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無心與李定國作戰,立即帶著他最心腹的一支兵馬,從城塌的另一個方向的城門出城。城內他留下了幾名原本的明軍降將帶兵斷後,只希望能夠多拖得復國軍幾時片刻。
李定國見城塌了,也沒有什麽好客氣的了,雖然他原本是打算多圍昆明一段日子,最好是能等來清軍的援軍,然後來一個圍點打援。隻不過他麾下的炮兵也是有些太給力,日日都炮擊昆明城,那本就不算多麽堅固高大的城牆讓明軍這麽轟了一段時日,連修補也來不及,自然就垮塌了。
“上戰車。”李定國從容不迫地說道。
李定國所謂的戰車,當然不是後世的那些步兵戰車、坦克一類的東西,不過某種程度上卻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戰車是兩匹馬牽引的馬車,跟春秋戰國的車兵當然是不同,李式戰車上面的主要攻擊武器,是白明修留下的M2勃朗寧重機槍。
李定國在反覆考慮這種逆天武器究竟如何使用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在這位擅長思考的將軍眼裡,M2的射程堪比火炮,有數百米遠,而且射速極高,一開火就能壓製住一片的敵人,能夠很好地在前方形成一片敵人的真空,從而掩護己方步兵的攻擊。那麽如果能夠賦予這武器更好的機動力,可以讓其隨著部隊不斷地前進,那麽就當真是完美了。
也正是秉持著這樣的想法,李定國讓人把M2給放上了馬車上。不僅如此,他還命人製造了馬車上的放盾,用來保護機槍手和駕車車夫,給馬匹捂住眼睛和耳朵,避免受驚。即便是敵人將馬打死,隻要再換馬就行了。
就是這樣子,李定國奇思妙想地創造出了現在的“機槍馬車”。
白明修當初把所有的M2勃朗寧重機槍都留給了李定國,李定國都弄成了機槍馬車。
昆明城一塌,李定國就命大隊人馬保護著機槍馬車前進。
“槍口朝上,給我掃射城牆上的那些清軍!”
在這個情況下,仍然有清軍在城牆上拿著鳥銃或者弓箭在負隅頑抗,為了給步兵清出一條能夠攻城的道路,機槍戰車就擔負起了火力壓製的任務。
大量的子彈被射上了城,昆明城的清軍根本沒有見過這般強悍的火力。一大群清軍士兵驚恐萬分地躲在女牆的後面,有些人甚至嚇得痛哭流涕。
“這是什麽鬼火銃,居然可以連發?還可以射這麽遠,一冒頭就會被射死了。”牆頭的清軍驚恐不堪。
“明軍厲害啊,我們趕緊撤吧。”
牆頭守衛的清軍已經是毫無戰意,這些天明軍連日炮擊,早已經把他們轟成了驚弓之鳥。而且此時他們的軍官都開始帶頭逃跑,其他的士兵更無心在城牆上繼續應戰了。
順著城牆塌陷而形成的坡,明軍士兵在幾乎沒有抵抗的情況下就登上了城牆。
“佔據了城牆,就是佔據了製高點。把馬車上的重機槍拉抬上城,建立火力點!”帶領部隊的軍官也是明白人,顯然復國軍中大量來自白明修的系統雇傭兵很好地引領了這支軍隊。在作戰的時候,這些軍官能夠做出正確的決斷,並且很好地貫徹上峰的指示,配合已經訓練得頗有成效的士兵,大明復國軍才能有如此顯赫的戰力。
從城牆上進入城內的明軍很快打開了城門,更大量的明軍開始湧入城市之內。
這時候清軍城內的增援部隊也投入了上來。
“搶回城牆,將明軍趕出去!”吳三桂手下的一員驍將王屏藩此時帶領幾百名吳軍士兵殺來,
企圖將城牆奪回。 可是城牆上已經架設起來的機槍,如同機槍碉堡一樣,朝著下方放出致命的火舌,衝擊上來的吳軍士兵全部都被打成了一堆堆爛肉。
“這是什麽妖法?”王屏藩大驚失色,他之前沒有隨同吳三桂前往緬甸,自然也沒有見過重機槍的效果,就算是從緬甸逃回的人中,其實大部分人也不太清楚究竟重機槍是什麽可怕的東西。
因為基本上看到重機槍將人體撕成碎片的那些,自己也成碎片了。
大口徑的重機槍對人體的破壞力,與人們縮減的普通武器完全沒有類似。那純粹就是暴力地將整個人體打成爛肉,王屏藩就算是久經沙場也害怕了。將軍們的勇氣往往在面臨未知的時候, 就會渙散。更不要說根本沒有什麽人能夠接近在城內集結的明軍,隻要他們靠近了,就會立即被重機槍打成肉塊。
“快退,快退!”王屏藩這個時候甚至也顧不上繼續奪回城牆了,趕緊帶著他的部屬撤退。可是城門已經開了,從城外殺進來的明軍騎兵也已經來了。
手持著在復國軍中根本沒啥地位的三眼銃,騎兵們一擁而上,在近距離朝著清軍發一槍,然後拔出自己的馬刀開始砍殺這些敵人。
吳軍士兵就算在正常的時候也不是這些大明騎兵,更不要說在潰敗之時了。
原本應該在城內猛攻突入城中敵軍的吳軍士兵,卻在明軍騎兵的面前開始四散奔逃。
果然,明軍們又開始喊出那局經典的口號了:“投降不殺!投降不殺!”
這就像是一句魔咒一樣,讓城中還在負隅頑抗的吳軍扔掉了自己的武器,跪地抱頭。明軍也果然重然諾,沒有再追殺他們,後面的步兵走上來,將這些吳軍士兵的武器收繳了,將他們集合起來,用一根大繩給綁了,拖去一邊處理。
城外的李定國對於這場奪城之戰並沒有太多擔憂,很快他就聽到了回報。
“晉王,吳三桂出城突圍了。”
李定國微微頷首:“果然不出所料,吳三桂未及戰已先慮敗了,隻是他想跑可是沒有那麽容易的。傳我軍令,著城外騎兵隨我追擊吳三桂,決不能讓滿清入關的首惡這樣逃離雲南,太子殿下臨行前再三囑咐本帥,吳三桂必死,而且要我親手殺了他,太子之命,本帥比踐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