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覺醒大明星》第三百一十三章 最後1擊
要下課時,下面眾人都還想繼續聽。

 最後周易這才拋出了,諸葛亮與劉備不得不說的秘密,來調節一下氣氛。

 由於這堂課時間比較長,因而在周易準備投影資料時,有好多人,都趁機快跑去方便一下。

 眾人都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

 說實在話,《三國》學界的學者們,也不願意,讓周易如此輕松就結束課程。

 場面太難看了,倘若真讓周易就這麽結束,她們實在是顏面掃地。

 事先大家信誓旦旦,甚至都在晚上公開抨擊周易了,倘若難不倒周易,反倒是被周易問傻了,那她們的結果,將會比《金》學界還要灰頭土臉。

 因而在這個空檔,大家都相互交頭接耳,想要臨時討論出一個難題,刁難住周易。

 那樣的話,縱使沒達到預期效果,也比現在要強多了。

 要知這可不是私下裡學術討論,而是要被公布出去的,到時候媒體將視頻一個公布出去,她們整個《三國》學界,還要不要臉面了。

 她們必須要拿出一個,亮眼的問題出來,只要有一個,就能抱住一絲顏面了啊。

 此時見周易果真繼續講下去,也巴不求得。

 周易站在高處,將《三國》學界人的反應,都盡收眼裡。

 然他對此無所謂,《三國》的問題,就那麽多,你們再能,還能找個劇毒丹頂紅的問題?

 他眼看大家都差不多了,這才微笑對著話筒,“那麽現在我們就繼續吧。”

 下面隨即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眼巴巴的,望著台上的周易。

 這種狀況,縱使在座的院系領導,又或是最重量級的業界大咖,都無法做到,也足以證明,眾人對周易的課,是真喜歡到骨子裡了。

 周易繼續上面的話題,“在《三國》當中,三顧茅廬可說是,最廣為流傳的故事之一了。

 “在小說裡,劉備曾說過,他與孔明的關系就像魚和水,借此來表明,孔明對他的重要性。

 “可這終歸只是演義裡的關系,那麽在真實的歷史上,劉備和孔明真的如此親密嗎?”

 剛才他雖是為了調節氣氛,說出諸葛亮與劉備不得不說的秘密,但事實確實如此。

 諸葛亮與劉備的真實關系,並不如演義裡說的那般親密。

 周易繼續,“要說到兩人的關系,首先我們就要來看看,歷史上的諸葛亮,到底是什麽樣的人。

 “諸葛亮雖說是琅琊望族諸葛氏的後人,但在那個時候諸葛家已經沒落了。

 “再加上父母早逝,幼年的諸葛亮,隻好跟隨叔父生活,但諸葛亮的命運似乎並不太好,叔父在其十三歲時便病逝了,就此諸葛亮隻好在襄陽隱居。

 “由此可見,諸葛亮在遇到劉備之前,的確是沒有任何從政的經驗,也更沒有任何的軍事經歷。”

 下面有《三國》學界的人,故意小聲嘀咕,“諸葛亮常與老師司馬徽,龐德公推演天下大事,難道不是最好的經驗?”

 理論牛逼就是牛逼了?趙括紙上談兵,損失幾十萬兵丁,莫非你丫的都忘了?

 由於時間問題,周易沒跟這人計較。

 他繼續,“我們再來看看,劉備在做幾個重大決策時,是怎麽安排諸葛亮的?第一就是在奪取西川的時,劉備只是讓諸葛亮鎮守荊州,自己則是帶著法正和龐統前往。

 “當西川的地盤打下來後,劉備才讓諸葛亮帶兵進駐。

 “第二,在爭奪漢中的時候,劉備依然只是帶著法正前往,讓諸葛亮做些後勤的工作。

 “由此足以證明,劉備對諸葛亮,並不像演義裡那般信任,在這兩個關鍵戰役上,都沒有讓諸葛亮建功。”

 下面有好多的學生,都主動拿出紙筆,一改此前玩樂質疑的狀態,而是認認真真的開始記錄起來。

 她們已感覺到,從這堂課中,她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為了怕忘掉,大家認真做筆記,甚至將此前沒記下的內容,此刻也都一一記錄下來。

 當然了,實在想不起來的,到時可以翻看校網視頻錄像。

 周易繼續,“最後來看看白帝城托孤,有人可能會說,諸葛亮能被劉備命為托孤大臣,這還不算信任嗎?”

 “其實,了解了真實的歷史,你會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

 “首先,那個時候的法正和龐統,都已不在了,劉備的老部下裡,只有諸葛亮有著足夠的威望和能力,而且劉備的托孤大臣有兩個,除去諸葛亮還有李嚴。

 “更有深意的是,劉備竟然在托孤時,跟諸葛亮說劉禪要是無能,你可取代他。這並不是說是要真的讓位,而是在敲打諸葛亮。

 “由此也足以可見,劉備直到病逝,都不敢完全相信諸葛亮。因而我才會說,諸葛亮與劉備真實的關系,並不如演義裡說的那般親密,而是不完全信任的。”

 我靠,這周易太氣人了,連劉備與諸葛亮的關系,都被他說不和了,那《三國》還剩下什麽。

 《三國》學界的學者們,被噎得直翻白眼。

 其中有個業界的學者,實在忍不住,“按照你的意思,劉備非但不信任諸葛亮,反倒是處處提防他了?諸葛亮是個小人?

 “不要說我們業界,縱使懂得一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是我國歷史上,是一位近乎神一樣的智者,無論是史料還是演義,對於他的評價,都是積極意義的。

 “你這麽說,不但是否定歷史,更是在詆毀諸葛亮,詆毀一位傑出的,偉大的智者。”

 帝都大學的柯教授,也貌似公正的模樣,“這一點,周易老師的確說過了,歷史有明確記載,對諸葛亮的評價,也都是積極正面的。

 “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憑著自己的喜好說歷史,那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嘛。”

 當初周易才加盟帝都大學時,絕大部分老師,都是排斥,甚至是質疑的,後來在《金》公開課後,大家才正視周易的能力,也接納了周易。

 大家對周易的歷史水平,由衷的認可,也明白,那是有很高水準與高度的。

 此時柯教授的行為,多少有點胳膊肘往外拐的意思了。

 周易二話不說,直接推演資料,“不錯,諸葛亮在歷史上的評價,也都是積極正面的,但大家要知道,諸葛亮是人,是人就有犯錯的時候。

 “我這裡有相關資料,顯示在劉備死後,蜀國與魏國,以及吳國之間,老百姓的時候資料,還有人均JDP情況。可以說,當時蜀的名聲疾苦,非常苦。

 “劉備死後,蜀漢進入劉後主時代,劉備的兒子劉禪基本沒有什麽權利。

 “劉備臨死前,把阿鬥托孤於諸葛亮,雖然諸葛亮沒有廢除阿鬥自立,但是蜀漢的軍政,基本都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

 “諸葛亮為了北伐,對蜀漢一直實行戰時經濟體制,蜀漢的民眾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打仗戰爭,因此蜀人的民生,過的非常艱苦,甚至遠不如此前,更不如,魏與吳國。”

 那位提出反駁的學者砸了咂嘴,沒說什麽。

 只是事實,而且人家周易還給出了證據資料呢。

 周易繼續,“我再來說第二點,有關於關羽之死。關羽被東吳曹魏夾擊時,劉備與諸葛亮在哪裡?

 “既然大家都說,諸葛亮多智近妖,如此聰明絕頂一個人,為什麽不派兵去救關羽?是諸葛亮本就想不到,還是他跟關羽不和,故意不去救關羽?”

 他刺眼一處,下面頓時一片撮牙花聲。

 周易這一點說的太毒辣了,不管業界的人怎麽回答,都是錯誤的。

 因為,若說諸葛亮沒算到,那不就證明,周易說的很對,是人就會犯錯誤嗎?

 若說諸葛亮算到了,故意沒有出兵救關羽,那豈不是說,諸葛亮的人品有問題?

 這個問題無解,沒人能回答。

 周易也沒指望下面有人能回答,“我們再說第三點,諸葛亮任人唯親,舉賢不明。我為什麽要這麽說?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是盡人皆知的,可是卻鮮有人去批評諸葛亮任人唯親,舉賢不明的失誤。

 “在劉備活著的時候,就告訴諸葛亮,馬謖不堪大任,可是諸葛亮卻偏偏不信,其原因就在於,馬謖是自己的學生,諸葛亮不相信自己能看走眼,這是明顯的自大心理。

 “拋開馬謖不談,魏延的委屈就更大,魏延在三國中也是一個智者,可是在諸葛亮眼裡,魏延卻始終是個叛徒, 要不是劉備在世的時候提拔魏延,魏延恐怕一輩子也沒有出頭之日。

 “而且最終,魏延也還是因諸葛亮而死。

 “魏延在諸葛亮死後說的那句,‘不可因一人之死,而廢主公北伐之大計’,真實的反應了,魏延對諸葛亮的不滿心理,同時也表明了,魏延是忠於蜀漢政權的。”

 其實周易還有一句話沒說,那就是,諸葛亮是阻礙大一統的人,這是歷史的倒退。

 這種說法要是說出來,學者們還不炸鍋?

 然而即便如此,學者們就已經炸鍋了。

 當周易提到魏延這個話題時,汪副總會長,終於發出她們討論過後的,最後,也是最有力一擊,“你剛才說,魏延舉兵與楊儀對抗失敗而死,那不是在造反嗎?

 “此刻又替魏延辯護,說他不是反骨之人,這不是前後說法矛盾嗎?所以我們業界斷言,在真實歷史上,正如諸葛亮所言的那樣,魏延就是個反骨的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