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脊梁》第五十一章:陌刀軍
  羅通也將自己的訓練方法也詳詳細細的告訴了一眾武官!

  羅通的訓練方法,自然不是出自他的手筆。盡管他最近看了不少兵書,花時間去學習兵法,了解兵事。但終究是新手入門,成效不是那麽理想,短時間還弄不出一套合理的練兵方式,後世軍訓時的那些訓練,也未必在古代適用。不過他勝在能夠投機取巧,唐初最強大的兵無疑是李世民麾下的玄甲軍,羅通早就從李世民那裡得到了玄甲軍的訓練方法了。

  這些日子,他根據玄甲兵的訓練模式,刪除了一些不太合理的內容,稍微加了一些自己的東西,也就形成了全新的訓練方法。

  在學習的時候,羅通發現這時代的訓練方式側重於戰陣、配合等團隊協作項目,單兵訓練非常不足,而這又恰好是他的強項。所以,他把單兵訓練當做了重中之重的交待了下去。

  眾人只聽得目瞪口呆,秦懷玉奇道:“將軍,這負重奔跑爬山末將明白。可這連續立定跳、跳高是什麽訓練,還有這俯臥撐,是什麽?還有這,這什麽蛙跳!”

  一系列生僻詞攪得秦懷玉頭昏腦脹。

  羅通當眾示范了“連續立定跳”和“俯臥撐”的動作,然後解釋道:“這連續立定跳時,股直肌和大腿肌肉處於繃緊的狀態,這時常練習可以鍛煉人大腿的爆發力,讓兵卒在戰場上擁有瞬間置敵於死地的本領。陌刀的威力你們也看到了,但陌刀實在太重了!這世上又沒有那麽多天生神力的人,所以,只能通過訓練來加強他們的力量跟耐力。俯臥撐就是加強力量的訓練方式,它可以提高上肢、胸部、腰背和腹部肌肉力量,一舉多得,對士卒的力量練習特別有效!障礙跑是訓練刀盾兵的靈活度……”

  秦懷玉眼中一亮,由衷讚歎:“將軍這訓練方法,前無古人,末將佩服。如此反覆練習,確實比一般的鍛煉更加高明!”

  羅通逐一的將引體向上、單杠、仰臥起坐、蛙跳、爬竿、壓腿等等運動項目一並說了出來。

  這些訓練項目,對於精挑細選出來的百戰強兵來說,負重跑根本不算是訓練,但連續立定跳、俯臥撐、引體向上、單杠等訓練力量、爆發力的運動項目還是很有幫助的。

  尤其是這些老兵痞身上,更是有著出人意料的成效。

  老兵痞有一個特點,就是好強。因為他們是精銳,所以擁有很強的競爭欲望。比如說老兵甲一口氣做了三百個俯臥撐,成績全軍之冠,其他的老兵就不服氣了。於是,一個個的背地裡訓練,非要爭鬥個勝負。其他的如連續立定跳、引體向上、單杠等項目也是一樣,他們一個個的力爭上遊,全力以赴的訓練,不累趴下便不罷休,一個個的都卯足了勁比賽,不分早晚。

  短短時間,這群老兵的實力竟然有了顯著的提高。

  最明顯的就是弓箭手跟陌刀手,這兩個軍種最重視的就是臂力,一個月的苦練俯臥撐、引體向上、單杠,讓他們的臂力成長到全新的高度,弓箭手以往臂彎強弓只能射一百七八十百步的他們,經過這一個月的練習,竟然多射出了二三十步,相當了得的進步。而陌刀手在連續揮刀方面更是增加了一兩百次。

  還有騎兵,唐朝的騎兵裝備兩種兵器,一種是長槍,另一種是馬刀,是一種適合騎兵劈砍的戰刀。長槍是在衝鋒的時候用來刺的,馬刀是在近距離拚殺時用來砍的。

  由於手臂力量的增強,爆發力的增強,以往衝刺中的騎兵他們都能夠以長槍刺穿兩具鎧甲,

如今卻能夠刺穿兩具半,甚至於三具鎧甲了。有如此成效是他們這些老兵痞做夢也未想到的。  古代對兵卒的訓練方式,大多都是練他們的陣法、殺敵技巧以及相互之間默契的配合,對於他們個人的力量需求不大,畢竟戰場上單兵作用不大。

  所以幾乎沒有什麽鍛煉他們各自力量的方式,唯一的器械只有石鎖,但石鎖顯然不如連續立定跳、俯臥撐、引體向上這些運動方便,而且有效。故而初次接受這種練習,令他們的力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這種新型的練兵方式讓秦瓊這老將都歎為觀止,上表給了李世民希望能夠廣泛推廣。為此李世民還特地將羅通招去訓斥了一頓,說他有這麽好的東西卻私藏起來,不早告訴他。

  兵卒依照新的訓練系統訓練的時候,羅通也跟著兵卒一同練習,訓練的力度比起所有人隻高不低。到了用餐的時候,依照規矩他是有小灶的,他卻閉了小灶與將卒一同用餐。

  休息的時候,把將士組織起來,以故事的形式跟他們講一些歷史上的經典戰例,並分析輸的為什麽會輸,贏的一方為什麽會贏,以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提升將士們的軍事素質,這也是將士們最喜歡最放松娛樂了。

  古代缺乏娛樂方式,白天如此,晚上幾乎沒有。一到夜裡,除了媳婦可乾也就沒什麽能乾的了,而軍營裡都是大老爺們,沒有媳婦可乾,羅通索性當起了老師,每天晚上抽出一個時辰的時間教將士們讀書識字。

  一起訓練,一起吃飯,一起辯論。羅通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就與麾下兵卒打成了一片。兵卒也從開始對柴紹的敬畏,逐漸轉變為敬重、服氣以及愛戴。

  人與人的相處就是這樣,有多少付出有多少收獲。

  已然抓住了這支軍隊的軍心。

  他就如一個工作狂,日以繼夜的在官邸處理事情,吃住睡都在官邸。

  最初將卒有些不適應,配合不佳,有些混亂,但隨著日夜磨合,陌刀、強弩手、弓箭手、槍兵、刀兵等兵種隨心而動,相互根據假象不同的情況,穿插變陣,令本就以變化為主的陌刀軍運轉更加流暢。

  羅通已能想象,待陌刀軍徹底適應這套陣法後,自己這陌刀軍將會如何脫胎換骨,讓突厥騎兵聞風喪膽。

  一天兩天三天……一星期、兩星期、三星期……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陌刀軍對於陌刀戰法的掌握愈發成熟。這也是老兵帶來的優勢,老兵本就擁有強悍的素質,對於各種戰法的接受度遠勝新兵,只要給他們一定時間的磨合,便是在複雜多變的戰法也能運轉自如。

  陌刀戰法雖然靈活多變,卻並不繁瑣複雜,難不倒這些久經戰場的老兵。

  如此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陌刀軍已經徹底熟悉了陌刀陣,白天令旗一揮,晚上金鑼聲一起,三千兵馬交叉移動就如一群南遷的大雁。在最短的時間裡就完成了變陣,腳步隊形絲毫不亂。

  這陌刀大陣中又能包含著陌刀小陣,能夠彌補大陣粗糙的不足之處。大陣小陣環環相扣,靈活而變,著實是一套適合陌刀兵作戰的了得戰法。

  若是羅通手有三萬陌刀軍,他也自信能夠做到圓轉如意,將士們成長得快,但他知道成長得最快的還是自己。在這期間,他遇到很多難題,也解決了很多難題,實在解決不了的,也從李世民那裡得到了答案。

  李世民見羅通如此上進,也是精神抖擻的竭盡所能的傳授。

  行軍布陣是軍事上的必修課,也是冷兵器時代克敵製勝的關鍵因素之一,從最早的牧野之戰起就有了如此記載。《六韜》、《吳子》、《孫臏兵法》、《尉繚子》等等兵書上更是特地分篇大書。歷代出色的軍事奇才也極為重視此道:魏武帝曹操所的著《孟德新書》中有專章講述行軍布陣之法;蜀漢丞相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武侯八陣流傳後世,影響極廣。《唐太宗與李衛公問對》深研陣法,對於天下軍陣各有研討。南宋嶽飛留有兵法殘篇講授陣法。明代戚繼光撰《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詳解陣法,他還自創的“鴛鴦陣”和“三才陣”,在抗倭戰爭中倍顯威力。

  尤其是大規模的作戰,若不精於陣法,將上萬乃至十萬兵馬合理的調派,只會亂作一團。

  羅通缺少的正是這方面的知識,在這日子李世民教得用心,羅通學得專心。李世民毫不私藏、深入淺出的傳授加上羅通全心全意的學習,從而將他真真正正的推進了名將的大門。

  羅通本聰穎好學,又善於學習,對於新鮮的東西,領受很快。就如海綿一樣吸收著古代的學問,尤其是李世民獨特的見解看法,讓他受益匪淺。

  李世民也不是全無所獲,在學習中,羅通舉一反三、投機取巧、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的獨創性觀點與奇思妙想,觸發了她的靈感,將腦海中的知識組成了許多許多看似不可能,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全新模式!然後又反饋給羅通,翁婿二人相互反哺,各有所得。

  陌刀軍陣成熟以後,羅通便將軍隊從平整的左武衛校場拉到了野外,在各種地形、天氣中演練,兩軍對決更是每日之必不可少。

  這日午後,在終南山下臨時駐地的臨時校台上,羅通以令旗指揮著陌刀兵變陣,看著浩浩雄兵手持著明晃晃的陌刀、伏遠弩在人群中穿插如意,那指點千軍的感覺,著實讓他胸口窩著一團烈焰。

  有這三千陌刀兵在手,羅通有信心對上十倍的突厥騎兵都能不弱聲勢,不顯敗績。

  訓練完畢,羅通宣布了休整三天、後日回城的命令!因為第四天,就是與玄甲軍對決的日子。

  命令一出,終南山下歡聲雷動。

  即便是秦懷玉、程處亮、瑤池、阿拉木圖等主將也高聲歡呼,三個月了,足足三個月沒有一天休息!雖是收獲巨大,但全軍上下已到了極限!

  三天假期,絕對是一種奢望。

  “兄弟們!抄家夥,上山打獵去!”歡呼聲中,也不知是哪個精力旺盛的家夥發出了號召,一聲即出,千人應和!

  羅通也不掃了大家興致,令大家一切以安全為重!

  將士們帶上弓弩、短刃,依令以火為建制,蜂湧進山、上躥下跳,將這終南神山攪得烏煙瘴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