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嶺南王》第156章博陵崔家
“父親,父親都是馮家小兒,都是他誤導孩兒的。”崔濤抬頭厲聲道。

“孽子!還敢狡辯,馮衛國把所有都擺在明處,分明是你自己看不清楚,小覷人家。”崔秀大怒,站起身來狠狠一腳踹過去罵道。

崔濤翻滾起來,繼續跪下,沮喪著臉道:“孩兒知道錯了,我們還可以補救,他不是要工匠嗎?我們多送一些,反正那些泥腿子,沒有在招募就是,就憑我們崔家的名望,那些人還不趨之若鶩。”

“唉!晚了,孩子,你以後就回老家本本分分的做人吧,家族會給你一筆錢的。”崔秀失望的蹲下摸摸崔濤頭髮,柔聲對他說道。

崔濤一愣,這才明白過來,這是被家族拋棄,逐出了家族,這讓從小就錦衣玉食的崔濤如何能接受,離開家族他可就什麽都不是了,淒慘的大喊一聲巨響,哭著抱住崔秀大腿道:“不要啊!阿耶,不要啊!孩兒在也不敢了。”

崔秀看著哭得稀裡嘩啦,眼淚與鼻涕齊飛,口氣四濺的兒子,心疼的揮揮手,就有家丁過來拖出去,所有人都明白,崔濤完了,其他幾房族老才滿意的點點頭。

“家主你看如今怎麽是好?”一名族老問道。

崔秀疲倦的揉揉額頭說道:“只能盡力而為,還是先送點工匠過去,看看馮家小狐狸的意思吧。”

……

第二天,各大世家就紛紛抱上來家族送出工匠數量,有的直接連同家眷送過來了,有的會直接送到薊州。

“都督,各家一共上報工匠1200余人,連同家眷有5000多人,這些也需要安排吃住。”馬周統計好匯報道。

“也就是說糧食是最迫切需要的。”馮戴文同樣為多了幾千張嘴吃飯頭疼,不過工匠計劃中又是必不可少的。

“不錯,而且有一大部分都是婦孺,所以這些都需要都督考慮。”馬周難得見到馮戴文為難,笑眯眯的說道。

“好你個賓王,嘿嘿,放心本都督有辦法,糧食不夠,肉來湊。”馮戴文嘿嘿一笑,對馬周說了一句。

“什麽辦法?還請都督解惑。”馬周沒想到馮戴文根本就沒有多思考,就有了辦法,忍不住問道。

“天機不可泄露,賓王隻管安排準備明日出發事宜,吾進宮去一趟。”馮戴文神秘一笑,並不說明,丟下滿臉求知欲的馬周就走了。

按照慣例,外放做主官的官員,需要在上任前去皇宮,一為謝恩,二是向皇帝闡述施政方針,當然如果是一般小官,就會到自己主官那裡去報到。

在馮戴文的印象中,李世民永遠在上朝――批閱奏折――睡覺――上朝,這樣循環當中。

今天同樣如此,已經快到午時,還是有一大堆的奏折放於桌上,馮戴文不由暗自搖頭,皇帝這個職業真不是人做的,看看李世民,還不到40已經略顯老態,不由的充滿憐憫。

李世民抬頭看了行禮的馮戴文一眼,剛招呼他坐,見到他那表情不由一愣說道:“你那什麽眼神?朕有何不妥嗎?”

馮戴文見到李世民不斷大量他自己,連忙笑著道:“兒臣是看已經快到午時,父皇還在忙於政務,實乃大唐百姓之福。”

李世民眉頭一皺,看看殿外陽光,丟下朱筆,起身活動一下身體回想說道:“剛才你那眼神不對,好像是…對了,是在可伶朕?臭小子,你說朕有和可伶的。”

李世民越說越氣,眼神不善的盯著馮戴文問道。

“父皇你想多了,你看兒臣的眼神,如此真誠,絕對沒有你說這個意思,兒臣就是想勸父皇該按時進餐,對身體有益。”馮戴文一本正經的說道。

“嘿嘿,朕閱人無數,豈有看錯的道理,看在你睜眼瞎說的份上,朕不與你計較,說吧,又敲了多少。”李世民自然早已知道馮戴文召集世家一事,開口問道。

“嘿嘿,父皇英明,不過這是互利互惠的事情,不能算敲,就是100多工匠以及他們的家眷。”馮戴文嘿嘿一笑道。

“1000多工匠,不少了啊!在配一部分人打下手,可不少了,足夠你去薊州用了。”李世民眼睛一亮說道。要知道這都是工匠,可不是學徒,就算在差也能帶上幾個人乾活。

“是不少了,父皇你看又多了幾千嗷嗷待哺的人,可要多拔一些糧草物資。”馮戴文道出了自己的目的。

“好,沒有問題,需要多少列個成條,朕讓戶部調拔。”李世民對於馮戴文的要求還是相當大方,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只是對於馮戴文使用物資頗有微言,比如馮戴文治下全部要求吃三頓,還要經常吃肉,好在大唐現在食物豐富不少,沿海地區,基本每天都有各種魚送到長安,活魚,魚乾皆有。

征服突厥,有了大量地方放牧,以前草原就算沒有大唐攻打,部落之間也經常有戰鬥,大唐佔領以後,拉網一般把草原掃蕩數次,不但突厥人全抓了,就連狼群也被消滅得差不多。

雖然現在還是押著牧民逐草而居,但是穩定許多,為了便於管理,佔領草原,現在從陰山腳下到河套地區,數十個定居點正在修建,就地采用泥土燒製青磚,修建的定居點不但為人修,也是為了牛羊過冬。

漢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不但在任何地方都能種地,而且還能根據自己需要,種出合適的食物。

牛羊多了,見不得牛羊變瘦,於是以前都是趕著牛羊去草原找牧草,現在是直接在定居點種植苜蓿,豆子,豆子不但是牛羊馬匹的精料,而且青藤也能喂牛羊。

馮戴文又提出大量種植大麥,大麥不但杆粗,而且只要雨水充足,漲勢非常快,差不多有一尺高就能收割一茬,留下三分之一,40多天就又能收割,收割兩次以後,第三次差不多就是秋天,收割起來入冬以後喂食牛羊。

其實草原部落一早就知道備青草,堆放起來,冬天供給牛馬食用,這就是最早的青儲。

馮戴文小時候家裡養豬,沒有那麽多食物,就會把紅薯藤切碎,放於地窖,經過堆放發酵,動物更加愛吃,還能催肥。

現在同樣用大麥,苜蓿草,等植物進行青儲,讓大唐不但有放養的牛羊,也有了圈養的,這也是幾大世家願意搬遷到河套的補償之一。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