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魏武神》第一千一百二十章試驗武器
第1120章試驗武器

 冉明在後世大致看過《日本史》,也曾經以為日本是萬世一系,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可是事實上,隨即來到這個時空,對倭國的深入了解,這才發現,所謂的《日本史》不過是一個神話傳說,所謂的天皇萬世一系,更是無稽之談。

 而且倭國,也並非代表後世的整個日本國。事實上所謂的倭國,僅僅代表刑馬台國一國。而刑馬台國僅僅是九州島東北部的一個小國。後來面對向來不和的狗奴國侵略,刑馬台國女王卑彌呼派遣使者難升米朝見魏帝曹睿。魏帝賜予卑彌呼以刻有“親魏倭王”的紫綬金印一枚,包括銅鏡百枚在內的禮物若乾。並且派遣調解刑馬台國與狗奴國的矛盾,然而狗奴國卻根本不理會魏國當時的調解,在持續的戰爭中,卑彌呼(日本國天照大嬸)去世,後來刑馬台國又立了一個男性國王,然而在對狗奴國的戰爭中,刑馬台國非常不利,後來又改立“臺與”為刑馬台國第三任國王,臺與遣使到東晉尋求幫助,在這個時代,東晉原本就自身難保,根本不可能介入刑馬台國與狗奴國的戰爭,眼看得不到晉國的支持,刑馬台國也漸漸與晉國失去聯系,同時刑馬台國也失去了中國古代文獻記載。

 無論日本歷史中記載多麽光鮮,但是卻無法抹殺一個事實,所謂的刑馬台女國和狗奴國其實都是原始社會末期的一種社會形態,所謂的兩國戰爭,其實激烈程度甚至就算是中原兩姓宗族之間的戰爭。刑馬台國與狗奴國打了一百六七十年的時間,誰也沒有滅掉誰,至於戰爭中死亡人數,更是一個笑話。打了一百六七十年的戰爭,雙方戰死人數不過各上萬人,平均每年不足百人,甚至三天才死亡一人,這種戰爭規模,恐怕還沒有一個普通的土匪山寨一次打動傷亡的人數。

 在相對封閉的環境內,這讓倭國人非常擅長對寒冷和饑餓的忍耐,況且由於沒有外來侵略,整個倭國四島的生態,似乎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時代,甚至還沒有進入奴隸製時期,至於封建時代,更是遙遙無期。

 對於日本的戰爭,同樣得不到魏國文武百官和軍民的支持,首先是這個時代的魏國人,因為一系列的戰爭勝利,民族自信心非常強大,華夏人骨子裡的謙和和仁慈,根本不會去欺凌弱小,其次是在這個時代,除了冉明,沒有人見過倭人的殘暴和凶殘。甚至冉明在內閣會議上附約提出攻打倭國的意思,內閣大臣皆提出反對。冉明是想建立一個民主內閣,而非皇帝一言堂,所以並沒有強求。

 不過,冉明仍然拋出了倭國有巨大的銀礦的誘餌,用巨大的利益去誘惑內閣發動戰爭。然而,內閣卻提出用外交方式解除這個問題。

 “外交有用嗎?如果外交有用的話,那還要軍隊幹嘛?”雖然冉明有這個不滿,但是仍沒有打消內閣對這件事情的積極態度。不過冉明顯然忽略了這個時代魏國真正的軟實力。

 魏國內閣提出約見刑馬台國大率,在刑馬台國大率是中央一級的官員主要職責就是監察巡視地方的官員。論級別相當於魏國二品大員。此時在魏國常駐尋求魏國幫助的刑馬台國大率名叫熊野。

 魏國不像中國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對於藩國使節都是包吃包住,臨行時還會賞賜大量金銀財寶,熊野在魏國求爺爺告祖宗的尋求幫助,可是魏國上下根本就沒有理會他,如果在魏國待了近三年的熊野不僅花光了積蓄,為了撐起刑馬台國的面子,他不得不讓隨行使團成員在魏國掙錢,武士在街上表演胸口碎大石,本來打算送給皇帝的二十名刑馬台國美女,除了留給冉明的四人閑著,其他人都去坐台接客,總算沒有讓刑馬台國使團餓死在鄴城。

 得知魏國鴻鵠寺官員召見他,熊野頓時喜出望外。

 “番邦小使參見大人!”

 聽到大人這個稱呼,讓那個鴻鵠寺官員非常錯愕。這個鴻鵠寺官員只是一個從九品的書史署長,算是官員中最不入流的小官,哪怕是縣丞、主薄也比他大。現在他居然被稱熊野為大人。要知道大人這個詞語在古代泛指王公貴族和父母,只有清朝以後才泛指官員,稱某某大人(大部分影視劇中都犯了一個習慣性的錯誤,這大人,那個大人。其實都是扯蛋了。)

 “大人在下是實在愧不敢當啊!在下乃是書史署長,鄙人姓趙,小字清之!”

 “見過趙大人!”熊野仍然沒有更改稱呼。他屈膝躬身態度非常恭敬。

 趙清之道:“熊野大使,某代表大魏鴻鵠寺前來告之閣下,對於刑馬台國與狗奴國的衝突,卻是不可調和的,但是刑馬台國要想獲得魏國的支持,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

 熊野道:“不知趙大人所指的誠意是什麽?但凡小國可以做到的,必定會盡力施為!”

 趙清之道:“刑馬台國宿敵狗奴國是擺明了態度不會接受魏國調解矛盾,那麽要想解決刑馬台國與狗奴國的爭端,唯有魏國正式介入戰爭。魏國不會輕易發動對於其他國家的戰爭,如果刑馬台國正式成為魏國的藩屬國,那麽我們魏國就有理由有原則介入刑馬台國與狗奴國國的戰爭中去。”

 魏國的藩屬國與華夏歷朝歷代的藩屬國並不一樣,華夏歷朝歷代的藩屬國其實就是一個名義上的藩屬國。而魏國的藩屬國則是有一定代價的,首先魏國會在藩屬國進行駐軍,名曰保護藩屬國。其次是在藩屬國保留魏國租界,魏國擁有藩屬國所有資源開發權和使用權,內政和軍事、經濟以及外交,必須接受魏國的指導,文化必須向魏國學習。

 魏國目前保留的藩屬國其次並不多,除了普利王國和潘迪亞王國之外,像華夏傳統的高句麗、扶余、新羅、百濟都已經成為歷史了。這些國家和地盤都成了魏國固有領土的一部分,統一劃歸安東督護府管轄之下。

 只要成為魏國藩屬國,事實上這些藩屬國就失去了獨立和自主的權力,當然好處不是沒有,至少魏國會保證藩屬國王室的絕對統治權,一旦國內有權臣造反或農民起義,有魏國負責幫助鎮壓和保證王室的繼位的合法性問題。

 刑馬台國使節大率熊野僅僅考慮片刻就決定了刑馬台國的命運,同意成為魏國的第三個藩屬國,把石見銀山、生野銀山、鳴海金山、大森銀山、東山梨郡的黑川金山、西八代郡的中山金山,黑桂山、保山、雨畑山等等則成統一被魏國談判了下來,用八百萬石大米和兩萬套淘汰下來的魏國製式舊甲胄和舊兵刃,換過來了五十年的開采權。

 鴻鵠寺居然真的把冉明想要的那些金銀礦山資源談判了下來,這著實出乎了冉明的意料。冉明此時根本沒有意識到,魏國這兩個字對於小國國王的誘惑力是多麽的大。

 藩國國王之子以及藩國大臣官員的子弟,都有機會到魏國留學或獲得居住權,成為魏國人,是他們一輩子奮鬥的目標。在冉明看來,魏國百姓事實上此時的生活條件還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可是那些藩國卻不這麽想,他們感覺,魏國人都生活在天堂裡。

 沒有錯,就在在天堂裡。

 因為魏國這裡沒有饑餓、貧窮和寒冷,無論收成如何,魏國都會保證魏國百姓有足夠多的糧食可以果腹,有足夠多的衣服禦寒。還有魏國的各種福利保障法律也都開始陸續出台經過三次修正的《殘疾保護法》與四七九八年七月一日正式開始執行。在魏國《殘疾保護法》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殘疾人,不得迫害殘疾人,一旦針對迫害殘疾人,將從嚴從重處罰。

 雖然成為魏國藩國,會讓藩國國王和大臣失去部分權利,但是魏國也不是吃獨食,而是出讓部分權力。在藩國中央、州、郡、縣四級官員中,魏國執行的是四三二一政策。所謂的四三二一政策,就是明確規定,藩國中央一級官員中,魏國官員必須佔到四成比例,州刺史一級則要佔到三成,而太守則需要佔到兩成,至於縣則只需要佔到不低於一成比例既可。

 就像魏國的普利王國,其國同樣設立了內閣和魏國同行的十七部,在內閣七相中,財相、陸相和工相則是魏國官員出任,十七部尚書中,也有商貿部、財政部、工業部、吏部、兵部、刑部、禮部等七部是魏國官員。雖然魏國官員佔據了部分位置,但是仍有不少位置是留給普利王國的泰米爾人的,特別是在縣一級方面,普利王國一百八七縣,只有二十個縣令是魏國官員,這樣卻可以大大顧及了泰米爾人的感情。

 現在,倭國根本不需要考慮那麽多,因為有普利王國和潘迪亞王國的例子在那裡擺著,魏國會把全國工礦資源類收益的兩成交給普利王國皇室,短短時間內普利王國的繁卡梅塔家庭成了普利王國的首富。

 做一個獨立的小國王,那樣朝不保夕,遠遠沒有做一個由魏國保護的藩國國王來得實惠。至於國家和民族利益,在這個時代,有完整民族和國家意識的人根本就不多。

 高效率是魏國的朝廷的特點,就在四七九九年三月底魏國完成了對刑馬台國的談判,刑馬台國改名為倭國,成為魏國第三個藩國。

 這個駐倭軍隊正式稱為瀛洲軍,瀛洲軍統兵將軍是冉明的五徒弟祖彥。瀛洲軍下轄第六十六團、第一三二團和第一九七團共三個步兵團,騎七十四團、騎二十五團共兩個騎兵團,外加軍直屬炮團、直屬騎兵偵察營和直屬工兵營和輜重團,瀛洲軍共有七團二十五個營全軍兵源兩萬四千三百八十三人。

 用兩不足三萬人去實施佔領整個瀛洲,在內閣首相看來這點兵力實在太少了。可是王簡卻不知道這支瀛洲軍卻是冉明純火器部隊,這個軍共擁有兩萬零九十八支九八式步槍,五十四門七十五毫米山炮。

 在冉明原來的設計中,魏國的火炮發展應該遵循著歷史發展趨勢,從最初的原始火炮到佛郎機火炮,紅夷大炮慢慢發展。可是隨著步槍和子彈發明,其實製約著火炮發展的瓶頸已經消失了。製造原始前裝火炮,主要是因為鐵質量太差,薄薄的炮管管壁,無法承受強大的膛壓。可是魏國目前的鋼鐵技術越來越成熟,鋼鐵質量也越來越好,冉明發現魏國已經具備了鑄造後世榴彈炮炮管的能力。

 冉明拿出了後世非常著名的德國克虜伯七十五毫米山炮的設計方案, 不過因為技術問題,魏國的七十五毫米山炮,重量要比克虜伯原炮要重。魏國生產的七十五毫米山炮全重五百四十公斤,比原炮重了一百四十公斤,射程最遠有三千五百米,比原炮近了八百米,不過其他參數都要原炮差別不太大。

 別看在後世,七十五毫米山炮算是炮兵大家庭中的小弟,在這個時代,無疑算是核武器級別的武器了。山炮可以有最遠三千五百米的射程,最佳射程是八百至兩千四百米,最近射程為四百米,可以說火炮讓魏國在遠程壓製方面佔據絕對的優勢。

 魏國已經開始陸續換裝熱武器,只不過,如今的魏國步槍和山炮,都沒有經過戰爭的檢驗,而瀛洲則是檢驗魏國熱兵器的理想場所。

 盡管冉明對九八式步槍和七五山炮,還不夠滿意,但是冉明還是進行換裝了,倭人的戰鬥力本來就和魏軍差了一截,現在的那些所謂狗奴國部隊,比起土著軍隊來,自然算得上凶悍,不過和魏國從前相比當然是不堪了,冉明想用倭人去檢驗魏國熱兵器的成果,同時讓技師在戰場上,觀察熱武器的缺點,進行改正。同時也想用倭人來錘煉一下這支熱武器部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