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嶺南王》第122章變革1
  “貪汙,這可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盡力減少,可以多管齊下,第一高薪養廉,提高官員俸祿,尤其是底成官吏。第二財務公開,地方財務公開,讓百姓監督。第三提高探查力度,儒家有許多讀書人氣節不錯,就是那種書呆子,沒有別的用處,教育蒙童,監督地方官府用他們最好不過,但是只能給予監督,舉報的權力。”馮戴文建議道。

  “是好辦法,這就是愛卿以前說過的三權分立的一種吧,你寫一個詳細的折子,在朝堂上討論一下。”李世民想了一下說道,他也想看一下朝堂上眾人的反應。

  “微臣領旨。”馮戴文抱拳道。

  四月初八,朝廷對於出征將士封賞下來了,不出所料,李世民接受了馮戴文的建議,能加官的加官,不能加官的提高俸祿,對於青年一代封賞特別優厚。

  為了安撫人心,宣布烈士英雄陵園,以供萬民香火。又建立凌煙閣,從開國到貞觀元年共計三十六人,組成天罡之數,馮戴文排名二十八,是唯一一個年齡二十多的年輕一代,其父馮盎排名一十八。

  李世民本想把三姐長公主長平公主排在第一,最後大臣以是皇家之人而反對,李世民也認為把一女子位於眾人之首不妥,就沒有勉強。馮戴文提議把葦澤關改名娘子關,在當地建設廟宇供奉。

  馮戴文因功被封正三品鎮南將軍,一眾小將也皆有提升。

  前隋簫後被安置簫瑀家頤養天年,算得上皇恩浩蕩,簫瑀當日就進宮大哭謝恩。

  楊政道受封太平王,安居長安,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封郡王,安居長安。

  回紇正式舉族歸附大唐,成為第一個加入大唐的草原全族,回紇可汗封郡王,回紇全族安置於定襄,組建三萬軍隊入左武衛。又自己組建了五萬人馬竊掠突厥,靺鞨,高昌等部落。主要是嘗到了用搶的和商人換東西的甜頭。

  薛延陀也上表稱臣,同樣組建五萬大軍受大唐雇傭,正在竊掠草原,大漠。

  新佔草原設立六郡,分別是定襄郡,雲中郡,安西郡,陰山郡,鎮西郡,河套郡。安西都督府搬遷至河套郡,張公謹任大都督,統管六郡軍事。

  盧家,清河崔家,鄭家,置地搬遷到河套郡,李世民報之以李,不但讓三家在本地安置大量官員,而且草原羊毛,羊奶粉也讓幾家買賣。

  李世民下旨河套地區設計三大馬場,有聽從馮戴文建議,把各地馬匹都養在一起雜交,意圖培養更好馬匹,包括西域馬,波斯馬,天竺馬,矮馬,河曲馬等能收刮到的都收集起來,安排突厥人,漢人,薛延陀,西域,回紇,波斯等二十多個名族懂馬的人分三組培養。

  這次遠征大唐收獲頗豐,沒有動用國庫一文錢,反倒是抓獲了俘虜三十多萬,其中青壯有一半,而且後面還有俘虜會被源源不斷的送來。朝廷能得到的就是土地,俘虜,戰馬。其他繳獲都被用於支付糧草,物資費用,士兵獎賞。

  四月十三日第二期大唐報紙加急刊印出來,幾個消息轟動了長安城,成南新雲寺藏汙納垢,抓獲淫僧17人,查出白銀一萬兩,銅錢十八萬貫,黃金珠寶一箱,侵佔土地一百二十畝。青塔寺窩藏殺人凶手三人,查出金銀銅錢計二十多萬貫。凌風觀道士與女冠苟合,同樣查出財物十多萬貫。鐵桶寺拒絕官府檢查,暴力打傷七人,收出武器盔甲數十副。

  一時之間,長安百姓在也不敢相信寺廟道觀。

  四月十五日大朝會,

群臣意外發現馮戴文出現在太極殿,跪坐面前放著厚厚一疊奏折,聯想到這幾天傳得沸沸揚揚的寺廟道觀,知道今天肯定有大事發生,不由相互交流打聽起來。  “房公可知道是何事?”長孫無忌看著閉目養神的馮戴文問身邊的房玄齡。

  “哼,老夫不知道。”房玄齡看了馮戴文一眼沒好氣的道。

  長孫無忌知道房玄齡在氣什麽,嘿嘿一笑不在說話。

  今日朝會出乎意料的快速,沒有一點扯皮倒灶的事情,沒用多久太極殿就安靜下來,朝堂眾人都看著馮戴文,等著他出聲。

  李世民心中了然,出言問道:“諸位愛卿可還有何事上奏?

  ”

  馮戴文見都看著自己,於是起身道:“啟奏聖上,臣!有本奏。”

  “愛卿請講。”李世民故作不知道。

  “臣請取消府兵製,改為募兵製,精簡當前府兵,提高戰鬥力……”馮戴文把精簡府兵仔細的介紹了一遍。

  “諸位愛卿有何意見。”李世民問道。

  “臣附議!”尉遲恭率先起身讚同道。

  “臣等附議。”李績,程咬金,秦瓊,李道宗,李孝恭五人同時起身附議。

  “馮將軍解釋得相當清楚,臣也附議。”李靖也出言道。

  見到如此多軍中大佬都讚同,其他人也就沒人反對了,反正也不傷害那個的利益。

  “既然大家都同意,十二衛大將軍挑選軍中士兵,第一期訓練五萬人先看效果。衛國公李靖訓練,鎮西將軍馮戴文協助。挑選剩下的府兵安排由兵部做詳細安排。”李世民下旨道。

  “臣等遵旨。”

  “啟奏聖上,臣有本奏!”馮戴文見事情已定,又拿起一本奏折道。

  “愛卿請講。”李世民見事情順利,心情不錯的微笑著說道。

  “臣請奏,建立大唐武院,一來培養軍中年輕優秀將士,二來請聖上下旨,凡朝中官員兒孫,18歲以下不分文武,皆需送到武院學習一年以上。”馮戴文道。

  “哦,這即是武院,為何要文人前去學習?”李世民意外馮戴文又提出新的觀點不解問道。

  “臣以為,原因有二,第一讀書能明理,養氣節,而習武能強體魄,養精神。諸公可對比一下在坐諸位,練過武藝和沒有練過的人是不是精神氣質不一樣。”馮戴文解釋道。

  “第二朝堂諸公忙於公務,疏於管理,有的對子孫過於溺愛,所以要送到武院,用軍中規矩來管理,當然不會砍頭,不過受點罪在所難免。諸位也不希望自己子孫成為一群惹事生非的地痞流氓吧。”馮戴文見大殿眾人相互觀察一會,就繼續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