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武神》第七百九十五章錯過之後絕對不想再錯過
第795章錯過之後絕對不想再錯過

 有人或許會說四十四億錢太過龐大了,事實上並不是那麽回事。晉朝並沒有自己的貨幣體制,前期在冉明沒有鑄造新錢之前,晉朝使用的都是東漢時代的五株錢,或沈郎錢。

 但是鑄造的銅錢在成色上並沒有冷扎工藝製造的冉魏新錢美觀,而且冉明采取了明確的銅七鉛三的比例,貨幣價值硬挺。

 在晉朝其實富貧懸殊非常大,即使普通的一個中產階級(既千畝地以上五千畝地以下)的家庭,家庭總產值都在數億或十數億錢之間。)

 對於魏國來說,處理了一筆陳舊裝備,而且還可以小賺一筆,也是一個非常有利的事情。對於晉魏之間的達成購買軍資的事情,冉明並沒有隱瞞消息。反而利用報紙,大張旗鼓,到處傳播這個消息。結果不出冉明所料,就在桓溫得知這個消息時,桓溫真的坐不住了。

 桓溫作為晉朝唯一一個擁有實權封地的異姓王(還有一個陳留王曹氏),他的榮譽和富貴,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桓溫的強橫軍事實力。如果沒有桓溫的嫡系西府軍,絕對會有人收拾他。桓溫以前有沒有想過從魏國購買軍事裝備不知道,但是桓溫卻派出了其心腹謀士郗超出使魏國的事情。

 夷州也是後世的寶島台灣,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自從三國時期東吳開始正式駐軍以來,算是納入了中國的統治。但是中國古代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不重視海洋。中國古代的戰船也通常都是采取高大的平底樓船樣式,這樣的戰船在江河和胡泊中,自然沒有危險。可是在大海上,一旦不大的風浪,就會讓戰船傾覆。

 東晉雖然退守江南,但是因為水師實力問題,對夷州的觀注並不大。雖然官方沒有怎麽觀注這塊島嶼,但是民間卻有不少遷移至夷州。東吳孫皓繼位,他和崇禎皇帝一樣,有心挽求國勢垂危,但是時運不佳,晉國連番猛攻,吳國接連失利。在這個時候,孫皓變了,他變得破罐子破摔了。孫皓露出殘暴的一面,至使民怨沸騰。許多吳地百姓不堪忍受孫皓的暴政,就出海求生。

 與是第一批大陸漢民在這個時候就登上了夷州。但是呢,這些吳國百姓既沒有組織,也沒有核心領導,人數也處於弱勢地位,總而言之,漢人在此時都是依附在土著部落生活。

 後來,晉國五路伐吳,東吳滅亡之後,東吳遺臣,不願服從司馬氏的統治,就開始向夷州遷移。由於一些士族的遷移,特別是東晉賦稅沉重,不堪忍受賦稅壓迫的百姓更多,慢慢的在夷州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漢民村落。當冉智登上夷州的時候,整個夷州已經擁有了兩三萬漢民。

 兩三萬漢民,雖然比起多達二三十萬土著來說,自然是太弱了。可是夷州的土著也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如果這近三萬漢民團結起來,雖然說不得能雄霸夷州,至少自保應該不成問題。可是這近三萬漢民,卻分成了四五十人村落,在夷州西部平原地帶生活,這些村落大的擁有一兩千人,小的隻有幾百人。

 這些漢民的處境並不好。他們時常要受到本地土著的欺壓,那些生活在叢林中,和茹毛飲血的野人差不多的土著,時常攻擊漢民的聚居地,搶奪他們的牲畜和糧食以及女人,給當地的漢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在這個時候,冉智帶著他的近兩千部曲踏上了夷州。

 “主上,您看這裡就是一個渾然天成的大港。三面環山,一面環水,易守難攻。”楊運指著登陸點向冉智介紹道:“這隻有一條水道可通行,外面還有一些小島嶼,可以作為烽火台示警,如果經營得當,這裡就是絕佳的帝王之基。”

 其實楊運並不知道他們登陸的地點,恰恰就是台灣第二大港基隆。基隆是一座天然良港,狹長的水道,讓他可以免受四面圍攻之災。冉智對於夷州這塊化外之地,從最開始的不屑,慢慢的重視起來了。

 冉智總共四艘在航行的時候,毀了一艘,損失了一百多號人手。現在冉智只剩三艘船了,其中人口還有一千八百余人,三百自固勇士,三百余招募的水手,還有就是楊運部曲的家眷。現在冉智所部擁有的糧食還有五萬多石,還有一支三四百人的工匠團隊。

 這支青壯超過一半的移民團隊,登陸夷州之後,就開始了築城,築城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盡管楊運做了充分的準備,可是真正開始築城,這才發現,他們缺少的東西太多了。歷時七天,冉智所部建立一個簡易的半永固營地。

 開辟道路的開始動工、築城的地點,冉智經過查看選擇了背靠五指山山脈,因為這裡是冉智的基地,所以冉智非常重視。原本打算采取漢人傳統的築城方式,既煮土夯實築城法。可是在這裡卻不實用。此地石實巨多,而且開采方便,冉智就決定采取築石城的方式築城。

 由於滑輪組的大量應用,即使用人力,也能把重達一兩噸的石塊吊起來移動,這樣雖然大大方便了築城的工程進度,但是人工缺少的問題仍無法解決。

 楊運道:“主上,夷州的土著非常多,特別是山林裡有不少茹毛飲血的野人,這些野人經常襲擊我們落單的人群,這給我們築城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冉智懷著無限的憧憬來到了夷州,不可避免遭受了本土土著的襲擊。冉智想了想道:“若要保護營地安全的情況下,我們還能分出多少兵士?”

 楊運道:“現在外圍營壘已經建立起來了,有了那些壕溝和陷井,無論是野獸還是野人,都不能經易摸進來,運從大船拆了十具八牛弩,有了這些八牛弩,即使遇到兩千規模的野人,也沒有能力衝進營地。在保護營壘的情況下,我們還能分出最多兩百人的兵士!”

 冉智道:“我們雖然還有五萬多石糧食,短時間內雖然沒有糧食問題,可是坐吃山空,終究不是長久之道。智打算讓楊將軍率領一些兵士向四周探索,尋找可以種植糧食的地方,同樣尋找我華夏之民。”

 夷州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礦產資源豐富。隻不過絕大部分地區都被原始森林所覆蓋了。無數土著居民不是生活在森林中,就是生活在山中。無數土著部落,還是相當於原始社會和奴隸製社會的混合體制,盡管這些土著部落佔據著夷州的廣大地區,可是他們的生活,因為生產力太低下的原故,這些土著文明非常低下,生活也非常貧困。

 夷州的土著居民非常的排外,各個部落之間,常常爆發戰爭。當然,戰爭的規模非常的小,但卻極其的殘忍,失敗的一方,往往整個部落的男丁都會被屠滅,而女人則會成為戰利品。這些土著的開化程度很低。

 最初在東吳生活不下去的人漂洋過海來到了夷州,這些移民用他們的雙手和辛勤的勞動,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園。最初的時候,漢人還能夠和土著居民和平的相處。但很快,土著居民們就眼紅漢人們創造的財富。好吃懶做的土著居民,不會想要通過勞動來獲取這些財富,他們選擇了武力掠奪的方式,用殘忍的手段來掠奪漢人的財富。

 在土著們的殺戮之中,漢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盡管他們進行了激烈的反抗,但相比人數眾多的土著,漢人一直處於劣勢。不過,即便如此,一百多年來,漢人們也一直都堅持了下來!

 吳村其實並不是吳國遺民緬懷故國的意思,最初這裡隻是一個吳姓人為主的村落。一百多年前,吳村先祖從泉州渡海出發,抵達這裡。他們發現大肚溪(烏溪)土地肥沃,就開始在大肚溪附近繁育生息。吳村原本靠近中部盆地,村裡人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經過數十年的繁育,吳村的人口大量增加。特別是在三十年前,附近的周村、劉村還有田莊都並入了吳村,這樣讓吳村人口暴漲到了近兩千人口。

 按說兩千人口的村落即使是土著部落也不敢招惹。偏偏吳村自己內部出現了問題。吳村自建村一百多年以來,這個村長的職位都是由吳姓人擔任。但是在十年前最後一任吳姓村長因病去世之後,村長的位子卻沒有傳給村長的兒子,時年八歲的吳去病。而是傳給了村老劉大牛。

 原本這也無可厚非,但是偏偏在劉大牛三年前病重之時,他並沒有把村長之位傳給吳去病,而是傳給了長子劉猛。

 這下,吳村的內部矛盾暴發了,吳村雖然合並了周村、劉村、田莊,人口也將近兩千人了。可是此時吳村的人口,仍以吳姓人居多。整個吳村吳姓人超過了九百人,佔了將近一半。吳去病時年已經十五歲了,在後世這個年齡雖然不大,可是在這個時代男子早已結婚生子了。

 吳病已與劉猛暴發了村長之爭。

 很自然人口不足四百的劉姓人不敵,劉猛被驅逐了吳村。可是不甘心失敗的劉猛卻踏上了一條不歸之路。劉猛被驅吳村之後,他投奔了阿裡卡該部落。阿裡卡該部落是一個母系社會制度的部落,女子撐權。劉猛高大威武,而且知書達理,顯得文質彬彬。依靠不俗的賣相,劉猛嫁給了阿裡卡該部的族長三姑。

 時過一年以後,三姑因難產留下了病根,不能主持族務,部落中的事務慢慢到了劉猛手中,劉猛就來了一個挾三姑以令諸候。就這樣,阿裡卡該部落與吳村的戰爭暴發了。原本和睦相處的吳村遭受了重大的損失。好在吳去病也不是廢物,經過初期的慌亂,吳村組織青壯反擊阿裡卡該部落。吳病已又許以重利,邀請周圍姻親村落相助,反而擊退了阿裡卡該部落的進攻。

 劉猛經過初期失利,同樣不甘心失敗,又聯合了其他幾個部落圍攻吳村,然後分劃拉攏吳村的姻親村落,讓他們坐壁上觀。就這樣,吳村勝少敗多,在損失大量青壯之後,不得不舉族北遷。

 吳村一步一步北遷,而劉猛則率領阿裡卡該部落步步緊逼。這場已經暴發了三年的戰爭,已經造成了重大的傷亡。而吳村人口也有最初的兩千人減少到了不足八百人。這其中老弱過半。按說吳村逃了,阿裡卡該部獲得了吳村人開發出來的熟田,獲得了吳村的大量財富,應該感覺到了滿足。可是劉猛深知打虎不死深受其害的道理,繼續鼓動著阿裡卡該部的人進攻吳村。

 如今的吳村已經遷到了馬陵坑溪附近,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吳村是他們的落腳點。外圍用木樁圍成的圍欄, 即可以阻擋野獸,也可以充當防禦功能。

 這天,天剛剛蒙蒙亮,吳村就響起了急促的銅鑼聲。原來阿裡卡該部的人已經找到了吳村的新定居點。無數土著滿臉貪婪的望著這個驚慌不已的村落。經過三年多的戰爭,盡管部落中有大量的人戰死,可是他們的收獲還是巨大的。特別是吳村人創造了百年的財富大量落進了這些人的口袋中。

 劉猛用勝利和財富激烈了阿裡卡該部落,這些償到了搶劫甜頭的阿裡卡該部落勇士們,已經喜歡上了這種生活。即使在攻打吳村的過程中,阿裡卡該部也大相消滅了其他幾個漢人村落,他們把漢人男子全部殺死,隻留下婦人和財富。暴力搶劫就像上癮的毒藥,隻要償過之後,再想戒掉就難了。

 “村長,又是阿裡卡該部的這幫畜生。”說話的年輕人原本是吳村姻親張莊的村民。而這個青年張志強,也是吳去病的小舅子。可是張村村民在劉猛的拉攏之下,背叛了吳村,雖然沒有對吳村發起攻擊,可是他們卻對阿裡卡該部和吳村戰鬥中選擇了中立。誰知道劉猛在打敗了吳村之後,又把矛頭對準了張氏族人。

 PS:最近風聲不對,各位默默看書,不要激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