈的定深都很淺,不是在對付潛艇,而是在對付魚雷!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保留火箭深彈發射器的原因。
在現代反潛作戰中,深水炸彈的價值已經變得微乎其微,最多是由反潛直升機攜帶,用來對付機動性能差,潛航能力更差的小型潛艇。在與大型攻擊潛艇的戰鬥當中,主要得依靠反潛魚雷。
相對來說,火箭深彈最大的問題,也就是射程太近。
雖然最新式的火箭深彈,射程超過了10千米,但是反潛導彈的射程在20千米以上,部分超過了30千米。
不過,射程近也有好處,比如反應速度快。
關鍵還有,深水炸彈更適合對付水下目標,比如潛航深度在10米左右的反艦魚雷。
因為海水的密度是空氣的上千倍,阻力也遠遠大於空氣,所以在這個深度,就算是大口徑艦炮也很難發揮作用。
正是如此,火箭深彈成了攔截魚雷的最後一道防線!
只是,火箭深彈能不能擊中來襲魚雷,完全看運氣。
按照帝國海軍做的測試,火箭深彈直接擊中魚雷的概率幾乎為零,主要依靠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來破壞魚雷。
雖然無法徹底摧毀魚雷,但是有很大的概率讓魚雷失效,準確的說是讓魚雷因為製導設備受損而無法正常工作。
關鍵就是,現代的先進魚雷都配有精密的製導系統。
毫無疑問,越是精密的系統,越容易受到損壞。
正是基於這個理論,帝國海軍摸索出了一套反魚雷戰術,也就是往魚雷的航線上投擲足夠的深水炸彈,並且讓這些深水炸彈在離魚雷近可能近的距離上引爆,通過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來毀壞魚雷。
要說的話,這套戰術主要針對的就是尾流製導魚雷。
道理也很簡單,尾流製導魚雷在航程末段,往往沿著相對較為固定的航線航行,也就具有一定的規律。理論上,只需要獲取魚雷在連續3個轉向點上的準確信息,就能夠計算出魚雷的航跡。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的戰艦依然保留了火箭深彈發射器,而且像航母這樣的大型戰艦一般部署在艦尾,而護衛艦與驅逐艦等以反潛為主的護航戰艦則部署在艦首,以獲得更開闊的射界。
在演習中,這套戰術得到了證明。
只是,在實戰中的效果如何,還沒人知道。
又過了幾分鍾,在作戰指揮中心發來消息之後,大家才松了口氣。
雖然沒有探測到魚雷發生的爆炸,但是過了幾分鍾,航母還沒有中雷,足以證明已經成功攔截了魚雷。
即便首輪攔截失敗,也有機會進行第二次攔截。
隨後,作戰指揮中心解除了魚雷襲擊警報。
射向“劉長勳”號的魚雷總共有3條,其中2條擊中了“鎮元”號護衛艦,另外1條被火箭深彈攔截。
該艦是“南安”級的第8艘,也是帝國海軍最新銳的遠洋護衛艦之一。
只是,不得不承認,“劉長勳”號的運氣確實是太好了。
能夠在一次戰鬥中,應付3條尾流製導魚雷的攻擊,絕對是一個奇跡,至少在過去的演習中,從來沒有取得過類似成績。理論上,能對付2條尾流製導魚雷,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鎮元”號戰沉。
雖然搶救行動還在進行,而且在“鎮元”號被魚雷擊中之前,“劉長勳”號就出動了搜救直升機,其他的護航戰艦也采取了行動,在中雷後5分鍾之內,有3架直升機飛到了“鎮元”號的上方,但是該艦在首次中雷後就斷成兩截,並迅速沉沒,戰艦上的200余名官兵肯定是凶多吉少。
其實,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發動襲擊的是一艘“洛城”級大型攻擊潛艇。
道理也很簡單,“洛城”級有4具魚雷發射管,而在作戰的時候,往往會保留一條自衛用的魚雷。雖然從第二批次開始在艇首增加了12具垂直發射管,能裝載反艦導彈,但是在近距離戰鬥中,特別是在魚雷的有效射程范圍之內,沒有哪個潛艇艇長會使用反艦導彈攻擊水面戰艦。
不止是反艦導彈的威力比魚雷小,還因為反艦導彈會讓潛艇暴露行蹤。
關鍵就是,反艦導彈在出管之後,會直接浮上海面,然後才點火起飛,並且產生極為明顯的信號。
不說別的,火箭助推發動機工作時產生的煙塵,在40千米之外都能看到。
對反潛直升機來說,飛行40千米也就是大約10分鍾的事情。如果再近點,反潛導彈能在3分鍾之內落下。
顯然,在敵艦隊附近這麽玩,等於是找死。
相對而言,使用魚雷要安全得多。
關鍵就是,可以設定魚雷的航速,而且很多先進魚雷能夠在航行途中改變航速,以此來提高發射平台的隱蔽性。
往簡單說,就是在發射之後,先以較低的航速航行,在逼近目標之後,再全速衝刺。
這樣一來,在魚雷產生較大噪聲,被敵人的反潛戰艦發現的時候已經遠離發射平台。
正是如此,對潛艇來說,只要能使用魚雷,就肯定不會使用導彈。
其實,多數大型攻擊潛艇搭載的導彈,都是用來攻擊地面目標的巡航導彈,而不是反艦導彈。
畢竟,相對於艦隊防空系統,潛艇搭載的那點導彈根本就不夠看。
如果發起攻擊的只是一艘“洛城”級, 那就沒有什麽好擔心的了。
偷襲之後,那艘潛艇肯定會轉向逃逸。畢竟魚雷在航行的時候會產生很明顯的噪聲,仍然有可能導致潛艇暴露行蹤,至少會暴露潛艇所在方向。那麽在發起第二次攻擊前,肯定得轉移陣地。
在“劉長勳”號遭到攻擊的時候,附近的護航戰艦已經采取行動,往魚雷來襲方向派遣了反潛直升機。在解除警報之後,“劉長勳”號還立即做出調整,把2架反潛巡邏機送到了彈射點上。
最多只要10分鍾,反潛直升機與反潛巡邏機就會覆蓋魚雷來襲方向。
在這種情況下,潛艇肯定得逃命。
正是如此,在作戰指揮中心解除警報之後,司令艦橋裡的緊張氣氛才一掃而空。
只是,隨後發生的事情證明,“劉長勳”號用光了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好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