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大唐做可汗》第三百六十七章新羅沒了(下)
“啊,孤的花郎騎兵…..”看著自己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重甲騎兵被英軍打成了篩子,金法敏那叫一個痛不欲生啊,就在新羅君臣目瞪口呆的時候,蘇剛敏銳的抓住機會,來了次火力覆蓋,然後就對新羅人發動了全線攻擊。

 在英軍的攻擊下,新羅人徹底崩潰了,盡管金庾信和李芳哲拚命想重新集聚起力量來護衛金法敏,但是他們因為衣著華麗,都被英軍重點照顧,所以沒多久就掛了,金法敏茫然四顧,發現自己無論如何也逃不出去了,他抽出佩刀想自殺,但是幾個英軍士兵被俘虜了。

 盡管他拚命掙扎,但是一頓揍之後,這貨就認命了,在被押到新羅戰役主帥姚俊濤面前之後,姚俊濤看了下金胖子,然後就下令處理掉這位新羅的文武大王。

 沒錯,就如同倭島之戰對付倭國王族一樣,包括金法敏在內的新羅權貴們悉數被送上了西天,英軍堅決的貫徹了李路“滅國要徹底,不留禍害”的指示,就算新羅人再怎麽性凶急,有氣力,習戰鬥,好寇鈔也挽救不了新羅權貴們的消亡..

 為什麽要屠滅新羅的王族和貴族?還不是李路盯上人家新羅這幾百萬男女老少,老子發狠屠滅了你新羅自新羅王和大大小小的新羅貴族豪強,鳥無頭看你們怎麽飛,還不是乖乖的任人宰割?

 不得不說李路讓英軍做的就跟當初他在倭人那裡做的沒兩樣,王族和貴族被殺絕了,剩下的只有泥腿子,這又不是民族主義盛行的後世,李路的英軍下了如此重手,這新羅人的屈從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就這樣還沒有完,從碎葉而來的信鴿傳來了李路的指示,樂浪半島以後是漢人的地盤,原來的新羅人、百濟人還有高句麗人都要悉數流放美洲,根據這個精神,英軍在姚俊濤的指揮下實施搶光,挖光,燒光的三光政策,一時間英軍化作了凶惡的野獸,數不清的三國遺民被英軍驅趕著離開他們居住的村寨,悲悲戚戚的拖家帶口的登上英國的運奴船,他們將被打亂之後流放美洲,去給漢人老爺們當牛做馬。

 英軍在已經亡國的三個國家的故地上大開殺戒,大肆掠奪,就連三個國家的王族和貴族的宗廟還有墓葬他們也沒放過,三國的王墓都被英軍用火藥炸開,尤其是曾經與楊二作戰的高句麗的嬰陽王高元也被姚俊濤下令從墳裡給扒了出來,做了京觀。

 早已滅國的高句麗尚且如此對待,剛剛亡國的新羅就更加悲慘了,平民百姓們悲戚戚的看著自己的大王被敵人砍下頭顱,然後扔進了屍骨遍地的京觀骨堆..

 以國家力量行劫掠之事,這是十分可怕的,英軍隻用了半年就把這塊土地上,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的痕跡給清除的乾乾淨淨,英軍用鐵與血來血洗了樂浪半島,給李路正在開拓的美洲送來了充足的廉價勞動力,三個國家積攢的財富也便宜了李路和他的大英帝國..

 新羅亡國之快出乎了唐朝的預料之外,以至於高侃還在調集軍隊的時候,金法敏已經人頭落地了,當他們得知新羅已經覆亡之後,在遼東的靳致遠哭成了淚人,他不能不哭,因為他的國家沒了,從今往後,他就和那些流亡唐朝的倭人一樣成為亡國之人了。

 英軍在新羅的肆虐也嚇住了李唐,三個月擊垮了看上去還算強大的新羅,樂浪半島被英軍弄成了千裡白地,這哪裡是英軍啊,簡直是暴秦複生啊

 然而李唐這邊有人卻不信邪,這人就是安東都督,李治的絕對心腹高侃,按他的說法那就是英軍如此暴虐,不行仁義,簡直就是漢人之恥,作為天朝上國,他高侃有必要教訓下對面的英軍,讓他們知道什麽是天威不可測,他在聽了靳致遠的泣血哭拜之後,安慰了靳致遠一頓,就派人去斥責姚俊濤的英軍不行仁義,是桀紂之軍,要是再不停止暴行,他高侃就會替天行道,伐無道以拯萬民了..

 姚俊濤為首的英軍上下那可都是李路的死忠,他們都認可自家陛下說的那句仁義隻對自個兒國民講,對敵人就是要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講個屁的仁義啊.

 再說了俺們大英又不是你們李唐,俺們的指導思想又不是儒家,你高侃算個屁?不過姚俊濤為人還算和藹,他用李路的理論給高侃回了一封信,詳細的闡述了自己對於國家和仁義的看法.

 高侃在看了之後,氣的大罵,“放屁,這是放屁,傳本帥命令,越過鴨綠水,狠狠的揍那些叛逆.”

 高侃之所以這麽生氣,就是被這信給氣的,姚俊濤的信上來就提到了仁義和國家的淵源,就是老孟去見梁惠王的時候的事兒嘛。

 人家梁惠王招賢納士,老孟前去應聘。梁惠王問老孟有沒有有利於本王的治國方略?老孟答非所問,說:大王何必曰利。我這裡隻“仁義”而已矣。並闡述了求利的危害。那意思就是:如果大王求利,則“上下交征利。”大家都學大王去爭利,則國家就危險了?

 所謂“利”應該是指經濟利益。大王要維持王族的生存,江山穩固,當然要有經濟基礎,所以不得不求利。然而,諸侯、大夫、士以及老百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樣一來,在有限的生存資源面前,爭奪與衝突就不可避免。有什麽法子呢?老孟說:“講仁義。”可是,大家講都仁義天下就太平了嗎?

 老孟的主張肯定是善意的。如果普天之下,自天子以至於庶人都講仁義那天下肯定是太平的。

 問題是如果有些人講仁義,不求利,而有些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根本就不講仁義,那麽講仁義的人們可就慘了。羊群裡如果沒有狼,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如果有一兩隻狼在裡面,那羊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老孟所處是戰國時代,如果真有哪位君王昏了頭聽了老孟的話,其結果無異於自殺。

 古往今來,天下亂就亂在這個“利”字上。世上只要有利就沒有不爭的。除非你有以身伺虎的精神。佛教教主好像有這種精神與主張,釋迦牟尼在有一世就曾以自己身體喂過老虎。不過那只是個故事,是否確有其事,不得而知。

 實質上,老孟所謂不講利,隻講仁義仍然是一種取利的方法,這種方法有點類似《老子》提出的“不爭”,“為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並非徹底地放棄對於利益的追求。

 老孟說:“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他的信念是建立在一個善意的推論上。根據他的這個推論,只在要講仁義,自己的利益還是有保障的。其最終目的還自身的利。

 “仁義”是孔孟之道的理論核心。這個世界亂了幾千年,儒者唱仁義就唱了幾千年。有用嗎?更別說新羅是夷狄之國,丫跟新羅講仁義,是那根弦短路了?

 姚俊濤在信裡直言,仁義隻對漢人講就好,夷狄之輩,講什麽仁義,不服?不服,你來試試,看看老姚不把你打的滿地找牙,我老姚可不是什麽聖母..

 高侃正是看到這裡,才憤而出兵越過鴨綠水,去攻打樂浪半島上的英軍,盡管高侃騎兵眾多,實力雄厚,但是唐軍哪裡是踏進近代化軍軍隊大門的英軍的對手,一場激戰,唐軍損失慘重,就連他們的主帥高侃都被活捉了,可以說唐軍大敗特敗.

 不過姚俊濤奉李路的命令,沒有多難為同為漢人軍隊的唐軍,不僅如此,英軍的軍醫們還辛辛苦苦的為唐軍傷病們療傷治病,連高侃也被他們從死亡線上給拽了回來.

 姚俊濤本著不留禍患的原則,在把靳致遠等新羅逃亡分子給弄死了之後,就放高侃帶著殘兵敗將退回了遼東。

 英軍雖然攻佔了樂浪半島, 卻沒有進攻唐軍駐守的遼東,不是姚俊濤不想打進遼東,而是李路不許,他還沒有到和李治全面開戰的時刻。

 在姚俊濤拿下樂浪半島之後,李路立刻把樂浪半島這裡劃成了自己的樂浪郡,這個樂浪郡和倭州一起組成了大英王朝的東海行省。

 而高侃在慘敗退回遼東之後,唐軍就如同驚弓之鳥,他們生怕鴨綠江南岸的英軍殺入遼東,但是讓他們奇怪的是,英軍只是在鴨綠江南岸修築了幾座要塞之後,就停止了北上。

 看到英軍沒有北上的意思,高侃這才放心下來,他立刻親自手寫了請罪的文表,並且自己囚禁了自己,等待這李治對自己的懲罰。

 當新羅國滅,高侃慘敗的消息傳回長安,長安城頓時一片死寂,夭壽了嚕,當年名震長安的李路,究竟打造了一支怎樣的魔鬼之師啊?

 李治在看了高侃的請罪文表之後,無奈的歎口氣,“高侃啊,高侃,朕是惱怒你喪師辱國,一戰你就歿了朕的遼東精銳……可是朕卻動你不得,連薛禮都不是英賊對手,何況你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