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明日不落》六百一十五 人口大計
東海岸三省居住著800萬人口,華人佔據大約七成左右,其余則是來自歐洲的被許可移民以及歸化的原住民;西海岸兩省人口更多一點,僅華人移民就有1100多萬,歸化原住民幾十萬,不到華人的零頭,所以在卑詩省和珈珞省基本上跟本土類似。尤其是在大明最早的殖民地萬歲城,周邊已經形成了一個200萬人規模的城鎮群,以萬歲城為中心,向周邊輻射。珈珞省的洛歇、三番兩府也都形成了比較集中的工業群聚,人口稠密。

 整個北美海外領能夠從原本一個人沒有,到二十年後人口接近2000萬,大明的移民力度是非常大的,其實白明修也做了弊,因為他前後向北美海外領派了大量的系統的駐屯軍團。再加上北美海外領的生育率非常高,一家有六個孩子、八個孩子這樣的事情根本不罕見,所以這二十年來大量的青少年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出生成長。整個北美海外領的人口年齡結構出奇年輕,超過50%的人口是20歲以下的。

 所以北美海外領從建立之日起,就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教育問題,於是大明文教部不斷地征召年輕教師前往北美進行支教活動,其中不少人也留在了這邊。

 白明修看著幾乎走幾百公裡都沒有一個人影的土地,笑著對陳敬說道:“這是我大明子孫的未來生存空間啊,朕看著只有高興。”

 陳敬才松了一口氣。

 白明修倒是覺得,一個龐大國家有一些比較空曠和原生態的地區也不是不好。一些地區本身就生態脆弱,不適宜大量的人口居住。像是他那個時代,很多國家和地區歧視已經處在了非常危險的邊緣。比如說埃及,看上去面積不小,但是大片土地是荒漠,人口集中在尼羅河兩岸和三角洲。而尼羅河的水平均流量僅2000立方米每秒,跟中國的黃河也差不了太多。但是尼羅河卻要供應埃及一億人口,乃至尚有蘇丹、埃塞俄比亞加起來又一億多人口的需求,可以說是非常艱難了。

 技術和生產力的提高肯定能夠提高土地對人口的承載能力,地球也是個非常堅強的存在,脆弱的只是依賴生態環境的蟲子——人類而已。人多就是力量沒有任何錯誤,但得講究相對條件,大明現在有著非常精密和學術的人口學研究,以計劃大明人口的增長和維持。

 當然,大明擁有無與倫比的條件,大明現控制著90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橫跨夏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華人人口才2.35億,其他族裔人口1.2億(印度人為主),總計3.55億,就算再翻個十倍,也是能承擔的數量。不過在這個時期,大明已經醞釀著進行人口計劃了。比如國民優生優育,如印度等人口稠密、經濟落後、生態脆弱地區的人口計劃。

 白明修不希望過度地人口增長分薄了大明經濟發展的成果,以及各族人民的所得,所以欠發展地區少生優生,減輕家庭負擔。而比較地廣人稀的區域,比如南北美、東夏、澳洲等地則鼓勵人們生育。

 當然大明整體的人口計劃政策不是武斷而魯莽的,比如吳敏在印度推行的“減貧優生”的政策,許可每個家庭生育兩個孩子,然後就需要進行結扎。統一減貧優生政策的家庭,則可以獲得一筆一次性的現金補助,孩子上學和家庭就診免費,並且得到稅務上的幫助。同理,如果不願意加入減貧優生政策,那麽理論上可以隨便生育,但每年要向社會捐獻社會福利基金,孩子越多金額繳納越大,上學要繳納高昂學費,全家醫療也沒有補助,稅率高出普通家庭10-15%。

 這個政策明顯是有利於富裕家庭的,當然各種條件一累積,其實也很可怕,必須是非常富有才能生個四五個孩子都不覺得怎樣。不過政策本來就是為了減輕貧困而設立的,也給了人們實質而看得見的好處,特別還有虛假的選擇,所以當白明修看到這番政策的時候,也不由慨歎,政策制定者真的是牛啤。

 倒是這種政策限制不太住在印度的華人,因為他們的戶籍往往都在本土或者其他沒有這個政策宣慰司。

 大明對於印度、北美等殖民地的投入不是虛假的,不同於很多殖民國家,大明是實打實往殖民地扔錢,甚至持續性進行財政轉移的。北美直到五年前還在拿來自大明本土省份的財政轉移,而且每一次大型的公共項目都有理政院撥款。印度聯合宣慰領去年剛剛成立,也是從理政院拿到了大批預算,並且預計五年內,持續性會接受本土的財政轉移。

 不過財政轉移也並不是單純地從一個地方的稅收拿錢貼補另一個地區這麽簡單的事情,最終大明會讓待發展地區的基礎設施更好、社會財富更多, 而且北美等殖民地其實也是一直向大明理政院財政部繳納稅務的。

 白明修和大明理政院在意的是一個健康發展的經濟體,而不是帳本上的一串零。

 倒是,這年頭基本上有點節操的殖民地長官,不管是總督還是宣慰使,都覺得長期拿中央的財政轉移是丟臉的事情。一個殖民地發展得好,產生的收益多,居民生活水平高,才是他們的政績和追求。從國家領了錢,畢竟也掉不進自己的口袋,花了錢沒有效果才是讓他們丟面子。

 如呂宋、爪哇、陸南等宣慰司,也拿了好些年財政轉移,不過近年來已經變成了財政轉移的輸出方。因為他們經濟發展好,人口又不算多,建設不錯,財政也容易結余,就有資金支援其他地方了。

 不過宣撫司是另外一回事,宣撫司存在一個名義上的封國君主,比如朝鮮、東瀛、琉球這三國,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他們的財政獨立性比較高一些。東瀛宣撫司已經十多年保持自負盈虧的財政局面,不過東瀛的產業化搞得也是不錯,財政也很充裕。有了額外的錢,順手就支援擴充他們的藩軍建設了。而藩軍最終又是對大明防務有幫助的,算是又花到了中央頭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