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魏武神》第一千零三十四章要想富先修路
第1034章要想富先修路

 王猛走馬上任,成為魏國新出台的鐵道部尚書,可是他對鐵道部的工作如何開展仍沒有半點底,隻好進宮請冉明面授機宜。

 冉明道:“未來,魏國在很久一段時期內鐵路將是魏國運輸的重點,鐵路運輸將是魏國的運輸不可缺少的環節。相較其他方式的運輸而言,鐵路擁有絕對的成本低、速度快、運輸量大的優勢。鐵路不僅關系著魏國經濟發展,同樣也關系著魏國的國家戰略安全。目前魏國的蒸汽機火車可以每個時辰兩百裡(時速五十公裡)一次火車頭可以帶二十五個貨廂或客車廂,一次就可以運輸一個全副武裝並攜帶半個月給養的團開赴前線。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如果安西出現變故,急需要支援。即使從鄴城出動援軍,乘坐火車只需要三天三夜就可以抵達北庭,而且將士們乘坐火車節省體力,就可以完全稍做休整,立即投入戰鬥。這是騎兵所不能擁有的速度優勢。所以,目前鐵路修建工作,先以國家戰略為主,經濟為輔的原則,先修膠金線(膠東至金城,既隴海鐵路)加強魏國對西域的控制,同時也要加緊修右北平至樂浪的鐵路線。加強魏國對朝鮮半島的控制。”

 “臣明白!”王猛道:“目前最要緊的還是加速修建鐵路。”

 冉明道:“鐵路修建工作,一定要保證質量,朕可不希望魏國出現豆腐渣工程,工程標準要統一,不能各修各的,到時候弄得同一列火車因為鐵路寬度不一無法通行,這個鐵路就修廢了。至於人力和物力,這點你不用擔心。鐵路修建也可以采取公私合營的原則,允許私人或家族、門閥入股建設,共同營運,但是在契約中必須注明,一旦戰爭來臨或戰爭需要,魏國朝廷有鐵路優先無償使用權。”

 聽了這話,王猛明白了的冉明的意思。人力問題雖然是魏國製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可是卻不代表魏國沒有充足的人力,此時魏國的奴隸貿易異常興旺發達,只要需要那些商號就可以從各地抓來無數勞工,免費使用,每天僅需要支付微薄的薪水和糧食。

 等魏國正式成立魏國鐵道部以後,魏國各地刺史或方面軍將領皆提出自己的修建鐵路計劃,比如安北大將軍許遠就提出要修一條從鄴城經晉陽,直抵安北都護府的鐵路,理由非常充分加強魏國對草原的控制。而此時鎮南將軍張溫也提出了從長安經巴蜀古道過成都至寧州的鐵路。

 就在蒸汽機成功研發出來之後,魏國的武器研發也傳來了喜訊。魏國其實早就研發出來了原始的火炮,卻沒有列裝部隊,因為這種火炮威力和弩炮差不多,而且重量要比弩炮重得多,更何況造價差得更加懸殊。所以冉明並沒有讓火炮大規模生產,而是慢慢總結經驗。

 魏國發明火槍和火炮的原理冉明給工匠們講過,只是生產讓滿意的火槍,目前魏國的科技水平還達不到。可是武器研究院的一名叫蘇翰的工匠聽到冉明的理論,大受啟發。冉明曾在講課的時候告訴他們,火槍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一種名叫子彈的東西,這東西是一個金屬的外殼,把火藥和彈頭都包裹其中,使用時只需要把子彈壓到槍樘中就可以發射。也正是這個子彈給了蘇翰一個全新的想法,讓他解決了火炮遇到一個大難題。蘇翰把後世步槍的原理用到了火炮上面。居然意外的發明了與後世佛郎機火炮一樣原理的子母炮。

 這種子母炮其實也可以看成是一支特大號的步槍,采取一大一小兩個炮管,大炮管包裹著小炮管,發射的時候把小炮管裡的火藥點燃,小炮子爆炸,利用炮管的定向爆炸作用,形成膛壓,再把炮彈發射出去。

 在後世明朝時十分流行的子母炮,也叫佛朗機炮,據說是當時的葡萄牙人專門為大明設計的一種火炮,主要就是針對大明當時的鐵質較差,無論承受火炮發射時產生的巨大膛壓,所以才出現了這種火炮。論射程和威力,這種子母炮或佛郎機炮根本沒有與紅夷大炮比擬的優勢,然而佛郎機火炮卻在射速方面甩紅夷大炮十條街不止。

 製約科技發展的基礎,其實就是材料。在後世天朝,國產的東西,特別是精密儀器,反而不如國外精度高耐用。這其實不是技術或設計理念的原因,而是因為材料質量不過關。國產企業漸漸走入困境,為了爭奪市場,反而沒有采取良性市場竟爭,而是采取了惡性竟爭,漸漸惡性循環。

 在後世天朝,科技“*”這種形勢非常明顯,天朝的科技人員追趕國外的心勁是有,不過卻用錯的地方。而材料研究卻不易出成績,特別是政治嚴重干涉企業,造成非常普通的搭便車現象。所謂的搭便車現象就是只要一個科研單位拿出一個成果,在政治全國一盤棋的大旗下,擁有專利的單位非但拿不到成果的好處,反而要搭上全國各地前來學習人員的招待費用。所以當時天朝人人不會願意做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久而久之,材料工程方面與世界先進技術越拉越遠。別看某些產品號稱自主研發,事實上這些元件大部分國內無力生產。特別是當年普桑國產化進程中,整個中國三千多家汽車以及周邊行業參與競標,結果完全符合普桑標準的不足百分之一。

 所以在這個時空,冉明極力保護專利,對侵犯專利的處罰非常嚴格。魏國在這個時代的專利法已經非常健全了,只要擁有一項專利就可以坐在家裡收錢。金錢利益的驅動下,所以魏國對科技的發展非常迅速。必竟科研人員也是人,他們也需要吃飯。

 魏國最初在研製火炮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炮身不夠堅固,發射數次後就會產生裂縫甚至是爆炸,這是鐵本身的材質所產生的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辦法,第一是使用更好的鐵或是直接用銅取代,但是好鐵和銅的價格都不便宜,一架火炮需要的鐵或銅的數量極多,若真的改變材料,那這個造價就實在太高昂了。另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增加炮身的厚度,但這樣造出來的火炮又實在太過笨重,移動十分的不方便,另外厚重的炮身也並不能完全杜絕炸裂的危險,所以這種辦法也並不可取。

 在火炮研製遇到無數次的失敗後,魏國火炮研製團隊就想到了第三種辦法,先鑄造一個小炮筒,裡面可以放定量的火藥和炮彈,另外再造一個大炮筒,使用時可以把小炮筒放在大炮筒中,這樣有了兩層炮筒,會讓炮身更加的堅固,另外就算是炮筒炸裂,也一般是從裡面的小炮筒開始,到時小炮筒壞掉了,可以重新換一個,大大減少了火炮的維修成本。

 這其實就是冉明所熟悉的明朝時期葡萄牙人發明的佛郎機火炮或子母炮,對於佛郎機火炮冉明雖然知道它的優點,不過也清楚它的缺點。佛郎機火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相對紅夷大炮而言,佛郎機大炮的炮管較薄,口徑小(最大的一種也在85毫米以下),重量輕許多。其次是該型火炮射速非常快,幾乎熟練炮手可以做到十息一發(十秒),這個射擊速度是當時紅夷大炮的二十至三十倍。當然佛郎機火炮也有散熱快,安全系數高,重量輕,移動方便快捷,使用壽命長等優點,不過佛郎機火炮的缺點也是致命的,子炮與炮腹間縫隙公差大,造成火藥氣體泄漏,因此不具備紅夷大炮的遠射程。

 冉明可是知道佛郎機子母炮不僅是後裝炮的祖先,而且是近代金屬定裝彈藥的原型,這是火炮科技發展的正確方向。所以,冉明對此也是異常觀注。不過魏國好消息還不止火炮取得了突破,而且就連蒸汽機也越造越熟練,故障率越來越低。

 原本魏國已經出現了市場飽和的苗頭,差點會鬧成經濟危機,在這個時代對於鐵鋼的消耗,遠遠低於後世,魏國鐵鋼生產的產能大大過剩,因為產品大量積壓,所以魏國的鋼鐵企業,無論公私,基本上都處於虧損或微利潤狀態,不過在魏國大規模修建鐵路的情況,很好的消化了鋼鐵過剩的產能,反而因為修建鐵路,鋼鐵需求大增,對於鋼鐵企業下了大量鋼軌的訂單,這讓魏國鋼鐵企業煥發了新的生機。

 很快因為修建鐵路,讓魏國經濟又產生一輪熱潮,修建鐵路不光需要鋼鐵,也需要木材和水泥,多達數百萬的土著奴隸以及大量魏國工匠每天消耗非常多的糧食和其他食品,雖然奴隸工匠不用付工資,可是基本的生活保障還是有的,畢竟奴隸也等於錢,沒有哪個商人原意把自己的奴隸白白累死,高強度勞動總得給奴隸補充營養吧,衣服破了總得給他們發身工作服吧,總不能讓奴隸當成光個屁股乾活,所以修建鐵路不僅盤活了魏國的鋼鐵、水泥等產業,同時也帶動了紡織、食品以及各種工具的消耗,此時的魏國經濟正朝著又快又好的方向發展。

 三月三,在古代又稱上巳節,這是個從漢朝時期就開始的古老節日,每天這天來臨之時,人們就會沐浴更衣,穿戴一新來到郊外踏春,其中已經成婚的女子更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那就是到河邊沐浴,據說泡了春天的河水之後,可以讓女子更容易懷孕。

 漳水是鄴城附近最大的河流,也正是因為如此,三月三這天漳水河邊全都是前來沐浴的女子,這些女人三五成群帶著帳幔,來到河邊圍成一個封閉的浴室,然後就開始用春水沐浴身子,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三月三這天基本沒有男人敢靠近河邊,當然也有一些登徒子想要偷窺,但若是被發現的話,至少也會被打個半死,而且事後還會被抓進官府送到工地服勞役幾年。

 魏國百姓此時不用服徭役了,全部工程都會以工錢的方式支付,當然對於罪犯,魏國采取的辦法都是服勞役。

 三月的河水還是很涼的,普通人家的女子才會直接用冰冷的河水沐浴,有條件的家人則是會把河水加熱後再沐浴。冉明原本想出宮垂釣,結果發現漳水幾乎全部被女人們霸佔了,為此他不得不轉而向東北行去。

 鄴城東北,有一處並不高大的丘陵,名叫韓陵。這裡曾是漢代大將軍韓信的屯兵處。相傳韓信在此駐守期間,有一天到山腳下去,看見一白發老媼正在給人洗衣服。老媼滿臉的皺紋和縷縷白發讓韓信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於是就把她認作了義母。老人暴病而亡後,韓信將她葬於此地,故稱韓陵,此山以後也被命名有韓陵山。

 冉明登上小韓陵山,極目遠眺,層林盡染,在陽光的照耀下,松林反射著刺眼的黃光,冉明喃喃的道:“承平日久,塵氛蕩滌,幾忘古昔之喧囂者……。”

 “陛下倒是好雅興!”國子祭酒李賢恭維道:“如此美景,陛下何不賦詩一首,臣近來難聞陛下大作問世,甚是遺憾!”

 聽到這話,冉明在心中暗道:“賦詩你妹啊,老子作詩全靠抄襲,雖然自己熟讀唐詩宋詞名篇,可是應景詩就那麽多,抄一首就少一首。”冉明自然不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是淡淡的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時朕……”

 李賢見自己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了,就急忙扯開話題,不過冉明卻瞬間陷入了沉思,在這個韓陵山上,在一百多年以後將發生一場大戰,而且是異常懸殊的大戰,北魏末年,丞相高歡佔據了鄴城。爾朱兆三兄弟從各地糾集兵力二十余萬人準備和高歡決一死戰。當時,高歡人馬僅有三萬余人,如果硬拚必是以卵擊石。經過精心策劃,高歡把爾朱氏兄弟引到了韓陵山,然後又從附近村落裡找來大量的牛、驢,用這些牲畜堵住了爾朱氏軍隊的退路。一場惡戰在韓陵山展開了。最終,高歡以少勝多,大敗爾朱氏的軍隊,從此建立了北齊。

 想到這裡,冉明頓時笑了,現在魏國取代了歷史上的北魏,並且統一了天下,那麽高歡也沒有機會再建立北齊了吧?

 然而就在這時,一隻小兔子探頭探腦的出現了,冉明一時技癢難耐,就到:“弓來!”身邊的禦林軍將士趕替給冉明一張鐵胎反曲弓。幾乎沒有任何瞄準,冉明手中的弓就脫弦而出,然而,非常意外,冉明並沒有射中那個小兔子,這讓一群準備大拍馬屁的大臣們把剛剛編好的馬屁話憋進肚子裡。

 “黑山,來咱們比一比,看看最後誰能射中這個兔子!”冉明一時興起,隨即產生了活動一下的心思。此時韓陵山已經被禦林軍將士包圍了,這個兔子肯定跑不出去。

 “好,既然陛下有如此雅興,臣可謝陛下逞讓了!”林黑山看了一眼李賢又道:“陛下,咱們兩人比也沒有意思,不如讓眾位大臣也一起參與比試,雖然韓陵山沒有大型動物,在臣想來,山中的兔子肯定不少!”

 上有所好,下必從之,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政治智慧, 大唐李世民文武雙全,所以他的臣子幾乎大部分都是出則為將,入則為相的文武全才。在這個時候,儒家其實還沒有真正腐朽,大漢熱血和血性仍在,哪怕像李賢這樣的儒臣,其實也會兩手功夫,當然射箭那是君子六藝之一,幾乎每一個儒士都能拉得起弓,騎得了馬。

 “好,人多也熱鬧。朕也添一個彩頭,今天獵中的獵物最多,朕身上這塊和田羊脂玉就送給誰了!”眾臣一看冉明拿出了自己的佩玉當彩頭,眾臣也都興奮異常,這樣的賭資可不謂是厚重。眾臣除了年紀大的幾乎都參與了。

 一時間無數大臣脫掉外衫,換上勁裝。無數禦林軍將士策馬縱橫馳騁,將一群群的獵物趕到事先的埋伏圈中,緊接著大臣們換上騎服,騎馬張弓,一支支利箭飛出,使得一頭又一頭的獵物被射倒在地,這已經不僅僅是在為食物獵殺動物,同時也是為了享受獵殺時所帶來的快感。

 圍獵一直持續到下午才結束,然後各個大臣都將自己的獵物帶到營地,有專門的人進行計數稱重,圍獵自然而然都是冉明打到的獵物最多,總重量也是遠高於別人,這並不僅僅是冉明的箭術高明,另外也有人故意討好他,把獵物往他的身邊趕,甚至冉明還射死了一頭巨大的野豬,這也使得他一下子奠定了勝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