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武神》第九百零九章功成身退
第909章功成身退

 蕭樂子雖然裝成誠慌誠恐的樣子,實際上腦袋裡卻異常鎮靜,並沒有方寸大亂。他的腦袋快速的運轉著,把事情先後經過過濾了一遍,終於發現了問題。那就是司馬聃的耐心沒有了,像司馬聃這樣溫室中沒有經歷過什麽挫折的皇帝,一旦遭遇挫折,很有可能一蹶不振。眼前的局勢雖然沒有讓司馬聃絕望,至少讓他沒有看到勝利的希望。

 想到了這一層,蕭樂子心時笑了,不過他表現上仍裝成惶恐不安的樣子匍匐著,挪動到司馬聃腳前,頭也不抬的低聲哽咽道:“陛下,臣對您可沒有半點異心啊,若是陛下不信,臣可惋心明志。”

 看到蕭樂子的態度,司馬聃很是滿意,就淡淡的笑道:“蕭卿不必如此,朕信你就是,現在可以告訴朕了,我們還有什麽機會。”

 蕭樂子道:“修武王出兵了,已經兵圍鄴城,攻克了鄴城景陽門外圍。”

 “修武王?”除了司馬聃之外,滿堂文武重臣皆不知修武王是誰。看著滿朝文武吃驚的表情,司馬聃洋洋自得。蕭樂子卻適時的出聲道:“諸位臣工有所不知,修武王就是魏國隱太子智。”

 “隱太子智?冉智?”王述恍然大悟,原來他還不理解為何放著淮河前線不守,放著長江天險不守,恐怕真正的用意就是引誘魏軍南下,留出鄴城腹心之地的空檔,讓冉智發揮吧。

 王坦之道:“敢問蕭參軍,如今那修武王實力如何?”

 王坦之沒有迂腐的計較什麽名份大義,那都是虛的。在這個時代,儒家還不至於像理學那樣迂腐,他們也是務實的。在這個拳頭至上的年代裡,只有實力才是讓人信服的唯一東西。

 蕭樂子道:“魏國開元三年十月,晉國升平三年,隱太子冉智率領三千舊部出海,最後抵達夷州,並且在短短一年間統一了夷州,建立了修武國,在夷州設立三郡十五縣,經過六年的經營,修武王已經擁有十萬精銳部隊,通過從我晉國購買生鐵和甲胄,修武國軍皆裝備精良,絲毫不弱於魏國,甚至比我們晉軍裝備還要精良三分。在這六年間,修武國軍七次渡海大規模東征高句麗南部的馬韓,辰韓和弁韓、新羅以及百濟,還有贏州諸國。”

 在場的大臣都是人精,他們很快就會想起晉國臨海郡被劫掠的四十余萬百姓士紳,恐怕那些人口都填充到了夷州的修武國。當然政治家和政客們不會在意過程,他們最在意的而是利益。

 王坦之道:“就算修武王擁有十余精銳部隊,可是要想翻天,恐怕不易吧?”

 王坦之是從人心的角度來考慮的,冉智雖然是太子,不過他卻自己篡過位,試圖弑父殺弟,如果成功了,反正史書都是勝利者書寫的,那也沒有什麽。偏偏冉智是一個失敗者,如今在魏國他的名氣早已臭了,恐怕沒有多少願意響應他的人了。

 “如果光憑修武王自己,那肯定不是冉明的對手,可是如果加上婆羅王冉裕呢?”蕭樂子道:“自古以來,分封諸藩國王,無非是一字王或二字王,其中又是秦、晉、魏、燕、齊、楚、趙、漢為尊,次者是各郡郡王,可是魏主冉明卻廢除魏國先主冉閔分封冉裕的武興王王號,改封其婆羅王。諸位可知婆羅王的封地在哪裡?呵呵,婆羅王的封死在婆羅洲,自交州日南南下,此去八千裡,就連發配充軍也不過三千裡,可是堂堂一位魏國宗正嫡親宗室,居然被流配萬裡,這恐怕沒有更加狠心冷酷的帝王了吧!”

 蕭樂子繼續道:“那冉四郎頗似魏國先帝冉閔,同樣勇武過人,手有千鈞之力,騎射無雙,也深得冉閔喜愛,故把冉閔潛龍時的封號武興王封給冉裕,足可見冉閔對冉裕寄予了厚望。然而,冉明卻倒行逆施……”

 反正蕭樂子是在拚命抹黑冉明,把冉明形容成了一個頭上長瘡,腳底流膿的大壞蛋。這一通激情洋溢的演講,說了將近一個時辰,把東晉朝廷文武大臣皆聽得昏昏欲睡。就連司馬聃都聽不下去了,隻好打斷了蕭樂子,問道:“按蕭卿所說,魏國安北軍十數萬精銳再反,加上修武王冉智十余萬軍隊,那不過才二十余萬軍隊,打得過冉明百萬大軍嗎?”

 蕭樂子道:“這個,恐怕還是不能。縱然不能打過冉明,不過冉明要想打幾冉智也非一時之功,要知道安北軍可是集中了魏國過半的騎兵,一旦不敵,大可撤向北方。”

 司馬聃的心情總算好了一點,他把這個消息公布出去,晉軍上下聞言魏國鄴城驚變,皆士氣振奮。

 與此同時,冉明卻在晉陵郡京口(既如今鎮江)召集征南軍主將石越以及校尉以上將領共計四十余人召開會議。包括總參謀長籍羆、副總參謀長薩魯斯以及塞維魯等將領皆參加會議,秘書郎習辟疆作會議記錄員。

 冉明直言不諱的道:“想必諸位將軍都已經聽說了,冉智叛亂已經出現在鄴城城下,朕現在想知道你們有什麽意見!”

 籍羆道:“陛下,當初力主猛攻晉國的時候,臣就反對。西晉立國五十四年,東晉立國也近五十年了,兩晉司馬氏統治天下已近百年,根深蒂固,哪有這麽容易就推翻他們的統治?咱們若緩緩圖之,便能夠穩操勝券,現在卻非常困難,對方是主,我軍是客。南方河道水網密集,騎兵不便奔襲作戰,即使陛下頒布討晉檄文,仍只有江北諸郡獻降,江南卻只有兩郡投降,可見人心仍在晉朝。現在後方驚變,縱然可以隱瞞消息,但是這個消息肯定隱瞞不了太久,就算我們想要隱瞞,晉朝恐怕也會得到消息,他們會對我們散布這個消息,若是如此,恐怕軍心受損。就怕冉智叛軍,與晉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若是他們完成合圍,我軍處境將非常危險,反正晉國又不會飛,江南之地我們大可以後有機會取之。”

 冉明對籍羆的意見向來十分重視,也覺得他分析的不錯,不過顯然他並沒有說到真正的點子上。

 石越只是有些不甘心,如果這麽撤退,他的一番辛苦就要白費了。石越道:“陛下,諸位將軍,如果我們後方未有驚變,到可以順利撤退,可是現在後方有變,現在撤退,恐怕軍心會受到影響。想當初石虎率領十二萬大軍三路攻打燕國棘城(據史界考證,此地在遼寧義縣)距離龍城(遼寧朝陽市)一百四十余裡,騎兵兩個時辰就可以抵達龍城城下,顯而因為久攻十天不克,在撤退途中,被燕軍殺得差點全軍覆沒。有道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石虎之敗,亦可在我軍身上重演,現在就算想退軍,恐怕難以全身而退。”

 冉明道:“難道真的是進退兩難?”

 “陛下,無論退也好,戰也罷,需早做決斷,否則遲則生變!”籍羆非常擔憂,籍破虜跟著冉裕造反,難逃一死了。可是一旦牽扯過深,恐怕會殃及家族。籍羆作為總參謀長,其實隱隱感覺冉明似乎還有後手布置,只是他不清楚冉明的後手真正是什麽。

 但是作為魏國大將,籍羆非常清楚,魏國能有今天的局面,冉明功不可沒。要說魏國的疆土,一半以上都是冉明和他的嫡系部隊打下來的。南征之戰中,偏偏動用的冉明的嫡系非常少,冉明的嫡系將領段欽、呼延群、荊展、薛陶、雄健等,也不知道在哪裡,反正他們不會永遠被雪藏著。弄不好這些就是冉明的後手,目的就是防備著冉智呢。

 冉明淡淡的道:“朕若是不撤退,那會怎麽辦?軍隊會不會嘩變?”

 面對冉明的發問,滿堂諸將皆不知所措。

 冉明召開的軍事會議最終也沒有確定退或戰的問題,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很多時候非職業化的古代軍隊,根本無法執行現在的戰略戰術。哪怕是非常簡單的問題,對於鄴城,冉明有著自己的考量,也有預先布置,可是當鄴城受到攻擊的消息傳來,無論是征南軍、還是鎮南軍,軍心士氣都因而影響非常大。

 一支沒有士氣的軍隊,哪怕人數再多,最終除了失敗,沒有別的結果。金國與遼國的護步答崗之戰,當時金軍只有兩萬人馬,而遼軍則有七十余萬,兩軍比例是一比三十五,哪怕是在人類歷史上,這種實力懸殊的戰爭也不是可思議的。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戰爭結果,弱勢一方的金國居然勝利了,哪怕金軍再猛,再怎麽勇敢,七十萬人站那裡不動讓金軍殺,恐怕也會把金軍累死。

 然而,失去士氣的遼軍,爭相逃跑,甚至為了奪路而逃自相殘殺的傷亡,比金軍的殺傷還要多數倍。即使在淝水之戰過程同樣也是如此,區區八萬五千北府軍,對戰氐秦九十五萬軍隊,一比十的實力懸殊,可是氐秦軍隊卻一潰千裡。

 現在冉明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魏軍軍心士氣已經動蕩了,如果再打下去,很可能步苻堅甚至天祚帝的後塵。

 夜很深了,冉明卻毫無睡意。他和石越一樣,如果這樣退兵,非常不甘心。冉閔為了統一天下,已經準備了五年,耗費大量的物資和裝備,如果一旦南征失敗,他再想組織一次如此規模的南征,恐怕在朝中就會受到非常大的阻力。況且,冉明也不止晉朝一個敵人,還有笈多帝國,那才是冉明的心腹大患。歷史笈多帝國雖然沒有進攻晉國,可是卻派出了商隊抵達了廣州,恐怕晉國得已幸存還是淝水之戰余波的影響,氐秦近百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給了笈多帝國極大的震撼,這才是讓笈多帝國不敢沿著中南半島北上的真正原因。摸不清晉朝真正的實力,笈多帝國不敢動手,自從超日王死後,笈多帝國就開始由強盛走向衰弱,這是一個運氣的因素。冉明不敢把魏國以及整個華夏民族的命運,寄托在笈多帝國不進攻的僥幸心理上。

 必要的時候,他必須率領整個魏國以及華夏民族抵抗笈多帝國的進攻,這是一場關系著民族生存地位的爭鬥,笈多帝國和那些遊牧民族不同,他們是擁有著完善政治體制以及宗教信仰的國家,更加頭痛的還是擁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

 冉明抬頭望著天空,風雲在變幻著,在這個春日將去,秋日將來的時候,天空竟然排布起了烏雲,仿佛要下雨。空氣仿佛加重了一般,有一種整個天空都要壓下來的錯覺,而風依然強勁,夾著帶著江水濕氣的風擊打著人臉,雲層中偶爾響起霹靂,似乎這場雨的雨勢還將不小、

 冉明心中忽然產生了一種荒謬感,長江下遊距離梅雨季節還有兩個多月,在這個時候雖然會加雜著小雨,可是卻不會下大暴雨。

 自己的軍隊竟然會產生動蕩,司馬聃居然還有鹹魚翻身的機會,冉智居然征服了朝鮮半島南部以及倭奴國,更荒謬的感覺是:在一刻鍾之前他還勝券在握,現在卻仿佛被死亡拉住了雙腳。

 冉明也不是神,他不知道就在他忐忑不安糾結戰退的時候,晉軍上下全部都卯足了勁,準備全殲征南軍,活捉他這個魏國皇帝。

 站在司馬聃身邊的蕭樂子,看著滿堂信心倍增的將領,心中有點忐忑。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麽道:“陛下,如果魏軍此時不撤退,而是背水一戰,先滅我軍再回師援鄴的話,我們的局勢恐怕非常不妙。”

 司馬聃也不再是當初的小白了,他多少有了點軍事理念和知識,他也點頭道:“此時要想組織二十余萬軍隊撤退,難度不小,即使不會全軍嘩變,那麽肯定會亂成一片。不過他若是攻擊惠山大營,甚至進而奪取無錫的話,那就是另外一個局面了。”想到這裡,司馬聃轉而向司馬晞道:“皇叔,惠山大營守住三天,沒問題吧?”

 “臣死戰到底,絕對後退一步!”司馬晞朗聲道:“臣從淮安撤到揚州,再撤退到京口,如今已經到了惠同,臣不打算再退了,惠山就是臣的死地!”

 看到司馬晞向司馬聃表忠心,周仲孫也大聲道:“陛下,臣亦死戰錫山,絕不後退半步。臣今天就把棺材抬到錫山大營,決死一戰!”

 蕭樂子道:“陛下,其實我們在無錫城中還有三萬斤火藥,如果動用得當,恐怕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司馬聃道:“皇叔,周將軍,朕再給你們二人各一萬斤火藥,必要的時候,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

 火藥的威力如何,在場的眾人都異常清楚。特別是周仲孫,顯得異常興奮。

 與此同時,冉明突然想到了解放士氣的辦法,他悄悄去了士兵委員會。士兵委員會是冉明建立軍中的一個基層組織,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形成唐朝的藩鎮之禍。 魏國的疆土越來越大,邊鎮將軍雖然不管民政,可是仍有形成藩鎮的土壤,為了監察將軍在徇私舞弊,以及克扣軍餉方面的問題,這就是冉明組建軍隊士兵委員會的真正動機。

 不過,冉明可沒有打算弄什麽雙層領導機制,搞什麽支部建在連的動機。因為冉明知道,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後世軍中仍然派系林立,即使太祖也無法全面掌握軍隊,他只能控制著大義。

 冉明來到征南士兵委員會總部,這個總部其實就是後勤輜重營的一個物資倉庫,已經消耗過半的大型倉庫裡,密密麻麻擠著五六百號士兵。一名手持鐵皮喇叭的士兵在台上演講,而台上還有四名士兵快速的記錄著。

 “汪校尉存在舞弊現象,這點我已經掌握了足夠的證據。”台上的主持人大吼道:“汪校尉在軍中對其同宗士兵汪劉一,汪夫存,以及楊二會等十三人論功的時候,存在偏袒現象。其中功曹事把一顆弩炮弩炮炸死的五名敵人的功勞算到了汪劉一的頭上,在戰鬥中,汪劉一實際上隻殺傷一名敵人,擒獲三名俘虜,可是功勞薄上卻寫著斬首五級,傷敵一人,俘虜三人,論功居首列。同樣還有汪夫存,在敵人襲營時,他只是出來小夜,碰巧遇到敵人襲營,可是功曹卻給了他一個誘敵的功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