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魏武神》第一十二章大軍雲集
  第012章大軍雲集

  冉明用刀鞘在地上畫出了高橋馬鞍、馬蹬的圖形,問道:“這個東西,能做出來嗎?”

  魏猛不愧是一個出色的木匠,看了一會兒道:“將軍。這其實並不算太難,這個小東西,小的只需要半個時辰就能做出來!”

  “很好!”冉明道:“現在大軍出發,你們要隨軍前行,所以暫時不用做了,今天晚上,我們宿營時,你連夜做吧!”

  冉烽是冉閔親自培養的義子,無論騎戰還是步戰都有很深的造詣,他看到冉明畫到了圖形,就猜測到了用途,他的眼睛一亮,看向冉明的目光不同起來!這樣的高橋馬鞍、馬蹬做出來,魏軍的騎兵至少可以提升三成的戰鬥力,不要小看這三成,足以輕松改變一場戰鬥的結局!

  冉明又道:“記住,此事一定要保密,如果泄露出去,小心你的腦袋!”

  “小的明白,小的明白!”

  冉明向荊展打了一個手勢,荊展會意的點點頭,不知不覺間,冉明的護衛少了兩個,這兩個人悄悄的跟著魏猛向後軍走去!

  與此同時,鮮卑軍大營中軍帥帳,主坐上高坐著一個高大威猛的青年將領,他就是燕國第一悍將慕容恪。慕容恪在燕國戰功赫赫,所向睥睨。慕容恪幼而謹厚,沈深有大度,身長八尺七寸,容貌魁傑,雄毅嚴重。他頭帶獸首文飾兜鍪,斜挎虎皮箭囊,披掛光華眩目的明光鎧,獸頭吞口護肩,腰間用犀牛帶系束。外罩如意虎頭連璧錦戰袍。

  此時,慕容恪不僅沒有一點喜色,反而陰晴不定,他與駐兵在安喜的魏軍相隔二十裡扎的營,雙方對峙這十幾天來,雙方沒有發生大的戰事。

  原本燕國想趁冉閔眾叛親離之際,一舉打敗冉閔,佔領魏國。可是真正到了這個時候,他卻下不了真正的決心。

  冉閔這個名字其實是太響亮了,三年前,諸胡雄霸中原,被冉閔一紙討胡檄文,殺得屍橫遍野,匈奴亡族了,羯族也名存實亡。

  論謀略“賽武侯”李農敗北,論武略“萬人敵”孫伏都授首。面對這樣一個小兒不敢夜啼的厲害角色,縱然是當世第一名將,十四歲就橫擊玄菟的慕容恪,他盡管他當初僅率兩千鮮卑騎兵就敢衝擊石勒十萬羯騎,並取得斬首三萬的巨大戰績,雖然他平遼東、平高句麗,敗扶余,滅宇文部,所向無敵,可是他卻不敢小覷一個僅有萬人兵馬,僅有一座都城的魏國。

  隻綿羊帶領一群老虎並不可怕,可是一隻老虎帶領的一群綿羊就是惡狼也要怕三分!

  冉閔不僅是一隻猛虎,而他帶領的一萬精銳,卻是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百戰精銳。

  想當初永興元年,三千冉閔率領的漢騎就將十余萬匈奴騎兵逐百裡,斬首三萬級。雖然他有一個比冉閔更出眾的戰績,可是慕容恪卻知道,漢家鐵騎和他的鮮卑鐵騎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語,漢騎,其實也就是騎在馬上的步兵!

  每當夜裡,慕容恪想冉閔,就會想起凌水之戰,就是冉閔,就是那些見了鮮卑騎兵毫無戰意的羯族騎兵,卻以以少打多,打得二十萬鮮卑騎兵大敗,那一仗鮮卑敗得太慘了,損失了七萬人馬,或被斬首,或被生擒。

  就在現在,在鮮卑各部中提起冉閔,無人不為之變色!

  這樣的對手,讓慕容恪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就在這時,一個一身文士打扮的青年走了進來!距離慕容恪數十步,就面帶喜色的道:“將軍大喜。

大喜啊!”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前燕廣武將軍高詡之子高開!高詡(原始血刃裡出現過)是幽州漢人,仕從前燕開國皇帝慕容。詡此人善智多謀,在慕容建立燕國立下汗馬功勞。而其子高開繼承了其智謀,成為了慕容恪的參軍!

  “本王何喜之有?”慕容恪(此時被封為太原王)。

  高開抱拳道:“屬下已經查清,魏軍缺糧,現在糧草不足大軍五日之用,想必冉閔小兒不日將退兵!我軍可趁機尾隨追擊,定能有所斬獲!”

  “此話當真!”

  “屬下敢拿腦袋擔保!”

  “呵呵!”慕容恪仰天大笑道:“真乃天助我大燕!”

  語畢,慕容恪臉色一冷,喝令道:“起號,聚將!”

  鮮卑人獨特的牛角號頓時響起,這時大軍集結的信號。漢人點鼓聚將,而燕軍則是吹角聚將!

  時間不長,燕軍諸將全部到齊!

  其中來人有,廣威將軍慕輿根、前鋒都督慕容道明、左將軍慕容彪、揚威將軍鮮於亮、前鋒都督、建鋒將軍慕容霸(又名慕容垂)、前鋒都督慕容德、橫野將軍申屠J(這個字程志不認識,是資料上複製的)、驤威將軍阿伏於侯尼於、折衝將軍步鹿根篳篥、厲鋒將軍俟伏斤成律歸(鮮卑語是“英雄”、“勇士”的意思)、虎牙將軍普陋茹、廣野將軍尉遲俟汾(詰汾是匈奴語“草藥”)等戰將數十員,總兵力是精銳輕重騎兵十四萬余人馬,後續還有數萬燕王率領的援軍!

  此時慕容恪一改先前的頹廢,意氣風發的衝下首的眾燕軍將領道:“我大燕立國數十年,屈踞在遼東苦寒之地,現在燕國能不能進入中原,能不能飲馬黃河,就看此戰是否能勝!”

  “打敗冉閔小兒,大燕萬勝!”

  看著滿帳士氣高昂的將領,慕容恪滿意的點點頭“不錯,兩軍對陣智者勝,狹路相逢勇者勝!冉閔小兒不過一匹夫爾,豈能坐享冀州繁華地帶!冉閔小兒不自量力,今朝就讓他有來無回!”

  “燕軍萬勝!”

  慕容恪道:“賀小樓聽令!”

  “臣將在!”

  “著你部三千精騎首戰魏軍!”

  “臣將遵命!”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這是唐代詩人司空圖寫的一首《河湟有感》。然而這首詩正好可以體現冉閔此時的心境!本來冉閔和李農算是後趙中為數不多的漢人將領。

  公元三五零年,在冉閔反後趙之前,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龍鑲將軍孫伏都、前河東太守石暉謀劃誅殺石閔、李農。還是冉閔挺身而出,誅殺萬夫莫敵的孫伏都,打敗石成、石啟,石暉等。當時冉閔見李農在漢家乞活軍中威望比自己高,就大度的將皇位讓給李農,可是李農身為漢家兒郎,卻心向羯族石氏。

  推辭不受。最終冉閔建立魏國,封李農為齊王,官加太宰、兼太尉、錄尚書事,這是魏國一人之上萬萬人之下,就連冉閔的兒子也都被封為郡王,給李農的卻是親王爵!

  永興元年四月,後趙末代郡主石抵派,汝陰王石琨統領,十萬士兵討伐魏國,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李農不僅不配合冉閔共同禦敵,反而密謀準備奪鄴城門,把鄴城獻給石抵!要知道此時冉閔的殺胡令已經推行三個多月了,魏軍士卒手上都沾滿了諸胡的鮮血,如果鄴城城陷,城中三十萬軍民肯定會被慘殺殆盡。可是李農卻為了一已私欲,陷三十萬漢家軍民與不義。最終冉閔不得不誅殺李農,以及他的三個兒子。這樣以來,因為不明真象的乞活軍士卒卻因為冉閔殺李農而一夕離散!

  冉閔建立的魏國, 在強盛時期,疆域西北到太行山,西到函谷關,南部前期達淮河,後期退至黃河,東部未到泰山,東北到勃海,北部前期隔著襄國遙領中山、渤海一帶,後期佔領襄國北界退至常山一帶。擁有精兵近二十萬,猛將如雲。

  如今的大魏隻有鄴城(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20公裡鄴城遺址)的大將軍蔣幹部萬人和冉閔的野戰之兵萬余。其余各地冉魏官佐大多易幟。每每想到這裡,冉閔不禁心中悲憤。身為漢兒,卻甘願為胡奴使,讓冉閔對那些屈膝的漢人感到無盡的悲憤!特別是李農,想起他,冉閔就想將他碎屍萬段!

  在歷史上魏國官佐將領大都投降晉朝,冉閔都是聽之任之,從來沒有報復的舉動。但是劉顯背叛冉閔,冉閔立即揮兵滅之。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冉閔是不願意打內戰的,事上平定降晉的青州、兗州、洛州要相當容易,不僅守軍兵力少,而且距離晉朝勢力范圍太遠,讓晉國根本來不及救援。

  冉閔在帳篷獨坐,心思複雜,作為一個從軍中小卒成長起來的將領,冉閔何嘗看不透張溫、董潤等人看到的問題。可是他若後退,能退到哪裡?魏國只剩下一座都城。他若後退,北地的漢人應該怎麽辦?明不不可違而為之,不是大智就是大愚,冉閔就是前者!

  劉群面色陰鬱來到冉閔面前施禮道:“陛下,大事不妙!我軍現在僅剩五天的糧食,此事非同小可,如若不能盡快緩解糧食短缺問題。屆時,不但軍心會有所動搖,更可能引來燕軍進攻,屆時情況就會更加麻煩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