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的龍椅上,皇帝默然端坐,雙目微閉養神,底下左右兩邊分別站立的文臣武將中沒有傳出一點竊竊私語聲,以往大臣奏事的時候,官員們竊竊私語是正常的,可今天這個場合,任何怪異的響動都會引起皇帝的不悅,他們沒有人會吃了熊心豹子膽。
“報!”突然,一聲高喝響徹了大殿,皇帝依舊端坐、平靜的臉龐沒有絲毫變化,而大臣們也只是齊刷刷的回頭看向殿門口。
只見一個禦林軍將領快步從殿外跑進來,盔甲在跑動時發出叮叮當當聲,很快他單膝跪倒在了大殿中央,抬手作揖、向皇帝稟道:“啟稟陛下,右武寧軍上將軍西門康已經抵達皇宮外!”
他聲若洪鍾,簡單的一句話就讓大臣們的眼睛紛紛亮了起來,剛剛還昏昏欲睡的大臣就這樣抖擻了精神,而皇帝則睜開了眼睛,眼中有著興奮的光芒閃爍,他慢慢抬起手,強行讓自己平靜道:“宣。”
“是!”那將領起身轉頭、向外面跑去。
不一會兒,一個步伐穩健的身影從玉階下緩緩的走了上來,腳下軍靴與台階發出的碰撞聲越來越近,皇帝和大臣們心中的期待也越來越多。
那身影已經走到了殿門前,眾人看到,他的雙手正捧著一個小方盒子,一步一步走得還是那樣不緊不慢。
那一身盔甲、挺拔的身材、抬起的胸膛和高昂的頭顱,標準的夏朝高級將領形象。不用問,他一定就是右武寧軍上將軍西門康了。
大臣們的目光跟隨著西門康的腳步移動,直到他在大殿中間站定、向著皇帝單膝跪下,又將盒子放在一邊,雙手抬起作揖,高聲道:“陛下,臣西門康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將領因為甲胄在身通常不方便行叩頭禮,所以皇帝特許,穿有甲胄的將領只需作揖禮即可。
“西門卿辛苦了,平身吧。”皇帝微微拂袖,但嘴角不經意流露出來的笑意已經說明他心底的狂喜快無法抑製了。
“謝陛下!”西門康又將方盒子拿起,向皇帝做出了上呈的姿勢,道:“陛下,微臣不負陛下重托,又得右武寧軍上下將士艱苦奮戰,讓微臣得以在此向陛下複命。微臣已率軍平定蜀地,此為蜀主獻上之蜀國國璽,請陛下禦覽。”
蜀國幾乎是西門康一步一步打下來的,這對他早已不新鮮,在太極殿上說出來的時候他能夠保持充分的冷靜,相比於他,其他大臣和皇帝就沒有辦法那麽淡定了,雖然他們也早就知道右武寧軍盡收蜀地的消息,但他們畢竟不在前線,對此只有時間上的概念,當確實從西門康口中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們才真正確定了這一點。
對夏朝來說,蜀國從來不是一個強勁的對手,但作為炎朝的土地,夏朝歷代皇帝對收服蜀地都有著強烈的渴望,可蜀國擁有崇山峻嶺與世隔絕,還有劍門關這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夏軍想要攻陷劍門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以夏朝的軍力,只要拿下劍門關,就等於攻佔了大半個蜀國,所以在夏軍當中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打蜀國嘛,只要打一場仗就可以了。”那就是攻陷劍門關的戰役。
可就是這樣一場看起來簡單的仗,卻從來都不是像說起來那麽簡單的。蜀國很重視劍門關的防禦,歷史上他們曾多次以劣勢兵力擊退過優勢兵力的夏軍。直到八年前,當時剛剛率軍消滅西秦的霍雲出其不意的來到了劍門關下。
那真是一場匪夷所思的戰役,無論是開始還是過程或者結束,都是匪夷所思的,甚至很多士兵都已經不記得當時是怎麽拿下劍門關的,隻記得不知是誰在喊:“城破了!城破了!”
這應該是霍雲指揮過的所有戰事中沒有人能夠窺其全貌的一場。
劍門關的失陷代表蜀國門戶已經洞開,這讓蜀國上下都嚇得瑟瑟發抖,生怕可怕的夏軍頃刻之間就會殺來。
然而,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霍雲竟然放棄了這麽一個消滅蜀國的好機會,而是轉向了北方去消滅北燕,蜀國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躲過了一劫。
誰也不知道霍雲當時是怎麽想的,龍驤軍上下幾乎所有的重要將領都詢問過他原因,只是他從來都不願意說,隻道:“我們的功勞已經夠大了,還是把讓給別人吧。”
雖然當時沒人能夠分辨出他這是在開玩笑還是在說真的,但事實證明,只要拿下劍門關,蜀國就是不堪一擊,楚國也是夏軍動用了三十萬大軍才消滅的,可消滅蜀國,夏軍卻只出動了右武寧軍的八萬人。
有人就對他的想法提出了質疑,認為單靠右武寧軍的力量怎麽能消滅蜀國,可霍雲卻堅持這已經足夠了,皇帝對此也表示支持,所以還是付諸實施了。
從結果來看,一切都如霍雲所說的,右武寧軍滅蜀是遊刃有余, 從西門康發給兵部和皇帝的軍報看,蜀軍鬥志全無、稍一接觸他們就自動潰散了,蜀國百姓對夏軍的到來也沒有表現出多麽的抗拒,可能蜀國與夏朝曾經都是屬於炎朝的一部分吧,無論是語言、文字、生活習慣和傳統,蜀國都比楚國更加接近夏朝。
右武寧軍並沒有遇到多強烈的抵抗,而夏軍水師的推進則更為順利,他們的船上裝載著糧食和衣物,每到一地,他們就會進行免費派送。而蜀地因為多年的苛政,百姓們都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早前他們就有很多人都通過陸路、水路等方式逃往夏朝,這導致蜀中人口一直在減少。
為了避免逃戶,蜀國政府不惜動用了殺一儆百的方式,希望威懾到百姓,這方式雖然管用,但只會讓百姓對政府更加的不滿,遲早他們的不滿會化作衝天的烈焰。
早在前兩年,蜀國多地就發生了災荒,很多田地都顆粒無收,加上蜀國君臣還非要將蜀國拖入與夏朝的戰爭之中,本可以向夏朝購買糧食也因此而中斷了。
諸多的麻煩中,蜀國的苛政是最要命的,歷來,苛政和災荒碰在一起對國家來說都是很大的困難,如果能夠及時調整或可以向積極的一面發展,可當此之時,蜀國君臣卻只顧享樂、完全不顧百姓的死活,這只會加重民間的積怨。
蜀國君臣不止不管百姓怨聲載道,又跟南詔聯合共同進兵夏朝,這就成了引發蜀國滅亡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