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武神》第二百五十四章上虞古城
第254章上虞古城

 高適反問道:“你叫什麽名字,我的定海縣還缺少一個縣丞,不如……”

 “高適,你的狗日的,居然敢挖老子的牆角。”

 張t一聽這話,額頭出現一道黑線。

 冉明心中非常無奈。冉明還以為自己身上帶著主角的光環,虎軀一震,天下英雄豪傑就會倒頭便拜。

 誰曾想,到頭來,隻是自己一廂情願!

 “父母在,不遠遊。所以t恐怕要辜負殿下的眷顧了!”

 張t得知冉明並非他想的那樣,是司馬明,是晉朝的膠東王,就產生了回歸故裡的想法。冉明知道是自己的終究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強求也強求不來。冉明想起歷史上張t好像就是舍生取義之外,政務或軍事上毫無建樹,隻是一個忠臣而已。

 冉明想到這裡,心中的不快,稍稍緩和了一些。

 冉明道:“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孤與汝相聚一場,也算一場緣分。汝既然要回歸故裡,孤就奉上黃金百兩,略表心意!”

 張t感覺臉有點紅了,冉明救了他,對他也算有知遇之恩,他卻不侍奉冉明,在道義上有點說不過去了!

 “在下……”

 冉明道:“你不要再說了,我明白你的意思,解飛派一艘船送張先生去吳郡!”

 送走了張t,高適有點手足無措,好一個做錯事的小孩子!冉明笑道:“沒什麽,這不關你的事!”

 聽到這話,高適才把懸著的心,放進肚子裡。

 原本,冉明打算將大橫島經營成一塊飛地。依靠大橫島上的土地,差不多有一萬多畝,至少能養活數千人。

 可是冉明發現了張氏的寶藏,發現了府庫中儲存了大量的生鐵和粗鋼,還有島上的四百多戶匠戶,將近兩千有手藝的人,不僅有鐵匠、石匠、木匠、漆匠,還有大約六百多名造船船工,這些匠戶大部分居然是先前東吳時期的造船工匠世家,手裡都有數代人傳承下來的手藝!

 有了這些東西,冉明頓時改變了主意。僅僅依靠種地,一萬多畝地,也頂天可以養活六七千人。所以冉明並不打算在大橫島上建立一個普通縣城了,而是準備打造一座單純的物資集散地和軍鎮。

 大橫島距離東晉非常近,冉明手上又有龐大的船隊,完全可以依靠從東晉購買的糧食,養活一支大軍。這樣既可以避開冉閔的耳目,又可以在關鍵時候,左右局勢的關鍵力量。

 隨即冉明把心中的想法告訴高適、劉⒔夥傻熱恕

 解飛道:“這裡是一座孤島,在大海上會時常出現龍王出海(龍卷風),如果是當作物資集散地,恐怕會有點冒險,況且這裡洋流複雜,暗礁密布,吃水很深的貨船容易觸礁啊!”

 冉明道:“沒有關系,龍卷風隻能吹走普通茅草屋,但是對於這種青石結構的城堡卻有心無力。我們將來建築貨倉完全可以像建築不其城那樣,采取全部青石、鋼筋混凝土結構,這樣以來,龍卷風就不足為慮。至於航道,我們的五牙戰艦能過,其他貨船應該可以通過,孤看過了,大橫島嶼簡直就是天然良港,港口吃水普遍在七八丈左右,非常好!”

 高適道:“這個大橫島周圍還有數十上百上大小不等的小島,我們可以在上面布置上烽火台,白天遇到敵情可以放狼煙,晚上點燃篝火,也可以贏得寶貴的時間,準備戰鬥!”

 解飛又道:“這裡發現張氏的財富太驚人了,如果將暗室裡的兵器、鎧甲拿出來,就可以立即組建一支三四千人的部隊。暗室內的大黃弩用來野戰太過笨重,不過用來守城,再合適不過了,但是隻要我們稍加改動一下,把八牛弩機上的上弦弩臂改裝在大黃弩上面,射速肯定倍增!隻是這個城堡太小,駐守不了太多的軍隊,如果遇到大軍圍攻,最終還是要失守的。”

 冉明道:“這個更容易,大橫島上有一半都是花崗岩,容易開采,我們可以開采石頭,用來擴建城牆,鋼筋和水泥,可以從膠東國調運,現在島上還有那麽多充足的人力,修一座新城也不太難!”

 第二天,解飛和高適全部留在了定海城,他們把二十余艘萬石大船上的貨物暫時先卸在定海城裡,把島上的老弱婦孺,按照他們的意願,或者發放路費回家,或者去膠東國安置,剩下的一萬九千余名青壯,則以每天一鬥糧的工錢,在鞏定海新城!

 原來張靖的余孽全部被誅殺一空,剩下來的要麽是張靖劫掠而來的免費勞力,要麽是無家可回的流民。這些人都渴望在亂世中活下去,冉明現在給了他們生存下去的希望。他們對冉明非常感激。

 在采石準備建築新城的同時,解飛還利用原本張氏控制的匠戶,建立冉明需要打造的武器和戰艦。

 本來解飛就是優秀船匠,對於建造方面比他領軍打仗更有優勢。

 就在定海一切建設都有條不紊的展時時,冉明乘坐一艘小船離開大橫島,不,現在是魏國定海城!

 同行的有護衛林黑山、金奴、鐵奴等三十余麒麟衛,加上劉⒘趵沃⒑蛄礁魴∈櫫

 冉明沒有乘船北上,從長江中進入建康,而是直接西進,去了上虞城。

 上虞城一個有著悠久文化的古城。

 相傳秦始皇二十五年就在此置上虞縣,隸屬會稽郡。冉明舍近求遠,來上虞,準備從陸路進入建康,主要的目的還是心中的那一份割舍不掉的情感。

 中國歷史上最淒美的愛情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就發生這裡。

 不過對於《梁祝》的故事,冉明知道歷史上有很多版本,冉明就是想見識一下上虞有沒有玉水河,有沒有祝家莊,到底有沒有祝英台這個人?

 七月二十九日,冉明一行在上虞之北登岸。

 冉明一行三四十人,而且護衛著甲帶刀,嚇得渡口上人們四散跑去。冉明無奈,隻好尋到一個腿腳不便的老翁,便用普通話問道:“敢問老丈,貴地位於上虞何處?”

 老翁六十余歲,須發皆發,原本他擔心冉明到是一夥哪個山頭下來的強人。誰曾想,隊伍中間出來一個風度翩翩的美少年。

 老翁松了口氣。明槍執杖,肯定是哪個士家子弟出遊。

 老翁道:“回小郎君的話,此地名為曹娥鎮曹娥江渡口。”

 冉明並不知道曹娥是誰,表現出茫然的樣子。

 曹娥是東漢時期的人物,相傳為人至孝,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當然,這個傳說。

 老翁見冉明好像不知道曹娥鎮,於是問道:“觀小郎君俊美好比芝蘭玉樹,更有風儀,莫不是小郎郡也是來尋安石公?”

 冉明更是奇怪,按說現在謝安已經比歷史提前七年出仕,怎麽還可能在上虞東山隱居。好在冉明急中生智,改口道:“正是!”

 老翁還在奇怪,來尋安石公,帶著如此眾多的扈從,又有美婢,家世肯定不俗。

 晉人無不知上虞曹娥廟,難道是北傖,北傖就是北地的野蠻人,這是三吳士族對北方人的蔑稱,吳郡、吳興、吳會合稱三吳,是孫權吳國的故地,五十年前大批北方晉人為避戰亂來到三吳之地定居,南渡人口前後近百萬,佔了江東人口的六分之一,江東人認為北方人南下,佔了他們的地盤,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很不滿。

 所以當時,南北士族矛盾重重。司馬睿在建康得以立國,主要還是依靠王導利用自身在仕林中的聲望,很好的緩和了南北對立的矛盾。

 就在這時,冉明看到了老翁身邊居然有一個二胡。心中更是興奮。冉明在後世晚年,除了習練書法,還玩了一段時間的樂器,不過他不會吉他,也不會鋼琴,只會簡單易學的笛子和二胡。

 老翁到底是見多識廣,看到冉明的目不轉睛, 笑道:“怎的,小郎君也好嵇琴?”

 “嵇琴?居然不是二胡?”冉明仔細的打量了一下,這才發現,老翁手中的嵇琴其實和二胡沒有什麽兩樣,也是單弦樂器,琴筒、琴皮、琴杆、琴頭、琴軸、千斤、琴馬、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組成,另外還有松香等附屬物。嵇琴傳言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所製,後來卻失傳了。

 冉明點點頭。

 說了聲謝謝,然後從老者手中接過二胡,不應該是嵇琴。

 冉明啞然失笑,所謂嵇琴其實是上等的烏木所製,琴皮乃黑蟒皮所製,整個嵇琴通體黝黑。弓弦是馬尾所製,冉明試著調了幾個音節。

 劉⑾褚桓齪悶姹ΡΓ襖刪茨慊嶙嗲侔。≌嫦氬壞僥憔尤換脊餉炊啵 

 冉明神情一怔,一本正經的道:“⒍憒砹耍閿Ω盟擔飧鍪瀾緄降資嵌嗌俁魑也換幔 

 老翁呵呵大笑:“小郎君真是豪氣衝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