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魏武神》第九百六十九章魏國的學生運動
第969章魏國的學生運動

 更何況冉明知道他們可以創造的價值,王莫的價值自然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至於公輸綽和魏午,他們二人和他們背後的家族門派,能創造的價值將是冉明付出的千倍,甚至萬倍。

 當然,冉明事實上不止付出三個公爵位,而是在魏國朝野內外吸引了廣大儒家學生的不滿。這股不滿情緒愈演愈烈,慢慢的讓冉明感覺到了極大的壓力。

 然而更讓冉明憤怒的是,居然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試圖向冉明逼宮。在半個月後,矛盾終於爆發了。

 承天門是文武大臣參加朝會的必經之路,當然入皇宮並不止這一條路,但是入朝會卻是最近最方便的路,然而這天尚書令王簡躺在馬車裡小睡一會,突然馬車突然停住了,王簡向車夫道:“到了嗎?今天這麽快?”

 “回稟尚書令,前面出事了!”

 “怎麽回事?”

 “尚書令,這回恐怕天下塌了!”

 王簡伸頭一看,只見夜色中,無數讀書人跪坐在承天門前,正低聲朗讀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呼!”

 王簡臉色大變。

 鄴城布局前承秦漢,後啟隋唐,它中軸對稱制度、單一宮城布局、明確功能分區的設計理念,在中國古代都城規劃史影響深遠。後來的隋唐時期的長安城、洛陽城,元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均沿襲於此,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也是仿鄴城建造而成。

 鄴城皇宮五擁有五座城門,其中右側直通朱雀大街的朱雀門、以及左側宣德門則是平時供大臣上朝所用,而且功能非常顯著。左側宣德門出入文官,右側朱雀門則出入武官,中間的承天門一般不會供人行走,每逢佳節來臨之時,皇帝還會帶領著家人在承天的城門上拋撒銅錢,以示與民同樂,現在竟然有人敢堵塞如此重要的地方,這讓王簡自然是大為震驚。

 王簡不敢大意,隨即下了馬車,這才發現不僅承天門前擁滿跪坐的人群,就連左右兩翼的朱雀門和宣德門也都跪坐滿讀生人。王簡發現這些學生中有一些熟悉的面孔,不僅有太學學生,也有國子監學生,但是最多的卻是豐樂書院的學生。

 能堵塞三門重地,顯然學生不少,足足上千人,甚至更多。這些學生統一的儒家禮服,其實也是漢服中的深衣。每一個學生都神情專注,為首的學生抱著孔聖人牌位,後面那些學生則手握《論語》朗讀著。

 王簡學的也是儒學,自然明白這些學生的意思,此時學生正在讀書,也就是說,這裡此刻孔聖人最大,只要是打斷學生讀書,就是對孔聖人不敬,這個罪名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一旦鬧將起來,肯定能把人弄得人敗名裂。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王簡也不敢擅自上前,只能站在外面觀看,周圍的官員看到連他也不敢上前,他們自然更加不敢,因此一個個都只能站在後面張望,反正這些國子監生和太學生以及書院的學生們已經把宮門給堵了,他們今天恐怕也上不了早朝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官員被堵在宮門外,最後連王寧和謝安等人也來了,但是那些學生的讀書聲不停,他們也是不敢上前,結果只能這麽僵持著。

 就在王簡一籌莫展之際,太傅申鍾、總參謀長籍羆、太尉董潤等一些武臣陸續抵達皇宮之外,看著這些被堵在宮外的大臣,王簡的憂慮之色更濃。

 謝安悄悄來到王簡身邊,拱了拱手道:“王公又何發現?”

 “發現?”王簡這時才想到這些學生反常的表現,肯定有所企圖,所以也就不假思索的道:“恐怕來者不善啊!”

 “定是來者不善!”謝安皺起眉頭道:“剛剛安有所懷疑,現在可以肯定,這背後一定人幕後黑手!”

 王簡看著謝安欲言又止的樣子,歎了口氣,又仔細觀察起來。要說此時夜色正濃,可是皇宮城牆上卻掛著無數個龐大的氣死風燈,這讓皇宮門前的視線非常開闊。對於魏國三學的學生,王簡也有不少熟人,雖然對於此事他並沒有聽到風聲,不過太原王氏嫡子弟一個也沒有出現在這裡。不僅是太原王氏,就連與太原王氏交好的家族子弟,也不見此列。這個時候,王簡搖搖苦笑“都是一群傻子,被人賣了還被人數錢。”

 身在太武殿中的冉明一早就得到了消息,當然這個消息比較全面,比如組織者是誰,參與者是誰,有何目的,這一切情報都擺在冉明案頭。利用這些學生向冉明逼宮,逼冉明驅逐墨家。

 要說儒墨之爭,首先要了解儒學和墨學的理念。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其主要思想均記錄於《論語》一書中,孔子主張“仁者,愛人“,“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者之根本在孝、悌。孔子尊崇周公,尚周道,以“禮“治國,強調“盡人事,聽天命“,“務民之義“要“敬鬼神而遠之“。而墨學墨子提出與儒家不同的主張,包括兼愛、非攻、尚同、尚賢、節用、節葬、非命、非樂、天志、明鬼。這表明兩家不但在學術淵源上不盡相同,而且長期以來一直互個相容。

 儒家孟子批評墨子兼愛,“是無父也“,將其思想比作“亂臣賊子“的思想,認為其對人類的危害無異於“洪水猛獸“(《孟子·滕文公下》。《淮南子·要略》稱墨家學派“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糜財而貧民,文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說明儒家與墨家的區別。

 其實儒家和墨家理念衝突最嚴重的是一點,是儒家的禮,儒家重禮,而墨家則輕禮。在禮禮者,不學“禮”無以立,《管子·牧民》所謂“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民間婚嫁、喪娶、入學、拜師、祭祀自古都有禮樂。其實簡單的說,所謂的禮就是社會秩序。就是儒家看不貫墨家人人平等那一套理論,而墨家則主張兼愛,不分等級出身。這是一個主張建立齊全的等級制度,而墨家則是兩千年以後的人人平等論。

 要說墨家也是命運坎坷,如果墨子出生在後世,他這一套理論肯定很容易被人接受,可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卻非常難。別說那些既得利益者,就連普通百姓也不支持,人人平等這個理念。要是父與子平等,君與臣平等,夫與妻平等,這不是亂了綱常嗎?

 對於這些儒家和墨家的舊年陳事,冉明根本沒有必要計較,更沒有必要插手儒墨之爭。但是以目前墨家的實力,肯定不是儒家的對手,如果不拉偏架,墨家恐怕會被儒家吃得渣都不剩。

 冉明卻沒有做任何表態,他要收墨家所用,當然要打掉墨家心中最後那一絲傲氣,準確的說是要墨家放下他們心中那點毫不足道的矜持。

 此時天色皆以大亮,冉明從皇宮中發出口諭,宣布罷朝一日。

 這時,圍堵在宮門外的學生們慌了。特別是程默。程默字子謙,程默也算出身書香世家,程默是程秉的六世孫。程秉字德樞,汝南南頓(今河南項城西)人。初師鄭玄,後師從劉熙,因此通繞五經。後來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為長史。吳帝孫權聽聞程秉的名聲,於是以禮征召他,程秉到後,被任命為太子太傅。程秉著有《周易摘》、《尚書駁》、《論語弼》,計三萬多字。陳壽也評價:“嚴、程、闞生,一時儒林也。”因為程秉曾是東吳太傅,生前並留三書三萬余字,這讓吳郡程氏多少有了一絲底蘊。雖然無法和東晉一流門閥相比,但是至少也是官宦世家。

 程默早在三年前就從吳郡來到豐樂書院學習,如今已經是豐樂書院比較有名的清談高手,尤其擅長經辯。對於這次國子監、太學和豐樂學院三地學生一同上書請願的事,程默也是昨天才從好友孫林和王信那裡知道,做為一個熱血的年輕人,他對於冉明重用墨家的作法十分的痛恨,這次朝廷不僅要建立大魏最高的學府,魏國皇家科學院,同時還準墨家開壇授課,教授子弟,對於儒家來說,墨家是一個威脅。所以程默聽到學生中有人組織來皇宮請願時,立刻就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站在路邊的王簡看著眼前這些群情鼎沸的學生,眼中卻閃過一種喜憂參半的表情,本來朝廷對是否百家並舉還存在著爭議,但是經過這些學生們一鬧,恐怕朝堂上再也沒有敢反對取消墨家的了,否則就等著被整個士林的讀書人唾罵吧,畢竟眼前這些學生就是士林的主體,他們單獨一個人的影響力有限,但是當集合起來,這股力量就足以影響朝廷的決策。

 不過,王簡卻非常清楚冉明的脾氣,冉明自從永興三年以來,處處表現得非常搶眼,準確的說他一身才學非常龐雜,對於兵法、經濟、政治、軍事、格物都非常擅長。作為一個這樣的天縱奇才的皇帝臣子,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冉明有主見,而且不易被人左右。說穿了就是非常固執,只要是冉明認為好的政策,他就會努力推行下去,提高商人地位已經在朝廷引起了震蕩,但是面對滿朝反對,冉明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是卻讓大臣與冉明的關系很僵,所以在冉明提出提高工匠待遇問題時,眾重采取了妥協。

 王簡卻不知道,冉明根本就沒有提高商人政治地位,讓商人成為政治中堅力量的打算。商人是冉明以前的政治盟友,不過冉明卻發現他釋放資本主義這個怪獸之後,隨著潘多拉魔盒的打開,越來越多超出冉明想象的事情出現了。

 為了追求利潤,這些商賈開始大量采取廉價的土著奴隸,對於冉明富民經濟計劃幫助有限,而且這些商人的膽量太大了。隨著大量移民南洋,而且移民以單身男子居多,而且南洋土著女子又黑又醜,這讓移民迫切解決心理需要,與是販賣人口的罪惡就開始了。當然,不僅販賣土著,就連戰亂期間東晉普通漢人百姓女子也被販賣了不少。

 這讓冉明異常憤怒,漢人不得為奴隸這是冉明的鐵律,即使各府使用的下人,全部采取自身份,使用合同製。當然這些敢販賣漢人人口的商賈,冉明也沒有手軟,主犯全部打入四鎮工礦中勞作,累死為止,而且家產充公,家眷流放。總算威懾了不少奴隸販子。

 冉明猜測,萬一大規模提高商人政治待遇,他們恐怕會做出更多天怒人怨的事情。除了冉明的幾個商盟元老,一般商人仍然像以前一樣,沒有太多的政治地位,不過子弟可以為官的禁令算是解除了。

 對於這次學生逼迫冉明驅逐墨家的事情,王簡的擔憂更甚。冉明為了發明出來什麽蒸汽機,可謂是不遺余力,光每年投入研發的費用,就升到了多達三百多萬金,足足佔了財政開支的八分之一。對於迫切需要墨家力量投入研發的冉明來說,驅逐墨家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事情。

 現在這些學生一鬧,反而把他們這些大臣逼得進退兩難,進則獲得學生的好感,可以增加人望,但是卻會和冉明正面對立,反而會讓冉明下不了台。

 況且,王簡和謝安二人都是聰明人,也看到了學生請願危害。一旦朝廷決策與學生理念不附,或是在有心人利用之下,他們這一次償到了請願的好處,那麽會不會日後每當有什麽事情時,他們就會出來請願,這對朝廷來說可不是一件小事,畢竟有時候民意並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有時候為了更加長遠的考慮,朝廷會做出一些有違民意的決定,到時萬一這些學生再出來請願的話,那只會讓朝廷陷入困局之中。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想到了王簡,謝安的擔憂。在場的官員在聽到這些學生的訴求後,一些支持驅逐墨家,繼續采取獨尊儒術作為國策的的官員臉上則露出了興奮的笑容, 而那些披著儒家外衣,實則法家的官員官員則都是搖頭歎息,如此大規模的學生請願,他們也只能等等認輸了。

 其實在這個時候,王猛也在等待的人群中,他不像李賢那麽上躥下跳,興奮得手舞足蹈。和李賢不同,王猛並不是單純的儒家,他雖然以儒家啟蒙,但是卻是鬼谷一脈的隱宗弟子。其實魏國屬於鬼谷一門的弟子並不指王猛一人,現鎮西大將軍謝艾同樣也是鬼谷一脈的隱宗弟子。按輩份謝艾還是王猛的同門師兄。

 現在冉明重用公輸、鬼谷和墨者,王猛是非常支持的。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這是古代社會經濟框架結構的基本條件。王猛很快又想到,如此大規模的學生請願,他事先竟然沒有接到任何的消息,這顯然十分的不正常,除非是有人暗中組織,並且阻隔了一些消息的傳播。

 想到上面這個可能。王猛猛然間抬起頭來,先是看了看人群中臉色複雜的王簡。不過卻很快搖了搖頭,王簡倒是有實力組織學生請願,不過他的性格方正,肯定不會也不屑做這種事,而且學生請願也並不完全是件好事,作為尚書令,所以王簡得到的顯然沒有失去的多,政治家都是無利不起早的,所以也可以排除。如此一來,剩下有實力並且有理由做出這件事的,那就只剩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