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武神》第七百四十三章孤會連本帶利收回來
第743章孤會連本帶利收回來

 冉智說得不錯,無論冉明還是冉閔,他們都極力避免打內戰。

 當然,最重要的是,冉明和冉閔父子都想看看,冉智到底可以做到哪一步。

 如果他真的隻圖享受,或者是胡作非為,就算拚著打內戰,冉閔也不會容下冉智一天。然而,冉智目前的表現還算不錯。

 他首先改變了剛剛篡位時期的血腥統治,威立夠了,就改成施恩。

 因為知道冉閔和冉明的想法,所以冉智才敢放手施為,三年,冉明跟他立的君子之約隻有三年,如果他不能帶領魏國走向繁榮富強,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那麽冉明就會取代他,執掌這個江山。

 冉智迫不及待的想要表現自己了。隻要他做得更好,魏國比以前更強,他才能坐穩這個江山。

 冉智在十一月下旬,頒布弘治皇帝大詔。

 在大詔中,冉智定下了他弘治朝的執政方略。既輕徭薄賦。

 農稅在三十稅一的基礎上,不需要承擔兵役之外的任何徭役。軍恤田、軍職田都不需要按照三十稅一的稅率納稅。

 冉智就是用這道政策爭取民心,至於國庫夠不夠用的問題,則不在冉智的暫時考慮之內了。反正他擁有王成這個錢袋子,可以不用擔心錢不夠用的問題。

 冉智的生活其實和冉閔一樣,依然十分簡單。和這個時期士族貴族的奢華簡直就是雲泥之別。

 冉智為了起到更好的帶頭作用,第一步就下令削減皇宮用度,裁撤不必要的機構,開革一千五百余名宮娥和宦官,差點把整個皇宮給清空了。

 不僅如此,冉智還規定皇宮之內的建築、宮室、不得雕梁畫棟,車駕、服飾盡量簡潔,不得無故浪費。

 其實冉智這麽做隻是學習漢文帝。

 《史?孝文本o》:“上常衣衣,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不得文C,以示敦樸,樘煜孿取!薄奪h?服志上》:“建太常,十有二澹咆鷚返亍!

 冉智更下詔興修水利,鼓勵農桑。其實這也是冉明種下的果。

 冉明鼓勵商業,隨著佔城國的廉價糧食大量湧入魏國,魏國的糧食價格持續走低。即使河洛地區水災,這個糧食價格仍沒有超過千錢每石,和石虎、惠帝時期隻要遇到天災,糧食價格就高達米鬥萬錢。

 也正是因為這樣,糧食價格沒有超過百姓承受的范圍之內,所以魏國百姓倒沒有什麽亂子。必竟升鬥小民隻關心自己的生計,至於誰當皇帝,他們都不怎麽關心。因為他們都知道,怎麽輪也輪不到他們。

 商業興起,好處顯而易見,但是劣勢相對而來。很多百姓都不願意種地了,他們寧願做工。盡管苦點累點,可是做工旱澇保收,比種地得到的更多。一個壯年勞力工作,就可以滿足一家五口人溫飽生活。這是種地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魏國的開墾荒地的工作,進展緩慢,相應的,很多熟地也缺乏有效的管理。魏國的糧食生產,隻能維持著最低自給風險線上,要想大規模用兵或是承受更大的災荒的能力非常低。

 冉智的這一個政策,其實也和漢文帝的辦法有想象,即使不算抄襲,也是效仿。

 既制定糧食保護價格,所謂谷賤傷農,要保證農民的收入,提高糧食價格這是必然趨勢。以利益驅動農民重視農業生產。

 同時,對興建常平倉,讓農民捐獻糧食,在災荒之年放開常平倉進行救濟。

 事實上,當冉明看到這條政策時,忍不住笑了。

 在冉明看來,冉智的用意是好的,隻是下面肯定無法執行下去。

 糧食儲藏其實是有損耗的,這種損耗肯定會落在農民頭上。如果官員再貪汙,這個益民政策很可能演變成害民之政。

 就像北宋時期王安石變法,事實王安石的各種新法都非常有針對性,也是醫治北宋時局的良方,然而經是好經,碰到花和尚,就全部都念歪了。

 最後一道政策則是官府貸款。

 其實這也是冉明的既定政策,冉明的辦法是官府作保,並監督華夏錢莊具體執行。這些升鬥小民根本沒有什麽積蓄,特別像河洛地區顆粒無收,房屋被洪水一衝,根本也沒有辦法住人了。僅僅這一場洪水,讓河洛地區十數萬戶百姓傾家蕩產,一無所有。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面臨著兩種選擇。

 要麽舉債,購買糧食種子和耕具,要麽賣地乞食。除非是沒有一點辦法,這些百姓是不會選擇遠離故土,乞討活命的。

 可是借貸,在這個時候利息非常高。

 通常都是利滾利,比如月息五分,年息就是六十。有的高利貸則是寬厚一點,隻滾算本金,有的則更黑,利息加本金,也就是所謂的利滾利。

 然而,糧食產能卻非常低。

 每畝需要播種下去二三十斤種子,卻隻能收入一石多不足兩石,偶爾風調雨順,勉強過兩石。即使最低的六成利息,也是百姓們負擔不起的。

 如果是沾上了高利貸,那肯定就是家破人亡,傾家蕩產。為此冉智還利用王成,嚴令其華夏商盟以二成利息貸款給那些需要的百姓。

 二成利息雖然高,可是比那些高利貸低多了。而且王成這麽做,其實賺得更多。他不是直接貸款錢,而是耕具或種子等實物的折價,其實商盟這麽以來,賺得也不算少了。

 若非冉智這麽一搞,也間斷打斷了冉明對付華夏商盟的計劃。冉明有一百種手段讓華夏商盟的王成血本無歸,也可以讓他傾家蕩產,隻是這樣以來,那些貧困百姓不得不賣兒賣女,舉家借那種六成以上利率的高利貸。

 不過,盡管如此冉明並沒有打算放過王成。

 冉明可沒有冉智那麽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

 因為冉明不需要,冉明就是要建立一個以工商為主,農業為輔的國度。隻有利用商賈對資源近乎貪婪的渴求,這個國度才不會停下征服的腳步。

 倘若一顆高產量的作物種子能夠改變一個時代。那麽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卻不是因為這顆種子,而是因為種他的人本身。

 長期的封建家國思想,從下到下,就有一種思想劣根。那就是士族以為,無論是誰得了這個江山,這個江山總需要人治理,就離不開他們這些士人。而百姓則認為,無論是誰當了皇帝,他們都是要納皇糧,服徭役。

 所以在種思想禁錮之下,我們的這個民族是最沒有凝集力的民族,也是唯一一個沒有向心力、沒有共同價值觀,沒有血性和擔當的民族。

 每當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出現,他們總能開創一個偉大的時代。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最可怕的東西並非發達與否,而是人心,這一點已經被無數征服者所驗證過。

 美國是世界當之無愧的老大,無論軍事科技還是民用科技,甩得中國都是無影無蹤。美軍空軍轟炸丹東,志原軍就跨過鴨綠江,給他們乾。

 打得過要打,打不過也要打。蘇聯大毛熊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老二,染指珍寶島,也是寸土不讓,堅決還擊。還有那個曾自認為世界第三的越南。

 過去的貧窮,我們還有志氣。

 過去的落後,我們還有信心。

 直到今天,只剩下了無語。

 “殿下,鄭簡、張詢來了!”

 杜聰打著手語向冉明稟告道。沉思中的冉明,好半晌才回過神來。

 自從王成叛變之後,華夏商盟卻並沒有解散,相反華夏商盟的商賈,特別是高級會員都紛紛向冉明派遣了使者或代表,進行輸誠。

 自從張詢重傷愈合之後,張氏的損失非常重。基本張詢的所有產業都被王成強奪了。

 不過冉明並沒有虧待張詢,而是讓張詢做起了老本行,馬匹生意。

 冉明這也是沒有辦法,他手中的人才太少了,幸虧張詢和鄭簡仍站在冉明這邊,否則冉明根本玩不轉了。無奈之下,冉明隻好把馬匹生意交給張詢打理。

 對於王成的叛變,冉明是不會放過他的。否則這樣冉明如何服眾?敢染指冉明的東西,那麽就要做好承擔冉明怒火的準備。

 張詢和鄭簡見禮後,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

 冉明道:“你們來得正好,孤原本打算派於去請你們呢。孤手中正好有幾樁事情讓你們替孤代勞!”

 “第一步,組織成立秦國銀行!”

 其實現代的商業銀行和古代錢莊雖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貨幣儲存,異地兌換等等,但是古代錢莊和商業銀行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性質。

 錢莊是貴重金屬為貨幣應用過程中的一種過渡性產物,隻是方便了交易,減少了貨幣運輸消耗和成本、風險。

 即使在宋朝出現的交子,也不能等同現在的貨幣。盡管交子在那個時候可以直接購買貨物,但是交子在人們理解中,隻是一個憑條,他事實上仍是金銀銅為基礎地位。

 商業銀行其實不是以方便流通為重要目的,而是促進市場經濟的繁榮。(文王冰封是從事信貸工作,這方面肯定比我了解更多)

 古代錢莊存錢不僅沒有利息,反而會繳納一定的保管費。現代人把錢存在銀行,則是一種低風險的投資。

 比如後世的各種以各種名目收取各種服務費用,本身就是定位的一種錯誤。幾家大的國有銀行其實都朝著這種無恥的方向發展著。

 市場經濟條件下,當銀行不再保險時,百姓就會尋找自己認為保險的儲存途徑。不可避免,地下黑錢莊就會越來越多。

 冉明成立秦國銀行的目的就是一種地步,從封建時代小農經濟,向資本時代的市場經濟跨進。

 事實上鄭簡感覺並沒有完全理解冉明的意圖, 他隻是單純的認為,這是冉明創立一個新票號,為打壓一手扶持起來,卻背叛了他的華夏錢莊作準備。

 所以,鄭簡就向冉明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要把這種事情做好。

 冉明聞言一笑,他仿佛又回來了後世。在為後世的下屬鼓勁時的表情。

 冉明用手輕輕的敲打著桌面,然後肆意的狂笑道:“這是一場大富貴,乾得好了,美女、錢財應有盡有,封妻蔭子也不是沒有可能,隻是就怕你們不敢乾,或是乾不好!”

 張詢腦袋一熱不禁脫口而出道:“詢願為主上效死!”

 “主上”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說出來的,說出來就意味著認主了。從此之後,張詢就是冉明的家臣,和杜聰、林黑山、荊展等人一樣,是冉明的家臣。他們將於冉明休戚與共。張詢和杜聰、林黑山、荊展等人又不同,他們這些人都是真正的無產階級,赤貧之人。但是張詢卻是一個有身家的人。盡管大量錢財都被王成搶走了,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張詢再怎麽落迫,也要比普通豪強家資豐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