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武神》第八百二十三章過來玩玩
第823章過來玩玩

 “目前第一營儲備幹部是四百四十二人,其中儲備別部司馬十八人(相當於後世副團級)軍候(後世的正營級)五十一人。都伯(連級)九十七人。隊率(排級)二百七十六人。另外還有輜重儲備軍官八十六人。共計五百二十八人!”

 冉明點點頭道:“海軍陸戰是非常關鍵的,戰鬥通常都會非常慘烈,像在滿伯夷城那種登陸戰是可遇不可求的,儲備幹部也太少了一點。今後海軍陸戰隊的各級軍官,全部都要采取一正三兩副的配置方式,一旦主官陣亡,或因傷病不能指揮戰鬥,第一副職立即接替指揮任務,第一副職陣亡,第二副職接替。千萬不可因為軍官原因,而讓部隊陷入混亂。”

 “大將軍放心,這個儲備軍官機制,我們第一營會盡快建立,健全。”

 祖彥趕緊表示道:“末將計劃在第一陸戰隊成立一個軍官訓練學堂,在戰鬥中立功的將士,全部在軍官訓練學堂結業後,方能提升職務。”

 冉明道:“這個要注意監督,要避免任人唯親,而打擊將士們的積極性。”

 從海軍陸戰隊第一營回來,冉明就返回了寧遠城的總督府。這個總督府是原來的葉調國雅爾加達的領主府,基本上沒有大規模進行整修。此時這個寧遠總督的位置上還是空著的,冉明自領總督,中意的總督人選則是原定海校尉高適。這個跟著自己十一年的老部下,已經得到了時間的驗證。南洋必須留下足夠的海軍力量,所以高適就身兼定遠總督和第一艦隊司令兩職。

 到了開年七年的九月七日,負責對笈多帝國情報工作的曹澤楷收到至少從四個渠道以上的消息,笈多帝國已經舉國動員了。笈多帝國的海護王從婆羅門借到三千萬地那拉(笈多帝國貨幣,如果以糧食購買力計算,大體相當於六百魏國銅錢。)沙摩陀羅・笈多以三千萬地那拉作為戰爭經費,調集了奧利薩邦、安得拉邦、喀拉拉邦、卡基納達邦以及馬德拉邦,共計一千零六十三艘戰爭,其中光四級戰艦就多達二十三艘,三級戰艦四百七十一艘,二級戰艦五百六十九艘,各類運輸船四千七百余艘,合計約二十一萬海軍。以大公瑪尼德辛格為帥,提婆達多笈多為副帥。

 接到這個消息,冉明召集了別部司馬以上級別的魏國軍官二百余人召開會議。

 隨著冉明進入總督府的議會大廳,所有的將領把目光都集中在冉明身上。

 “參見大將軍!”

 在軍中冉明不是在太子的身份統領軍隊,而是以魏國柱國大將軍的身份。冉明並沒有還禮而是讓眾將領站著。

 冉明說道:“五十七年前,南部匈奴左賢王劉豹之子劉淵,利用了晉國八王之亂的機會,舉兵反晉,三攻洛陽,終於入主中原。他成為了我們中國(古代意指中原)第一個入主中原胡族皇帝。劉淵建立匈奴漢國之後,強行把中原大漢文化推毀,數百萬大漢軍民被屠殺。匈奴漢國劉氏治國無方,只會橫征暴斂,一味征戰,國勢日頹,匈奴漢國輔漢將軍石勒趁勢而起。趙國石氏所謂的禮華敬佛,創盛世太平,根本就是一幫沒有骨氣的文人粉飾的出來的太平。我們當過一次亡國奴,我們的家園、宗祠、祖墳已經被胡虜的摧毀了一次。好不容易,我們這些鐵血男兒,在陛下的領導下,驅逐了胡虜,光複了我漢家河山。然而笈多帝國又想做著當年匈奴人、羯人、鮮卑人、氐人、羌人當年的美夢,大家說說,我們要不要答應?”

 將領們心中的熱血一下子被冉明點燃了,他們紛紛大吼道:“不能,不能!”

 冉明點了點頭,繼續道:“一直以來,有一個問題在困擾著本將。就是本將應該如何告訴本將麾下的將校,你們為何而戰?有的人說,是為了陛下。可是陛下終究有一天會老去,那個時候,我們怎麽辦?也有人說,是為了軍餉而戰。可是一旦魏國財政危機,發不出軍餉了呢?現在本將告訴爾等,你們去告訴下面的將士,你們是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民族,為了自己的子孫和後代而戰。”

 冉明的聲音慢慢的低了下來,他淡淡的道:“有人還或許會想,這是本將危言聳聽,笈多帝國距離我們那麽遠,他們不可能侵略我們。如果你們這樣想,那就完全錯了。我們絕對不能把自身的安全,寄托在敵人的仁慈方面。豺狼或許可以一天不吃羊,但是豺狼卻不能永遠不吃羊。笈多帝國就是這樣一頭貪婪的豺狼。笈多帝國在四十多年前隻不過是恆河邊上的一個小公國,可是這麽一個小國。卻通過不斷的侵略,以戰養戰,實力越來越強,他們的胃口也越來越大了。短短四年中,他們就佔領了馬來半島,如果沒有我們,他們也將很快吞並葉調國,將來可能就是我們的鎮遠島,伏遠,夷州、交州甚至可能是佔據我們鄴城,我們的幽州!”

 冉明指著手中的情報道:“據可靠消息,笈多帝國已經向我們大魏開戰了,他們集結了一千零六十三艘戰艦,四千七百余艘運輸船,光海軍就多達二十一萬人。其中還有數十萬的騎兵、步兵、戰車兵。當笈多帝國加爾戈那邦的總督提婆達多,率領二百余艘笈多戰艦抵達陸耶婆提裡,葉調國就俯首稱臣了。既然笈多帝國要戰,我們魏國絕對不會像葉調國一樣,要戰就給他們戰。本將相信,我們大魏必將贏得最後的勝利。我相信,我們華夏民族,我們炎黃子孫必將重新站在世界的東方,我們華夏必勝!”

 “必勝,必勝!”陳勇、祖彥、高適、鄭武、唐茂等將領等高呼必勝。根據《魏書》武帝本紀記載,開元七年,時太子、柱國大將軍明,定下對笈多帝國決戰的決心。

 別看笈多帝國已經開始戰爭動員了,不過以笈多帝國那個落後的體制,要想集結數十萬軍隊肯定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甚至在開元七年年底之前,這個戰爭都打不起來。

 冉明道:“本將不是戰爭狂人,本將也討厭戰爭,討厭流血,更加討厭死亡。可是本將卻不能不將我們年輕的士兵送上戰場,讓他們迎接死神的洗禮。這不是本將心狠,也不是本將拒絕文明。那是因為本將知道,我們大魏周圍,都是一群野蠻人和瘋子,本將能做到的事情就是,用我們一代人的犧牲,為我們後世子孫打下來一個太平盛世。給我們的後代子孫留下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

 決定打是一回事,可是怎麽打又是一回事了。結果討論來討論去,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辦法。參謀部拿出的意見是,搶先佔領滿刺加海峽,利用滿刺加狹窄的水道,采取迎頭痛擊的方式,擊敗笈多艦隊。

 雖然滿刺加狹窄的水道,可以讓笈多帝國的數量優勢,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可是冉明卻知道這計策看似可操作,事實上難度太大了。滿刺加海峽最窄的地方莫約三十七公裡,這樣的寬度,就算把七十五艘飛魚戰艦全部依次排開,仍然沒有辦法堵住這個口子。

 就在這時,冉明的大徒弟陳勇采取了一個辦法:“那就陸戰分個高下。”

 這個戰略的中心思想,同樣是先發製人,就是以海軍陸戰隊三個營和暫編步兵六個營,三鎮軍二十一個營,共計十五萬人,登陸馬來半島,殲滅笈多帝國在馬來半島的勢力。這個戰略的重點還是取得製海權,一旦海軍失敗,這支軍隊將失去補給,成為一支孤軍。前景堪憂。

 第693章女人心海底針

 第693章女人心海底針

 討論盡管非常激烈,可是卻沒有拿出讓冉明滿意的方案。就連參謀部同樣讓冉明非常失望,如今遠征軍的參謀部,冉明調集了二百多人,這些人大都是從膠東國講武堂或秦國講武堂培訓出來的精英人才。然而,這次這些精英人才,讓冉明感覺有點無語。

 事實上,也不怪這些精英人才跟不上冉明的思維。沒有辦法,中國是一個陸上大國,自古以來,軍事藝術已經發展得淋漓盡致了。可是對於海洋,這還是未知的東西,哪怕冉明他自己也是一個半桶水。一個半桶水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其水平自然可想而知了。

 在無奈中,冉明宣布散會。這應該說是一場不成功的大會,因為除了動員了士氣,決定要打之外,冉明他們沒有討論出什麽實質性解決問題的方案。盡管已經到了九月份,可是在寧遠城,這裡還是像夏季一樣炎熱。

 冉明心中煩躁不安,突然他看到了照壁旁立著一柄陌刀,冉明突然快步過去,抄起了陌刀。陌刀在魏國軍中,裝備量並不多,遠不像唐軍在諸兵種中,陌刀佔據很大的地位,在唐代,基本上野戰軍都有陌刀兵種的編制,而且這個比例還不算小,通常佔到三成左右。冉明的遠征軍中,陌刀隻有數十柄,這不是用來征戰的,而是用來給冉明把玩的。

 自從成為太子,冉明的功夫就落了下來。冉明拍拍小腹微微隆起的肚腩,看著手上已經消失的繭子,冉明深吸一口氣,“刷刷刷”的舞動起了陌刀。

 耍了幾下陌刀,冉明感覺又沒有意思。看著在門旁呵氣連天的林黑山,冉明頓時喝道:“林黑山,過來跟本宮玩玩!”

 林黑山別看外表憨厚,實際上卻不傻,他知道他能有今天,都是冉明給的。跟冉明喂招,這也是增進二人感情的一種方式。林黑山拎起兩隻大鐵錘,雙錘交叉,作了一個防守的姿勢。

 冉明道:“林黑山,你要打起精氣,如果被本宮傷到了你,這個月可沒有你的酒喝。”

 林黑山一聽這話,滿臉黑線,這家夥就是一個食肉動物,每日無肉不歡,無酒不歡。如果沒有酒喝,那比要了他的命還讓他難受。 林黑山裂開大嘴笑道:“主上,您絕對傷不到俺!”

 冉明將長長的刀柄頂在腰側跨前一步揮刀橫斬,這就是陌刀的基本六斬之一的破千軍!

 林黑山原本是心不在焉,冉明的功夫,他非常清楚,如果真打,林黑山絕對有機會在十招之內生擒冉明,如果要打敗冉明,那最多不過五六回合。然而,陌刀已經發動,林黑山見得厲害,急忙後退。

 冉明一刀斬空,並不停步,借用陌刀旋轉地力量。借用腰力跨前幾步,再一次旋轉著催發了陌刀。陌刀的技法,其實和霸王槍如出一轍,都是以勢壓人,借力打力。

 雪亮的陌刀發出隱隱的雷聲,繼續向林黑斬了出去,林黑山大駭,極力舉起兩隻大鐵錘一計橫擋。

 “鐺啷啷……”一陣刺耳的j金鳴聲響起,火星四射。要說陌刀戰術,還是冉明發明的。陌刀一旦催發,力不竭,不停止這是起碼的規律,否則一旦強行停下就會給敵人可趁之機,大開大合的陌刀路數,除了勇猛之外,要的就是一往無前的氣勢,沒了這股子氣勢,人家隻要近身,就有無數種法子結果掉陌刀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