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第218章 獲得兵權
李承乾沒有給他們多長時間思考,直接淡淡打斷他們道:“該說得孤王都說清楚,咱們也算是君臣相得,你們若是願意助孤王成此大功,自是可以封妻蔭子青史留名。

 若是不敢或不願意明日就可以隨原州都督張孔志離開然後回長安。”

 眾臣聞言一愣,這可不是一場普通的談話,這是當朝皇太子與他們推心置腹談關於家國興亡萬世基業的國朝大事。

 豈能容得你猶豫不決?

 蘇定方等人連忙起身對著李承乾單膝跪下,大聲道:“臣等誓死追隨太子殿下。”

 就連玄奘也雙手合十躬身施禮道:“貧僧願意在此地傳播佛法。”

 李承乾聞言點點頭,目光逐一從他們臉上掠過,最後看向在仍然站在一旁發愣地尉遲恭面無表情地道:“鄂國公有什麽打算?”

 其他人也都看著尉遲恭等他回答。

 尉遲恭一怔,這才意識到在這間帳篷裡李承乾是君他是臣。

 憑心而論尉遲恭對於李承乾的計劃是十分讚同的,他也願意跟著李承乾再立功勳。只是他這次隨李承乾北上靈州是受李世民之托,除了保護李承乾的安全,若是李承乾做了什麽錯事,他也要及時稟報給李世民。

 尉遲恭想了半天才單膝跪下斟酌著道:“臣奉陛下旨意在太子殿下面前效力,自當受太子殿下之令行事。”

 李承乾淡然一笑,上前把他扶起來道:“既然鄂國公也認為當受孤王節製調遣,那今天我們所議之事你就不要上奏陛下了。”

 “呃……”尉遲恭聞言老臉通紅,忸怩不安,不知該如何解釋。

 李承乾見此覺得好笑便笑吟吟地對他道:“我知道這無關告密與間諜——”

 “太子殿下,臣……”尉遲恭聽見告密與間諜,急忙要解釋卻被李承乾抬手打斷。

 “只是父皇不放心我,所以讓你多操些心。

 但是此事關系到大唐的萬世基業,你送的信經手人太多,若是泄露出去就不好了。

 不過你放心,此事關系重大孤王這裡自會用密碼上奏父皇的。”

 “哦!”尉遲恭差點站不住了,感覺十分失落。

 李承乾考慮到這裡離靈州已經不遠,就以夏州叛亂未平為由在此修整。

 一面派往京城送去各種信息,指揮長安城的政令按自己希望的發布,一面就近監視著突厥緣州部。

 

 農歷七月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往年這個時候李世民即便是到了九成宮也會覺得悶熱難挨,精神不濟甚至會生一場病。

 但是今年因為有李承乾做的空調箱,李世民住在太極宮裡也不覺得苦夏了,每日都能在兩儀殿裡與中書省眾臣一共同處理政務。

 處理政務之暇李世民也會時常想念遠在原州的李承乾。以前都是他出去打仗李承乾留守在長安,因為長安城相對安全他也就不怎麽掛念李承乾,這次李承乾是去往北方李世民可是著實擔心他的安危。

 好在經常能收到李承乾的消息,知道他們一行人平安無事,李世民才能安心在長安處理政務。

 這一日,李世民正和中書省的官員在兩儀殿裡批閱奏疏。

 內侍稟報出使高句麗的太常丞鄧素還朝,李世民便在兩儀殿裡召見他。

 “啟奏陛下,高句麗蓋蘇文狼子野心,弑其國君專擅國政,早晚為患大唐,臣請陛下在懷遠鎮增加駐兵,以威鎮高句麗。”

 李世民聞言笑著點點頭道:“卿家所慮差矣,高句麗遠離大唐增加幾百一千的駐兵根本無濟於事。

 正所謂: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朕今日且先放著他。”

 李世民心裡打的是親征高句麗的主意,現在還不宜公開,所以就含糊過去了。

 鄧素已經匯報了出使的情況,見自己的意見不被采納也就退了下去。

 李世民今天也處理了不少政務正欲散朝前往後園賞荷,卻見內侍進來稟報道:“啟奏陛下,崇教殿大學士顏師古有太子殿下的奏疏呈上。”

 李世民聞言心裡一喜忙道:“快宣他進殿。”

 不一時,顏師古趨進兩儀殿,行禮畢呈上李承乾親筆寫的奏疏,李世民一目十行看完,氣的冷哼一聲道:“真是一群養不熟的狼崽子。”

 下面的一眾大臣不知道出了什麽事,都驚疑地看向顏師古,顏師古還未說話李世民就示意內侍把李承乾奏疏傳下去。

 楊師道、馬周兩人看後相視一眼,楊師道出列字斟句酌地道:“突厥蘭山部叛亂已然平複,太子殿下又有東宮六率隨行護衛,似不宜再給予節製北地諸都督府的權力。”

 李世民聞言一怔,他剛才看見突厥蘭山部竟敢叛亂襲擊李承乾,就氣不打一處來。

 都忘了李承乾寫這份奏疏的重點內容是要河套一帶一個靈州大督府和原州、延州、慶州三個中都督府以及十三個小督府的軍權。

 李世民聽到楊師道竟然不同意給李承乾節製諸都督府以自保,當即怒聲道:“皇太子國之儲副,安危至重,所到之處節製當地兵將理所當然。”

 馬周見楊師道沒有說到重點上忙出列補充道:“誠如陛下所言,若有人犯上作亂太子車駕遇險,諸軍自當奉太子詔令前往馳援若敢遷延當以族誅,因此不必再另行給太子殿下節製之權。”

 馬周說的很明白李承乾在哪遇險,那裡軍民官府就該拚命去保護,所以不用再另行給李承乾節製之權。

 李世民聞言一想也明白過來,李承乾出長安時就帶著五六千兵馬,一般的中督都府還沒有他的人多。有這些精銳不管他遇上什麽危險也能抵擋一陣子,然後下令調兵救駕誰敢不去?

 雖然能想明白這些事,但是李世民這會也不懷疑李承乾要兵權有別的目的。

 因作色道:“此事容朕再想一想。

 不過你們也不用太過擔心,諸州都督府的兵馬一共也不過才幾萬人,難道承乾還敢攻打長安不成?”

 這話說得楊師道和馬周都不敢接茬,他們只是擔心李承乾得到兵權在北地搞事情,並不懷疑李承乾敢造反。

 李世民收到這樣的消息心情十分不好,站起身就要往外走,卻又見內侍匆匆進來,不悅地道:“又是什麽事?”

 內侍嚇得一哆嗦道:“回,回陛下兵部有急事李尚書求見。”

 李世民一聽是李世績有急事,心裡一沉,忙坐下道:“快宣他進來。”

 李世績一走進兩儀殿,正要行禮李世民便大聲道:“先不忙行禮,說什麽事。”

 李世績連忙站直身體道:“啟奏陛下兵部今日接到李思摩送來的請罪奏疏,因為事關重大臣隻得貿然求見。”

 李世民一聽是李思摩的奏疏怒氣就往上湧,兩眼圓睜大聲道:“他還有臉上疏請罪,拿上來給朕看看……”

 內侍慌忙把接了李思摩的奏疏遞給李世民,李世民接過奏疏初打開時胸口起伏,呼吸粗重,顯然十分惱恨李思摩。

 但是看著看著情緒就起了變化,特別是看到李承乾命令程務挺用一個多時辰時間當眾斬首一千個蘭山部將官及其家屬甚至長相凶惡的人時,也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李世民雖然是從屍山血海的戰場上殺出來的,但是打仗時殺敵和戰勝後殺降那完全不是一回事,從他對突厥和薛延陀降後的處置就可以看出,他是不喜歡殺降的。

 半晌,李世民把李思摩的奏疏往地上一撂道:“你們看看他還在汙蔑承乾呢!”

 內侍忙撿起來送到楊師道手上,楊師道一目十行看了暗道,這倒像是太子殿下能做出來的事情。

 馬周看了也是苦笑不已,李承乾自己上的奏疏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大軍破蘭山部後,首惡斬首,從犯流往劍南交吳王節製伐木造船。

 當然對於這些李承乾已經做下的事,楊師道和馬周都不會多說,重點是李承乾把余下兩三千蘭部牧民直接收歸大唐管轄。

 這個朝廷得有一個說法,不然當年投降大唐的那些突厥貴族肯定有想法。

 此時李世績也看了李承乾上的奏疏,有些為難地道:“陛下臣以為北地羌胡雜處,民風彪悍,太子殿下身份尊貴不宜久留,還請陛下降旨宣太子殿下回朝。”

 馬周:“臣附議!”

 楊師道:“臣也附議!”

 李世民看著李世績三人有些為難,他還想著用李承乾破壞大唐和薛延陀的婚事,怎麽能現在就把李承乾召回來?

 但是他又有些擔李承乾在北地胡鬧,最後不可收拾。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李世民正猶豫間中書舍人柳奭站出來了。

 殿裡眾人都看向柳奭,柳奭也不以為意,見李世民示意他繼續說,便接著道:“陛下突厥一族降我大唐已經有十余年了,這些年他們在大唐邊境養的兵強馬壯。可是他們僅僅替我大唐抵擋薛延陀三年,就借故退回大河以南,足見對我大唐的忠心有限。”

 李世民聞言想起李承乾臨走時說的話,不由點點頭。

 柳奭見此得意地看其他人一眼才接著道:“雖然此次太子殿下對蘭山部叛亂處置嚴厲,可這也是蘭山部取死有道。如果突厥各部因此就要與大唐相抗,那也就留他們不得了。”

 “柳中書所言固然有理,但是太子殿下安危也不可輕視,還是先宣太子殿下回朝,再作計較。”李世績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柳奭針鋒相對道:“太子殿下安危自是重要,但是臣以為此時應該給太子殿下增兵而不召太子殿下回朝。否則突厥以為我大唐不敢動他們,會更加製。”

 李世民看著眾人心裡十分糾結,為了李承乾的安全這會兒把他召回來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就算李承乾生命安全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他把這件事情辦砸了對他的影響一樣不好。

 可是一來李承乾明顯不願意回朝,二來李世民自己也不想李承乾在突厥人面前失了威風,所以他是左右為難。

 一直站在旁邊的顏師古卻在此時出列道:“啟奏陛下, 太子殿下還送回一份用密碼寫就的奏疏,臣來太極宮時已經交給了柏內侍翻譯。柏內侍翻譯完奏疏會立即送來,陛下不如看了太子殿下的那一份奏疏再作決斷。”

 李世民聞言便道:“那就看看再說。”

 沒多久老鬼就來到兩儀殿呈上了李承乾的密碼奏疏,裡面的內容當然不是他跟尉遲恭說的那樣他要對付整個突厥一族。

 而是明確說他在後面會好好安撫突厥一族,然後在他得到節製諸都督府的權力以後,逼迫突厥與薛延陀血拚,並有計劃拉攏上黨項羌人。

 李世民看了李承乾的計劃也覺得可行,便默默地把奏疏遞給李世績。

 李世績看了奏疏明白李世民心裡已經同意了李承乾的請求,雖然還是不放心李承乾胡鬧,卻也不敢再多說了。

 於是當日李世民便下旨李承乾以皇太子的身份節製北地自靈州大都督府以下的十七個都督府的兵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