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蔭在見完了這個腦子不好的族叔之後,立馬向軍紀部門報告了這一情況,並再三重申了自己對於大明朝和太子監國的忠誠。這名楊家族叔也被立即控制了起來,錦衣衛的人過來用了大約七分鍾就盤問出來了,他的背後是洪承疇的幕僚周培公。
事實上在相同的時間段,滿清嘗試了許多類似的行動,不是找親戚朋友拖話就是寫信什麽的,基本上都算不上什麽情報活動,離間的效果也是感人。他們是無法想象南明對於軍政體系的控制有多麽的嚴密,而且見識過了南明的實力後,沒人覺得滿清能翻盤,所以這個時候不可能有人反叛。
白明修也陸續接到了滿清策反自己這邊的軍官和官員的消息,他原本以為規模會更大一些、更隱蔽一些,但事實上根本沒有造成什麽波瀾。一個重要因素是,那些有名有姓的官員基本上投清之後再投明,除非白明修覺得有必要,都沒有得到重用。而大量新培養的年輕幹部,外加白明修的系統人才撐起了南明的行政,清廷這邊也一時無從下手。
“野豬皮是看上了我們軍隊的裝備啊,想盡一切辦法都想要搞到我們的武器。”白明修在看了匯報之後,露出了一個笑容。
獅姐輕笑道:“大概他們還認為,自己施展小惠,就能引逗著復國軍的將領投靠他們呢。”
這點是完全不可能的了,白明修對於軍隊的掌控力極強,系統本身都有很數據化的忠誠度和士氣之類的信息供他參考。現在他的部隊忠誠度都在75以上,就屬於基本不可能出現投敵的情況,手下將領也是一樣,存在投敵可能的軍官根本不可能被任用在重要位置上。
滿清的情報和刺探工作做得十分差勁,甚至這個時候也沒有考慮到從源頭入手,去南明的軍工廠搞相關的武器,白明修相信現在他們連自己有多少生產槍炮的兵工廠都沒有搞清楚。
因為這一次的戰役,海軍不會有什麽太多吃重的任務,所以獅姐就變得很清閑,明明是一個正牌的海軍司令,現在倒是老呆在白明修身邊。作為一個大美人,放在旁邊養眼倒是很不錯的。隻是獅姐日常就坐在白明修的另一邊,瞧著白膩的大長腿喝茶看報,白明修做什麽她也不管,說真的還挺分散太子殿下的注意力的。
白明修最近長了一些個子,慢慢跟一米七多的獅姐差不多身高了。他穿越後的再度青春期還是挺難熬的,好幾次衝動少年差一點就要犯錯誤。那位小姐姐日常也不露骨地勾引他,但奈何長得太美了。
如果是普通生活中接觸到的女性,比如穿越前遇到的鄰家妹妹,學校裡的同學,街上偶遇的路人,哪怕是女網友,白明修都不會這麽被動,他固然不是什麽撩妹達人,但還是自信的。可偏偏是從系統裡跑出來的艦娘小姐姐,白明修有一種撩她也不是,不撩她生理也不適的尷尬局面。
獅姐捧著一本書卷,漫不經心地問他道:“這一次還準備親自領軍出征嗎?”
白明修放下手裡的水筆,吹了吹紙面讓字跡乾起來,說道:“不去了,現在復國軍中可堪一用的將領已經越來越多了,我把這次戰役完全交給他們就可以了。華東軍區這邊,我準備用蘇叔桓作為軍團司令,我已經給晉王發了調令,讓他從西南軍區轉任華南軍區,由他來帶領華南軍團的作戰,西南軍區主要是打策應,所以第一師師長靳統武來配合,應該就足夠。”
獅姐笑了笑,道:“妾身還是覺得殿下您才是妾身心目中無敵戰將呢,能開無雙的那一種。”
白明修悻悻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作為軍事指揮官,白明修更多給出的是方略上的指揮,具體的執行還是都是靠復國軍嚴密的組織架構和執行力強大中基層軍官們。他不覺得自己有多麽高明,之所以沒變成光頭運輸大隊長那樣的人物,還是因為他手下部隊能人多,士兵們也足夠給力。
在白明修的辦公室裡,掛著一面非常大的黑板,上面有千頭萬緒軍方準備戰役的事情,最中間白明修用粉筆畫了個圈,裡面畫了一個進度條,他以這樣的方式來表現距離大戰還有多久。
現在進度條上顯示的數字,已經是85%了。
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南明的戰爭機器在全速運轉著,一隊隊士兵調防,並且進行準備,新的裝備在換發,大量的物資在囤積。
河流之上,成百上千的小船在船工們努力下輸送著士兵們和物資。也同樣成敗上千的錦衣衛人員在湖廣、江西、福建,乃至河南山東這些地方都在奔走著。
江南和廣東的百姓們,已經能夠感受出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了。他們總能看到嚴肅的士兵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在跋涉, 登上船隻,從廣州府、應天府等重鎮,去往其他地方。
大量的軍隊正在朝著明清實控區接壤地帶聚集著,這個表象不僅是老百姓看得到,滿清也看得到。
布木布泰(孝莊)提出的明清議和已經徹底不能實現了,積蓄了巨大力量的南明在無聲中已經盡顯決心。反觀清軍這一邊,則是人心惶惶。除了李率泰在金廈擊敗了鄭經取得了一次難得的勝利,清軍在面對正牌的大明復國軍的時候居然連一次勝利,哪怕微小的戰鬥勝利都沒有取得過。
包括李率泰、達素、穆裡瑪等將領都不能夠理解,為什麽在極短的時間內,明軍就能拉起那麽龐大的軍力,簡直就是跟天上掉下來的、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士兵一樣。
每一次他們都認為白明修會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進行休整,可是每一次白明修都最多用兩三個月的時間,就會發動下一次的大規模攻勢。錢糧從哪裡來,士兵難道不會疲倦和膽怯嗎,火藥為什麽會備這麽充足,這些疑問始終沒有人回答清軍。
不止一次他們想方設法了解南明,但是都隻是一鱗半爪不得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