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這諸葛亮此時是輕搖手中鵝毛扇,開口道:“大王可知那孫堅之所以能夠建立吳國憑借的是什麽?”
項羽此時眉頭皺起,顯然被諸葛亮的這個問題給問倒了,讓項羽去沙場衝鋒陷陣那是沒有什麽問題,但是要讓他去思考這些問題就是有些難為他了。
不過好在項羽想不到,但是那一直在聽著項羽與諸葛亮之間談話的徐庶卻是很快就得出了答案:“是傳國玉璽。”
諸葛亮讚賞的看了徐庶一眼,繼續對項羽說道:“元直說的沒錯,就是傳國玉璽。十幾年前十八路之後討伐董卓之時,孫堅在洛陽得了傳國玉璽,之後便是返回江東,而孫堅得以建國的依仗就是這傳國玉璽。”
諸葛亮此時是目光灼灼,看向項羽道:“前不久大王斬殺吳王孫策,其屍首現在還在江夏城內,大王可以去給吳國去一個消息,說是可以以傳國玉璽換回孫策屍身。”
項羽此時皺眉:“孔明,這恐怕行不通吧?傳國玉璽我也知道是什麽樣的東西,雖說我不在意這些東西,但是說實話要讓吳國勇傳國玉璽換回孫策的屍體怎麽想也是不太可能的吧?”
諸葛亮此時卻是一笑,道:“若是其他人,自是不可能,但是現在吳國大將軍是周瑜,此人與孫策乃是結義兄弟,而且孫策之妻大喬與周瑜之妻小喬亦是親姐妹,二人之間的關系自不用多說,所以若是讓周瑜用傳國玉璽換回孫策的屍體周瑜是絕對願意的。不過周瑜願意、張昭、孫權等人就未必會樂意了,這樣一來為了換回孫策的屍體,周瑜只能是和張昭、孫權等人鬥上一鬥,再無其他可能。”
項羽雖然有些不理解諸葛亮這個計策,但是看到那徐庶、文聘等人都是面露讚同之色,也就同意了,而且還將這一件事交予諸葛亮去負責。
諸葛亮此時起身對項羽說道:“大王放心,三月之內大王必然可以踏入江東土地,到時候以大王神威,江東自是無人可擋。不過大王,若是要取江東之地,還需一人之力。”
項羽道:“還需何人?孔明你盡管說,不必多慮。”
諸葛亮道:“大王,若是要攻打江東,有兩個問題必須要解決,一個是江東水軍,一個是江東地勢。水軍一方面我軍是陷入劣勢,不過文將軍久經戰陣,三月時間應該可以訓練出一支能夠與江都水軍糾纏斡旋的水軍了吧?”
文聘此時起身道:“若是只需糾纏住吳國水軍,那三月時間足矣。”
諸葛亮繼續道:“第二個問題就是地勢,揚州地勢多山巒,少平原,騎兵難以發揮最大的優勢,反而是步兵戰力得以發揮最強。而若是想要在揚州一地立足,就必須要有一支擅長山地作戰的步卒軍隊,所以這裡我們就需要被大王收服的五溪蠻首領沙摩柯了。五溪蠻自幼在山林之中長大,若是讓他們組建一支軍隊,然後右沙摩柯進行統領,必然能夠在攻入揚州之後如魚得水。”
項羽此時大手一揮,道:“好,一切就依孔明之見,需要什麽人員調動你與我說便是了。”
諸葛亮此時再度躬身行禮:“孔明多謝大王。”
而第二日,那一封由諸葛亮口述,項羽親手所寫的要以傳國玉璽換回孫策屍體的書信就是被送到了揚州。駐守廬江的太史慈和劉仁軌在看到這書信之後不敢怠慢,連忙是派人送到了已經回到建業的周瑜手中。
而周瑜在看到書信的內容之後便是已經知曉了諸葛亮所謀劃的內容。只可惜諸葛亮此計乃是陽謀,堂堂正正的陽謀。他就是看出了在孫策死後吳國必然會陷入內鬥的局面,因此才是以這一計挑起吳國內鬥。
只可惜這個計謀周瑜在了解透徹之後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隻得是接下來。無論如何,不管是要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哪怕是傳國玉璽也罷,一定要將伯符的屍體換回來。
人死後要落葉歸根,堂堂吳王怎能是讓屍體落在荊州死敵之地。
不過正如諸葛亮所預料的那樣,在這封書信的內容被吳國朝堂上眾多文武大臣得知之後,頓時就是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一股驚天浪濤。
以周瑜為首的孫策舊部、軍方武將和以張昭為首的文臣、世家勢力兩大吳國黨派就是在朝廷之上開始了爭鬥。而最終的結果也是不了了之,但是這一封書信卻是讓吳國是徹底陷入了內鬥之中。
因為在這封書信送到建業之後不久,那吳國宗室孫承宗就是提出要選出一人繼任吳王之位,不能讓吳王之位就此空缺。這樣一來,兩方勢力便是更加開始了爭鬥,其中正如諸葛亮預料的那樣,周瑜想要將孫紹推上吳王之位,畢竟在周瑜看來,這吳國江山是孫堅和孫策父子打下來的,和那孫權沒有半點關系,孫權繼位吳王,怎能服眾?而張昭則是想要推出孫權,理由也很簡單,孫紹如今不過五歲,如何能夠擔當吳王重任,而孫權則是不同,則是最為年輕的時候,而且在吳國文臣一方之中威望不小。
如此在建業朝廷之上爭鬥了半月之後,孫策舊部首先就是受不了,他們需要用傳國玉璽換回孫策的屍體,但是這樣爭論下去何時才是到頭,所以在孫策吳漢、太史慈等人的密謀之下,以吳國公主孫尚香為內應,成功將傳國玉璽從吳國皇宮之中給偷了出來,然後又太史慈親自送到江夏,以傳國玉璽為代價換回了孫策的屍體。而且為了瞞天過海,太史慈等人還做了一個假的傳國玉璽放在皇宮之中,關鍵是還瞞著周瑜。
而傳國玉璽消失這樣的事情自然是瞞不住的,在得知傳國玉璽被偷盜之後,孫權首先發難,要以大不敬之罪將太史慈和吳漢等人處死, 可是周瑜雖說因為太史慈等人做這件事而沒有告訴自己而惱怒,但是又怎會坐視孫權加害太史慈等人。
而在朝堂之上與孫權等人一番爭論之後,糾結了一月之久的周瑜終於是下定了決心,率領兵馬離開了建業,同時隨周瑜一同離去的還有那大喬、小喬、孫尚香、孫紹等人。而孫權得知周瑜帶人離開建業之後當即派兵追擊,可惜都被周瑜打退,那投向了周瑜的老將韓當更是被周泰所殺。
之後在將孫策的屍體送入吳郡安葬之後,周瑜在吳郡尊孫紹為王,大喬為吳國太后,而因為孫紹年幼,他周瑜以大將軍之身總攬朝政。
孫紹繼位張昭、孫權等人子不會答應,所以為了反擊周瑜,張昭等人在孫紹繼位半月之後也是在建業擁立孫權為吳王,將周瑜、孫紹等人大為叛逆。
自此,吳國分裂,世人稱孫紹為東吳王,稱孫權為西吳王。
東吳王孫紹佔據吳郡、丹陽郡、會稽郡等揚州東部數郡之地,得到了周瑜、太史慈、吳漢、陶侃、顧雍、陸績、陸文龍、劉仁軌、杜伏威、輔公、周泰等人的支持。
西吳王孫權佔據豫章郡、廬江郡、廬陵郡、臨川郡、鄱陽郡等揚州西部數郡之地,得到了張昭、張、吳景、祖逖、孫承宗、桓溫等人的支持。
而孫紹在吳郡繼位吳王之後,原本駐守廬江郡的太史慈和劉仁軌悍然撤兵,返回了吳郡,而孫權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連忙是派大將孫承宗率兵鎮守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