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魏武神》第九百七十三章答案是高手在民間
第973章答案是高手在民間

 冉昀望著冉明若有所思的樣子,不禁問道:“父皇,為何三皇五帝時期會沒有小人?”

 冉明笑了,這個問題看樣子難住了魏國大臣名士,但是作為後世之人,自然明白根本的原因,用英國思想史學家阿克頓勳爵的話說就是“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事實上也是如此,漢武帝剛剛即位時,並沒有掌握權力,當時劉徹還是竇太后的傀儡,而且天下諸候王也勢力非常龐大,劉徹那個時候非常英明,也能聽言納諫,可是隨著劉徹兩擊匈奴,聲望上升,掌握了絕對權力他也腐敗了,晚年做了不少荒唐事情。和劉徹一個例子帝王有很多,包括明朝成祖朱棣也是如此。就是皇權失去製約,那麽皇帝英明還好,可是一旦自製力下降,就會影響國家和社稷。

 明朝的政體其實還不錯,雖然荒唐皇帝不少,但是並沒有影響國家運轉,可是崇禎皇帝最大的失誤和清朝嘉慶皇帝一樣,就是了失衡。如果崇禎不是被忽悠宰掉了魏忠賢,事實上明朝的財政危機也不是破產。魏忠賢雖然不能收文臣稅的,不過他卻可以不要臉,來抄家殺人弄錢。維持平衡,至少東林黨當時都忙著鬥閹黨,非常期望皇帝支持。

 這個話題扯得遠了,那就是權力必須有約束,這樣才能維持君明臣賢。上古時代,說穿了不過是原始社會初級階段,那個時候根本沒有什麽等級意識,什麽事情都是大家在一起商量著來,一旦錯誤的政策出現,那麽就會受到所有人的反對,自然就會馬上解決。

 可是歷朝歷代皇帝都縮居在宮中,不僅不了解民間疾苦,反而因為生長環境,造成金玉其外的現象。其實後世所哄吹的民主制度,也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不堪,至少民主制度中,總統雖然為一國元首,但是他所推行的政策,必須經過國會選舉,不超過半數,根本無法通過。皇帝一言而決的事情,事實上有兩個極端,要麽皇帝英明,國家大興,要麽把國家帶入深淵。

 冉明突然想到這裡開始反思起來,帝國繼承人非常重要。事實上如果選一個無能的繼承人,那就是國家的災難。但是皇子絕對不能放在宮中培養,這樣只能培養成一群書呆子。冉明這才笑道:“這個問題,父皇自然有答案,不過,這次父皇不告訴爾等,這個答案也算是對你們二人的考校,你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自己尋找答案?”

 聽到這話冉昀和冉昐臉上都露出淒苦之色。

 事實上百家講壇的事情在魏國雖然引起了震蕩,但是這個震蕩隻限朝廷和士紳階層,和普通百姓無頭。百家吵得雖然凶,但是百姓的日子該過照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可是冉明卻不顧謝道韞和劉嫝二女的阻撓,堅決把兩個皇子秘密送入民間撫養。冉明親自告訴冉昀和冉昐二人,如果他們敢自暴身份,就等於放棄太子之位。對於太子之位,冉昀和冉昐非常看重,自然不敢大意。

 其實對於冉昀和冉昐送到民間撫養一段時間的作法,冉明其實早就想到,要想體味民間疾苦,光依靠幾次微服私訪是不行的,所謂的康熙爺微服私訪,在冉明看來這就是一個笑話。想知道就知道,不光知道會絕對不知道。

 對於兩個皇子的撫養人家,事實上也是冉明精挑細選的,冉昀化名謝言慶,送到了一個普通的普通的農民家中,這個農民也是當初被燕國鮮卑人俘虜的漢人,只是當時傷了腎水,不能生育,隻得撫養一個兒子養老送終。冉昐則化名劉敬祖,送到一名小木匠家中。這個木匠年紀大了,本來有兩個兒子,一個為國戰死,另外一個也得病亡了。

 送兩個皇子去民間體味民間疾苦的事情,雖然表面上冉明是狠心的,事實上這也是冉明彌補教育的缺失部分,雖然冉明想像冉氏的傳統一樣,讓皇子從軍,但是從軍只是一方面,只能讓皇子體會到戰爭氣氛,和體會民間疾苦絕對沒有關系。在冉明的計劃中,所有的皇子以後都要在九歲至十二歲之間,在民間生活至少兩年,然後十四歲進入士官學校學習,然後從軍。至於個人成就如何只能看個人的造化了。

 作為後世之人,冉明深知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決定一個人的成就。中國歷史有五百五十九個帝王,可是能稱為中興明君的僅僅只有李忱、朱佑堂、劉詢三人而已。足以可見,中國歷史的皇家教育是多麽的失敗。

 冉明並不像到時候培養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接班人。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觀音土,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後終於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麽不去吃肉粥呢?)

 事實單憑這一點把晉惠帝列為白癡皇帝是非常偏激的,晉惠帝絕對不是白癡,因為司馬衷是司馬炎的第二兒子,作為晉朝開國皇帝,司馬衷並非司馬炎的唯一皇位人選,事實上作為一個開國皇帝最其碼看人的眼光還是有的,他根本不可能把一個弱智的兒子放在皇位上,因為司馬炎也是篡位得來的皇位,他更加明白一個有能力的皇帝無論對江山社稷和家族傳承是非常重要的。皇族雖然風光無限,一旦被人掀下來,下場也是非常慘的。

 當然,司馬炎唯一的失誤就是把兒子培養傻了,培養成了一個四枝不勤,五谷不分書呆子。事實上這個的皇帝絕對鬥不過老謀深算的政客大臣,很容易大權旁落,也很容易被篡奪江山。冉明更不想自己的兒子接手江山之後,迅速敗光基業。

 所以,對於皇子的培養冉明有了完整的計劃,首先下放民間,初識民間疾苦。然後送入軍中磨礪心智和身體。冉明不祈求每一任皇帝都成舉世名帥,至少要知兵事,不要外行指導內行。當然,更重要的是從基層官方做起,了解官府運作,這樣就不會被大臣蒙蔽了。要說起來明朝崇禎皇帝也很聰明,也很節約,也非常想當一個名君,只是這個同樣深宮大院裡成長起來的皇帝只是一個書呆子,被一群大臣忽悠了。大臣說閹黨誤國,崇禎就鏟除了魏忠賢,大臣說明君應該廢除廠衛,結果崇禎把自己的耳目給挖了,就連盧象升戰死這樣大的事情居然被蒙蔽四個月之久。

 皇子下放民間這事,冉明做得雖然隱蔽,可是事實上不久就被有心的大臣發現了。

 夜幕低垂,鄴城的夜生活開始了。隨著冉明在鄴城建立第一個歌劇院形式的娛樂場所,整個鄴城的夜市相當繁榮,每當華燈初上,整個鄴城也是燈火通明。除了美食小吃、還有各種商鋪也都在夜間開門營業,相對而言,最繁榮的還是青樓。當然在這個時代所謂的青樓,和普通的皮肉生意有著明顯的區別,用現在的形容,這個時代的名妓,其實和後世的明星一樣。甚至影響力比後世的明星更加大。

 一笑傾國是冉明的產業,這幾乎是公開的秘密,當然這裡也是一個消金窟,來這裡消費的客人非富既貴。在這裡消費雖然貴,同樣也因為客人多,場地有限,需要提前預約,這樣以來也體現到了所謂的面子。

 此時一名身著青衫風度翩翩的中年大叔來到一笑傾國。此時不是別人正是謝公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的謝安。很快一名家丁模樣的人來到謝安面前道:“尊駕可是安石公?我家老爺早已恭候多時了”

 謝安笑道:“正是謝安!”

 那家丁道:“安石公請!”

 家丁將謝安引到二樓靠窗戶的一個雅間內,剛進雅間,就看到一個高大的長髯漢子已經等到那裡。這人年紀大約五十出頭,五官端正威嚴,很是英俊。一個身穿宮娥裝歌女正在那裡彈著琴,口中恩恩啊啊不知道在唱些什麽。

 要說古代官員對於儀表非常看重,嘴歪眼斜,歪瓜裂棗式的,根本不可能成為官員,無論是謝安,還是王簡都是風度翩翩。魏晉南北朝時代,士紳交往除了酒宴,那就是與妓女說詩賦邊談論正事。而且冉明網絡的歌女來源,基本上以惡名昭著的漢奸官員子女居多,這些女子家教涵養都不錯,很多人本身都是樣貌絕佳,能詩善歌善舞之人。說起才情,甚至比一般仕子也不需多讓。

 對於古代,其實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中國雖然是一個男權社會,男人似乎是一個非常重男輕女的社會,事實上並非這麽回事。一般男人納妾,首先是要年過四十,妻無所出,而且必須經過妻子同意方可納妾。對於妻子也不像某些小說裡瞎寫的一樣,什麽權力都沒有。中國傳統講究男主外,女主內,一家之中財貨管理大多都是女子掌握。事實上和現代社會沒有區別,那個時候男人也被管得相當嚴格。而且女子除了犯了七出之條,否則不能休妻。所謂和離其實對男方損失比較大,一般官員都會被革職去爵。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書香門第的女子,從小就會全面培養,絕對不是什麽女子無才就是德,這個說法根本不成立。

 王簡見謝安到來,起身相迎。謝安與王簡見禮後就大方落坐,與歌女調笑起來,謝安雖然名聲在外,事實上卻是非常好色,不過謝安和歷史房玄齡一樣,以懼內聞名,在謝安妻子劉氏在世時,謝安非常老實,可是一旦劉氏去世,謝安就原相畢露了。雖然不像一般大臣妻妾成群,但是卻時常留戀溫柔鄉。

 更加讓人無語的是謝安如今喜歡上了一個才女蘇若蘭。蘇若蘭名蕙,字若蘭,是南北朝歷史上的三大才女之一,以擅長回文詩著名。其女三歲學字。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繡,十二歲學織錦。如今剛剛十三歲卻與謝安有了情誼。

 要知道謝安此時已經四十七歲了,可是蘇若蘭卻僅僅十三歲,如果蘇若蘭當謝安的兒媳婦都嫌小,偏偏與謝安有了忘年戀。據傳二人有望年後成婚,就連冉明聽到這個消息,不得不大罵謝安畜生,簡直就是老牛吃嫩草。

 其實,冉明有點理解蘇若蘭的心思了,在這個時代謝安就是鑽石王老五,他不僅是天下名士,更是當朝皇后的叔父,更是位列九卿的尚書。蘇若蘭的父親蘇道質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如果能與謝安結親,絕對是高攀了。

 謝安才華是公認的,而且說話詼諧,引得歌女笑得花枝招展。

 就在二人談笑了近半個時辰沒有營養的廢話,這才讓歌女離開,二人正式進入主題。“近來成都戰事已經被陛下不滿,安石可有妙計?”

 王簡雖然不在一線指揮戰鬥,可是他是文臣第一人,雖然魏國也沒有丞相,可是王簡卻是無丞相之名,卻行使著丞相的權力。其實能達到部堂一級的高官,就沒有一個不想上進的,想盯著王簡位置的人也很多,如果王簡沒有政績,這個位子是坐不穩的。

 “王公說得是啊,安石正為此事煩惱呢!”謝安道:“鎮西大軍三十余萬兵馬人吃馬嚼,耗費頗巨,魏國國庫雖然殷實,可是天長日久這也吃不消啊!”

 王簡自然知道巴蜀糧草物資轉運非常困難,三十余萬將士加上隨軍民夫,每天光糧草耗費就足足需要七百多輛大車。幸虧冉明發明了一招到岸付款制度,把物資運輸交給了商人處理,這樣雖然增加了物資成本,但是卻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官僚辦事效率是出了名的慢,可是商人不同,他們知道時間就是金錢,商人所運輸的物資每遲到一天就會繳納一部分違約金,如果遲到天數越多,商人不僅賺不到錢,反而會虧錢,這樣以來,根本沒有運輸不力的事情發生,否則光憑官府運輸,有可能早已把魏國吃跨了。

 王簡道:“誰說不是呢,桓溫此僚雖然德行不堪,但是卻是一個知兵的人,這成都被他守得簡直絕了,謝鎮西本想采取樊城那種城牆爆破的方式攻入成都,誰曾想桓溫居然在城中放了很多大甕,專門聽著謝鎮西部掘進的進度,與此同時在城牆內也開始掘進,結果當謝鎮西剛剛把火藥放進坑洞內,誰曾想桓溫居然引水灌入坑洞內把兩萬余斤火藥浸濕,順便又拉進成都城內。”

 聽到這話謝安大笑道:“謝鎮西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這下卻是偷雞不成舍把米!”

 “此時也罷,不是謝鎮西不盡力,只是桓溫此僚太狡猾了!”王簡道:“桓溫在成都城外布置了大量的地雷,為避免士兵損失,謝鎮西也想出了一條妙計,他用駑炮發射弩彈,硬生生砸出了一條道路,只是非常可惜,桓溫又想出了更絕的應對策略居然把地雷的引信拔了,改成死士引爆,如今謝鎮西用了百般手段,卻無法破城。”

 一想到桓溫,王簡就氣得心口滴血,桓溫麾下的軍隊戰鬥力並不算強,若不是把城守得滴水不漏,魏國早已完成天下統一,開始大治了。可是偏偏成都就是一筆爛帳。 眼前的形勢可以說對魏國極為不利,如果等謝鎮西所部士氣低落,反而有可能因而失敗。

 王簡更加苦悶的是,如今參謀總部沒有合適的方略,自己也沒有計策,如果時間拖得越久,對魏國越不利。

 說到這裡,王簡滿臉期望的看著謝安:“安石,絕對不能讓武夫獨專,否則大魏文臣必勢微!”

 謝安緩緩的道:“敵人兵少,我軍兵多,雖然我軍對成都完成合圍,但是巴蜀大亂赤地千裡,一應所需,全賴後方運輸。要保障這條極長的後勤線,就不得不派軍分駐各處。所以,賊利在久持,而我軍則利在速決。惜謝鎮西與桓溫野戰惡鬥十幾場,勝多敗少,如今要解決成都,就必須分兵!”

 “分兵?”王簡道:“簡雖不通軍事,可是卻也知道分兵則弱的道理啊!”

 “確實分兵則弱。”謝安笑道:“若謝鎮西以絕對優勢兵力圍困成都,然後以偏師弱兵分別攻取巴蜀各郡縣,兵法有雲不守無援之城,一旦謝鎮西佔領巴蜀全部,哪怕隻佔領大部,特別是只要隔絕桓溫與桓石虔的聯系,敵必斷援,若斷援,成都必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