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嶺南王》第四百三十一章近況
李世民按照馮戴文提交的配方,讓科研院進行實驗,把小麥精粉,炒熟之後,加入霜糖,羊奶粉,豬油,扮著塊狀,需要的時候,用開水衝泡一番,就能夠食用,雖說味道不怎麽樣,有一點古怪,但是讓人體力不減。卐菠の蘿の小卐說無論是當作軍糧,還是食物,都是上佳。
  乾面條,直接用油炸熟,簡易的方便麵就出來了,同樣開水衝泡,加上鹽,就是一道熟食,而且最關鍵的是易於保存,運輸。
  做好的食物,至少要比直接運送小麥,更好一些。
  經過商議之後,李世民下旨,就在象林郡建立方便麵作坊,同時加大運送到天竺,換取天竺的糧食,金銀。
  南海建立了補給點,往來十分方便。
  現在的嶺南,已經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地方,尤其是交州,廣州兩地,交州是最大的人口集中地,也是糧食,水果罐頭最大生產基地,最大,對多的鹽場,也是在這裡,還有船廠,雖說蒸汽船出現了,但是木船也一直沒有停止製作。
  現在由嶺南通往南洋,林邑,江南,長安,遼西,倭島道的船隻,有千料大船五百有余,可以說每天都有船隻來往。
  廣州就是由此建立的港口,也是兩大霜糖生產基地之一,另外一處就在江南。
  而由嶺南製作的專用撲魚大船,已經有一千多艘,現在可以說能夠坐船不暈的人,都是船隊招募對象,水師水手,運輸水手,撲魚水手,都需要大量招人。
  現在每年由遼西渤海灣,嶺南,南海捕撈的魚,已經堪比一個州道的糧食產出,更加豐富了百姓的生活,讓現在有了余錢的百姓,還能吃點海味。
  嶺南人工養殖珍珠,海帶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不過產量不大,也是作為嶺南特色,並未對外公布,這也是因為產量。
  產量不高,公布出去百姓還不如種地,數量多了,價格就賣不起來,這是常理,而現在作為嶺南特色,稍微貴一點,大家都能接受,而且也是讓本地百姓多一份收入。
  江南終於彰顯出了潛力,三季稻全面鋪開,家家戶戶皆有余糧,水果,蔬菜,有了官府提供的種子,房前屋後都種滿了,家禽飼養,尤其是雞鴨鵝,每一戶都有不少。
  專業養殖戶也由此而生,一個小地主,原本只有幾十畝地,幾家佃戶,現在按照官府要求,把佃戶放了,買了十多個俘虜,雇傭了幾個大唐百姓,在種了一年三季稻,水果,蔬菜之後,發現糧食太多了,一年產出,交完稅之後,還有大量剩余,完全夠一大家子吃兩三年的,而且明年還會增加,不由得出現幸福的煩惱。
  原本還想把多余的糧食賣成錢,但是由於家家豐收,市場上糧食價格下降得多,賣的話感覺心痛。
  也許你會說價格低一點,為何就不賣了,官府一直在收購呢,這也是因為百姓都窮怕了,好不容易有了余糧,那裡還舍得賣,交完稅,多余的都存起來了。
  當然也就不會在買,官府雖然在收購,但是價格都是比著市場價格來的,而且檢查嚴格。
  至於商人,雖說也在收購,不過現在豐收當然就要壓價格,而且現在商人更喜歡收購的是其他值錢的物品,對於糧食這種,價格不高,運送麻煩的東西,已經很少有人收購了,因為現在大唐是完全不允許糧食賣出國內的,比鐵器管控還要嚴格。
  於是這個叫朱有財的小地主,靈機一動,開始了大量養殖家禽,在聽說了長安有山莊套種養殖,特意花了半年時間,前去學習,回來之後,又雇傭了幾個突厥人。
  利用江南水鄉的優勢,引流一條小河,沿著他的土地,有三裡路長,全部養上了魚,種上了蓮藕,還養了鴨子,鵝。
  經過三年發展,現在有了上萬隻鴨,數千鵝,每年都還在增加,早已成了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
  在他的帶領下,附近幾個村莊都跟著學習,現如今,朱有財還建立了作坊,把鴨蛋,鵝蛋做成皮蛋,肉做成醃肉,遠銷南洋,而且現在每個月都有專門外地商人,前來收購鴨毛,鵝毛,這些都是做羽絨服的上佳材料。
  現在冬天皇家,勳貴,早已不愛穿棉衣了,羊絨做的內衣,鴨絨做的羽絨服,上等皮毛銷製的外套,這才是身份的象征。
  羊毛線衣,棉衣都是一般百姓最愛,至於劣質棉衣, 那都是給俘虜穿的。
  遼西結構就比較單一,港口的漁業,煤礦,鐵礦,在加上現在擴散到幽州的農業種子培育基地。
  遼西糧種,除非是新品種,是一比二的比例換出去,每年老品種全是一比十,一斤糧種,換十斤精糧,還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換到的,幾乎都是世家大族的專屬,百姓都是使用頭一年留下的種子。
  經過四年多時間不斷的培育,也許是遼西氣候酷寒,崔平等人居然弄出了耐寒的冬小麥。就是在頭一年入冬前種下,第二年五月底就成熟了。
  雖然生長周期變長了,但更多的是利用了冬季時候空余土地,在收獲之後,還能在種上一季豆子。
  豆子不但不會搶地力,反而有助於土地肥沃,最重要的是冬小麥產量沒有減少,味道還要略微好一些,更加的勁道。
  在馬周上書李世民之後,崔平成了第一個因為農業封侯的人,封號――農侯,可以說單純一個封號,就能讓他名留青史。
  大唐佔領新城之後,只是加強防禦,並未因此進攻高句麗,但還是讓高句麗如噎在喉,心頭難受,又不敢主動進攻,生怕引起大唐怒火,在次攻打,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大唐佔領新城只是報復,所以才一直未曾增兵,只是二三萬人守著。
  淵太祚最終還是聽了乙支文德的建議,讓楊萬春前去主持遼東城一線防禦,而淵蓋蘇文退守安市城,作為第二道防線,同時也是方便支援前方,聯絡後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