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魏武神》第七百四十九章王者歸來
第749章王者歸來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冉烽感覺自己有點糊塗了。

 不是說好了要毒殺許遠嗎?可是為何許遠喝了毒酒不僅沒有死,反而昏睡了,呼嚕打得震天響?

 籍羆笑而不語,冉烽頓時急道:“籍大將軍,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朕來告訴你,這是怎麽回事!”

 一聲段喝從背後傳來。冉閔一身戎裝,威風凜凜,在一隊隨從的簇擁下大步而來,根本就沒有把殺氣騰騰的安北軍士卒和籍羆的手下放在眼裡。

 冉烽看到了冉閔,就像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一樣。僅僅是一瞬間欣喜,冉烽便滿臉擔憂的道:“父皇速走,籍羆已經叛變了。”

 冉烽手持酒壇,一躍而起,把身子擋在冉閔面前。衝冉明道:“秦王殿下,快保護父皇離開,烽殿後!”

 冉閔輕輕推開了冉烽,籍羆以其安北軍以及司馬、參軍、佐吏等齊齊跪拜道:“末將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諸位忠義,冉閔心感!”

 冉閔大手一揮,走向了節堂主座上坐了下來。

 冉烽看著籍羆對冉閔的態度,哪裡還有半點叛逆的樣子,反而異常恭順。籍羆是冉閔麾下大將,原來時空中的衛將軍、司隸校尉。

 可以這麽說吧,衛將軍是古代軍製中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的軍職。武官中的第二等,不僅負責統帥京城禁軍,還參悉政務。這就相當於後世北京軍區司令員兼中央警備司令。

 這個職務不僅需要帶兵將領對皇帝忠心耿耿,更需要其足智多謀,否則不足以應對來自各方的威脅。

 冉烽看到這一幕,反而更加疑惑了。

 就在這時,籍羆衝士卒揮揮手,一名士卒進入堂中,用冷水澆在許遠頭上,不一會兒,許遠悠悠轉醒。

 許遠清醒過來之後,和冉烽的表現一般無二,都是大驚失色。

 還是冉明道出了眾人的疑惑。從古代到現在,華夏歷來奉行對番邦蠻夷慷慨大度,以表我天朝大國之寬廣胸懷。

 所以才有了寧與外邦不與家奴的優良傳統。五胡亂華,說穿了其實也是西晉朝廷有意縱容的結果。像匈奴人內附,就劃給他們河套地區讓他們休養生息,對他們委任官職,下放軍政大權。所以也就形成了胡災。

 歷史上遊牧民族時降時叛,都是因為朝廷有意縱容的結果。如果是漢人叛亂,首要首領肯定是要抄家滅族,可是遊牧民族則是不一樣了,他們最多是上表一份降書,承認自己的錯誤,所犯的罪行就全部揭過了。

 蠻夷也樂得鑽你這個空子,時不時的叛亂一下,打得過了,就佔到便宜。打不過了,低頭認輸,他們毛也不會少一根,不反才怪。

 就像當今,邪惡勢力異常瘋狂,政府處處彰顯寬容大度,其實這種寬容並沒有起到相應的效果,反而讓他們變本加利。

 就像禿發部的禿發樹機能,他率領禿發部叛亂,並成功攻佔了涼州。

 西晉朝廷費了老大的勁,歷時十數年才平定禿發部之亂,禿發部這邊一看打不過朝廷了,直接向西晉低頭認輸。西晉朝廷就將河湟地區劃出一塊,讓禿發部休養生息。

 歷史上唯一不與遊牧民族妥協的,隻有秦朝了。

 秦朝佔據了河套地區之後,屯駐了大量的精銳兵馬,寧願被項羽、劉邦之流奪得江山,始皇也不願意讓匈奴人趁機南下。

 在漢朝和唐朝,在這一方面,政策都是相通的。如果不是因為重用胡人,給胡人特別重大的權利,也沒有安史之亂了。

 以後各代都是先安內再攘外。這道政策如今看來,其實並不算是錯誤。內外交困,往往就是亡國之因。

 如果明朝沒有李闖與滿清內外相互呼應。明朝的結局,也不會輪落至此。鑒於明末民變軍勢大,崇禎調曹文詔率領三千關寧鐵騎前往鎮壓,三千關寧鐵騎大小戰數十,變民首領王嘉胤,點燈子、李老柴、一條龍、掃地王、杜三、楊老柴、紅軍友、可天飛、劉道江等都是敗於曹文詔之手。

 就連李闖王也被打得只剩二十八騎,差點自殺。若非清軍猛攻京城,天下之軍入京城勤王,李自成也玩完了。

 在抗日戰爭時期蔣某人也是秉承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然而事實上當時很多軍閥根本就不聽他的號令,反而與日本人眉來眼去。

 就像閻錫山,對於日本可是有著相當的好感。

 歷史的發展趨勢,讓人感覺非常惋惜。

 冉明其實也更傾向於攘外必先安內,對於冉閔的做法並不讚同。如果不是因為陰差陽錯,讓桓溫趁機入蜀,恐怕東晉就會率領軍隊北伐魏國。

 如果魏國亡了,這些將士該如何自去?難道像明亡吳三桂那樣?闖軍有百萬之眾,他不是闖軍的對手,打又打不贏。投降闖王?

 可是吳三桂也有他的考慮,崇禎對他有知遇之恩,若是投降闖王,無疑是忘恩負義,認賊作父。

 冉明把冉閔的秘旨的事情向許遠、荊展、冉烽等解釋了一下,晉陽城中,冉閔與眾將士舉杯言歡。

 籍羆道:“陛下,這大軍一旦南下,萬一讓北漢國得到消息,若是他們趁虛而入……”

 冉烽一看籍羆的意思,馬上急了。

 “父皇,您不要聽籍將軍的,現在都什麽時節了,哪裡還能顧得了這麽多。若是擔心北漢國,兒臣願意以攻代守,率領五千甲士遠征漠北,保證北漢國不能有一兵一卒南下。”

 冉明也適時的道:“是啊,父皇,兒臣願意替父皇分憂,秦國騎兵三千,個個可以以一擋十,兒臣自幼就佩服霍去病,封狼居胥,若是有幸,兒臣倒想去龍城走一遭!”(龍城,匈奴族在龍城祭祀龍神故名龍城。其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

 冉閔對籍羆道:“籍將軍,你是如何看此事?”

 “若是以攻代守,這是可行的!”

 籍羆道:“被動防守,就算再多一倍兵力,仍難以保證邊鎮二十九郡城安全無失。”

 “朕原本有意歸隱,然而現在我們又有了一個新的敵人。”

 冉閔朗聲道:“這個敵人比匈奴人、鮮卑人更強大,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會從北方的地獄之地出來,漸漸侵襲南方,把我們的家園一一摧毀,將我們漢人全部殺光滅淨。我們隻能一退再退,退到了天涯海角,退到了茫茫的大海上,最終喪身漁腹!”

 冉閔又頓了一頓,大聲吼道:“眾位將士,你們願意與朕一起戍衛這萬裡江山嗎?”

 “我等願意!”

 “爾等需明白,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血戰,爾等、包括朕都有可能含恨沙場!”冉閔又吼道:“你們怕嗎?”

 “不怕,不怕,不怕!”

 ………

 “很好,不錯,你們都是大魏忠誠無畏的勇士”

 冉閔把黑衣黑甲的將士們看了一眼,一個個精神抖擻,躍躍欲試,很是滿意,道:“若是對付區區司馬氏的孤兒寡母,冉智足以應付。可是這個前所未有的敵人,這個責任,還是應該讓朕來背負!”

 “吾皇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冉閔又道:“許遠將軍!”

 “末將在!”

 冉閔道:“朕任命汝為行安北大將軍之職,坐陣晉陽,以調度北方四州軍事!”

 “末將領命!”許遠抱拳道:“末將但若有一口氣,在絕不叫一個胡人渡過陰山!”

 冉閔點點頭,滿意的道:“冉烽,荊展”

 “末將在!”

 “末將在!”

 “朕任命汝為平北大將軍,荊展副之。自並、幽、營、平四州各抽調三千精銳騎兵,再配合一千秦國騎兵,湊足萬騎,給朕踏平龍城!”

 “末將遵命!”

 冉閔又衝籍羆道:“籍羆,蔣乾上次居然敢派兵威逼朕,你知道怎麽做了吧!”

 “陛下,羆知道了!”籍羆道:“臣會把他的腦袋砍下來!”

 在冉閔的號令下,安北軍開始頻繁調動了。全軍進入一級戰備,下放半個月的行軍乾糧。就在這個時候,冉閔向張平下達了命令:“晉陽三百裡,許進不許出,違者格殺勿論!”

 這時冉閔為了防止消息過早的泄露。對於冉智, 冉閔有點失望透頂了。這是一個被權力迷惑了心智的人,為了他的權利,他可以無所顧忌。刺殺他,甚至為了嫁禍冉明,不惜派人假冒粘杆處成員,炸黃河大堤。這是多麽瘋狂的事情啊,稍為有一點良知的人,是根本做不出來的。

 冉閔本來就不想殺掉自己的兒子,虎毒不食子,兒子再不孝,那也是兒子,有著血脈相連兒子。就好比後世玩遊戲,大號練廢了,冉閔還有選擇,他可以選一個小號,重新開始。從前,冉閔並沒有刻意培養冉明,隻是讓冉明成為魏國的護國大將軍,在外領兵作戰。冉智作為皇帝,坐陣中樞。

 事實上,冉閔這一點也是非常天真的。就算冉明願意安安份份當他的大將軍王,冉智也容不下他。就算冉智可以容下冉明,冉明的部曲為了從龍之功,也會推著他上位。就像陳橋的那個宋太祖。

 籍羆在半天功夫就做好了所有的準備,五千輕裝步兵,一萬騎兵,連同陌刀軍五千人馬,外加器械一軍,八牛弩、襄陽炮共計千輛之多,匠作營三千余匠士。事實上,也不是籍羆的安北軍是多麽精銳,隻是在冉智逼走冉閔那一刻起,籍羆就秘密的做著南下的準備。沒有冉閔的命令,他不敢妄動。可是一旦有了命令,他的安北軍則像一柄銳利的鐵矛,直指鄴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