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武神》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征服從文化開始
第1139章征服從文化開始

 冉明又道:“朕剛剛還和你說了商帝國滅亡的原因,其實有一點,朕沒有告訴你。商亡的原因,也有奪嫡的成分。商帝乙,有三子,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帝辛也。長子微子啟與中衍,都是妾生,故帝乙傳位於幼嫡子受德。帝辛繼位,微子啟不甘心失敗,於是便太師箕子、少師比乾等一批大臣反對帝辛。其實這個微子啟非常壞,是一個大漢奸,為了爭奪帝位,他與商國敵寇周國結盟,充當內應。事實上帝辛當時也查覺到了太師和少師是他改革商帝國的最大的阻力,而且還是政敵微子啟的死黨,於是兩年後拘禁了箕子,比乾又老死了,結果帝辛以為微子啟左膀右臂盡失,不足為慮。熟不知,帝辛只知道微子啟是他的政敵,庶兄,卻不知道微子啟卻裡通敵國。這個微子啟不僅向周國請來兵馬,趁虛攻打殷都,而且還利用其商國王室血脈的身份策反了帝辛匆忙組織的十七萬奴隸大軍。結果殷商一戰而亡。”

 “你和冉智一樣,身上流著父皇的血,在天下臣民眼中,你與朕之爭,只是同室操戈。他們感恩父皇活命再造之恩,不會反冉氏,但是他們卻不在乎冉氏之中,誰主江山。”冉明沉聲道:“冉智如果不姓冉,你以為他可以組織十數萬大軍深入魏境千裡之地嗎?你真以為我和父皇用了十數年的時間恢復漢家血性,動員全民皆兵是擺設嗎?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大魏如今六百四十四萬余戶,近三千萬人口,全國在民間擁有多少兵器嗎?你肯定不知道,但是朕可以告訴你,馬公弩在民間的數量是三百四十萬具,隱藏在民間的弩箭,超過六千九百萬隻以上。隱藏在民間的橫刀不下六百萬柄,盾牌超過一百二十萬,至於長槍、戈矛也不下百萬隻以上。即使朕不作全民動員,僅僅民間自發組織的抵抗,就可以將十數萬,甚至數十萬軍隊用人海淹沒。”

 更何況冉明把魏國打造成了工業帝國,在工業帝國時代的動員能力,超過了農業時代百倍不止。魏國擁有超過四個州人口超過二百萬的大州,其中都是位於鄴城東方,像冀州、青州、徐州和豫州,如今青州人口最多,達到四百三十萬人口,佔了魏國總人口兩千七百八十萬人口的每分之十五。青州不僅人口多,而且擁有的青壯工人人口更多,所有在冊的工匠加起了超過了一百五十余萬人。這一百五十萬工人,甚至可以在半個月時間內完成集結,拿起武器野戰肯定不行,如果守城作戰,他們邊打邊訓練,短短兩到三個月的時間內就可以轉化為百萬大軍。

 更何況,魏國又不是完全禁止奴隸加入魏國國籍。奴隸表現好了,可以轉化為歸化籍,然後再轉夷籍,最後轉成國籍。當然這個時間跨度非常大,幾乎需要一兩代人才能順利拿到魏國的國籍。不過,當遇到奴隸做出重大貢獻時,可以縮短這個考查期,甚至可以直接跳躍夷籍五至十年的考查期,直接轉為國籍。現在魏國那些有上進心的奴隸,非常期盼有奴隸造反,他們幫助魏國朝廷平定奴隸叛亂,會得到功勞,用首級獲得減免一年或幾個月不等的考查期。如果為魏國征戰至死,他們的後代也以蔭封一人加入魏國國籍。冉明制定的這一系列政策,不僅不會讓奴隸大軍成為魏國的負擔,內部不安全因素,反而可以讓奴隸成為魏國巨大的助力。

 當然,冉明可不是不知道。後世法國外籍兵團,法國外籍兵團組建後先後參加了墨西哥遠征(法國武裝干涉墨西哥)、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之後的阿爾及利亞戰爭、剛果戰爭、波黑戰爭、海灣戰爭等。除戰爭活動外,緬甸的維和援助活動、海地的鎮壓暴動、印度洋地震的災害援助也可以見到法國外籍軍團的身影。在這一系列的戰爭中,法國外籍兵團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可是法國外籍兵團卻一直不愁兵源,對於這些外籍兵團的士兵來說,一張法國國籍,值得他們拿命用去換。在這個時代,魏國國籍可比什麽美國綠卡含金量高得多了。至少魏國不會吸引投資移民,隻接受技術、科研領域的專家移民。

 冉裕驚訝不已,“皇兄你是在糊弄我的吧。”

 “都這時候了,朕還有必要糊弄你嗎?”冉明道:“你在修武候府住了兩年時間,外面那些人為了營救你出去,派出了多達七十九次營救行動,參與行動的成員加在一起多達三千余人。你也老大不小了,你可以好好想想,他們這麽拚命救你出去,是因為好心嗎?還是因為對於忠心耿耿?朕可以毫不誇張的告訴你,他們才是真正想拿你當棋子的人,他們打算把你當成一面旗子,反抗朕暴政的旗幟,號召天下人皆反朕!”

 冉裕翻了翻白眼,道:“皇兄我只是笨點,並不是傻,他們狼子野心我會看不出來嗎?或許一天兩天我看不出來,時間長了我會看出來的!”

 “你看出來又有怎麽樣,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時候,你只能任他們擺布。”冉明道:“當初冉智叛亂,還你叛亂,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支持你們?真以為這個江山教給你和冉智治理,會比朕出色?其實道理很簡單,並不是因為你們比我強,而是他們太恨我了,支持你們,成功了就是意外之喜,不成功,反正死的是我們兄弟,又不是他們,他們也只不過是損失一點錢財而已,對於他們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這些士族都有著非常雄厚實力,他們是有著很深的底蘊,有些家族甚至是從漢朝遺留下來的。這是我們冉氏無法擁有的,我們冉氏對外宣稱,我們是十哲冉子的後人,事實上我們就是一個普通的低階將門而已。而且,自古以來,但凡變法者,成功的不少,但是往往法是存留了下來,而人多半都沒有好下場。朕是魏國變法第一人,朕動了他們的奶酪,他們肯定是想除朕而後快。朕其實不怕死,死對朕來說,不過是一場旅程,但是朕從父皇手中接過冉氏江山,一旦讓朕扛起這份責任,那朕就很難卸下來,朕每天都會過的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民富則國富,民強則國強,皇帝再強,宰相再強,那都不過是海市蜃樓,很有可能在一夕之間崩塌下來,唯有百姓強,這個國家才能做到真正的戰無不勝。這是朕的使命,也是朕的責任。”

 “朕就是要努力,讓百姓恢復漢家血性,提高我大魏每一個百姓的素養,讓他們學會思考,小到自己的未來,大到國家的未來,其實朕不反對儒家,特別是其中的禮、仁、孝、廉、恥,這是一個良民具備的基本素養,朕反對的是愚忠、愚孝、愚仁,總結起來就是愚民,愚民不是指讀書的多少,而是指他們的思想,他們不會思考,往往聽風就是雨,這樣的百姓雖然會利用統治,卻會讓百姓變成溫順的綿羊。一旦江河突變,他們就是待宰割的牛羊。一旦又一次五胡亂華再起,我們華夏就會血流成河,白骨累累,赤地千裡。”冉明指著冉裕道:“朕身上的責任,朕會挑起來,而你身上的責任,也不能放下,朕現在在走獨木橋,一著不慎,就會跌入萬劫不複之地。四弟,你就要肩負起冉氏和華夏民族的重任。”

 冉裕道:“臣弟錯了太久,絕對不會讓皇兄再次失望,臣弟一定會大魏守好扶桑大陸,世代為大魏藩國,只要冉氏不絕,扶桑大陸就換不了顏色!”

 “不是藩國,而是大魏聯邦帝國的第一個聯邦成員國!”冉明笑道:“這是朕新想到的一個政治體系,希望可以用這一套體系,打開世界之門!”

 因為,其實冉裕也知道冉明可以控制夏、商、周三國的時間不會太長,畢竟所謂的忠誠,只是拉攏的籌碼不夠,一旦冉裕和冉操、冉睿可以出超過冉明的籌碼,那麽無論是派往扶桑大陸的軍隊還是官員,都會改換門庭。扶桑大陸孤懸海外,一來一回,即使在順風的情況下,也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偏偏在這個時代,帆船的自製力非常有限,只要守住航線上的要道火奴魯魯,就可以斷絕扶桑大陸與魏國的往來。

 而且扶桑大陸遠離中原,而且民族成分複雜,習俗複雜,施國政策和方針,肯定不可能照搬魏國,需要實施特色地方自治。或許將來夏國、商國、周國,因為他們與冉明是親兄弟,不會背叛魏國,可是他們的後世子孫呢?他們會慢慢與冉明血緣漸遠,漸漸沒有親密感。一旦利益不合,就會分道揚鑣,或者刀兵相向。

 冉明仔細想來,采取後世聯邦共和製,或許是魏國唯一稱霸世界的方式。首先在這個時期,對於小民族和國家,可以采取直接吞並的方式,可是對於大國或超級大國,就不能采取征服的方式了。比如笈多帝國擁有三千多萬人口,羅馬帝國更加恐懼,僅意大利地區就擁有兩千萬人口,而被羅馬帝國征服的希臘也有八百多萬人口,再加上小亞細亞、敘利亞和亞美尼亞擁有一千一百二十余萬人口,整個東、西羅馬帝國加在一起,人口接受五千萬人。差不多是魏國的兩倍。即使薩珊帝國人口少點,也擁有八百四十萬人口左右。

 要征服一個國家,特別是有著自己傳統文化和風俗的超級帝國,光一仗兩仗解決不了問題。即使消滅了這個國家的主要軍隊,可是當地的百姓還是會反抗,不停的反抗,魏國對付遊擊戰其實也不可能有效的對付手段。一旦強弱對換下來,魏國征服的成本就非常高。可是采取聯邦製就不一樣了,聯邦製雖然聯邦政府失去了一定的地方統治權,卻可以更好的節約資金和力量。特別是聯邦製對於中小國家來說,擁有著致命的誘惑力。國家越大,軍事實力越強大,而且抗擊天災風險的能力也越強。魏國如今領土足夠大,足夠多,哪怕根本顆粒無收,也可以通過海外補給,讓百姓有糧可食,有衣可穿。

 至於武裝侵略,那更加可笑了。從魏國西方的楚州抵達庭州,足足五六千裡地,在這個時代,軍隊行軍差不多需要半年多的時間,如果是攻擊前進,沒有數年功夫,肯定做不到。 而魏國即使一線軍隊全部打光了,也可以利用其龐大的人力資源,組織起足夠多的第二階梯軍隊進行抵抗。

 其實,像對於笈多帝國這麽一個龐大的帝國,擁有三十多個邦國,魏國可以通過吸納其邦國的方式,慢慢削弱笈多帝國的實力。像羅馬帝國、薩珊帝國,笈多帝國,就可以慢慢被分割,形成一個一個的大魏聯邦成員國。

 武力征服世界,那只是一時,版圖再大,若是不能有效控制,還不如不要,否則反而會令大魏首尾難顧,他們遲早還是會獨立的,因為民族的力量是深不見底的,海納百川,用經濟、文化、制度去實現統一,這才是王道。

 所謂的向心力,其實就是兼顧各方的利益。

 黃帝紀元四七九九年九月,大魏聯邦帝國正式工成立。第一批聯邦成員包括魏國、夏國、商國和周國,共四國。

 十月,扶桑大陸代表團聯合大魏聯邦成員國夏國、商國、周國三國魏國派遣官一千余人,兩萬余匠人和技術工人,魏國皇家派遣軍共五萬余人,分別乘坐大小戰船六百余艘,船隊綿延數十裡,踏上了扶桑大陸的征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