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帝王》第二百九十章 武昌和宜昌光複
賀宣嬌也不管眾目睽睽了,撲到朱由崧的懷裡嗔道:“陛下,您下次可不能這麽玩了,嚇死奴家了。”

 朱由崧輕拍其肩,笑著點了點頭……

 至此,一萬名韃子包括兩名清廷的親王全部命喪九江一帶,朱由崧徒手誅雙王,成為傳奇。

 朱由崧命人將博洛和尼堪的腦袋砍下收好,天亮的時候,明軍佔領了九江府,渾身是血的祖克勇帶著左夢庚的腦袋飛馬來見朱由崧,朱由崧褒揚了他幾句,太陽還未升起,城中的戰鬥便結束了。

 又是半宿的激戰,但明軍將士一點也不感到疲憊,個個臉上洋溢著喜悅之色。

 至此城中的將近十萬漢奸也煙消雲散了。當然不是全部被誅殺了,死在明軍手下的只是一大部分,還有一部分腦子靈活的,一看大勢已去當了逃兵,逃出城外的有的跳了護城河逃之夭夭,不會水的當然被淹死了。沒逃出城的趁亂借著黑夜的掩護,狗洞、豬圈、廢棄的民房,甚至茅坑,哪裡都鑽,只是為保命。

 他們不敢扔了槍械跪地請降,因為那樣也保不住他們的狗命,因為有人親眼見過,很多人棄械投降了,但朱由崧下旨全部把他們斬殺,不許投降。不是朱由崧容不得俘虜,朱由崧說明明白,殺的不是俘虜,而是漢奸,說白了這都是他們跟著左夢庚剃發易服惹的禍。

 有的怕被搜出來,把清朝的瓜皮帽和軍服全都脫下來扔了,拿布把腦袋纏上,有的拿刀自己給自己落發,為了弄成光頭,有的把腦袋都剃破了,鮮血直流,數日之後,九江一帶不倫不類的和尚和包頭族多了起來,他們混出城外之後隱姓埋名,躲進深山老林不敢出來了,再也不敢當漢奸了。

 至此,三十多萬漢奸和一萬韃子全軍覆沒。

 朱由崧長出了一口氣,左良玉父子總算被擺平了。至於武漢和宜昌一帶還有一些殘余已經不足為慮了。

 朱由崧攜賀宣嬌上馬,回臨時的皇宮休息,剩下的事交給文武臣僚了。

 袁繼鹹、何騰蛟和堵胤錫等忙著寫安民的榜文,寫好之後命軍兵在大街上張貼,劉肇基帶著禦營護駕和鄭大木、李全等在朱由崧的帳外護駕歇兵。

 鄭鴻逵、祖克勇、賀兆雄、鄭彩、羅岱和道興等武將指揮著兵馬修繕城防,炸塌的城牆得趕快修好,包括毀壞的民房也在修葺的范圍,老百姓受傷和房屋受損都得有人管。

 有的兵將負責清理戰場,救治傷員,打理戰利品,掩埋屍體,處理戰後事宜,忙得不可開交。

 三天之後,九江城又恢復如初了。民心安定,秩序井然,九江城這麽快就能穩定下來,袁繼鹹也功不可沒,身為湖廣總督的他曾坐鎮九江,為官清廉愛民,官聲頗佳。

 當朱由崧君臣沉寖在九江戰役大獲全勝的喜悅之中時,有斥侯來報,清軍的援兵到了大冶城,這是從武昌等地來的兵馬,說是清軍,其實連一個真的韃子都沒有,都是左夢庚舊部的幾萬人馬,說白了還是漢奸隊。

 朱由崧了解清楚之後,傳旨讓知兵的袁繼鹹留守九江,給他一萬人馬。

 然後朱由崧親統七萬大軍立即開往大冶城。

 大冶及即今天的湖北鹹寧一帶,離九江不過三百裡,隻兩天兵鋒便低達大業冶城外。

 而此時的大冶城竟成了空城一座。

 朱由崧派人一了解笑了。

 這次援軍共來了不足七萬人馬。這六萬多人是在幾個月前左良玉起兵造反時留下來的看家力量,有駐守武昌的,駐守荊門的,還有荊州大,當陽的,宜昌的。

 這幾個地方可以說是左良玉的戰略大後方,未思進先思退,左良玉考慮的很周全,不管他的勢力再大,以一侯之力跟一國之力相對抗,不能不考慮退路。

 左良玉病死九江以後,這些地方的幾萬兵將,當然也聽從少帥左夢庚的,也紛紛剃發易服,當了漢奸。

 當然,那些有民族骨氣的兵將除外,當時因不願當漢奸,不願剃發棄甲扔了槍械當逃兵的也不在少數。

 左良玉臨起兵造反前這幾個地方留下的人馬將近十萬,但左良玉死後跟著左夢庚投降清軍成漢奸的只有八萬余人。

 這些兵將當然以駐守武昌和荊州的兩位總兵官為主將,其他幾個地方的副總兵、參將、遊擊將軍都得聽他們的。

 這兩個總兵官一個叫丁魁,另一個叫趙進。

 兩位總兵官接到左夢庚的求援命令後大驚,侯爺和少帥起兵時帶走了四十余多萬人馬,如果算上九江,德安,湖口、澎湖等地的人馬,總兵力在五十萬以上。

 還有清軍的兩個親王,一萬韃子助陣。這麽雄厚的實力,卻連吃敗仗,短短的幾個月,丟了澎湖、湖口、德安等地,被困九江,危在旦夕。

 聽說朝廷最多的時候,人馬也不過十萬,這仗是怎麽打的!

 現在讓去救援,那麽雄厚的實力都不成,他們這幾萬兵馬能救得成?但不去便是抗命,他們更不敢。

 兩位總兵官接到命令後,趕緊整頓兵馬,調兵遣將,把這幾個地方的人馬全都集中起來,傾巢而出。

 兩位總兵官心裡沒底兒,手下這幾萬兵馬心裡更發毛。左良玉病死九江,左夢庚和兩位清廷的王爺連吃敗仗的消息不脛而走,現在他們全都知道了。

 因此,這一路上每天都當逃兵的,人馬越往前走隊伍越短。等他們到達大冶城的時候,就剩下六萬來人了。

 對於每天都有逃兵的事,兩位總兵官也沒辦法,也顧不過來,因為要趕過去解九江之危,十萬火急!

 但當他們要兵出大冶城開往九江的時候,噩耗再次傳來,九江失守,近十萬清軍全軍覆沒,他們的少帥做左夢庚和兩位清廷的親王全部戰死。

 這種突變,對他們這支救援隊伍來說無疑失去了目標,接下來朝廷肯定要收拾他們,兩位總兵官一商議,彈丸之地的大冶城無險可守,乾脆退往武昌得了。

 幾日後,兩位總兵官率領人馬到了武昌,覺得隊伍又短了不少,一查點只剩下五萬人馬了,中間有不少兵將,看他們大事勢已去都失去了信心當了逃兵。

 兩位總兵官更加惶恐不安了, 因為他們得報了,朝廷的兵馬已經到了大冶城,離他們只有一百多裡了。

 為了不被朝廷殲滅治罪,二人聚眾趕緊商議應對之策。

 但就這5萬人馬軍心還不齊,有主張投降張獻忠的,有主張投降李自成的,就是沒有人主張投降韃子和大明朝的,因為這兩條路都不能保命。

 最後兩種意見不能統一,相互誰也不服誰,又在武昌城發生了火拚,總兵官丁魁和總兵官趙進各帶一支人馬大殺一場。

 互有傷亡之後,丁魁帶著兩萬多人走宜昌投奔四川的張獻忠去了,而趙進帶領了一萬多人馬出武昌走襄陽,投奔陝西的李自成去了。

 結果朱由崧兵不血刃便接管了大冶、武昌、荊州、荊門、宜昌等廣大地區。

 (PS:今天晚上臨時有事,這一章更晚了,隻好對大家說抱歉了,請多多原諒,謝謝!)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