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魏武神》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病倒了
第1097章病倒了

 慕容恪死了,對於慕容垂而言,他也等於一半靈魂丟了。渾渾噩噩的慕容垂在仆人的幫助下,換了孝服。

 當夜身在皇宮的冉明就接到了慕容府邸上的喪報。大臣任上喪亡,慕容恪也算是戶部侍郎,朝廷正三品大官。內閣需要報春皇帝。朝廷有朝廷的規矩,也有一套完整的處理流程。冉明批複“讓禮部先上一份章程!”

 很快禮部把慕容恪封賞的格調給定了下來。“慕容恪身死許國,應該追封為戶部尚書。”

 中國政治官場在明宋之前,還是講究君子政治,不算黑帳,不波髒水。人死為大,入土為安。只要不算太劣跡斑斑的大臣,都會按照定例,晉升一級,享受高一規格的葬禮。慕容恪是戶部侍郎,這是正三品的官職,如果晉升一級,就是二品。二品官員享受國公喪葬標準。在整個封建社會,墳墓等級分明,官爵越高,墓地越大,墳頭越高。如果把慕容恪以戶部侍郎的標準喪葬,他隻可以保留七十方墓地,墓高十四尺(約為三米二九)可是如果以戶尚書恩賜喪葬,慕容恪就可以建八十方步的墓地,墓高十六尺(三米七六)。

 冉明隨即同意,對於慕容恪的諡號,冉明也沒有小氣,非常大放給他上了一個文康。文代表有經緯天地之才,慕容恪雖然才能不俗,說經緯天地也有些過了。康則代表“安樂撫民”,這點還勉強湊合。

 就在慕容恪病亡之後,喪葬期間,慕容垂也丁憂,辭去了禁衛軍第五步兵師少將師長的職務,白身在家。就在慕容恪順利安葬之後,慕容垂開始遣散慕容家族的隱藏勢力,如死士、細作還有暗中資助的幾支馬匪和草原部落。

 已經抵達到長安的王猛,得知慕容垂的舉動後,不由得暗道可惜。

 王猛善相面,雖然他不以此為業,不過他在看人方面也極為準。在他看到慕容垂的時候,發現慕容垂和慕容恪雖為兄弟,性格卻天差地別,慕容垂羈傲不遜,而慕容恪卻謙遜。王猛看出慕容垂早有不臣之心,也在歷史上一樣,王猛給慕容垂挖了一個坑,等著慕容垂跳下去。然而隨著慕容恪病亡,慕容垂幡然醒悟,懸崖勒馬,讓王猛感覺一拳打在棉花上,鬱悶得要吐血。

 雖然王猛感覺可惜,也沒有太過在意。平定慕容垂之亂,對於王猛而言,只是錦上添花,有沒有,都不會影響他的戰略計劃。當然,無論冉明和王猛,他們都認為魏國已經渡過了最危險的時刻,此時魏國不是一兩次叛亂就可以撼動得了。

 在歷史上,唐朝對外戰爭也不是百戰百勝,被人家吊打的時候也有,特別是吐蕃,在大倫噶爾欽陵率領下,整整壓著了二三十年。大非川一戰,噶爾欽陵大敗薛仁貴,唐朝十余萬大全軍覆沒,薛仁貴因此被貶。青海湖之戰,噶爾欽陵大敗李敬玄與劉審禮,唐朝又是十余萬大軍潰敗,副帥劉審禮還做了俘虜。可是盡管大敗特敗,仍不改唐朝天可汗的威名。因為那個時候,唐朝積攢了足夠強的實力和底蘊。死亡十數萬軍隊,隨時可以再拉起來數十萬軍隊。

 目前,魏國的也是如此。全民尚武好戰,只要是熱血男兒,最喜聞戰鼓聲響。哪怕是尋常捉拿一些悍匪或盜賊,周邊百姓聞訊就會拿著武器,配合官府合圍。

 特別是位於漠南建立的府兵,區區一府府兵,都分布在方圓數百裡的龐大區域內,這點兵力別說是相較較弱的府兵,就是正規軍也無法做到完全防禦。可是在多數時候,一個府斥候小隊就敢追著數千胡騎跑。這當然不是因為這些府兵都是超人,因為胡人都清楚。魏國府兵雖然人少,戰鬥力也不算太強,可是只要攻擊他們,就被視為挑釁魏國,魏國軍隊就會如同蝗蟲過境一樣,鋪天蓋地的橫掃過去。這種報復手段,誰也不敢招惹魏國。

 民強則強,民富則國富,國昌盛則民族昌盛,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更加強。

 冉明的飲食非常簡單,冉明並沒有酒癮,需要的時候可以喝點,並非那種無酒無菜不足以下飯的那種。一碗羊骨頭湯,葷素冷熱四道小菜,別說堂堂帝國皇帝,就是富裕人家這樣的飯菜也有點寒酸。冉明吃得津津有味,卻讓皇后謝道韞微微不高興。

 謝道韞看著已經放過微冷,冉明卻沒有嘗一口的人參燕窩湯.。心中歎了口氣。

 冉明道:“皇后,你怎麽了?飯菜不對口味?”

 謝道韞道:“陛下,從前國庫空虛,您需要節儉,那也沒有什麽。可是現在,我大魏國富民強,何差您這一噸飯食呢?”

 冉明道:“不是朕吃不起山珍海味,也不是朕要做秀,只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個習慣是要不得的。朕作為一國之主,標榜天下,朕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天下效仿,若是皇宮之中,只有朕一人,朕尚可自製。然而朕的皇子們,就沒有那個高的自製力了。從小嬌生慣養、尤其是長於婦人之手的貴族子弟,十有九廢。朕可不希望將來有一天,這個國家和朕的家族,毀在朕自己生養的敗家子手上!”

 說到這裡,謝道韞非常讚許的點點頭,道:“其實有一件事,陛下應該考慮了!”

 “何事?”冉明不解的問道。

 “靜文的婚事啊!”謝道韞道:“如今她已是二九大姑娘了,陛下也不怕她將來嫁不出去?”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靜文雖非朕的親生女兒,但也視為已出。”冉明道:“靜文的婚事,皇后可作主,朕只有一個要求,朕不計較對方是什麽家世,什麽背景,有一點,必須是靜文喜歡的。”

 謝道韞道:“靜文如果喜歡上了一個庶民,陛下也同意?”

 冉明道:“別說是庶民,就是一個乞丐,如果他們兩情相悅,朕也絕不阻撓!不光是靜文、昐兒、昀兒的婚事,也是同樣的原則。”

 謝道韞聽了冉明的話,微微歎息的搖搖頭。謝道韞知道,冉明可絕對不是說著玩的,以冉明的秉性,他還真得做得出來。

 婚姻無論前世還是今生,都講究一個門當戶對。冉明非常清楚,即使是門當戶對,人品也有天差地別,不是所有的高門子弟都是傑出人才,同樣,也不是所有寒門庶子,都是一無是處。在冉明看來,這只要兩個人可以情投意合,就可以結為夫妻。

 謝道韞與冉明結婚之後,還有一條“不成文”的默契,那就是子女教育,主導權雖然在謝道韞之手,但是冉明的意見也絕對不可以忽視。無論是冉昐還是冉昀,他們兩個的文化知識都不是冉明教授的,但是二人和眾皇子一樣,潛意識裡在學習冉明。

 看著謝道韞沉默著,冉明淡淡的道:“朕打算讓昀兒和昐兒去安西歷練兩年!”

 聞言,謝道韞的眼淚不住的流了下來。謝道韞哽咽道:“陛下還沒有拿定注意嗎?”

 冉明道:“手心手背都是肉,朕一時之間難以決斷。去安西歷練兩年,算是最後的考核吧!”

 “皇位只有一個,兩人肯定會有一個失敗者,你打算怎麽做?”謝道韞深知奪嫡的殘酷性,畢竟未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敢保證誰是勝利者。歷朝歷代,奪嫡失敗的下場都非常慘,謝道韞非常擔憂冉昀的下場。

 “虎毒不食子,朕的每一個兒子都不是多余的!”冉明道:“失敗了那就失敗了,朕準其海外建國稱王。”

 “山水迢迢,遠隔萬裡,那豈不是今生難以相見?”謝道韞感覺心裡更苦。

 冉明道:“怎麽會呢?鐵路會越修越遠,火車也會越跑越快。現在我們魏國火車可以一日千裡,即使萬裡,也不過半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打一個來回。將來火車肯定可以提速,別說一日千裡,就是一日兩千裡,三千裡也不是沒有可能。那個時候,距離就真正變近了。別說火車,輪船也是一樣,朕當初從寧遠回來,即使一路滿帆前行,也足足航行了將近兩個月,將來蒸汽機輪船,可以不分晝夜,也可以不用擔憂風向,速度肯定可以更快。”

 有些事情,謝道韞是肯定無法阻止冉明的意志,皇子封王,按製封號可以大略分為以國名為號(即所說的一字王)和以郡縣名為號(即所說的二字王)。一字王為國王及親王,國名基本上來源於春秋時期的國名,一般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接下來是“周、魯、趙、魏、梁、燕、代、韓、宋、吳、越”等一檔次。

 可是冉明偏偏不按製封王,而是改封海外。冉明的用意其實既不是漢朝的實封,也不是明清的虛封。而是把皇子們分封海外,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真正可以作主的國家,國王也不是臣子可以監視的傀儡。

 冉明的終極目標就是打造一個類似大英聯邦帝國的國家,把海外由各個皇子建立的邦國,聯邦的形式,在政治、軍事、財政經濟和文化上做到同進共退。這事實上和中國古代的藩國體系並不衝突。

 當然,現在這個只是冉明初步的想法。準備利用兩年的時間再考核一下冉昐和冉昀,然後大規模分封皇子甚至是冉裕、冉智的後代。事實上冉明也想打造一個類似於大唐天可汗的世界性組織。在這個通訊技術並不發達的時代,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世界性大國是根本不現實的。只能按照各個地區的民族成份,和生活習慣進行分而治之。

 大英聯邦帝國擁有五十二個聯邦國家,總人口十八億人,經濟總量佔據了世界的五分之一。仍是世界超級大國,誰也無法忽視的超級力量。

 對於孩子們的教育,冉明是秉承窮養兒,富養女的宗旨去做的。不要輕易讓男孩子得到他想得到的,這叫鍛煉,得到鍛煉的男孩子,其潛力越來越大。不要輕易讓女孩子失去她將失去的,這叫珍惜,沒有失去的女孩子。其價值越來越高。

 冉明硬壓著太子之位不虛懸,就是給所有的兒子們一個希望,而不是讓他們感覺失去了奮鬥目標和希望。當然,在冉明眼中,他所有的兒子,無論嫡子還是庶子,都是他的兒子,只要能力足夠,就可以承繼他的江山社稷。

 對於冉明獨斷獨行,魏國並朝野內外並沒有什麽微詞。唯有冊立太子方面,傳出不少非議。畢竟一個國家,不能只有皇帝,還要有儲君。萬一皇帝出現意外和變故,也可以按照順位制度,太子登基,而不是要陷入內亂。

 權力這個東西,放下去容易,要想收回來就困難了。內閣首相才是魏國真正的大權在握,無論軍事、民政、再或者經濟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的修建,內閣都有絕對的權力,這可是無冕之王。

 冉明雖然可以依靠他的威望,隨時從內閣把權力拿回來。可是將來新君要想拿回權力,就肯定難了。到時候皇權和相權肯定有一番爭鬥。

 對於魏國這種局面,可以說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冉明這麽做的真正原因就是為了削弱皇權。在層層迷霧的未來,很多人看不到未來的發展趨勢,可是冉明卻可以透過迷霧,清晰的看到遙遠的未來。

 冉昐和冉昀各帶二十名部曲,辭別了家人,開始登上旅程。對於二人而言,這些年的時間,超過一半都在皇宮之外,似乎他們都習慣了這種漂泊的生活。但是這次他們離鄴,對冉昐和冉昀的感覺格外不同,除了心中對家人的牽掛與不舍,還多了對未來的擔憂。

 魏國東宮之位虛懸已久,要說冉昐和冉昀對東宮之位不動心,那絕對是騙人的鬼話。別說別人不相信,恐怕他們自己都不相信。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冉昐和冉昀算是深切的體會到了冉明的真正用意。冉明可不想他和冉閔以及無法血性男兒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國家毀在敗家仔手中。

 一路輕裝西行,在經洛陽過長安之後,終於在陳倉地界,二人趕上了安西大督護王猛一行人。王猛一行的隊伍非常龐大,原本擁有朝廷委派的一百九十三個縣令、以縣丞、主薄外加三十五個郡太守,以及兩州刺史和佐官,整個隊伍足足兩千多名大小官員。光依靠這些官員事實上是無法治理好安西之地的,當然後續會陸續遷移一十九萬府兵和其家眷,動員近百萬人口遷徙,這樣才能真正改變安西的漢胡民族比例,進行教化、同化。

 就在冉昐和冉昀追上王猛率領的安西文官隊伍時,王猛正在拿著冉明寫給安西大將軍劉科的公開信。當年先皇揭師起義,率領華夏熱血男兒打碎了胡人強加給我們的枷鎖, 推翻了欺壓騎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的胡人。我們大魏從無到有,從弱變強,我們大魏忠勇無畏的將士用他們手中的刀槍,為了我們華夏女兒爭取到了我們應有的尊嚴和自由。雖然時隔多年,大魏將士手中的刀槍早已染滿了鮮血,我們雖然匡複了華夏故土,重建了我們的家園。

 有人說,胡害已除,應該到了刀兵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了。可是朕要說,這種想法太天真了,朕不要朕的將士們收回手中的刀槍,朕決定,趁著將士們熱血未冷,用將士們手中刀槍繼續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謀求一個新的世界秩序。

 現在我們鋒利的刀槍無人能擋,大魏軍威赫赫,所向睥睨。雖然魏國的領土已經不算小了,可是朕感覺魏國還不夠大,我們的敵人依然很多。能給子孫掙得億萬家財,卻不留給子孫下家財萬貫。能給子孫留下良田萬傾,絕不留下良田萬畝。只要咱們積攢的家業足夠大,就算將來兒孫中有幾個敗家仔,那也可以多敗幾年。

 每一個人都將生活的更好!每一個人都將享受到新的未來!大魏帝國將成為這個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典范,為了我們共同的幸福生活,請將士們相信朕,相信我們的帝國,我們這一代人浴血奮戰給我們的子孫後代打造一個萬世太平,幸福未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