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嶺南王》第226章應對
  看著美食卻不能吃,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李績與馮戴文商議之後,又運送一批俘虜回大唐,剛好第一批銀礦提煉出來了。

  十萬兩白銀,這就是赤果果的誘惑,幾萬俘虜也能大力填補開春之後的勞力。

  …………

  在劉仁軌清理倭島海船的時候,倭皇舒明天皇正在召見蘇我蝦夷,物部半藏,還有一個馮戴文意想不到的人,原博陵崔家崔濤,此時的崔濤在也不見往日輕浮,臉上布滿的是陰冷。

  “大將軍,大連,剛剛收到消息,所有海邊船隻都被不明敵人摧毀了,這事你們怎麽看。”舒明天皇說道。

  “具體是被什麽東西摧毀的,天皇陛下是否知道?”物部半藏反問道。

  “據說是像山一樣高大的船,這怎麽可能,應該是怕被責罰,所以有所誇大。”舒明天皇回答道。

  “是大唐,一定是大唐!大唐就有巨大的船隻。”崔濤一聽大船,第一反應就是馮戴文,語氣怨毒的說道。

  “什麽?大唐!怎麽可能,朕又沒有得罪他們。”舒明天皇不敢相信,失聲驚呼。

  “還真有可能,臣轄區備前城傳來消息,備中,出雲之後所有城池都斷了消息,我們附近只有大唐才有這麽大實力,讓我們得不到一點消息,

  本來陛下不召見臣,臣也會前來稟明陛下,一直臣都不明白是誰動手的,這麽一說就能說得通了。”蘇我蝦夷臉色難看的說道。

  “這,這可如何是好?”這下物部半藏也六神無主了。

  “陛下,兩位,我們並不是沒有機會,大唐遠道而來,必然不會有太多兵力,要不然也不會切斷消息,而是會直接進攻。”崔濤眼珠一轉說道。

  “不錯,不錯,大唐要渡海而來,沒有那麽容易,當年聖德太子派人前往大隋朝貢,十艘船隻,只有三艘到達,崔君你估計是誰來了?”舒明天皇自己安慰自己問道。

  “馮戴文,一定是他,大唐上上下下,沒有一個比他更喜歡攻打其他國家了,對一定是他,抓別國百姓來做苦力,這是他最喜歡的事情。”不得不說最了解你的,就是你的敵人,馮戴文怎麽也想不到崔濤居然把他的目的猜到大半。

  “崔君,這馮戴文是誰?他能調動多少人馬?”蘇我蝦夷想了半天也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於是出言問道。

  “他是嶺南吳國公馮盎的兒子,也是李世民的女婿,深的李世民信任,如果真是他麻煩就大了。”崔濤雖然恨馮戴文恨得咬牙切齒,但是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手段,不由擔憂的說道。

  “崔君,為何是他麻煩就大了?”物部半藏不解問道。

  “此人雖然年輕,但是狡詐如狐,最善於調動人心,拉攏盟友,如果是他,我擔心不但有朝廷兵力,恐怕還會有不少世家大族參與,大和島上一定有好東西吸引他們,要不然不會如此大動乾戈,跨海而來。”崔濤皺著眉頭解釋道。

  “這可如何是好,崔君可有好主意,這裡就你最為了解大唐。”舒明天皇這下完全慌了神,急忙拉著崔濤問道。

  崔濤也不客氣,想想建議道:“如今只能先想辦法打探情報,然後盡力多訓練兵馬,力爭一鼓作氣擊退大唐,讓他們佔不到便宜,自然就會退兵。”

  “崔君言之有理,先探明到底是不是大唐,然後集中兵力與之交戰,事關生死,我們大家應該同心協力。”蘇我蝦夷點頭讚同道。

  幾人都不是愚笨之輩,自然明白現在不是內鬥時候,物部半藏同樣支持道:“這是自然,軍陣之事就全靠大將軍你了,我會盡力籌備物資,武器裝備。”

  “朕就全權委托給大將軍了,等探明之後,所有士兵都會交到將軍手中。”舒明天皇也知道行軍打仗,自己並不擅長,毫不猶豫的說道。

  “派人從小路過去,聯絡那邊的人,他們一定飽受大唐欺壓,到時候可以兩面夾擊。”物部半藏建議道。

  “不錯,四國,九州都想辦法讓人探查一下。”舒明天皇也跟著說道。

  幾人你一言,我一語,不斷的出著商議著,偶爾問一下崔濤的意見…………

  ……

  長安城,禦書房,李世民把桌上三本奏折遞給簫瑀說道:“這是勳國公長孫順德,英國公李績,和馮戴文三人送來的,都是要朕派兵,派人手的折子,你們都看一下,說說看想法。”

  等了好一會,都看過之後,長孫無忌率先說道:“倭島上交的十萬兩白銀已經收歸國庫,臣以為當調派人手前往,畢竟銀山產出,能增加三成收入。”

  “臣附議,至從任用俘虜大力修建水利工程, 大唐各州道百姓收成好多了,對於乾旱,洪水損失減少許多。”簫瑀也非常讚同,無論於公於私。

  “臣也附議,英國公言,只是沒有足夠兵力,所以才不能進攻,而倭島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士兵精良程度,比我們都差了許多,攻打極其容易,是以臣建議調派契丹,回紇,突厥族人前往,同時也可以雇傭黨項,室韋,靺鞨族人前去。”房玄齡建議道。

  “微臣以為,既然倭島如此不堪一擊,建議聖上多派年輕一代前去,一來鍛煉人才,二來不會動搖中原防禦。”魏征也開口說道。

  “打下倭島還有一個好處,倭島離百濟,新羅不過百裡之路,平定以後,完全可以出兵要求百濟,新羅一起攻打高句麗。

  我們大唐分兵三路,一路出遼東,牽製住主力,百濟新羅從後面進攻,在用水師兩路分別攻打平襄,國內兩城,來個四面開花,必然能夠取得巨大優勢。”李靖拿過地圖對李世民說道。

  李世民本身就會安排人手前去,現在又多了如此多的理由,當然堅定了多派人手的決定,尤其是高句麗那是必須要攻打的,畢竟高句麗殺了太多中原人,現在還有前隋戰敗死亡士兵留下的京觀在那裡。

  這才十多年時間,帶給中原百姓的傷痛還沒有忘記,許多家裡死過親人的百姓都還健在,如果大唐大高句麗,百姓必然非常支持。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