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武神》第九百二十四章欺騙只是1時不能1世
第924章欺騙只是一時不能一世

 你們以為這樣就結束了?

 不,這只是開始。

 這司馬聃又接到了讓人感覺恐懼的報告,他一手組建的虎賁軍居然出現了逃兵。短短三天,虎賁軍還剩下七千兵馬,雖然還有再戰的實力,可是軍心不穩,司馬聃實在不放心虎賁軍了。

 司馬聃是一個好學生,他跟著冉明學會了恩威並施,懂得以提高將士軍屬的福利,改善裝備提高戰鬥力。可惜司馬聃卻沒有學到冉明最精髓的部分,那就是思想教育。從冉明組建軍隊之初,就把魏軍定位成了保家衛家,驅逐胡虜,解救同袍,匡複漢家江山為目標,而且在將士陣亡後,其家眷將獲得半稅和撫恤田的補償。

 但是魏國的國情和晉國絕對不一樣,魏國是地廣人少,地多,而晉國卻是地少人多,士族門閥的勢力非常龐大。那些戰死的虎賁軍士兵,家中確實受到了補償,有足夠生活下去的本錢。只是非常可惜,士族門閥太貪婪了,如果把土地補償在嶺南的還好點,特別是在徐揚、江這些晉國傳統勢力范圍內的賞地,這些士族門閥就采取威逼利誘,強取豪奪的手段,從陣亡將士或功勳將士手中奪取他們賞賜的錢財和土地。失去那些土地和錢財,這些功勳將士的家眷有的淪為流民,年輕的婦女甚至為了活下去,不得不操持出賣靈魂的皮肉生意。這樣以來,戰死士兵家眷悲慘的生活,讓虎賁軍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關鍵是司馬聃痛下殺手,讓虎賁軍將士們寒心了。要說虎賁軍那絕對是司馬聃忠心耿耿的,即使王蘊花掉了數百萬錢,也只是與其中四個司馬說得上話,可以在一起吃吃酒,說說不著邊際的話。要說讓他們背叛司馬聃,他們這些人也是不敢的,關鍵是大長秋被炸傷了,那些陰狠的宦官為了討好穆郎,屈打成招了。

 要命的是,這個事情影響產生了連鎖反應,不光虎賁軍士氣渙散,就連深受士族門閥影響的司馬晞部也受到了清洗,大規模清洗之下,戰鬥骨乾和優勢將領皆大部分被問罪,恬逢大敗的士氣低落,司馬晞也僅僅能控制軍隊不發生嘩變,至於反攻,想都別想了。

 這一天災難性的事件擺在司馬聃面前,司馬晞所部連同警戒哨在內,共有七百多人發生了集體逃亡。更加可怕的是參與夜襲的劉鵬遇到了晉軍米利和司馬晞所部的逃兵,在得知了這個情況下,劉鵬和賈信二人商議之後,采取了大膽的策略,以魏國國籍向眾逃亡士兵作出許諾,並且讓他們全部享受魏國正規軍待遇,如果因公戰死,致殘,將世襲軍恤田。這樣以來,多達一千余人的逃兵向劉鵬宣誓,加入了魏軍。

 有了這些知根知底的逃兵,劉鵬又一次夜襲惠山大營,這一次劉鵬一擊得手之後,殺傷數百名晉軍就隨即撤退,誰曾想司馬晞所部士兵趁著混亂,又集體逃亡了。這一次逃亡,一下子逃出了數千人,這數千士兵打著追擊敵軍的旗號,攜帶全副武裝,一去不回。

 坐在主座上的司馬聃此時是有苦說不出,付出了那麽大的代價,就是為了在魏國撤退的時候,追擊敵人,趁其兵無戰意,擴大戰果。現在倒好,魏軍主力是撤退了,可是他卻拿不出來追擊魏軍的兵力。

 此時文武大臣吵成一團,文臣閑武將太過無能,兵都帶不好,空耗晉國錢糧。武將在戰爭時代,地位自然高漲了,他們自然不服文武的指責,武將也指責文臣治理地方無方,痛失人心。雙方大吵大鬧,就差動手了。

 如果在平時,文臣和武將的競爭似乎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情,至少可以保證彼此之間的有序競爭。可是眼前不能再讓這種內耗來干擾作戰行動了,所以司馬聃決定阻止爭吵。

 “好了!諸位!都不要吵了!現在諸位都好好想想,拿出了方案,用來應對這次危機。”司馬聃咳了兩聲開口說道:“與其在這裡爭吵,我們還是看看接下來要怎麽做吧。”

 尚書令王述無奈的道:“陛下,臣以為,這仗沒有辦法打了。不如向魏國議和吧。”

 “王尚書言之有理!”當朝國丈、吏部尚書陸納道:“這次魏晉之爭,也就是由誤會造成的,現在魏晉雙方大打出手,雙方將士軍民死亡慘重,不如議和,大不了我們拿出一些錢糧包賠魏國的損失。”

 現在陸納也慌了,魏國聲勢太猛,他不像司馬聃那樣天真。只要冉明百萬大軍在手,冉智就絕對戰勝不了冉明。就算冉智可以攻破鄴城,擒獲冉明的皇后和皇子,作為雄主,絕對不會為幾個女人和孩子就妥協的。要知道漢高祖劉邦可是敢在項羽抓到劉太公要烹食的時候,劉邦居然要分一碗肉粥。

 佔據絕對實力的冉明,絕對可以快速平定冉智的叛亂,他就可以調過頭再打晉國了。在那個時候,晉國能不能存在還是一回事。現在作為晉國的國丈,盡管風光無限,可是也承擔了極大的風險,至少魏國會把他和司馬聃綁在一起處置,一旦晉國滅亡,陸氏肯定會被魏國強勢打擊。到時候就不是富貴不富貴的問題了,而是生和死的問題了。

 “議和,議和?”司馬晞勃然大怒道:“在這個時候,魏國會跟我們議和嗎?要想議和,我們拿什麽跟魏國議和?難道是長江之北的千裡沃土嗎?恐怕就算與魏國劃江而治,他們也不會同意議和的,現在荊、徐、皆降,揚江大部皆喪失敵手,我們哪什麽去向魏國議和?”

 尚書令王述當仁不讓的道:“鎮軍大將軍,述想知道,鎮軍大將軍還有什麽資格在這裡咆哮,如果鎮軍大將軍不是一敗再敗,喪師辱國,我們何至如此?過去的事情,咱們現在都不提了,那麽述再問鎮軍大將軍一次,大將軍還有擊敗魏國的信心嗎?”

 司馬晞面色大囧,他喃喃的道:“只要本王有足夠的兵力!”

 “足夠的兵力,哈哈,真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疼!”王述指著大殿外面道:“王爺,請你看看,我們晉國現在還有多少青壯,我們倒不缺少裝備,可是青壯呢,我們拿什麽武裝部隊?只是那些童子?”

 王述的這話,其實又捅到了司馬聃的痛處。當初晉國就制定了一個龐大的滲透計劃,一下子驅趕一百多萬百姓,其中混雜了大量的細作,準備進入魏國後方,大肆破壞。按照這個計策也非常高明,只是非常可惜,司馬聃碰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冉明。

 魏國並不像歷朝歷代那樣,對新歸附的百姓大肆恩賞拉攏,對於魏國的國民,進行了分級。最高的當然是擁有國籍待遇的國民,其次是歸化籍,再次就是夷籍。這三個等級的國民戶籍成分,是冉明按照後世美國移民政策進行制定的。不論任何種族,只要效忠魏國,就可以獲得最低級的居住權,這相當於美國綠卡,這也和美國綠卡一樣,對擁有技術、專業人才或影響力較大的學者,有較大的優惠。

 一百多萬流民,大部分都是青壯,只有少量老弱婦孺。魏國各邊境郡縣進按照既定的國策,對這些大量湧入的百姓進行安置。可以說,魏國的國籍簡直是一證難求,想要獲得真正的國籍,除非是超過十年的考查期,當然有較貢獻和功勳,也可以減短考查期。在這個利益的誘惑之下,隱匿在流民和百姓中的細作,很自然的被真正想歸附魏國的晉國棄民所檢舉出來了。

 可以說這個戰略計劃從開始就沒有成功的可能,因為晉國根本就沒有龐大的細作間諜儲備,司馬聃的王六軍雖然可以對司馬聃保持較高的忠誠,這些人馬,打正規仗倒還可以,可是實在不是搞陰謀破壞的角色。結果倒好,大量青壯被送到了魏國,就連隱匿在百姓中的細作,也被甄別了出來,成了魏國的免費勞工。一個一個孔武有力,一看就不像好人的禁衛軍士兵,只要腦袋不傻,眼睛不瞎,就可以看出來。

 有句俗話叫做陪了夫人又折兵,這句話用在司馬聃身上倒也合適。聽到王述的冷嘲熱諷,蕭樂子坐不住了,他立即站出來反駁道:“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如果真要追究責任,我們在場的諸位都有責任,這個具體計劃雖然是蕭某提出來的,可是當時你們沒有人提出反對,反而大力支持,現在再翻舊帳,有點說不過去了吧?”

 接著,蕭樂子拿出一個文件,然後緩緩開口道:“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形勢非常嚴峻,魏主已經率領大軍回師鄴城了,雖然我們得到的情報,魏國前太子智所部擁有了十數萬部曲,並且攻破了鄴城的外圍城郭,可惜我們接到的情報對冉智極為不利,現在魏國各地的豪強、士族門閥以及各郡縣地方官員,幾乎沒有人看好冉智。魏國營、平、幽、並、冀、洛、兗、豫、朔、雍、秦、涼、梁十三州共一百零八郡一千三百九十五縣,幾乎全部宣布效忠魏主冉明,這樣以來,冉智的失敗是必然的。區別只是時間問題,或許十天或許半月,只要魏主冉明的大軍渡過淮河,冉智軍就有可能不戰自潰。按照原來的計劃,我們應該在這個時候,發動全線反擊,死死的拖住魏國,為冉智佔據北方贏得時間。只是,我們現在根本沒有辦法發動反擊,只要冉明平定魏國內亂,他完全可以調過頭來再打我們晉國。到了那個時候,局勢真的無法挽回了!”

 王坦之道:“而且接到的情報,根本不是好消息。魏國這次一南侵,準備比我們想象的充分,他們這一路南侵,攜帶了難以估計的輜重錢糧,在已經失陷的江北地區,所有郡縣皆被魏國重新建立了官府秩序,而且他們還充分的調派各地的百姓,讓青壯百姓和被俘虜的參加修築高速公路。這一條高速公路,采取分段開工的方式,起點為青州平原郡郡治龍鄉城(轄境相當於後世山東德州。漢時為平原國(劉備曾任平原相)魏國的東西高速公路,經高平國(魏國沒有高平王,自然廢國改郡,轄境相當於後世山東菏澤)、梁郡(商丘)碭郡郡治碭縣(後世河南永城)、譙郡(今安徽亳州)、汝南郡(今安徽阜陽)、弋陽郡(大體在今天湖北麻城)、齊安郡(今湖北新洲)等地。這次動用了將近魏晉兩國將近二百萬人進行施工,除了這一條高速公路之外,還在泗州段進行了分支,經泗州、山陽、揚州直通京口。很顯然,魏國動用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還是想為下一次進攻晉國做充分的準備,一旦這兩條主要高速公路建成之後,魏國軍隊就可以采取日行二百裡的速度,南下攻伐我大晉。”

 司馬昱不解的道:“耗費如此龐大的錢糧,如此壓榨民力,難道魏國不怕官逼民反嗎?”

 王坦之道:“根據我們接到的情報,魏國各郡縣官府並沒有無償征召民力,他們早已在各郡縣刻石立碑,稱魏國不亡,冉氏不絕,永遠廢除徭役,永不加賦。百姓除了需要承擔兵役之外,任何徭役征討都是有償勞動,除了可以獲得免稅的補貼之外,百姓還可以獲鹽、糧食、布、肥皂、鞋子、鐵鋼工具以及工錢。即使征用的籮筐、車和各種百姓的器具,全部折價賠償百姓。這樣以來,百姓非但沒有任何怨言,反而積極參加魏國的高速公路建設。”

 眾晉臣感覺不可思議,作為中樞的各個大佬,他們多少都有在地方當官的經歷,他們深知各個地方官員的尿性,別說興建如此龐大規模的高速公路了,就算偶爾賑災,他們也絕對會雁過拔毛,上下齊手。

 他們肯定不知道冉明是後世之人,早已把財務收支這一塊整治得非常正規了,全部後世的帳目記錄辦法,再加上財務公開,士紳鄉老名宿監督,這樣以來減少了貪汙腐敗的可能。當然人性本惡,要想杜絕貪汙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卻可以把貪腐控制在最少范圍內。要知道無論何時,無論哪一代,開國之初吏治都是相對清廉的。魏國開國皇帝如此,這些朝臣絕對不會頂風犯案。

 要說國民黨,其實當初也是有理想有目標的政黨,絕對不像我們學到的歷史那樣,國民黨也有很多清官,至少在國民黨統一之前,北伐戰爭時期,絕對是相當廉潔的。歷史反正就是一個婊子,都是任由勝利者打扮的。

 在一片不可思議的議論中,司馬聃抬頭問道:“文度有何高見?”

 王坦之道:“可以肯定,魏國比我們想象中強大的太多,他們有充足的錢糧,堆積如山的甲胄和兵刃,也有著超過我們晉國兩倍的人口, 據臣推算,魏國可以養活至少一百五十萬精銳部隊,這個數字是我們晉國無論如此都惹不起的存在,我們雖然還有十數萬軍隊,可是面對這一百五十萬軍隊,我們各級將領、軍士哪一個不膽戰心驚?也正是因為如此,臣以為,打不得啊,要打下去,肯定會亡國的。”

 這一次王坦之的話引起了朝堂各大佬的共鳴,反正從東晉成立之初,東晉的大佬們就打定了注意,要做一生一世的縮頭烏龜。事實上他們也是這麽做的,至少前期就是如此,哪怕一代民族英雄祖逖,也落得一個含恨而終。只有以軍功起家的桓溫敢起兵北伐,因為人家有底氣,他麾下七八萬西府軍,是當時東晉最大的野戰力量。擁有江州、荊州、益州三州的錢糧支持,這一隻軍隊有底氣,有戰鬥力。

 可是現在呢,一個鎮西軍就把桓溫克制得死死的,甚至把戰線推進到了成都,可以說益州丟掉了三分之一還要多點。在這個時候,還想著北伐,那不是以卵擊石,而是純粹的找死。

 別說將士了,就連大佬也不敢打了。裝備沒有魏國好,人數沒有魏國的多,蹲在堅城裡多少還有點兒膽氣,殺出去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死呢麽?這就是大多數晉軍基層官兵的想法,非常質樸,和大家夥的生命息息相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