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魏武神》第五十八章威震段部
  第058章威震段部

  科舉考試在唐代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經和進士兩科是人們最熟悉的科目。進士科主要考學員的詩詞歌賦,這樣問題就出來了,冉明倒是會背詩,唐詩宋詞元曲,隻要是名篇,基本上都會背。

  可是讓他如果出題考詩詞,就算劉群他老子劉琨出來,也不一定能考過關。要知道劉琨可是兩晉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這句話就是劉琨在《寄贈別駕盧諶》詩句。

  因為冉明對詩詞的理解主要停留名人精粹的精神境界上面,論作詩用詞最樸實無華,誰也比不上李白那首,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大氣磅礴,誰又能及上白居易的《長恨歌》。

  所以冉明就算出題,恐怕也無人能高中。出算數方面的題,那些最普通的三元方程式,微積分和高等函數,恐怕讓劉徽出來恐怕也做不出幾題。

  至於策論經義文章,冉明幾乎是一片空白,《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雖然聽過名字,內容基本上一無所知。讓冉明出題,恐怕最終無人能及第,這樣下來,無人高中,自然也失去了科舉考試的政治意義!

  最終,冉明隻得作罷,對於這次出題科考,冉明原本想寄希望於王猛,不過王猛不在的情況下,隻好讓盧偃主持。

  當然,冉明會把科舉制度的關鍵東西告訴盧偃,比如,如何取士,如何出題,為了防止作弊,采取抄錄,糊名審卷制度,還有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造勢,科舉考試不僅面對冉明麾下的近二十萬百姓,而且還面向天下各州,各郡縣所有有才能的人,不問出身,不問門第,隻講才能。

  這樣以來,也是使用科舉制度打破魏晉年間采用的九品中正製選拔官員的制度,給寒門士子一個機會,一個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一個可以當官的機會!

  冉明舉行楚國考試選官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在安民城引起渲染大波,特別是那些因為九品中正製中的出身限制,注定不能為官,最好的待遇是當別人的幕僚,師爺或商賈的帳房先生寒門仕子中反應最強烈!

  “楚國舉行科舉考試,入選一百人,隻要考中,就稱為進士,都有機會做官。狀元會被直接任命為縣令,榜眼會被任命為縣丞!”

  寒門士子聽到這個消息,倒是頗有些高興。按照朝廷制度,他們這些人注定無緣做官,充其量是別人的高級家奴,雖然可以保證衣食無憂,可是卻永無出頭的機會,雖然二十萬人中隻選擇一百人,機會很小。

  但是相對來講,那些普通百姓,大部分不識字,不識字就沒有參選機會。楚國開科取士的當天,安民城剛剛建立的縣衙門前的報名處就湧現無數讀書人,簡直可以用人山人海也形容,大多數讀書人家境都差,這許多人擠在一起,便似趕集一般熱鬧。

  人群熙熙攘攘,鬧鬧騰騰,私下裡不免議論。

  一名讀書人對著另一個道:“喲,這不是中山的李兄嗎?你也來參加科舉?”

  這個李兄名叫李超是中山國(郡)人,父親李景曾為晉國司空、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並冀幽諸軍事劉琨的幕府幕僚僚之一,劉琨敗亡之後,李景帶著兒子逃到魏郡生活,後來李景病死後,李超率亡父遷回故裡。可是在路上被劉顯征為軍需管事。

  李超笑道:“我當是誰,原來是張兄!”

  張兄名叫張炎,

渤海郡滄州人。二人以前曾在劉顯軍中作輜重倉儲管事,有過一段淵源!二人相互間也有過配合,平時也能談得來,劉顯敗亡之後,冉閔倒沒有追究其部漢人幕僚的責任,一律遣返回家。  但是天下不太平,他們在回家的路上又同時被鮮卑人抓住,結果同時又被冉明解救下來。

  張炎低聲悄悄的對李超道:“李兄為何也參加科舉?吾並不看好魏國,楚王雖禮賢下士,英明神武,文武雙全,可是他並非魏國太子,此時科舉本意雖好,可恐怕會觸怒那些世族,與魏國的長久發展更加不利!”

  李超也低聲道:“兄弟我仔細想過了,這楚王殿下如今才多大,聽說今年才十四歲,能有如此成就,當真了不得。而且其麾下蒼狼營。速捷軍都是從廉台之戰中俘虜的燕軍士卒改編的,而虎嘯營則是利用漢人流民進行訓練的,基本上軍中沒有多少魏軍將士。現在楚王殿下連戰連勝。現在在沃濕縣新設安民縣,安置百姓,放發土地,興修水利,與民休息。殿下已經把二十萬百姓之心,盡心囊中,我看隻要楚王殿下在,任何人休想把安民縣奪走。楚王殿下舉行科舉,比當年曹孟德的招賢令更具有說服力,此子當非池中物,一朝風雨變化龍。吾能跟隨如此明主,就算身亡,也沒有什麽遺憾了!”

  “不錯,現在我們都被打上的楚王黨烙印,洗之不去,不如盡可能的一展胸中所學,不枉此生!”

  “原來如此!”兩人互相看了幾眼,都覺得對方瞬間成了平生知已,兩人一起拱了拱手,商量了一個方案出來:“若是咱們都中了,便一起做官,官場上有個照料。或是一人中的,另一人沒中,便給對方做個師爺,倒也不錯。”

  就在冉明在安民施行科舉選才如火如荼如進行時。王猛一行也順利的到達了段龕的阻擊魏軍南下的前線,蓼城縣段羆的大營。

  王猛向段羆表達了自己的來意,聲稱代表楚王冉明與段龕商議結盟事宜!

  段羆在段龕部中算是少有的文武全才,他自然知道此時段龕與楚王發生爭端極為不智,而且他對魏軍的舉動實在費解,按說兵貴神速,冉明已經到了沃濕縣,應該立即南下,可是冉明居然在沃濕縣按兵不動。終於等到了王猛一行人,段羆這才明白,原來冉明無意與已方為敵。所以,段羆對於王猛一行人的到來給予了熱情的招待!

  按照鮮卑人的習慣,在大營中舉行一個盛大的篝火晚會。酒足飯飽之後,當了少不了要比試一下。雙方兩軍進行友好交流!

  這是一個展示自己武力的絕佳機會,雙方心照不宣的打著小九九,在這種氣氛下,段羆拿出了自己麾下兩萬軍中的三十名可以稱得上射雕者的神箭手,與魏軍比射騎兵技術!

  按照事先說明的規模,每名射手在高速奔馳中飛射五箭,中箭最多的獲勝!

  這種射箭不同於在地上射箭,先是在營地上用白灰劃一個大圈子,圈子像一個足球場那麽大,白線外圍八十步處並排放置十幾個箭靶。這種比試不光考驗人的箭術,更考驗人的騎術。一柱香(五分鍾)的時間內完成射箭,在圓圈裡戰馬不能停止,而且更因為距離遠近,在戰馬奔馳時隻有一點距離目標最近,錯過之後就會拉遠距離,更難命中目標!

  在眾鮮卑人歡呼中,三十名鮮卑騎兵一一上場。他們不愧為遊牧民族,比試成績相當不錯, 至少有中了一百三十七隻箭。其中還有二十九隻命中紅心。

  這個成績相當不錯,僅十三箭脫靶,難能可貴。

  面對對手的強大實力,王猛有點擔心。他試著向蘇覺望去,一路上張平從來不搭理王猛,讓他很受傷,事實上蘇覺也沒有告訴王猛,張平是聾啞人。對於這種比試蘇覺深知,他自己的部下不行,這經過兩個多月訓練的士卒,在行軍中還看不出來水平,一到戰場就可以看出來了,況且這種射術和騎兵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練成的。即使是魏國射生營的熟練射手,恐怕他們也無法在馬上命中目標!

  蘇覺隻好用求救的目光看向張平。

  張平雖然口不能言,耳不能聽,但是他會看,從中看出了鮮卑人的挑釁目光。

  張平衝其他“天聾地啞”騎兵打了幾個手勢,三十名“天聾地啞”同時上場。包括張平在內的三十騎以飛快的速度向目標衝去,距離目標還有一百五十步時,三十名騎兵同時挽起弓箭。

  段羆眼睛裡露出駭然之色,他看得出魏軍騎兵人人拿得都是三石強弓,在鮮卑人軍中,能拉一石弓的,都已經是強弓手了,即使段羆最多也隻能拉開兩石弓。他自己雖然勉強可以拉開三石弓,可是因為搖擺,在地上也無法準確命中目標,更何況在馬上!

  “不會吧,這麽誇張。”段羆驚愕道:“這麽厲害!”

  PS:非常感謝書友書友20171017105859573的萬賞,沒說的,加更一章!感謝書友書友20171017105859573成為本書第一個堂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