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武神》第五百二十九章拉著世族去殖民
第529章拉著世族去殖民

 結果彭城那百彪悍的百姓也在這些士紳的率領下,與攻進他們家園的敵人勇敢的戰鬥著。雖然攻其不備的乞活軍各部幾乎佔領了彭城的三分之二,然而在彭城上下全部發狠的情況下,卻生生逆轉的戰局。

 天亮時分,乞活軍各部終於抵擋不住整個彭城的怒火,無奈的退出彭城。從而,證明了太祖的那套人民戰爭是無敵的。

 冉智等人灰頭土臉的逃回了蕭縣,這一清點,頓時嚇了一跳,他們居然扔在彭城四千余人,甚至三四支流民帥居然是一個人都沒有跑出來。

 魏國其實就在走鋼絲,不僅是財政上,而且還有軍事上。魏軍的戰鬥力這所以強,就是因為冉閔采取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軍製,而不是屯田軍。魏國想要保證軍隊的戰鬥力,必須保證軍隊的軍餉及時足量發放,一旦積壓或克扣軍餉,很有可能形成明末那種,軍無鬥志,兵無戰意的局面。

 隨著劍閣被晉國聯軍佔據,巴蜀局勢進一步惡化,魏國在巴蜀和司馬勳身上的投資全部付之東流。不僅先期投入打了水漂,而且董潤部一萬余人陣亡,還有大量傷員。這些陣亡將士要撫恤,傷員要救治,僅僅這一項就幾乎掏空了魏國的國庫。

 隨著徐州彭城險些丟失,荀羨身亡,褚蒜子也顧不得宗室掌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命武陵王司馬為鎮軍大將軍,都督徐州二州軍事,引建康四營兵馬北上,進駐徐州。而魏國陷入被動的事,司馬勳不僅沒有消耗掉晉軍的軍事實力和國力,還讓桓溫在蜀中各地,趁巴蜀士族集結反司馬勳,義軍四起的機會,大肆招降司馬勳軍和各大義軍,西府軍的實力不降反增。

 而且隨著如同狂風掃落葉的打擊司馬勳部,讓桓溫的西府軍士氣大漲,並且徹底走向恐懼魏軍的陰影。司馬勳甚至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住,桓溫的西府軍精銳就會退出巴蜀,從襄陽、漢江逼迫豫州南陽。而徹底掌握巴蜀的張祚也會在褚蒜子的命令下進軍漢中。

 更加讓冉閔難受的是,隨著張祚的撤退,涼國正式統一,一旦讓謝艾消化掉涼國的不安定因素,涼軍肯定東進。

 為了保住關中,為了抵抗謝艾軍,冉閔必須在關中保持著大量的軍隊。冉閔還是缺錢,缺糧,缺兵。

 中國有句話叫做能者多勞,冉閔從來沒想在魏國增加稅收,增加收入,而是把一切交給了有善財童子之稱的冉明。冉閔給冉明寫了一封信,大倒苦水。

 冉明也是非常無奈,明朝的滅亡,其實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國家財政的破產,如果當時國家有能力應對災害,也不會讓流賊四起,接著就橫掃天下。

 冉明面對魏國的財政難題,也設想了很多方法。特別是開發房地產,雖然收益會很大,可是這並不是後世,無論官民,他們都有一個自已建築房的習慣。而且就算采取房地產開發,由於生產力的問題,水泥生產仍以高速公路建設為主,可是這個回籠資金周期太長,冉閔等不及,魏國也同樣等不及。

 要想來錢最快,而且來錢最廣,冉明就非常自然想到了搶。冉明作為一個後世之人,作為魏國的統治階級,冉明不可能對漢人百姓,下得起狠手。可是對外,那就不一樣了,無論對朝半島鮮,還是中南半島,以及呂宋、倭國四島,冉明都沒有什麽好感,搶他們冉明同樣心理沒有任何負擔。

 搶掠財富,冉明雖然沒有負擔,可是他還想利益最大化。

 還想讓魏國馬上就擁有足夠的錢糧應對來自晉朝、代、涼的威脅。現在魏國也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沒有糧,無論商賈階層,還是士族門閥,他們都擁有大量的糧食和財富,如果他們肯慷慨解囊,魏國的危急肯定容易解決。

 冉明在書房中默默深思,如何才能讓士族門閥和商賈自願掏出錢糧呢?

 就在冉明一籌莫展之際,突然他的腦袋中靈光一閃,頓時有了主意。

 財政問題,是一個國家的重大問題。現在魏國面臨的情況,可供冉閔選擇的道路並不多。和那些農民起義領袖不同,冉閔是依靠民族矛盾,像朱元彰那樣成功上位的,可惜,冉閔並沒有老朱同志面厚心黑,更沒有老朱層出不窮的政治手段。

 除剛剛頒布“殺胡令”那會,冉閔依靠打劫石虎橫征暴斂所得的財富,成功的收復了民心、軍心、人心,也利用這些財富武裝了自己的部隊。為了得到百姓的擁護,冉閔隻得厚待那些隨他南征北戰的將士,還有那些普通百姓。

 但是要想統一天下,要想穩定魏國冉氏的統治,就必須擁有龐大的經濟基礎。打土豪分田地這招在這個時代根本不可取,這樣做只會把這些士族和地主階級推向對立面。可是,現在魏國的財政問題,惡化到必須解決的地步。

 以戰養戰,固然是一種辦法。但是這樣做最大的問題就是,隻能勝,而不能敗,如果失敗就會像闖王那樣,縱使百萬大軍,也會瞬間崩潰。

 冉明打劫士族也不可能,魏國的士族也好,晉國、涼國的士族也罷,他們都擁有無數人才和知識份子,打天下固然可以不需要他們,但是治理天下,就離不開他們。冉明雖然自己進行了人才儲備,可是這些人才能成為頂梁柱,至少需要十數年的磨礪。冉明很快就想到了一種辦法,那就是掠奪。

 一個民族的崛起,那是踏著一個民族的屍骨崛起的。日本的大和民族成功崛起,先是有日俄戰爭的大勝之威,再是甲午戰爭的巨大戰爭紅利。魏國要想崛起,就必須采取這種手段,這種發展過程。

 通過司馬勳在巴蜀的一系列遭遇,冉明也看到了這個時代拚命了的士族能量是何其的龐大。哪怕讓司馬勳和冉明對調一個位置,冉明也絕對找不到可以力挽狂瀾的辦法。所以,這個士族,輕易不能得罪,也必須想方設法削弱或消滅。

 正巧,冉明組織了一支佔城遠征軍,雖然這支依靠死囚、土匪和流氓組成的探險隊,可以擁有戰勝中南半島那些小國家的實力。不過,卻不能把最終殖民利益最大化。可是拉上那些士族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擁有太多的人才,可以在那裡進行屯田、也可以搶奪各種物資。

 於是,冉明就把自己構想寫了下來。第一步,成立魏國中南開發總公司。中南開發公司采取股份製,冉明先期先利用善長理財的名聲,把那些士族門閥和巨商吸納進來,利用他們參股的資金,募集公司的啟動資金。再次那就是把魏國各大士族門閥的人力物資優勢充分發揮,冉明負責市場開拓,士族則利用他們的優勢進行海外屯田,和資源開發。商賈則負責銷售。這樣以來,就成為一個搶掠、剝削、分髒的利益一條龍產業。

 這樣做,冉明其實也可以得到一些好處,第一就是緩和與士族集團的矛盾。必竟士族也是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他們眼中隻有利益,因為利益,可以讓冉明與他們進行聯合。短期內,冉明可以在魏國得到不少盟友。其次就是緩和魏國的土地兼並,要知道佔城的稻子不僅是一年兩熟,而且產量高,並且佔城還擁有太多的良田。哪怕扣去海上運輸的運費,這些產出成本,也遠低於魏國的那種畝產一石多的良田。

 其次就是,中南開發公司侵犯的中南半島上那些土著貴族和部落首領的利益,自然會引起他們的反抗,冉明就需要建立護衛隊,這些護衛隊, 不僅是護衛中南公司的資產和利益,必要的時候,掌握這些護衛隊的冉明,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拉起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戰爭經驗豐富的軍隊。

 冉明這些想法,落實到紙上以後,就開始廣發英雄貼,召號各大士族和商賈參加他的中南開發公司。

 滎陽鄭氏,在五胡亂華時期也和眾多士族一樣,漸漸分成了南宗和北宗兩支。南宗和北宗不同,北宗鄭氏,是較早期靠近冉閔的魏國士族。作為從東漢時期開始崛起的豪門,鄭氏也是人才倍出。像安遠堂(既始祖是安遠候鄭吉,西漢西域都護府第一任都護)出身的魏國洛州刺史鄭系,在呂護叛出魏國時,就挾持他跑到了東晉。鄭系忠心魏國,被東晉斬於建康。

 如今的鄭氏家族家主就是鄭渾的五世孫鄭豁。或許是因為鄭渾的關系,鄭渾那是三國時期魏國大匠,鄭氏一直以來對商業不怎麽排斥,而且鄭氏名下的冶金和各種製造產業,佔了整個家族收入的半壁江山。

 在冉明拍賣自己的各種專利技術時,鄭氏就不惜重金購買。在冉明送技術上門,包教會、包生產、包解決技術難題的三包售後服務下,鄭氏采買的造紙、印染以及印刷都順利生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