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魏武神》第六百九十三章真是好大的狗膽
第693章真是好大的狗膽

 原來隻是整編,這些玉門守卒松了口氣。他們本是西漢漢軍,當西漢亡國之後,他們的祖輩接受了東漢的整編,然後又被曹魏、司馬晉、張氏涼國整編過,現在又是輪到冉魏了,他們也習慣了。

 眾人沒有再混亂,而是按照秩序進入就餐。兩千士卒,連同他們的家眷,共約萬人,這些人狼吞虎咽,發出老大的聲音,簡直就像是野豬搶食。

 就在玉門卒在就餐時,被玉門卒推舉出來的都伯竇蘭進入冉明的帥帳。

 冉明實在不忍心讓一個可以當冉明爺爺都綽綽有余的老人家給他下跪,還沒有等竇蘭下跪,冉明就扶起竇蘭道:“老人家如何稱呼!”

 竇蘭臉色大變,他雖然不清楚這個柱國大將軍是多大的官兒,可是秦王他卻知道的,這是宗室王爺。

 “回秦王殿下,卑下竇蘭,乃玉門城門都伯!”

 冉明道:“你是哪裡人啊,怎麽沒有回家!”

 竇蘭道:“回稟殿下,卑下祖籍扶風平陵人。家裡人都死光了,哪裡還有家啊!”

 冉明一愣“扶風平陵。難道你祖上是……”

 “不錯!卑下祖上就是西漢大將軍。”竇蘭道:“因祖上獲罪,全族被誅,因卑下祖上屬於遠支,這才沒有被誅殺。不過,卻也被發配至這裡,如今已有二百多年了!對於卑下來說,這裡已經卑下的家了。”

 冉明道:“據本王所知,河西漢人早已不複當年,不知這些人爾等是如何熬過來的?”

 五胡亂華,即使淮河流域都沒有幸免,更何況地處西北邊陲的河西玉門。

 竇蘭道:“河西漢人主的體,基本上就是兩漢時期的漢軍的後裔組成。這些漢軍原將校,他們慢慢發展成了河西各郡縣豪強,而我們這些普通軍卒則依靠血緣和姻親關系,形成一個一個的部落。平日裡農耕遊牧,自給自足;若遇到羌胡挑釁,所有漢人部落連同那些豪強家兵齊出,共同抵禦。”

 冉明暗暗驚訝。河西漢人的這種生活方式,已經非常接愛隋唐時期的府兵雛形了。府兵製制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府兵製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建於大統年間(535~551),北周、隋、唐初繼續沿用。

 在冉明的設想中,如果想建立安西都護府,將魏國的勢力伸入中亞,在河西之地,肯定要建立強大的軍事後備力量,在安西有變的時候,就能及時反擊。但是,在沒有火車的時代,陸路運輸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以河西走廊為例,這兩千多裡裡,補給非常困難。十石糧食在路上就會吃掉八九成,就算魏國再富有,也經不起這麽消耗。

 漢武帝時代,漢武帝有文景二帝打下的基礎,可是北征匈奴,西征大宛這兩場大戰打下來,國庫也折騰光了。哪怕冉明可以修建一條水泥高速公路,但是這四五千余裡的消耗,也是一個非常恐懼的數字。

 募兵製雖然先進,可是並不適合河西乃至整個西域施行。秦國的兩三萬募兵,就讓冉明倍感吃力,可是要控制西域,控制中亞,別說兩三萬兵馬,就是這個數字翻了三倍,也是杯水車薪。

 或許隻有使用府製制度,讓府兵自給自足,才定真正控制西域,抓緊中亞。

 作為擁有一千多年知識積累的冉明,很容易就看出這個府兵製與募兵製的區別和優劣。府兵製雖然可以節約政府開支,但是軍隊戰鬥力卻不高,整個調度繁瑣,及時應變能力差。唐初時期,對外戰爭中,募兵數量往往都超過府兵數量。而且唐朝的軍製並非專一的府兵製,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職業兵。

 可是眼下冉明並沒有更好的辦法,招募的職業士兵,擁有良好的訓練和戰鬥力,但是對於國防開支消耗卻非常大,如果是中原或關中等地,因為糧食可以自給,還勉強應付。可是河西之地,冉明想了想,最後決定還是算了。

 冉明和李業喝著酒,聽著這個老都伯竇蘭介紹,對河西又產生了新的認識。

 歷史上的五胡亂華損失以冀、並、兗、洛損失最為嚴重。偏偏地處氐、羌傳統勢力的河西反而損失較小。直到現在,冉明才明白。河西漢人一直在與羌、氐胡人在戰鬥,雖然這些戰鬥都是河西漢人勝利,但是河西漢人的損失也極為慘重。河西漢人和中原漢人並不一樣,他們從出生以來,除了種地就是戰鬥和準備戰鬥,戰鬥也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雖然竇蘭並沒有直接提出,可是冉明還是聽出來了,這河西漢人行事風格明顯有了胡風,凡事講究以拳頭服人,同樣因為接受朝廷照顧較少,對朝廷也沒有多少歸屬感。

 “王爺,這次您來玉門關,帶了多少兵馬?”竇蘭小心翼翼的問道。

 冉明笑了笑,伸出三根手指!

 “三萬?”竇蘭有點忐忑的道:“秦王殿下,這三萬兵馬要想重歸西域可不容易啊!”

 “這次孤並沒有率領三萬大軍,五百麒麟衛、五百陌刀軍,加上秦國騎兵共計三千甲騎。”冉明站起來朗聲道:“孤這次來了,複置西域都護府隻是其中的目的,孤的目標是在這裡,這裡,建立我們大魏的郡縣!”

 聽到冉明才帶來三千兵馬,竇蘭非常失望。隻有三千兵馬,別說重奪西域,就連想要保住玉門關都非常勉強。在竇蘭看來,冉明恐怕沒有決心要收回西域,所謂的重置西域都護府,恐怕隻是一種政治態度,形式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一種說不出的失落之感湧上心頭,竇蘭露出抹失望之色,或許是哀莫大於心死。

 “王爺,這些話本來不應該卑下說。可是,卑下,還是忍不住要說!”竇蘭歎了口氣道:“河西漢人除了兩漢漢軍後裔,最多的莫過於戍邊的刑徒了。特別是到了永熙年間,官府黑暗,逼良為娼,天怒人怨的事兒太多了。就如卑下所部的曹靜、楊九和陳翔等,他們祖上都是良善殷實之家,卻因官府當時課以重稅,橫征暴斂,資不抵債,就怕發配到這裡來戍邊。這些人在玉門生活三四代,卻對於朝廷非常仇視。在河西這樣的漢人非常多,他們態度也非常明確,如果王爺拿不出來可以讓他們信服的力量,恐怕他們是不會安份的。”

 聽到這裡,冉明的眼睛不由得眯起一條線。河西的形式,恐怕沒有冉明想象中的那麽樂觀。繼續問了下去,冉明發現這個竇蘭卻說不出來什麽了。竇蘭畢竟隻是一個都伯,說穿了就像後世的正連副營級幹部,這樣的基層軍官,他的眼界和智慧都不怎麽出眾。如果不能妥善處理與河西和西域漢人的關系,這一次重置西域都護府,肯定會困難重重。

 冉明並沒有在玉門多作停留,而是休整一天,就率部麒麟衛匆匆趕去了陽關。事實上陽關的情況,比玉門關的情況還要差上不少。留守士卒雖然多玉門關多點,可惜處境連玉門關都不如。玉門關雖然破敗,可是守卒至少大部分甲具齊全,甚至還一百多匹戰馬。可是陽關的處境則更寒酸了。

 陽關的守卒,其實比一些饑民還不如。不僅是因為他們在饑餓中苦苦掙扎,而是他們為了活下來,賣掉了手中的甲胄和兵刃,整個陽關守軍將近兩千人,馬匹已經絕跡了。就連守城的床弩也被他們拆掉賣了,換成糧食吃進肚子裡。全軍只剩下一百多張破敗不堪的弓弩,四百余柄環首刀,六十多面盾牌,這是陽關守卒可以拿得出來的所有裝備了。

 冉明並沒有怒斥這些不守規矩的陽關守軍, 而是像玉門關守軍一樣,他們食物,整理他們的個人衛生,清理營房。並且給他們補充裝備,留下講武堂一期排名五十二的李其作為陽關新的守將。

 冉明並沒有給陽關、玉門關兩關增加守備力量。在冉明的戰略構想中,陽關和玉門關都是西域的第三道屏障,冉明平定西域之後,就會在蔥嶺險峻隘口設立新的關城,作為魏國在中亞的前沿橋頭堡。

 此時,已經慢慢進入初夏。

 河西縱然嚴寒,此時也微微有了暖意。這天是一個晴郎的天氣,碧空萬裡無雲,冉明一襲白衣,策馬慢步在隊伍前端。可惜,非常可惜。就在冉明剛剛準備離開玉門時,位於張掖郡的黑水禿發鮮卑卻突然叛亂。

 張掖郡太守鄧渙沒有防備,這個悲催的太守又一次險些丟城失地。雖然禿發鮮卑被鄧渙擊退,但是還是被禿發鮮卑一度攻進張掖城中,數百百姓、近千士卒死難。

 得到消息的冉明勃然大怒:”真是好大的狗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