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皇朝風雲之弘雲錄》第118章 歷史的節點:夏熙宗與趙芳媛(4)
到了此時,夏熙宗這個弱冠之主終於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他本人更是極其興奮,因為他再也不是那個可以受人擺布的皇帝了,他要君臨天下,做一個開創治世的有為之君,但這個治世的權柄只能掌握在他的手裡。

 以侯陽懿為首的朝堂老臣們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小皇帝終究長大了,很多他們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他就這樣突如其來的做了,而且更加做到了,這是任誰都意想不到的。

 而更令他們意想不到的還在後頭,在揚威異域之後,夏熙宗像是受了刺激一般,處理政事愈加勤勉起來,不僅每日一朝的祖製沒有廢,而且幾乎是日日批閱奏折到深夜,如此勤勉,就算是先皇也做不到。

 除此之外,他也開始愈加大力的提拔人才,大量被豪門大族壓製的寒門學子逐步嶄露頭角,夏熙宗每日接見各式各樣的人,將他們各自派到不同的崗位上去,試用一段時間,能夠勝任者正式接任,而無法勝任者則換一個崗位。周而複始,而每一個崗位上官員的任期一般都只有三年時間,時間一到,不管你願不願意,都要下崗換到別處去。

 這也是為了杜絕有人待在同一個崗位上太長時間,學會了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等瀆職行為。現在夏朝官場的很多制度,其實都是熙宗那時候留下來的,有些保持原樣,有些則要加以改進。

 根據帝王手劄上的內容,夏熙宗將這些主意都歸功到了趙芳媛的身上,如果說侯陽懿是夏平宗太元之治的總策劃師,那麽趙芳媛便是夏熙宗廣平之治的總策劃師了,不過她是站在幕後的。

 就這樣,十年之後,天下大治,夏朝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共享太平,史稱廣平之治。可就在這一年,卻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

 廣平十五年,元歷1202年秋,夏熙宗九皇兄,荊王李承毅在荊州起兵,發動叛亂,而當朝輔政大臣、中書令侯陽懿之子侯安民竟也牽涉其中。

 叛亂一起,朝中便人心惶惶,因為就在李承毅舉兵叛亂的同一天,駐守南境度州的右威衛上將軍薛從林起兵響應,他是熙宗皇姐當陽公主的駙馬。

 而就在一天之後,西境忻州大都督楊科與表兄阜州大都督郭棠響應叛亂,也是在同一天,熙宗另一皇姐廣陽公主及其駙馬當州大都督尉遲豹在東境當州起兵。

 四路叛軍氣勢洶洶的朝洛京殺來,同時他們打著“除妖後,清君側”的旗號,叛軍中的一路尉遲豹與廣陽公主更是表示:“此來隻為誅妖後及其黨羽、家人,還我大夏朝堂以安寧,絕不會傷害陛下。”

 另一路楊科和郭棠表示,只要夏熙宗誅滅趙氏一黨,他們即刻便罷兵請罪,當然他們說的話到底是真是假除了他們自己沒有人知道,不過總之皇帝是不會相信的。

 叛軍口口聲聲說的妖後,自然指的就是趙芳媛,早在廣平四年夏天,夏熙宗便將趙芳媛封為皇后,直接跳過了封妃的步驟,也算是創了先例了。

 趙芳媛封後,趙家便成了夏朝外戚,一年之後,夏熙宗封了趙芳媛長兄為左翊衛上將軍,再過了兩個月,又接連封了趙芳媛次兄為吏部左侍郎,長姐為內廷五品尚宮,第二年,即下旨賜婚,將其嫁給了嶺州大都督李雲德,他是當朝皇叔征王李瑞長子。

 僅僅過了三天,便下旨將趙家次女封為廣寧郡主,嫁給了禦史大夫徐括之子徐顯。後來,又將趙芳媛的弟弟封為戶部金部司主事,一年之後提拔為戶部右侍郎。而趙芳媛的兩個妹妹,一個成了營侯夫人,另一個接替長姐做了尚宮,也在兩年之後嫁於了太仆寺卿。至此,趙氏一門一躍而成為京城豪族。

 對於趙家的崛起,這些人看在眼裡,不滿也很正常,但這些他們都可以容忍,因為趙家憑借著皇后爬到了今日的位子上,一旦皇后失寵,那麽趙家也就完蛋了。

 可事情發展卻出乎他們的意料,十年過去了,趙芳媛非但沒有失寵,反而成為了後廷唯一一個女人,與夏熙宗恩愛有加,為其生下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原本這些也都沒什麽,皇帝的後廷家事他們也沒想管。

 然而,有一天他們忽然發現,朝堂上半數的重臣都與皇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甚至有部分政務都是皇后代替熙宗處理的,這讓他們感到了切身的危機。

 在不知不覺間,皇后的勢力已經蓋過了他們這些皇室宗親、元老重臣,歷史上並不缺乏因為外戚乾政,致使天下大亂的前車之鑒,而更重要的是,他們不願意看到大權旁落。

 於是,後來的這些叛黨以荊王李承毅為主,私下串聯、頻繁走動,看著趙芳媛身邊的人一個又一個的爬上高位,他們心中的嫉妒、憤怒與不甘最終像火山一樣噴發了出來,也就釀成了這次大規模叛亂。

 權力之毒,是這世上最能要人命的毒藥,對此,霍雲深有體會,在史書上,對這場百年之前因權力之爭而掀起的叛亂,記載的不甚明確,所以後世人對這場戰爭都知之甚少。

 霍雲只知道,叛亂剛起,四路叛軍都向朝廷發出諜文,稱只要熙宗廢了皇后,誅滅趙氏滿門,棄用與皇后關系密切的重臣,他們便立刻罷兵。

 但他們等來的,卻是皇帝的斷然拒絕,叛軍因而惱羞成怒,加快速度朝洛京進發,熙宗自然想到了這個結果,他在拒絕叛軍的要求之後,隨即便在洛京頒布勤王詔令,急詔天下兵馬勤王、掃平叛亂。

 如霍雲這般經驗豐富的軍事統帥都知道,這場叛亂將注定由叛軍的失敗而告終,原因就是以下三點:

 第一,為了爭權奪利而發動的戰爭注定得不到廣大百姓的支持,廣平之治時期,國家承平日久,百姓生活富足、豐衣足食,他們厭惡戰爭,從心底裡不想打仗,更不想為野心勃勃的人拚命。

 若是君王是暴君、昏君、庸君,國家也早已千瘡百孔,黎民百姓紛紛被逼的揭竿而起,那麽這場叛亂或許會成功。可那時不是,國有明君,朝有賢臣,百姓們自然對君王、對朝廷忠心耿耿,士兵們也樂意為這樣的國家效死,而不會去幫助那些為了一己之私而挑起叛亂的叛賊們。

 第二,從古至今,無論是基於什麽樣的理由,叛亂都是不可饒恕的罪行。朝廷平叛是正義之舉,是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 首先在大義名分上就無懈可擊。其次,則是百姓們心系國家,忠於君王。

 第三,是叛軍與王軍軍事實力上的差距,四路叛軍看起來來勢洶洶,實則兵力都嚴重不足,而且距離又遠,相互之間別說合作了,就算是互相策應也做不到。而朝廷在四境前線都駐有大軍,兵力之強遠超叛軍總和。其統兵將領又都是忠於皇室且經驗豐富的大將,反觀叛軍,不僅軍力薄弱,其領袖又是一幫因利益勾連而牽扯在一起的人物,他們的同盟又能保持到幾時?

 綜合以上三點可以看出,雖然這次叛亂看似凶猛,實則不過是紙老虎,皇帝只需坐鎮洛京,等來前線的好消息便是了。

 大概在那時,熙宗也看到了這三點,所以即便得到叛軍正不斷向洛京靠攏的消息時,也還是坐在龍椅上巋然不動。

 皇帝雖然冷靜,但不代表洛京的民眾和百官也能那麽冷靜,叛軍逼近,洛京城人心惶惶,百姓們紛紛各處奔走,尋找出路,混亂的場景一時難以說盡。

 (本章完)皇朝風雲之弘雲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