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的分析沒有任何的錯誤,曹操確實是這樣想的。
當初曹操上了奏表之後,立刻讓手下的人進行戰鬥的休息,保存實力,然後等待合適的機會。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得到更加勝利的戰果。
當然通過這件事情,曹操也認準了另外的一件事情。
那就是對於呂布的看法。
本來,呂布連戰連勝不僅打敗了袁術,更是打敗了實力強勁的袁紹。
這讓曹操改變了他對呂布的看法,甚至感覺呂布是換了一個人一樣。
但是自從他的那一道奏章上去,然後得到同意之後,曹操對於呂布的看法又再次發生轉變。
在他看來,呂布還是那個呂布,根本沒有什麽改變,他可能只不過是因為實力剛好和運氣撞在了一起,才能夠成功的剿滅袁術和袁紹,否則也不可能如此輕松的得到這麽大一塊地盤。
因此他感覺呂布還是那個驕縱不已,根本不會打仗作戰的呂布,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曹操認為現在自己所欠缺的並不是實力,而是時間。
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他就能夠得到足夠的發展,然後可以積攢兵力,打敗呂布,成為北方的第一霸主,然後成為天下的霸主。
這並不是沒有根據,曹操也不是胡亂的想象。
現在曹操他自己擁有著許昌和徐州兩個地方,這兩個地方雖然說不是太大,但是已經足夠他養兵屯糧了。
尤其是徐州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他不論是位置也好,還是糧食的產量也好,都是其他地方比不上的。
這個地方,可以說是物產豐富,交通便利,只要是他把握住這個地方,就能夠佔據極大的先機,不論是攻還是守,都可以由他說了算。
而有了這個地方之後,曹操就可以用新的培養精兵,然後準備打敗呂布。
所以當他看到呂布的那一道獎賞表彰之後,立馬心中放心了下來,只要是他們不和自己為敵,那自己就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
有了足夠的時間,他就能夠把所有的事情全部都給擺平。
尤其是現在不光光有他自己一個人,還有幽州的公孫瓚在幫助著自己。
按照曹操的猜想,公孫讚在呂布的後方,算是呂布的心腹大患,如果說不除掉公孫戰的話,他根本不可能再向外用兵。
因為呂布要不停的提防著公孫瓚的襲擊,如果一個不小心的話,公孫瓚很可能就把呂布的老家偷襲了,這樣的話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可在余地了。
所以曹操現在非常的放心,他的處境要比所有人都要好一些,如果呂布想要攻打自己的話,必須要先除掉公孫瓚才行。
而公孫瓚雖然只有幽州這一個周俊,但是實力不容小闕,他手下的白馬義從也是名揚天下。
因此想要把這個公孫瓚除掉,它還需要費一些的心思和力氣以及時間。
這樣的話就給了曹操極大的緩衝時間,等到呂布真的把公孫瓚給除掉的時候,恐怕他的士兵早已經訓練完成,準備出擊了。
等到他的士兵全部都休整完畢的時候,這個天下是誰的還真不一定呢。
曹操就是有這樣的信心,可以打敗呂布,在他的眼裡呂布只不過是一個武夫罷了,即便是有軍師輔助呂布也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就在曹操得到消息之後,正在進行整頓的時候,林風和諸葛亮已經踏上了前往幽州的路程。
幽州距離他們的路程並不是太遠,所以這兩個人,一個人騎馬一個人坐的馬車。
因為這一次林峰要扮演諸葛亮的侍衛,所以他並沒有帶著方天畫戟,而是帶著一杆普通的長槍,做的就是想要把自己的身份隱藏得更好。
在前往幽州的路上,諸葛亮和林峰閑聊了起來。
只聽諸葛亮笑著問道:“請問主公有什麽樣的辦法可以打敗曹操。”
林峰聽到這句話,眼睛轉了一轉,然後笑著說道:“這件事你還真問到我了,我有認真的考慮過,如果說這次的事情能夠成功的話,我就打算在效仿西涼的那一次。”
諸葛亮笑著問道:“就是打敗袁紹的那一次,你利用消息的閉塞,然後讓西涼馬騰,作為一支奇兵前去偷襲袁紹的首府,讓袁紹首尾不能相顧,如此你才獲得的勝利。”
“主公這一次還是想要利用這個辦法嗎?”
林楓點了點頭,直言不諱, “這個事情雖然說已經做了一次,但是卻有它的時效性,只要是我們能夠把消息封鎖的夠好,那麽就會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曹操這個人雖然非常的聰明,也非常的奸詐,但是我們也不是吃醋的,只要能夠利用好這一次機會,絕對能夠把對方打得出其不意。”
“只要是他們能夠有一些些的失誤,我們就可以抓住機會。”
諸葛亮點了點頭,然後笑著說道:“主公這個計劃雖然看起來非常的落後,並且有故伎重施的嫌疑,但是只要是我們操作的得當,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戰勝曹操的方法。”
“這件事情就交給再下去辦吧,只要是能夠說服了曹操,我們就可以故伎重施,把對方騙到我們的圈套裡面來,然後讓對方走無走投無路。”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他們的戰鬥將會非常輕松,而且說可以一擊就把對方必殺了。
畢竟袁紹的人馬比曹操還多,可是利用這個機會,呂布就硬生生的打敗了袁紹,這件事情在眾人看來都非常的不可能,但它確確實實的發生了。
所以只要是操作得當,他們並不是沒有機會來打敗曹操,因此聽到這個消息,林楓感覺到十分的興奮。
林峰連忙拱手抱拳,然後笑著說道:“如果說這件事情可以完成的話,一切都要拜托先生了,如果我們能夠說服公孫瓚,那麽對方曹操就不會有任何的防備了,所以這一次談論的事情事關重大,全部都看先生能不能戰勝公孫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