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魏武神》第七十一章36計
  第070章三十六計

  既然教學生,就要準備教材!在這個時代,無論文武都沒有後世那樣現成的教材,這需要根據老師的水平,自己編寫。講武堂的性質,注定他不同於一般的學堂,所以冉明必須自己編寫一套教材!

  在這個時代兵書,《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幾乎都是兵家不傳之密。不過對於商戰中應用最廣泛的還屬《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

  當然,冉明白手起家創立華青集團的時候,他對於這兩種兵法是最熟悉不過了。雖然不說是倒背如流,可是要把三六十計中的每一計以及詳細的解釋說出來,他還是可以做到的。

  於是冉明的金手指已經在不自覺間悄然打開,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宋將領檀道濟編寫的《三十六計》被冉明提前百年問世。

  冉明利用了兩天時間,終於《三十六計》書寫完成了。既然把《三十六計》作為講武堂的教材,冉明有一百個學生,至少每人應該人手一冊《三十六計》,寫一冊就幾乎要了冉明的命,無奈之下,冉明之好把這事教給王猛!

  王猛和十個翰林學士看到冉明的手抄書《三十六計》手稿,他翻開扉頁,往下看去,卻見三十六計的總綱。根據其計謀類型,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六種。這書中的開篇,便是勝戰計,記載六條計策,分別是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和聲東擊西。

  每一條計策下面,都會有相應的注釋,以及一些案例的注解。比如這瞞天過海四個字後面,便寫著: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內。太陽,太陰。再往下面,則有三個戰例,專門用於解釋。而這些戰例,大都出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戰事,除此之外,還有楚漢之爭,以及有漢以來的幾次經典戰役。

  這一看不要緊,王猛頓時眼睛一亮,連連點頭。王猛對於兵法也不陌生,歷史上他的軍事成就和他的內政成就一樣顯著,看完冉明的三十六計,王猛突然後退一步,衝冉明施以大禮,感慨道:“殿下真乃才,猛萬難及萬一。”

  這必竟不是冉明的發明,他隻是剽竊人家檀道濟的作品,被王猛這麽一恭維,顯得有點不好意思了。

  冉明道:“這三十六之中的變化是根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系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而書中的戰例則是根據《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等兵家的精辟語句。非是本王大才,而是拾人牙慧!算不得真!”

  冉明越是謙虛,越是讓王猛和眾翰林學士發自內心的佩服他!

  冉明道:“本王要給講武堂眾弟子人手一冊,所以請國相和眾翰林學士幫忙抄書!”

  王猛在冉明走後,衝眾翰林學士道:“此人殿下不密之傳,眾位蒙殿下垂青,得之這兵家至寶,但是任何人不得對外傳出一個字,否則後果自負!”

  雖然王猛再三強調冉明所著的三十六計不得把內容外傳,可是禁止這個東西非常奇怪,越是禁止的東西,越是禁止不住。

  僅僅在冉明把《三十六計》發給他的學生手中之後一個月,外面就有了盜版的三十六計,至於此書到底是講武堂冉明的徒弟流傳出去的,還是翰林學士流傳出去的已經不可考證了。

  這時,四方勢力、各大世族開始密切注意冉明這個十四歲的魏國藩王!

  冉明來到位於廣固城南的講武堂大學堂,這裡原本是段龕的私人莊院,現在被改建成了魏國講武堂。

  講武堂佔地近一百八十余畝,是廣固南城較大的建築群。整個學堂整個倒品字型結構,最前面是校場,面積也是最大的,整個校場佔地幾乎是一百二十余畝。中間是教室,沙盤演兵場、以及兵器庫房,後面是則宿舍。

  此時校尉裡的講武堂學生正在練習隊列,一百個弟子分成五排,分別有大弟子陳勇二弟子魏峰,三弟子劉科、四弟子郭悅,五弟子祖彥負責訓練!

  除了一百名弟子之外,校場裡還有蒼狼營、速捷軍、虎嘯營、背崽營以及依靠段羆降軍改編的疾風營基層軍官。這些基層軍官主要是訓練魏軍的軍紀,以及布陣的動作要領,還有就是培養他們對冉明的忠誠!

  冉明知道,控制部隊的辦法其實最好的是控制基層軍官,這樣即使主將產生異樣心思,就是想反也興不起浪花。

  這些講武常學子和諸軍基層軍官人人都沒有穿著鎧甲,而是每個穿著黑色的緊身戎裝,顯得人非常精神。看著這些手持橫刀,身穿緊身戎裝的弟子們,冉明仿佛又回到了後世,帶領麾下部曲的場景。

  這些講武堂學生訓練很是用心,雖然八月的天氣,非常炎熱,可是這些講武堂學生訓練得非常用心。隨著冉明一系列的軍事勝利,所佔領的地盤越來越大,冉明承諾的獎勵全部如數兌現了。這些償到跟著冉明走好處的基層軍官都被勾畫的美好前景,巨大的畫餅給勾得心裡癢癢的。

  雖然同是魏軍,不過冉明對他們做思想工作也是有區別的,對於遊牧民族的降軍,對他們從來不講什麽民族大義,隻講利益,眼前的利益。

  當然對於普通漢人軍官則給他們強行灌入漢民族理念,作為魏軍就是擔負起中興漢民族的大任,恢復大漢盛世,建立一個強大的魏國,這樣才能讓天下太平,讓百姓安居樂業,他們都成為魏國的頂梁柱。

  在這個理念下,再舉出劉秀當時分封雲台二十八將的例子,告訴他們,隻要大魏取得天下,他們將封候拜將,萬世永享福貴!

  冉明也同樣穿著一身緊身的戎裝來到校場上!

  “學生拜見恩師!”在陳勇的帶領一百個學生整齊的跪在地上向冉明磕頭!

  其他三百余名各軍基層軍官同樣也高呼“拜見山長!”

  山長就是古代對書院講學者的稱謂。冉明還禮之後,把他們全部領入教室之中。這座可能同時容納四五百人的大殿,是以前段龕用來舉辦無遮攔大會的場地。無遮攔大會,通俗的講就是一個眾人在一起荒淫的荒唐舉動!

  四百名學生順序進入,冉明站在改建的講台上,拿著用鐵皮開始了他的講武堂第一課!

  由於冉明在廉台之戰中,以少勝多,乾淨漂亮的收拾掉十四萬燕軍,讓他在眾軍官中的威望非常高。這些基層軍官都是冉明在眾軍士中選取出了有上進心的軍士,所以他們倒也遵守紀律!

  冉明衝眾學生開口就道:“諸位,你們知道孤現在看到了什麽嗎?”

  眾人非常不解冉明的意思。冉明解釋道:“孤現在看到了我們大魏未來冉冉升起的將星,你們將會成為一個個名將!”

  冉明的話很潛顯,會很鼓動性。在場的學生被冉明一句話就給震撼住了。那個感覺就像一個普通士兵被高官拍著肩膀道:“小夥子,我看好你!”一樣的激動!

  冉明接著說道:“現在我們魏國拿下了青州,現在我們魏國的國土仍然很小,地盤不夠大,這需要我們這些將士用性命用拚。去奪,去搶。隻要大魏越來越強大,諸位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證。不過在戰鬥中有些部隊越打越強,也有些部隊被打垮了,究其原因多集中在將領的指揮上。”

  “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饑;軍火未然,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冉明解釋道:“這是什麽意思呢,這就是《將苑》裡面的原話,《將苑》就是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用畢生經歷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用通俗的話講,將領並不是高高在上騎在士兵頭上作威作福的霸王,隻有將愛兵,兵才擁戴將領,這樣才能做到將士同心,隻有將士同心,才能打好仗,打勝仗!”

  “諸位現在都是帶兵的人了,雖然諸位現在帶領的兵很少,還算不得將,不過千萬要記住,兵不是用來消耗的,不是帶著他們耍威風的,而是用來獲取勝利的。士兵隻有跟著能打勝仗的將軍,才能有信心。有勇氣打好仗!”

  “想作為一個出色的將領,就需要有足夠的知識,你們現在不懂,不知道為將之道,不過沒有關系,孤會教你們為將之道。”

  “為將之道,必有腹心、耳目、爪牙。無腹心者,如人夜行,無所措手足;無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運動;無爪牙者,如饑人食毒物,無不死矣。故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 沉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冉明又道:“這就是告訴我們,為將要學會識人,識才,知人善用。隻有知人善用,這樣才能把勇猛的士卒用來衝鋒,善守的士卒用來防守。合理的配置士卒、合理的安排各種武器,合理的安排合適的戰術,減少自身的傷亡,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完成或超額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這樣你的部隊才能生存下去,才能戰鬥下去,才能勝利下去。”

  “兵家,是專門研究戰場指揮藝術的。指揮戰場就是一門藝術,歷史上名將倍出,燦若星河,數不勝數,他們都是掌握了戰爭規律,洞悉了戰場的形勢,利用了敵人的弱點,發揮了自己的長處,出奇製勝,一招敗敵。”冉明道:“大家知道霸王項羽吧!項羽是一個大英雄,萬夫莫敵的猛將,一生打了無數的仗,有兩場仗對他一生產生了巨大影響,一場勝仗還有一場敗仗!諸位有誰知道,可是說說!”

  看到眾學生皆沉默不言。冉明鼓勵道:“怎麽扭扭捏捏像個娘們,陳勇,你是寡人的大弟子,你來說說!”

  “是,恩師!”陳勇起身道:“項羽一場大勝之戰就是巨鹿之戰,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項羽率楚軍到達巨鹿縣南的黃河,項羽率領全軍渡過黃河,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隻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巨鹿,擊敗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部的糧道,包圍了王離的軍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