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魏武神》第一千零七章安西風起
第1007章安西風起

 不過打擊效果卻差強人意,不過籍羆卻相信,只要魏國可以生產出載重量更大,操控更加靈活的熱氣球,就可以進行更大規模的突襲了,在空襲的時候,任何險關堅城,將成為一個笑話。

 只是,科技水平的限制,目前還無法進行實戰。而且武研院已經進行了新型八牛弩的試驗,這種八牛弩,將具有部分防空功能,可以對空射擊。不過現階段,魏國軍方對熱氣球的應用,其實僅僅局限於空中偵察、協助指揮,傳達命令和空中預警。

 “陛下放心,臣一定加大研究力度,積極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魏午豈不知道冉明最重視蒸汽機?只要取得研究成果,除了會被冉明重賞之外,墨家的影響也會更大。目前已經有墨家子弟進入都察院,充當監察禦史,別看這些墨家官員級別不高,可是他們的權利卻非常大,上至王簡這個大魏帝國首相,下至販夫騶卒,他們都有權力彈劾。盡管目前朝中儒家官員勢力大的局面並沒有從根本上打破,不過這畢竟是一個好的開端。

 冉明已經為他們指明了研究的方向了,他們只需要向著那些方向研究就行了。這樣的話,也能夠少走很多彎路。從飛艇項目部出來之後,冉明等人又去了大魏皇家科學院的材料研究部。材料工程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最明顯的標志,魏國皇家科學院的材料部也是冉明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由於冉明迫切的想帶著魏國進入工業革命,但是材料卻是其中最大的關鍵因素。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蒸汽機的機械構造和工作原理,其實並不複雜,製約著魏國成功生產出實用化的蒸汽機最大的難度就是沒有破度高,耐壓度高的鍋爐,特別是想生產內燃機,氣缸對鋼材的要求更高,還有很多結構部件,需要的都是高強度高硬度的合金鋼,這些材料如果不研究出來,製造出來的蒸汽機或內燃機根本沒有辦法用,當然在軍事領域也是如此,像火槍槍管和炮管,這些炮鋼需要的也特種鋼材,如果材料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發展科技只是一個笑話。

 在後世天朝大發衛星的時代,科技上面也是搞各種模仿,當然山寨大國的名號不是白叫的,天朝當然也取得了不俗的萬貫,國外有的機械設備,天朝在那個年代基本上都能製造出來,可是製造出來的東西都成了擺設,不僅效率,而且容易出故障,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國內材料質量不過關。特別是上海大眾合資後,想要全部國產化,結果其中一個汽車喇叭,全國三千多家生產喇叭的工廠,沒有一家達到大眾公司項目部的驗收,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可悲的悲劇。

 冉明的打算是,在未來戰爭中,魏國將逐漸取消冷兵器裝備,把所有裝備帶入熱兵器時代,火炮和火槍將是主力裝備,為了能提高炮管和火槍槍管使用壽命和安全性能,對於新型合金鋼的需求特別強烈。此時皇家科學院材料分為合金鋼項目部和陶瓷項目部。

 在中國,製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可以說,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中國人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製作來體現的,並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征。在魏國大規模提高生產效率和技術時,魏國製造瓷器的行業也取得突破性的發展,特別是陶瓷刀具的發明,更是取得了裡程碑的作用。

 魏國造紙紙發達,但是生產出來的紙,需要切割,而印刷成書籍的時候,也需要切割裝訂,別看紙一張非常柔軟,可是無數張紙疊加在一起,其切割難度之高,超呼了想象。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魏國發明了借助水力的切割機,不過這種切割機雖然發明出來了,可是卻沒有合適的刀具。

 以經營印刷為生的工坊主祖丘,也被這個問題困擾著,有一次因為生意上的問題,他氣得摔飛了一個茶碗,結果茶碗上的碎瓷片迸飛進了桌子上的帳薄中,多達五六十頁的帳薄被碎瓷片劃破,在這個意外發現了,祖丘突然產生了用瓷刀代替鋼刀切割紙的想法。也是天意如此,祖丘雖然主業是印刷,可是他的親家卻是製瓷商,由於受魏國出海淘金熱的影響,他的親家也出海了,只是時運不濟,結果有一天出海,遇到了風暴船隻沉沒,祖丘親家的意外死亡,讓他親家的這個瓷窯就無法經營下去了,出於人情考慮,祖丘就把這個瓷窯買了下來。

 所以,在自己有擁有瓷窯的情況下,祖丘就展開了實驗,經過將近兩年的反覆實驗,反覆改變製造工藝,終於讓祖丘取得了成功。

 目前魏國最好的合金刀具可以切割九百多萬次不壞,可是這種刀具的價格卻不低,幾乎達到了和黃金等價,而祖丘發明的瓷器刀具卻擁有超過合金刀具一倍的耐磨硬度,而且價格卻只有合金刀具的十分之一。在這種低廉的價格優勢驅動下,魏國目前幾乎所有的造紙或印刷行業都采取了更為便宜的瓷刀。由於瓷刀的發明,讓祖丘償到了其中的甜頭,他接著又組織工匠進行研究,發明了可以切割木料的刀具。

 慢慢的這種瓷刀也引起了冉明的注意,他依稀的記得在歐洲高檔餐廳中,采取的刀具都不是金屬刀,而是瓷刀,瓷刀不僅鋒利,而且安全無毒,這是金屬刀具所不具備的優勢,在世界上健康養生的大環境影響下,瓷刀的產業規模居然高達百億美元。冉明還以為後世的刀具還真是宣傳中所講的那樣,是什麽納米陶瓷新工藝,這個名詞聽起來高大上,這也讓冉明杜絕了研究的心思。

 可是沒有像到在這個時代,魏國居然可以發明出來瓷刀,而且還進入了應用,冉明可是清晰的記得,在後世這種瓷刀莫氏硬度可以達到9.0,僅次於金剛石。關於二氧化鋯陶瓷的耐磨性,是任何合金刀具不具備的。魏國隨即在瓷器研究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隨著朝廷支持,並許以重利,魏國工匠漸漸的展開了對新型瓷器的研究,不僅讓這個時代原本不應出來的青花瓷出現了,而且還出現了薄胎瓷,這讓魏國賺了大量的利潤。

 瓷器是中國傳統強項,所以冉明雖然沒有太多關注,然而成果卻是非常喜人的,由於冉明的影響下,魏國百姓的生活習慣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室內衛生間,各種陶瓷裝修材料,如瓷片、瓷磚、排水管、面磚,外牆磚,衛生潔具等。

 當然,陶瓷生業取得了材料方面的重大發展,其實合金鋼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特別是彈簧鋼已經可以進行工業化生產了,至於其他合金鋼,魏國近年來取得了六百多種合金鋼的發明專利,這六百多種合金鋼,可以廣泛應用於魏國各個領域。特別是看到了材料的發展,這讓冉明看到魏國工業革命進程,又進了一大步。

 皇家科學院除了材料項目部,還有一個化學研究部,主要研究化學領域的問題,至於化學項目部下屬的分支就更多了,有火藥、印染等二十六個分支。

 視察了科學院各大項目部之後,冉明還對這些科研人才進行慰問,當然這只是表面功夫,不過冉明還是小看了皇帝在這些人才中間的地位,冉明輕輕幾句話,可把這些科研人員感動壞了。

 從帝國科學院出來之後,冉明對於科學院的科研進展還是非常滿意的。在一窮二白的魏國,這個幾乎從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國度,能夠發展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更何況,在帝國大量投入的情況下,帝國一定會逐漸的超越歐非,成為這些科研領域的領頭羊。當然,這些科技最終歸根結底還是要為帝國爭霸世界的大業服務的。

 黃帝紀元四七九五年很快就過去了,魏國除了和笈多帝國爆發了局部戰爭,在南方的征南軍、鎮南軍以及新建的安南軍,都慢慢向中南半島前進。戰爭非常沒有拖垮了魏國的經濟發展,反而把魏國建設得更加繁榮。經濟逞又好又快的方向發展著。只要乾掉笈多帝國,魏國距離世界霸主的地位,無疑就會更進一步,當然此時魏國已經是世界強國了。

 要說冉明,大臣的朝臣們非常不理解。人家文景兩帝數十年的積累,結果被漢武帝兩征漠北,生生把國庫打空了,可是魏國倒好,從建國以來,地盤從小到達,然後統一全國,幾乎年年都在打仗,但是魏國非但沒有因而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反而更加欣欣向榮。

 在新年過後,就是黃帝紀元四七九六年了,在這個上元節後,冉明聽取了內閣的政務報告,這個報告不僅包括去年魏國的發展總結,還有今年的發展目標。

 “陛下,今年帝國的高速公路建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其中新建高速公路一萬三千六百公裡,全國高速公路共有兩萬七千公裡裡長,其中鄴(城)廣(州)線高速公路,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年度全線貫通,鄴(城)營(州)線已經修至盧龍明年九月份可以將盧龍至昌黎段修通,而長(安)至高昌線的高速公路,年中可修至金城(今蘭州)。”魏國交通部尚書岑煊介紹道:“未來,交通部將完成長安至成都線高速公路的全程勘察,預計明年春季開始正式施工,同時,廣州至交州線的高速公路規劃、北平至姑衍郡(今蒙古肯特山,魏國驅逐北漢國之後,在此設郡,屬北軍都護府管轄,安北都護府治所在清水城(今貝爾湖南九公裡)下轄四縣)。”

 冉明對於這些問題倒也滿意,魏國現在修路基本上不會使用漢人百姓,即使雇傭的百姓,也是負責輜重或監工的工作,所有一線勞工全部都是朝鮮半島或中南半島的土著奴隸,特別是歸順鮮卑慕容部,如今也分裂了四個工程施工隊,專門承建魏國境內的高速公路建設,特別是負責鄴營線的施工。

 這次年度報告工相鄭豁道:“陛下,去年,我大魏生產鋼鐵達到四十萬噸,鋼鐵四萬五千噸,開采煤炭一百八十六萬噸,生產水泥八百五十萬噸,布帛兩千零五十五萬匹……”

 對於這些數字,冉明總體來說還是非常滿意的,如果這些數字拿到後世,恐怕還不及一個經濟差的省份,但是魏國的面積可比後世天朝差了將近一倍。對於這些數字,其他大臣也都議論紛紛,可是卻從來沒有人去提,去年一年那些黑心的商人,為了爭取利潤,光奴隸就減少了六萬余人,當然這還不算魏國又獲得的一百七十余萬奴隸,可想而知,這個傷亡率會有多高。

 儒家其實並不是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迂腐,其中有一點是後世所不具備的,那就是儒家從來不會把蠻夷當成人看。此時世界上四大強國,其中羅馬帝國和薩珊帝國正在打仗,經濟發展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笈多帝國瘋狂的擴張勢頭也被魏國弄得灰頭土臉。冉明相信,在這個時空,印度教永遠別想擁有後世那麽大的影響力,冉明一定會不擇手段把笈多帝國捏死在搖籃中。

 什麽古印度的拿破倫,打的就是拿破倫。

 魏國內閣財相謝安憂心的道:“在過去的一年中,完成財政收入三千零二十六萬四千三百二金,其中財政支出為五千三百萬金,其中財政支出為各級官員俸祿六百五十五萬金,教育支出一千六百二十七萬金,軍費支出五百六十萬金,基礎建設支出兩千三百萬金。財政赤字兩千三百萬金。”

 “赤字才兩千三百多萬金啊?”冉明可沒有像謝安那樣憂心重重,反而有點不以為然。作為一個黑道大佬,冉明對經濟還是非常了解的。適當的財政赤字,適當的通貨膨脹事實上卻一定的刺激經濟發展。在後世日本的財政赤字已經是日本GDP總和的兩倍以上,而美國光欠下的債務就達幾十萬億之巨,人家不照樣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而且,看美國的樣子好象也沒心思要還錢的架勢。其實後世很多憤青都叫嚷著,中國應該逼美國還錢,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白癡的提議,一旦美國還錢,大量的資金湧入,中國的經濟馬上就會陷入崩潰之中。

 就像魏國,雖然瘋狂的殖民和商業發展,讓魏國朝廷財政收入持續增加。但是魏國的通貨膨脹也是非常明顯的,如果在永興三年的時候,魏國每一金的貨幣值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的一萬人民幣,可是在這個時候,一金的價格最多相當六七千塊。

 國家經濟調控,光靠發行新貨幣,其實是最愚蠢的做法,只是在一味的透支國家信用,如果像明朝那樣無休止的印刷銀票,結果就會把銀票變成廢紙一張。事實上魏國的經濟發展,冉明依靠的就是外部劫掠,以供國家支付銀行的利息,這樣聽起來有點荒誕不經,事實上只要玩的靈活,卻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後世的天朝經濟體制呢,一年一年的維持下去,依靠的其實一種變相的龐氏騙局,這一套金融理論,冉明清楚,可是謝安卻不清楚,冉明給謝安雖然講過很多次,可是他反而越聽越迷糊。不過冉明卻知道,魏國的經濟根本沒有問題。

 看著謝安如此憂慮重重的樣子,冉明忍不住衝謝安這個可以比作孔明的歷史名相翻了一個白眼。

 當然,魏國的財政赤字雖然不小,但是由於有海外殖民地的收入支撐,根本沒有問題,反而可以更好的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百姓生活質量,接著冉明又聽一議政報告,在過去的一年中,魏國的糧食產能達到一億四千萬石,這個數字聽上去不少,事實上平均下來卻仍不大,人均糧食每年僅僅七百六十余斤。當然這些成績足以讓冉明自傲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也只有引進了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後的康熙朝,其實也只有人均五百八十四斤。不過,這個數字在冉明看來還是粉飾的。

 “諸位,很不錯。現在的帝國,已經算得上是一個國強民富的大國了。在這個時代,工業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帝國要成為世界級的強國,甚至要和其他國家爭奪世界霸主,就必須要由強大的工業作為支撐才行。 從目前來看,帝國雖然和其他強國相比最還有不小的優勢,但是,我們不能自滿,還要繼續埋頭奮進,勇往直前。”冉明笑著說道。議政會上雖然隻介紹了帝國的各項產值的指標。但是。具體更詳細的數據,實際上昨天就已經送到冉明的手上了。帝國現在的實力。總體而言還是讓冉明很滿意的。

 就在冉明還在召開禦前會議時,位於天山腳下北庭,還處於一片冰天雪地中,零下三十度的低溫,讓所有的人們都失去了活動的興趣。

 北庭這個地名主要是因為自漢武帝起,漢朝與匈奴發生大規模戰爭,至東漢時匈奴已元氣大傷,分裂為南北二單於,史稱北單於庭為北庭(單於庭指匈奴的王庭即首都)。東漢永平十七年(74),漢政府派戊尉耿統領數百人屯田於今北庭(吉木薩爾縣北),在那個時候起,北庭正式開始建城。哪怕是西晉滅亡,北庭城一直沒有淪落在胡人手中,不過隨著涼國內亂,涼國重心東移,北庭城也年久失修,防禦力大不如從前。

 好在,北庭城生活的漢人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卻生活在群胡包圍之中,生性彪悍,而且軍備不錯,所以勉強堅持了這麽多年。不過,漢人在北庭可以控制的地方,只有北庭城周圍數十裡的范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