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嶺南王》第三百八十七章統籌分軍
“準!加封任城郡王李道宗為隴右道行軍總管,負責朧右一切軍政,加封侯君集劍南道行軍總管,負責劍南道軍務,加封程知節為安西副都督,加封薛萬徹關內道行軍總管,見機行事支援前方,加封李績為鎮東行軍大總管,帶兵十萬進駐關內道見機行事。”李世民一連串加封,把領軍人物安排下去,方便前方帶軍行事。

李世民的加封旨意一下,很快就有人寫好聖旨,遞過去讓他過目,隨後用印,會八百裡加急送到前方。

“臣遵旨!”李靖,李績立即出班領旨!

“臣請由報館公布消息,以安民心,同時讓百姓注意不軌之徒。”房玄齡出班奏道。

“準!所有消息照實公布,加大宣傳,一定要讓所有人知道大唐的強大,以及必勝之理由。”李世民點點頭說道。

“臣遵旨!”報館主官虞世南領會精神,出班領旨。

“著令各地密切關注周邊小國,加強戒備,著工部加緊製作武器箭支,著戶部統計規劃,隨時抽調民夫,征召弘文館,武院,軍校等抽調人手,加入兵部聽調。”李世民隨著又是幾道旨意下達。

“臣遵旨!”連續被李世民點著的部門頭子,連忙嚴肅出班領旨。

“通傳天下,至此國難之時,無論是誰,膽敢冒犯大唐律法,一律嚴懲不貸,著禦史台,監察禦史,刑部加強監管巡視。”李世民繼續下旨,因為這次已經出現預計當中最嚴重的情況,自然要全民備戰,不允許國內在發生一點意外。

“臣遵旨!”魏征等人同樣嚴肅的出班領旨。

“其余人等,各司其職,不得有誤,如有懈怠,定當嚴懲,左右仆射,三省主官,六部尚書,禦史台,秘書監留下,其他人散朝。”李世民再次強調,隨後宣布散朝。

“對於此種情況,諸位愛卿有何高見?”散朝後,李世民帶領眾人進入偏殿,坐下之後開口問道。

“一切都已預料到,只是不知道具體兵力如何,臣認為目前只能做好準備,待有準確情報,再行定奪。”簫瑀摸著胡須說道。

“高句麗未動,遼西情況不明,吐蕃也不可小覷,長安剩下十萬精兵不可妄動。”由於這幾年大唐商隊通行天下,安置其中的探子早已把各國實力摸清,這其中主管商務的房玄齡最為清楚,他同時也是大唐對外的一個耳目。

“吐蕃進攻也不外是蜀中,劍南道,隴右道三處,現在劍南道,隴右道皆出現敵人,吐蕃如果進攻,很大可能就是蜀中。

蜀中以松州首當其衝,現在有河間郡王李孝恭帶五萬精兵在此,且牛進達處還有一萬多人,防禦是不成問題。”李靖介紹道。

“遼西上月報,五萬新軍已經成型,就有近十萬大軍,防守反而沒有問題,現在關鍵就在於盡快解決其他地方,以免引發更大動亂。”杜如晦主管中書省,對於來往奏折最為清楚,同時李世民也非常看重他的決斷。

“朕已經下令張亮,長孫順德,倭島如有異動,全部斬殺,且有水軍在此,也不怕百濟等國進攻。

國內有許多俘虜,還有一些不甘之輩,同樣不得不防,所以一定要以雷霆之勢,先滅一路。”李世民殺氣騰騰的說道,顯然對於這麽多小國進攻,讓他大動肝火。

“臣建議調動嶺南水師,一部分戰士進駐洛陽,借助水師一來可以支援遼西,二來也多出一支靈活部隊。”李靖建議道。

“準!下旨吳國公,嶺南以防守為主,假如南洋失守,可以不必理會,日後在收行收復。

傳旨驃國秦懷玉,如果有變,立即退回南詔,傳旨南詔劉德威守不住就步步為營,撤回蜀中。”李世民繼續下旨道,而且魄力十足,對於中原之外的佔領地可以全部放棄。

“聖上英明!臣等遵旨!”雖然說道理都懂,但是真那舍棄還是需要非常大的魄力,就這一點,都讓眾人欽佩。

“邊關各軍物資,裝備可配備齊全?”李世民關心道。

“各地物資都已在關內道準備妥當,翼國公秦瓊,鄂國公尉遲恭,東平郡公程名振,永安郡公薛萬均,帶著十萬府兵在關內道忙完秋收一直駐守,隨時支援前方,如何安排,還請聖上定奪。”李靖介紹道,這也是早已安排的,關內道招募有大批精兵在前線,這一批府兵就是在這幫著秋收,隨後可以就近支援前方,比從長安出發又要近便許多。

“衛公有何建議?你認為如何安排妥當?”李世民反問道。

“回稟聖上!臣以為隴右道需要防備地方較大,且西突厥兵力最多,應該作為重點防備,也最好首先擊潰他們。

劍南道, 河套郡,防守應該沒有問題,未有隴右道,地廣,城少,容易被分兵攻擊,兵力少了恐怕不好防禦。”李靖只是說出自己建議,至於如何安排秦瓊等人,當然還是李世民做主。

對於李靖的軍事眼光,沒有人會懷疑,何況還解釋得如此清楚,李世民自然知道如何取舍。

“加封秦瓊為隴右道行軍副總管,與尉遲恭,程名振一起帶十萬府兵盡快前往隴右道,加封申國公高士廉為後軍總管,薛萬均為副總管,督運糧草物資,不得延誤。

加封衛國公李靖為大唐三軍大總管,全權負責此次大站,朝廷上下,任憑調遣,衛公拜托了。”李世民起身慎重的拱手一禮道。

李靖慌忙側身避讓,眼眶一紅,感激的彎腰拱手道:“臣!必當盡心盡力,不負聖上所托。”

對於李世民此舉,相當於托付國運,李靖感動的同時,壓力也大增,雖然這一切早有心裡準備,但是面對幾國進攻,說沒有壓力,完全是自欺欺人,好在大唐這幾年發展迅猛,生活條件變好,精兵多出不少,而且武器裝備,戰馬等也與之前不可同言而語。

隨後君臣分散,各自忙碌,一道道聖旨,軍令從長安發出,一隊隊信使騎著快馬從長安各城門駛出,大唐的戰爭機器完全開動起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