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魏武神》第三百五十五章以工代貸
第355章以工代貸

 謝安故意裝成害怕的樣子,又是打拱又是作揖,戰戰兢兢的道:“這位差爺,有何貴乾?”

 衙役平常接觸的都是三教九流,依靠的就是察言觀色,雖然謝安穿著破舊的衣服,打得得非常落魄,可是衙役馬上就看出謝安的不同,他上前道:“你是士人?”

 謝安裝作誠惶誠恐的樣子道:“是!”

 “很好!”衙役接著道:“你跟著我來吧,隻要有手有腳,在咱們魏國都會有飯吃,餓不著。我們魏國什麽都不缺少,就是缺人。特別是士人更少。如果你學問好,我們歷城縣衙還缺少一個書吏,每月兩石米,雖然不多,夠養家了!”

 衙役似乎非常健談,喋喋不休的道:“如果不想乾書吏,縣學還需要一名學正。你可以去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謝安非常驚訝:“歷城有書院??”

 “不光我們歷城有!”衙役自豪的道:“其實咱們魏國隻要超過萬人的縣,就必須建立至少一所書院。品性好的良家子弟,還有烈士、軍屬子女或者孤兒,都可以免費入學。而且陛下還從專門撥款,給學生們吃好的穿好的。”

 “居然有這事?”謝安感覺不思議。必竟在這個時代,書院都是掌握在各個家族中,每一個士族都有族學,專門培養自己族中的子弟。雖然東晉也有國子監,不過這些國子監都是各個州郡舉薦的青年才俊。他們不教基礎課程,隻是象征性的教一點東西。

 可是魏國居然如此大的魄力?以冀州為例,整個冀州差不多有一百零二個縣,青州六十五縣,兗州七十八縣,豫州九十八縣,司州則是一百零五個縣,並州九十一縣,還有魏國佔據的幽州十七縣。五百多個縣,五百多所書院。

 謝安打理謝氏的族學,非常清楚一所書院一年要花費多少錢。

 恐怕這五百多所書院下來,養活二十萬大軍都綽綽有余了。

 這一刻,謝安才明白,冉閔的野心真的不小。

 在南北朝時候,門閥政治已經走向成熟,如果冒然推行科舉,必然會徹底得罪士族門閥。

 這些士族門閥的力量,在這個時代是最強大。

 可以說陳郡謝氏和琅琊王氏就把一個一窮二白的司馬睿推向帝位,並且坐穩江山。足可見門閥的力量。同樣還有一個明顯的例子,那就是隋朝的楊廣。

 其實我們現在看楊廣的生平,就可以發現楊廣其實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是他率軍完成隋朝的統一,遷都洛陽以弱關隴士族,開挖京杭大運河,以溝通南北。

 開發西域絲綢之路,以富國,並且完成開疆裂土的天朝體系。首創科舉,舉辦教育。可是歷史卻給我們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隋朝在楊廣手中完了。

 其實事實絕對不像歷史寫的那樣,楊廣是一個荒淫無度的昏君。如果真荒淫無度,楊廣在他在帝位上之後,就不會隻有區區三個兒子,可是李二卻有一百多個子女。有句話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成王敗寇而已。

 作為一顆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知識的冉明,當然明白,楊廣其實就是觸動了士族門閥的利益,而士族門閥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認為楊廣無法滿足他們的利益,就把楊廣推翻了。

 為了避免這個時代士族門閥對魏國的反撲冉明向冉閔獻計,用皇帝的“仁”作為煙幕,對士族門閥進行欺騙。

 魏國在各地開辦學校,立的名目就是培養活烈士、軍屬子女,人家大魏軍將士為了建立浴血奮戰,大部分都犧牲了,為了表示冉閔體恤將士,國家出錢培養他們的子女,有何不可?

 士族如果反對,不僅會讓二十余萬既得利益的魏國軍隊整體寒心,甚至會忠實的站在冉閔身邊。

 此時,誰都明白冉閔的軍事上的造詣,想在軍事把他打敗,這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冉明此計不僅讓冉閔可以順利的為科舉制度培養良好的生存土壤,還可以得到魏國軍隊將士的忠心擁護,因為他們也想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出人頭地。

 至於那些因為戰爭的孤兒,士族就更沒有反駁的理由了,他們張口陛下要做聖君、要做仁君,現在冉閔不僅做了,而且做得更好。

 讓全天下的士族無話可說。這是他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冉閔釋放的這些煙幕可以說成功的欺騙了魏國所有的士族門閥,可是卻被謝安一眼就看破了他的真正用心。

 這是冉閔要削弱士族門閥的前奏。

 無論魏軍烈士子女,還是將士子女,還有孤兒,他們都是弱勢群體,平時受夠了世態炎涼,可是作為一個人,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壞。他們還是有能力分辨出來的,冉閔的此舉,不僅免除了他們顛沛流離的坎坷命運,而且給了他們繼續人生的希望和光明。

 謝安可以想象,冉閔在不久將來就會得到大批文武全才,這些人才都將成為冉氏魏國的最堅實擁護者,哪怕全天下都會反魏國,反冉閔,而他們卻不會。

 一旦讓這些人才成長起來,冉閔的地位將沒有人可以動搖。哪怕是全天下的士族聯合起來,他們也無法危險冉閔了。

 士族在封建時代可以地位超然,就連皇帝無法針對他們,打壓都是有限度,因為害怕他們動搖統治。

 打天下需要強悍的兵馬,可是治理天下卻需要人才。而人才在科舉制度沒有推廣之前,超過九成出自各大門閥。你總不能讓他們目不識丁的大老粗們,上馬打仗,下馬管民吧?如果真是這樣,肯定會出大亂子。可是現在冉閔的這道政策如果順利實施,將來士族就失去了威懾皇帝的根本力量。

 謝安想著這些事情,心裡充滿憂慮。作為一名士族家族的領袖人物,謝安為自己陳郡謝氏的前程堪憂,他甚至還在忐忑,自己北上魏國,到底是對,還是錯?

 顯然那個衙役是一個大條的人,他根本沒有發現謝安的奇異表現,還是在那裡賣弄著他的口才。

 “我們大魏,和你們晉國絕對不一樣。”衙役眉飛色舞的道:“如果你會種地,隻要肯下力氣,絕對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現在我們魏國荒地非常多,在五年之內,隻要你先向官府報備,就可以申請一塊無主的荒地進行開墾,你一家有三口成丁,就可以申請開墾一百畝地,隻要前三年免稅,五年內稅半,耕種二十年,此地的土地使用權就歸個人所有,可以傳家,也可以出租,但是禁止買賣。”

 謝安心中一種,暗付道:“這道政策不錯,對流已絕對擁有吸引力。”不過謝安隨即也想到了其中的困難,他問道:“可是大多數流民早已破家,身無長物,如何購買種子?耕具?還有牛?”

 衙役道:“先生實在是多慮了,我們尊敬的皇帝陛下早就想到這一點了,你們如果什麽都沒有,沒有關系,可以向官府或華夏商盟申請借貸。借華夏商盟的貸,有一條附加條件,就是糧食收獲以後,必須以市場以下的價格賣給他們。以低於市場價格一成半的優惠,可以申請他們的免息借貸。當然如果認為不劃算,可以以年息一分的利息,以市場價格賣給他們。”

 謝安點了點頭,這個華夏商盟的心倒不算太黑,無論采取哪一個方式,其實農民都很合得來。謝安又問道:“那如果向官府借貸呢?”

 衙役道:“官府的利息要高點,年息一分五厘,有五年償還,有十年、也有二十年償還。”

 “一分五厘的利息?”謝安不可思議的道:“怎麽會這麽低啊?”

 也難怪謝安會奇怪,在士族門閥中,財富收入主要有三項,那就是田租,商鋪和放貸。這個時候的利息非常高, 即使謝氏比較仁義,他們放出的貸利息也在年息三分左右,也就是說,借了他們十萬錢,一年之後就必須還十三萬錢,兩年就是十六萬九千錢,都是利滾利的計算。

 衙役道:“我們官府的利息雖然比商盟的略高,不過可以用以工代貸。”

 “哦?”謝安興致勃勃的問道:“什麽是以工代貸?”

 衙役道:“以往每遇到災荒之年,百姓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借債應急,事後由於利息過高,他們沒有償還能力,無數家庭因而家破人亡。陛下深知此理,就命令各地官府在貸記上,必須按照規定來。我們大魏律法規定,任務貸記不得超過年息兩分,違者貸記方家產充公。借貸方可以拒絕償還。百姓如果沒有償還債務的能力,可以在每年修整河渠、道路以及城池修繕時,參加官府的征召,用工錢來償還債務。”

 “這麽說來,你們魏國百姓不用服徭役嗎?”

 衙役道:“這倒不用,我們各地的工程項目,官府不用直接辦理,而是以承包的方式,承包出去,由各商賈出面辦理。如修路、修城牆,貫通溝渠等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