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第94章 東宮設內閣
李承乾看著心裡有些莫名其妙,暗道:動不動就發火?

 “啟奏父皇,兒臣是這樣想的,舅舅身處嫌隙之地,是萬萬不能做尚書左仆射的。

 程名振雖然也快進京了但是他進京後還要熟悉朝廷政務,也不能直接做尚書左仆射。

 尚書省的政務也不能耽誤,那就把尚書省的政務交給東宮好了。”

 “哼”李世民聽了冷哼一聲,心道你原來是這麽個打算?

 真是異想天開。

 “太子殿下是想做尚書令,那也不影響尚書左仆射的安排啊?”馬周試探著問道。

 尚書令在初唐時因為李世民做過,後來一直空懸,直到安史之亂後唐德宗李適和郭子儀又先後做了尚書令。

 在馬周看來李承乾明言要處理尚書省的政務,以他身份除了尚書令不做他想。

 馬周一問眾都看向李世民,意思是看李世民能否同意。

 “孤王已貴為皇太子豈可再兼任尚書令?”

 沒想到李世民還沒表態呢,李承乾反而一口回絕了。

 李承乾看著李世民的黑臉繼續道:“兒臣無能一直不能替父皇分憂,心裡每時每刻都如油煎一般,只是以前東宮師傅多為古板無能之士不能教兒臣以治國平章之能,雖有此心卻無此能。

 兒臣想著現在舅舅是太子太保當教兒臣治國理政之事,舅舅身處嫌隙不能為相,但是他可以在東宮教兒臣啊,政務交給東宮兒臣在舅舅的指導之下處理,既不荒廢政務又教了兒臣還不使舅舅人才埋沒,如此一舉三得望父皇恩準。”說著也深深作揖拜了下去。

 這是李承乾這兩天想好的說辭,只不過本來他想先做實了長孫無忌外戚的身份不能做尚書左仆射,然後再把他請東宮去,這樣一心啟用長孫無忌的李世民和得到機會的長孫無忌都得感謝他。

 沒想到李世民處事這麽強硬,步驟還沒進行完就差點被李世民軟禁。

 李承乾的話給大殿裡眾人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這真是三全其美啊。對於李承乾的教育問題向來是李世民最關心的事情之一,如果能讓長孫無忌教李承乾政務李世民自然是十分願意的。

 長孫無忌剛才被李承乾那樣懟,自然心有不滿,而且沒有宰相名頭到底名不正言不順。

 “承蒙太子殿下看重臣是臣的榮幸,只是臣才疏學淺怕是難以擔負教導太子殿下的重任。”長孫無忌推脫道,在他看來眼下沒有尚書左仆射,他只要當上尚書左仆射根本用理會李承乾。

 李承乾聽見長孫無忌謙虛正中下懷,直接道:“舅舅說的也是,不過可以多找幾個人去東宮教受孤王,這樣處理政務也快些。”

 “呃!”長孫無忌差點被嗆死,怎麽說話呢?

 “承乾不要胡說,輔機先坐下。”李世民決定詳細詢問清楚。

 李承乾也跟著坐回到他的小寶座上。

 “承乾你想學習政務是好事,只是如此一來一份政務兩宮處理會不會耽誤了一些政務?”李世民有些擔心地道。

 “這些兒臣都想好了,東宮處理政務的地方就放在右春坊裡,在右春坊的西牆上開個門,這樣從右春坊到門下省也不過才一箭之地。

 各種政務奏疏由尚書省交到東宮,限定時間處理,一些重大的政務東宮不批紅,隻由舅舅他們擬好條陳,兒臣看了再交給父皇批閱。

 而一般政務由舅舅他們擬好條陳,兒臣看了明白了,就在上面批令交給中書省下發,門下省審核,再到尚書省,若是兒臣看不明白自然要問個明白,再批令交中書省。”

 這是李承乾按照明朝的內閣制度規劃的,又與唐朝初年的三省六部製完美對接,只不過李承乾把自己放在司禮監的位置上了。

 大殿裡幾個人雖然都是此時的人尖子,但乍一聽李承乾這一套也聽不出什麽毛病,這相當於把宰相的辦公的地方改在東宮右春坊,李承乾參與學習而已。

 看李世民沒有激烈反對,都忍不住點點頭表示認可,只有長孫無忌這個差一點成為真宰相的人心裡不舒服,一直陰沉著臉不說話。

 李世民看見裝做惱火地對李承乾道:“承乾你既想讓你舅舅教你政務就該好好地央求你舅舅才是!”

 說著還不住地對李承乾使眼色,李承乾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忙上前朝長孫無忌一揖道:“舅舅是東宮的太子太保,以後承乾就多勞舅舅指教了。”

 長孫無忌猶豫了一會兒,知道李世民和李承乾達成一致的事,自己沒辦法更改了,好在雖然沒有宰相之名還有宰相之權,也不用擔心有人彈劾自己身處嫌隙之地了。

 長孫無忌剛才聽見李承乾說他身處嫌隙之地,都在想當了上尚書左仆射後該怎麽抵擋來自各方彈劾,現在不用再擔心此事心裡也放松一些。

 便笑著起身謙遜道:“太子殿下的大禮臣如何擔的起?”

 殿裡諸人見此事解決也都露出會心的微笑,實在是每次跟李承乾議事都被他攪亂,這次能皆大歡喜自然都高興。

 只是大殿裡所有人都沒有想過李承乾會不會按照長孫無忌所擬的條陳批令?

 李承乾會不會把所有政務都交給長孫無忌一個人?

 待李承乾和長孫無忌坐下就開始議工部尚書的人選。

 李世民這個人其實有一個毛病那就是任人唯親,比如在歷史上的工部尚書先是因為杜如晦的關系讓杜楚客出任,但是誰都知道杜楚客的心思在魏王府,杜楚客倒了讓張亮接替但是張亮只是一個武夫。

 接替張亮的是李大亮,李大亮是個大將身兼三職宿衛兩宮,更不可把工部的政務處理好。

 現在李世民還是屬意李大亮接替工部尚書,可是李大亮現在已經身兼兩宮的宿衛之臣了,按唐時的規矩他每個月有一半的時間夜裡要在太極宮和東宮留守。

 李承乾實在看不下去,啟奏道:“父皇李大亮已經身兼兩宮要職,若父皇欲施恩於他可加封勳職,工部尚書職責重大,恐他難以勝任,兒臣給父皇薦一個人保證他能勝任工部尚書一職。”

 李世民聽了十分不悅, 李大亮任工部尚書是他決定了的事,剛一說出來其他大臣都還沒有說什麽。

 李承乾就先跳出來了,他讓李承乾參豫朝政主要是讓他學習的,可不是讓他給自己搗亂的。

 李世民陰沉臉憋一眼李承乾悶聲道:“太子又要薦誰啊?”

 “父皇,兒臣所舉薦的乃是滄州刺史薛大鼎。

 薛大鼎可是個良吏,治民治水皆有功勳,讓他任工部尚書剛好有利於大唐接下一來的開墾田畝挖修水渠之事。”

 李世民不為所動,冷冷地問道:“薛大鼎一個滄刺史真有這麽大本事?”

 李承乾聞言沒有回答李世民的挑刺,只是回頭對侯君集道:“侯吏部派人取了薛大鼎的檔案給陛下看看。”

 李世民聞言也大聲道:“派人取檔案來,朕看看若真是有才有德之人朕當重用,否則豈不是讓人小瞧了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