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極品姑爺》第34章 郭李亂京華
  王允的離間計的確是有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還是不能抵擋董卓舊部的反抗之心,特別是郭李兩人,那是鬧得最凶的人了。

  因為他們也想要效仿董卓,直接攜天子以令諸臣,成為那人上人,坐在九五之堂,俯視整個天下。

  不得不說,賈詡忽悠人還是有一套的,給了郭李兩個人一個非常美好的未來,熟不知,那是一條必死之路。

  十月的關中,已經有一些冷意,然而這樣的冷意卻不能抵擋郭李兩人的熱血。

  八萬大軍集結於長安城外,想要攻打長安,首先要做的就是讓皇帝交出殺死董卓的凶手王允和呂布。

  呂布是什麽人,那可是董卓手下的第一武將,用俗話來說,就是有勇無謀,這樣的人,怎麽可能忍受的了郭李兩個人的挑釁,直接拿起自己的方天畫戟出門一戰。

  這雙拳難敵四手,呂布再厲害,卻還是抵不過郭李兩個人的大軍,而且,在長安的北方,也傳來了戰爭的號角之聲。

  一身染滿鮮血的呂布帶著自己手下那點兒人回到了長安城內,神色並不是很好,如果能夠給他足夠多的軍隊,就郭李兩個人的那點兒兵力,絕對不夠看的。

  可惜,長安城內的戰士太少了,作為自己的安全窩,董卓不可能放著並不忠於自己的戰士,而呂布還有王允等人想要在董卓的眼皮子底下發展自己的軍隊力量,也很難。

  現在的長安全部兵力也只有不到五萬人,這也是王允等人東拚西湊弄出來的,有一些根本就是臨時征召,相當於是新兵。

  就這樣的兵力,何以抵擋董卓舊部的大軍,他們可是並州狼騎,也就是正規軍隊,實力自然是強悍。

  “唉,難道真的就只能是後退嗎?我大漢的尊嚴何在?竟然被區區幾萬反賊逼迫的逃離長安,天不佑我大漢啊!”

  看著戰神呂布都不能足以抵擋郭李兩個人的鋒芒,王允心中一陣歎息,同時,還有對於自己的未來的迷茫。

  本以為殺死董卓,自己就能夠位列公卿,到時候也算是榮耀一世,然而現實卻很殘酷。

  這還沒有輔佐大漢天子穩定天下,就要遭受董卓舊部的反叛,毫無抵擋的實力。

  “皇上,退吧,如今只有離開長安,尋找那些心中還忠於大漢的諸侯庇護,才能夠重振我大漢之威啊。”

  王允到了皇宮,見到了漢天子劉協,神情有一些哀傷,看著小小年紀的漢天子,心中對於大漢的未來,已經是心衰力竭了,也就是不抱什麽希望了。

  哪裡有什麽忠於大漢的諸侯喲,只要是能夠成為諸侯的人,哪一個不是有能力的人,有能力且已經是諸侯的人,自然會有野心。

  如果讓大漢天子去尋找一方諸侯庇佑,那到時候諸侯是否願意遵從大漢天子,是否願意低人一等?

  這都是可以猜測的,怕是又是一個董卓吧。

  然而相比城外的狼子野心的郭李等人,那些個有能力且有野心的諸侯還是要好一些。

  因為他們就算是學董卓,卻不會做出太過分的事情,那郭李兩人乃是董卓的舊部,他們要是掌管了長安,挾持了天子,那就真的是第二個董卓。

  皇帝劉協直接癱坐在那黃金打造的位子上,一臉的生無可戀,這剛剛才掌握大權沒有多久,就遭遇這樣的事情,難道大漢就真的要在自己的手中滅亡嗎?

  “司徒大人,難道,就真的不能保住長安嗎?那溫候不是董卓手下第一武將嗎?派他出去迎戰啊,

把郭李打退。  誰要是能夠打敗董卓舊部,保住長安,朕,朕就封他為異姓王!”

  劉協最後沒辦法了,直接給出了一個天大的好處,這是真的被逼無奈啊。

  王允心中一顫,急忙說道:“陛下,不可,自高祖之後,就不再有封王之製,陛下可不能開此先河。

  如果溫候真的打退了郭李,成為了王爺,難免他也會因此滋生異心啊。”

  劉協無奈地問道:“司徒,我們能怎麽辦?”

  看著小皇帝那沮喪的神色,王允心中更加無奈,然後似乎是做出了一個決定。

  “陛下,臣以後可能不能夠陪在你的身邊了,也不能助你穩定天下了,以後的路,都要陛下自己走,這大漢最後會是什麽樣子,陛下的選擇非常重要啊。”

  劉協有一些生氣,還有一些慌亂,急忙問道:“司徒,你,你是要離開朕嗎?你……。”

  王允知道皇帝這是誤會自己了,就解釋道:“陛下,郭李想要的是殺死董卓的凶手,雖然這個計謀不是臣想出來的,但是卻是臣一手實施的。

  就算是我交出那個人,郭李也不會信服,而且,臣也擔心他會因此反撲,拉上他,不值得,還不如交好吧。

  陛下,臣準備去赴死,為陛下離開長安爭取時間,臣現在說的話,陛下一定要記在心中。

  我說的那個獻計的人,乃是蔡中郎的徒弟楚風,此人有王佐之才,乃是妖孽般的人物,陛下如若有可能,一定要和此人交好,爭取請他來輔佐你。

  不要以為他年齡小,就覺得不堪重任,他乃是這世間不可多得天才了,稱之為神童也不為過。

  他的年齡還小,所以啊,成長的空間就很大,陛下能夠爭取就爭取吧,如果不能,也不要交惡。

  陛下,來生,臣還願意當大漢的臣子!”

  王允對劉協深深施了一禮,就起身走出皇宮,他要以自己的死來拖延時間,也要以自己的死來平息郭李等人的這些個董卓舊部之人的怒火。

  同時,也是想要成就自己心中所謂的高義,他不想跟著皇帝一起低聲下氣的苟延殘喘,本就是一個老人,隨時都有可能入土,還不如最後再綻放一下光彩。

  站在了城牆之上,念出了心中已經準備好了的稿子,大罵董卓還有董卓舊部等人的罪責。

  說的城牆上的戰士熱血沸騰,群民激憤。

  最後再以死明志,壯烈無比,讓長安城內外的不少人,都覺得王允此人非常高義。

  反軍覺得自己好像是做錯了,長安城的戰士覺得自己就應該像王允一樣,視死如歸。

  “嘭!”

  初平二年十一月初,忠於大漢,施展連環計殺死了董卓的大漢司徒王允,就這樣死了。

  死的是那麽的壯烈,卻又那麽的無奈和悲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