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策行三國》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天意人心
  楊修走到小院前,剛進前院,就聽到兩個高亢的嗓門。

  “學而優則仕,優而仕則學,則學與仕一也,不學無術,焉能牧民?你這能從政者簡直是廢話。”

  “不然,政有高下,三公九卿為從政,亭長裡正亦為從政,隻不過管轄范圍有廣狹而已,皆是上秉君主之仁義,下為百姓謀福利,未必皆是飽學之士。如今亭長、裡正皆是退役將士,能識文斷字已經難得,有幾人通曉聖人之學?不設科條以繩之,久而久之,必為惡吏。”

  “這隻是權宜之計,不足為經。子琰,我們要為百年計。”

  “不為眼前,焉有百年?”

  楊修快步走進中庭。楊彪手裡拿著一卷書,正怒視著黃琬。黃琬據案而坐,一手執書,一手執筆,侃侃而談。聽到楊修的笑聲,他抬頭看了一眼,又繼續翻看手中的書卷。

  楊修走上前,躬身施禮。楊彪哼了一聲,撫著胡須。“德祖,你來得正好,評評理,看看誰說得有理。”

  黃琬笑道:“德祖,你站得遠些,免得你父親一時火氣,噴你一臉。”

  楊彪怒道:“聽你這意思,德祖一定支持你?”

  “你在汝南走得匆忙,想必不知道德祖的事跡,否則就不是會不會噴他一臉的事了,動手都是輕的。”

  楊彪狐疑起來。“德祖,你在汝南都做什麽了?”

  楊修很尷尬,拱手道:“父親,黃公,我剛回來,可什麽都沒說呢。”

  黃琰笑而不語,楊彪怒道:“別敷衍,快說,究竟什麽事?”

  袁夫人從中門後轉了出來,臉色很難看。“你們倆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了,說話能不能平和些,有無道理難道是看聲音高低嗎?德祖,快過來,讓阿母看看,這麽快就趕回來了,路上一定很匆忙吧?”

  楊修正中下懷,匆匆對楊彪、黃琰拱拱致歉,跟著袁夫人進了後院,身後很快又傳來楊彪的怒喝,楊修好奇不已。“阿母,他們在幹什麽?黃公什麽時候來的?”

  袁夫人沒好氣的說道:“別理他們,兩個老夫子,自從見了面,沒客氣半個時辰就開始吵,我都習慣了。等什麽時候方便了,我讓阿權另外準備一個院子,讓他們吵得盡興,別來煩我就行。”

  “究竟是什麽事?”

  袁夫人無奈,隻得把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楊彪答應了孫策的邀請,決定留在吳郡,擔任政務堂祭酒,培養官吏。政務堂還在籌備,孫策希望楊彪能先梳理一下秦漢以來的官製變化,從中吸引經驗教訓。正好黃琬也來了,兩人就共同承擔這項任務。設想挺好,但很快就發生了分歧。問題很多,不一而足,今天這個主要是關於官員考核的。

  楊彪認為官員必須德才兼備,必須有儒學修養,秉承聖人教誨,心懷仁義,否則根本就不能入仕,所以經學水平是首先應該考慮的標準。黃琬卻認為經學水平固然很重要,但不等於施政能力。有很多大儒拘泥於書本,卻沒有實際操作能力,也有很多人頭腦靈活,實踐能力很強,卻未必有機會學習經議,所以考核標準不應該以經學水平為首要,而應該以施政能力為先。

  楊修聽了,忍不住笑了一聲:“是不是又說到儒家選士和文法吏的故事上去了?”

  “可不是麽。”袁夫人搖搖頭。“德祖啊,你這次回來多住幾天,和你父親說道說道。以前覺得他還是個很務實的人,沒想到這一做學問就迂了。依我看,他如果不把這觀念轉過來,這政務堂祭酒還不如讓給黃子琰算了。要不是那三萬金,那倒也沒什麽,可是收了伯符錢不辦事,那阿權姊妹的面子往哪兒擱?”

  “什麽三萬金?”

  “啊?”袁夫人一愣。“你……不知道?”

  “阿母,你究竟說什麽?”

  “你真的不知道?”

  楊修一頭霧水,催促袁夫人快說。袁夫人無奈,隻得把楊彪兩難之下,向孫策開出三萬金的天價,以求心安,沒想到孫策一口答應了,又請楊彪出任政務堂祭酒的事說了一遍。楊修聽完,眼睛瞪得老大,半天沒說話。袁夫人有些緊張,連催了幾句,楊修才恢復了鎮定。

  “三萬金,父親真是敢開口啊。”楊修咂咂嘴,怎舌不已。

  “是啊,他本來也是想讓伯符知難而退的,沒曾想伯符一口就答應了。”

  楊修驚訝地看著袁夫人。“阿母,伯符伯符的,你叫得挺順口啊。就因為這三萬金?不過說得也是,一下子拿出三萬金的物資,又是給朝廷,若非父親開口,換了其他人,孫將軍肯定不會答應。你可能不知道,現在又是屯田,又是興學,還要給官吏加俸,開銷很大,豫章今年上計贏余不足五百金。”

  袁夫人也感慨不已。她已經看過五州上計的結果,知道五州總計贏余不過千金左右。孫策根本拿不出三萬金,隻能借債。雖說這些債也是孫策自己的,但孫策對楊彪的尊重還是讓她非常感動,也因此對楊彪的固執、保守非常不滿。

  楊修思索片刻,說道:“阿母,官製演變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僅僅是列一些條目就能解決的,要搞清這個問題不僅要從經學入手,更要從史學入手,至少要把這四百多年的史事梳理一遍,才能搞清楚官製變化的來龍去脈。這麽大的事,不是父親和黃公兩個人就能解決的,恐怕還要更多的人協助。你找機會和父親提一提,看看我們楊家的門生門故吏中有哪些有史學、經學方面有研究的,邀他們來共襄大計。”

  袁夫人笑了。“阿權也這麽說,不過這事不能急,否則會有結黨之嫌。慢慢來吧,等消息傳出去,該來的自然會來。至於襄陽那邊,你父親已經寫了書信去,蔡伯喈會協助的。”

  楊修放了心,在堂上入座。“家裡有《鹽鐵論考釋》嗎?”

  “有的,不過最近忙,你父親看得少了。你是說參考這部書的作法?”

  “嗯,孫將軍不是附庸風雅之人,他命人著書更多是吸引經驗教訓,與實踐相較,而不是空談仁義,《鹽鐵論》講的是經濟民生,義利之辨中偏於利,官製偏於義,但義也不能離開利,否則難免矯枉過正。畢竟做官的也是人,不能餐風飲露。桓靈朝弊端叢生和財政不能自給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百官俸祿不能正常發放,朝廷隻能賣官售爵,還指望做官的人堅守道德,不為利所誘,實在過於天真了。”

  袁夫人驚訝地看著楊修。“德祖,你說得太對了,和伯符的口吻幾乎一模一樣。”

  楊修笑笑。他明白孫策讓他來省親的目的了。沒有人比他熟悉父親楊彪,也沒有人比他更適合說服楊彪改變觀念。在孫策身邊幾年,他已經把這條路先走了一遍,哪裡好走,哪裡比較困難,他一清二楚。

  ――

  孫策設宴為楊修接風。張、虞翻兩個長史都有任務在身,不在吳郡,孫策隻叫來了郭嘉和軍謀處的一些人。楊修和這些人大多認識,久別重逢,相談甚歡。楊彪、黃琬也來了。從黃琬口中,楊彪已經知道了楊彪在孫策身邊做主簿時的劣跡,心情有些低落,話不多,吃完就拉著黃琬走了,說是邀他去夜遊太湖,散散心。

  席上只剩下孫策、郭嘉、楊修和幾個軍謀,都是年輕人,說話沒有太多顧忌。孫策把剛剛收到朝廷要和親的消息對楊修說了,問楊修的意見。

  楊修幾乎不假思索。“這是好事。當年堯欲禪位於舜,乃嫁娥皇、女英,這太湖本是舜避丹朱時垂釣之處,正應了三代禪讓的故事,是天命在將軍的征兆,不宜拒絕。”

  郭嘉笑道:“德祖, 你覺得天子有禪讓之意嗎?”

  “重要的不是天子有沒有這個意思,而是天下人會怎麽想。”楊修放下酒杯,用布巾抹了抹嘴。“其實禪讓這種事究竟是什麽樣子,恐怕沒幾個人說得清楚,至少我在豫章聽到的故老傳說就與史書所載出入很大。不過有一點不會變,舜能得天下,與其說是堯讓賢,不如說舜執宰天下的能力,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換句話說也就是人心所向。當他得天下人心時,堯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其實並不重要。”

  楊修笑笑。“將軍,我說句略嫌自矜的話,公主為妾對天下人心的影響不亞於袁楊二家齊集將軍麾下,袁楊代表人心,公主下嫁代表天意,而朝廷秘書的意義僅次於國鼎。不管朝廷有沒有其他目的,天下人都會清楚大漢余日無多。”

  孫策已經和郭嘉商量過這個問題,郭嘉的態度和楊修如出一轍,此刻聽到楊修的意見,他一點也不覺得驚訝,甚至可以說早在預料之中。既然楊彪都半推半就的留下了,楊家不太可能還有其他選擇。再說了,這是朝廷有求於他,不是他向朝廷求親。

  “可是公主出嫁,又以朝廷秘書為緙蓿餛咐衽虜皇遣換嶸佟H綣⒂謎廡┢咐褡氨溉寺恚垂垂セ魑夷兀俊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就要恭賀將軍了。”楊修哈哈大笑。“將軍,巧得很,豫章的傳說中丹朱也曾發兵攻擊舜,但是他不得人心,一戰而敗,自取其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