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魏武神》第一千零八十四章仁義無雙
第1084章仁義無雙

 疤痕老者卻笑道:“嘉賓,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你要學會用天下大勢去看。惜日霸王攻破鹹陽,分封十八路諸候王,號令天下何等意氣風發?然而他自分封諸候王伊始,就給自己埋下了敗亡之根。即使當初沒有漢高祖,亦會有其他人出面反他。原因其實很簡單,自春秋諸候爭霸,天下戰亂,百姓困苦,早已不堪忍受,所以人心思安,都想一統天下,享受萬世太平!今時今日,與當年何等相似?自永嘉喪亂以來,天下經受近六七十年戰亂,民不聊生,早已不堪忍受,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這就是人心!”

 郗超非常遺憾的道:“多麽好的機會啊,多麽巧妙的布置,硬是被那些刁民給破壞了,也幸虧見趁得早,否則我們也不一定逃脫得掉。冉明可比他老子冉閔更難對付?”

 桓溫道:“這件事是我考慮不周了,某煽動白亞栗斯發動叛亂,然而這個蠢貨居然心存幻想。沒有背水一戰的勇氣,如果他當時攻破安民城之後,把城中所有人口全部殺掉,然後劫掠財物,沿鐵路而下,沿途挾裹諸胡奴隸,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像滾雪球一樣發展壯大,進可危脅河內,退可據守上黨。然而這麽好的局勢,居然被這個蠢貨給糟蹋了。真是一群扶不上牆的爛泥,如果他再有勇氣一些,不給魏國反應的時機,不心存被魏國招降的念頭,說不定當時魏國並州早已糜爛了。”

 “明公!”郗超道:“不得不說,魏國人現在非常悍勇,魏國也太強大了,他們強大得讓人窒息。他們四處開戰,但是卻每戰必勝,軍隊越戰越勇,版圖越開越大,長此以往,恐怕冉氏父子或者真的可以做出秦始漢武的功業!”

 桓溫道:“嘉賓,你看到的只是魏國的表面現象,事實上魏國如今絕對不像表面上那麽平靜,我敢斷定魏國將來肯定會發生一場大的動亂,那個時候就是我們的機會!”

 “根據情報,冉昐如今就在南安縣的流民之中,如果我們派出人把南安的流民全部殺光,肯定可以激怒冉明,只要冉明失去理智,倒時候就會失去人心。”

 “你看看,正所謂當局者迷!”桓溫道:“在這個世界上,堡壘都是從內部最容易攻破的,一個死了的冉昐,哪怕讓冉明真的失去理智,盡屠南安之民,那又得如何?到時候冉明可以推得一乾二淨,把動手的人砍了腦袋,從而平息民憤。冉明照樣還是那些愚民愚婦心中的聖君。可是我們把給魏國除去了他們內部最不安穩的根子。說不定冉明做夢都會笑醒的。”

 這個時候郗超突然想起,冉明的長子和次子,都是一樣的出類拔萃,一樣的精明能乾。這樣的兒子有一個就好,如果多了,就會讓老子頭疼。如果是平民之家,這倒是廣大門楣的契機,可是生在帝皇之家,這就是骨肉兄弟相殘的征兆,皇位只有一個,畢竟誰都想做。

 桓溫道:“嘉賓啊,趕緊通知咱們的人,立即停止眼下的動作,把那些不堅定的人,容易出賣咱們的人都處理掉。我們雖然在努力地匿影潛行,終究會留下一些痕跡,最近高原上風起雲湧,高原雖然蠻荒,終究還算是帝皇之基。咱們這次進軍高原,做得聰明一些,可以奪得苻堅小兒的基業。”

 郗超辭別桓溫之後,開始動手向高原轉移。

 成都雖然是桓溫的崛起之地,在這裡有著非常不錯的人心基礎,然而時過境遷,桓溫已經不是從前的蜀王了,他已經是昨日黃花,幾乎沒有人願意提著腦袋跟他幹了。

 桓溫一個人獨坐著,他現在行動不便,腦袋越發越變得靈活了。桓溫有時都在想自己一生做了什麽?當初他曾發出若不能流芳百世,則遺臭萬年。現在他已經再也沒有可能流芳百世了,因為魏國已經把他釘在了恥辱的柱子上,除非他可以滅掉魏國,君臨天下,掌握著史官之筆,肆意的篡改歷史。

 漸漸的他的眼睛變得迷離,又想起了那個我見猶憐的李靜姝。他突然發現自己一生之中最值得驕傲的時光,那就是策馬揚刀入成都,擒獲成漢末代皇帝李勢,將其親眷數十人擒至建康。特別是初見李靜妹,驚為天人。自己青衫飄飄,武功風流,對坐的美人如玉,歌舞翩翩,那是一個怎樣美好的夜晚啊……

 魏國鄴城皇宮,冉明看完情報,心中暗暗驚出一口涼氣。桓溫居然沒死,他居然還在陰謀顛覆這個國家。

 對於冉明來說,他滅亡的國家已經數十了,無論是後來成為簡文帝的司馬昱,或是成為孝武帝的司馬曜,或者是成為後燕武帝的慕容垂,或者是成為西燕開國烈帝的慕容泓,西燕威帝慕容衝。再或者是建立後秦,成為後秦武昭帝的姚萇。再或者是成為前涼重振的張天賜,冉明其實都沒有放在心上。

 因為他們的成功都有非常大的偶然因素,失去原來時空的那個契機,他們也是庸人一個。可是桓溫卻不同,柦溫父早亡,可以說正是因為桓溫,讓龍亢桓氏能與陳郡謝氏分庭抗爭數十年,若非桓溫早死,恐怕桓氏未必會敗給謝安。這可是完全依靠自己一刀一劍殺出來的軍事藩鎮家族。

 雖然在原來的時空裡,氐族苻堅也同樣統一了北方,成為雄霸天下的霸主。他東掃鮮卑,後滅拓跋,威懾諸胡,莫敢不從。好幾個開國割據皇帝都在他麾下為將。只不過苻堅這個時候,已經失去了與自己逐鹿天下的根本。高原雖然易守難攻,卻並非無法攻取。更何況冉明依靠龐大的魏國實力,就要可以把苻堅耗死。

 如果桓溫真正扯旗造反,冉明反而不會擔心,可是最擔心的是,桓溫在魏國內部到處煽風點火,製造動亂。在這個時候,冉明道:“王首相!”

 “臣在!”

 “這件事情,內閣不必處理了!”

 “是臣遵旨!”

 冉明又道:“宣李業!”

 時間不久,皇家特衛已經出現在太武殿內。望著皇家特衛三巨頭李業、杜聰和劉召,冉明道:“皇家特衛立即調撥人手,給朕狠狠地查,從鄴城到成都,從成都到建康、江州、京口,荊州,一個個的給朕查清楚,到底是什麽人還跟桓溫藕斷絲連,居然有這樣的膽子包庇桓溫,但凡與桓溫勾結的家族,一律不論大小,全部抄家,舉族流配碎葉新城,不得回鄉。”

 看到冉明震怒,杜聰、李業和劉召不敢怠慢,他們急忙下去安排得力乾將,去嚴查桓溫余黨。王簡得知桓溫余黨仍在魏國興風作浪,特別是安民縣胡人暴亂,居然是桓溫在後面蠱惑的,也非常憤恨。得知冉明居然繞開內閣,命皇家特衛處置此事,他感覺臉上火辣辣的,像是被甩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王簡作為首相,其實非常擔心冉明意氣用事,如果任由皇家特衛立案處置,那些皇家特衛成員,肯定會小事辦成大事,大事變成禍事,弄不好會有無數人被波及。不過,看著冉明正在氣頭上,他也不敢觸冉明的眉頭,而是憂心忡忡的回到了內閣衙門。

 內閣今日當值的不是別人,正是魏國財相謝安。王簡把此事跟謝安一說,謝安聽聞此事,猛地打了個冷顫,而後腦子嗡嗡作響。耳邊有人急切地道:“謝公,謝公。”謝安竟發現自己喉頭一甜,這呼喚自己的聲音愈來愈遠。

 “快,叫禦醫,叫禦醫來。”內閣裡已是慌亂成了一團,所有人都聞訊而來,好不容易,謝安這才幽幽醒轉,他張開眼睛後的第一句話便是:“千萬不能讓皇家特衛處理桓溫余黨一案!”

 皇家特衛是一個什麽樣子的組織,在魏國沒有人不清楚,皇家特衛的前身,就是冉閔建立的“天聾地啞”和冉明組建的“粘杆處”。這樣一個組織成員,無人不是冉明的狂熱追隨者。一旦冉明放權給皇家特衛,那麽會造成什麽樣的結果,別人不清楚,而謝安卻非常清楚。

 特務組織在中國歷史上,古已有之。史載,中國歷史上有名有姓的特務是夏朝的汝艾和季抒。這兩位被夏王少康派往過、戈兩個方國刺探軍情,為平滅這兩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到了漢朝特務組織就開始形成了詔獄這樣的常設組成,而負責詔諭獄的就叫大誰何。其實漢朝的招獄還只是特務組織的初級階段。到了東漢末年,諸候爭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為了監察百官,布控內外,曹操置校事官職以伺察大臣,開了中國別看生面的特務政治先河。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話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一個新政權的建立往往都會經歷很長的動蕩時期。魏武帝曹操作為一代梟雄,無論身前與身後都是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他求賢若渴,並三下求賢令,為免絕天下英雄之望能容忍劉備等人的反叛。可他同樣也利用特務殺了很多人(當然,這些人都是名士,無名角色殺了也就殺了,沒有人會注意。)像楊修之死這篇文章應該出現在初中語文中(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我們在學這篇課文的時候,都以為楊修是自作聰明,惹怒曹操,才被曹操殺害。然而真正的原因是楊修參與了魏國立儲之爭,是曹植的羽翼。曹植雖然才高八鬥,但是他隻適合當一個才子,當不了帝王。所以曹操殺楊修是因為楊修參與太子之爭。三國名士被曹操殺掉的還有孔融、崔琰、許攸等。

 當然,這樣特務政治的恐怖之處,就是誰也不知道這柄刀會落在誰在頭上。謝安其實也非常清楚,桓溫一生交友廣闊,天下士族門閥,幾乎無不例外,多多少少都有桓溫有些交情,多少都會有書信往來,一旦桓溫余黨這個罪名成立,天知道會有多少人倒霉?況且謝安也知道皇家特衛尤其擅長刑訊逼供,多少鋼筋鐵骨的漢子,在皇家特衛的刑獄之下,無不妥協。而這些士族子弟,怎麽可能經得起嚴刑拷打?一旦進入皇家特衛的招獄,有罪沒罪,都會屈打成招,到時候再胡亂攀咬,恐怕舉國震動了。

 謝安其實也挺恨那些牆頭草,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把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是士族門閥的生存法則,可是他們私底下幫助桓溫,卻給魏國造成了重大的損失。謝安主管財政,特別清楚安民之亂,足足造成了二十余萬金的損失。雖然如今魏國財大氣粗,可是這二十余萬金是原本可以避免的,用這二十萬金就可以多開數十上百所學校,培養數千英才。如果把這二十余萬斤賑災,就可以讓數萬上獲得生機,恢復家園。然而這都已經造成了。

 如果說冉明想在全國范圍內清查桓溫余黨,嚴厲打擊,謝安是舉雙手讚成。可是讓皇家特衛單獨負責,那就萬萬不可以了。

 謝安想起了安民之亂,那些無辜的死難者,那些原本不用死的將士還有幾乎被破壞成廢墟的安民城,想到了許多許多的事,謝安無比痛心地道:“悔不當初,悔不當初啊,早知如此哎!”

 王簡、王寧等內閣大臣們也也沉重的看著謝安,他們都非常清楚,皇家特衛負責詔獄,口子一開,這個事態就嚴重了。這些聞訊而來的內閣大臣也是心亂如麻,現在說什麽都已經遲了,

 如今冉明聖諭已下,金口已開,該怎麽辦呢?

 可是有一個問題需要大家考慮的是,君臣有別。冉明放權給內閣,全國大事小事都讓內閣處理,內閣的權柄非常大,冉明幾乎不會干涉內閣決策。哪怕是西征西域這樣的大事,冉明也是盡可能的說服內閣成員,然後這才制定計劃。冉明把臉已經給了內閣諸公,皇帝給你臉了,你得接著,千萬不能登鼻子上臉。

 此時,王簡道:“謝公,不如我們現在入宮見駕,請陛下收回成命!”

 “不!”謝安搖搖頭道:“此事恐怕不能收回了。”

 讓皇帝收回成命,看似乎事情不大,事實上本質卻不同。在政治場中,這就是內閣在挑釁皇帝的權威。當今天子可不是漢獻帝劉協,也不是東晉的傀儡木偶,這可是手握天下兵馬,擁有著無尚威望的冉明。如果這個事情被傳揚出去,內閣就不用再混了,光口水就能把內閣諸公淹死。百姓不會分什麽是非對錯,他們知道皇帝是好人,反對的皇帝的,肯定都是壞人,都是奸臣。

 經過謝安提醒,王簡長長了歎了口氣。其他內閣大臣也苦喪著臉,一臉無奈。就在這個時候,秘書郎習辟疆道:“其實此事倒也容易解決,只要諸位相公向陛下請旨,懇請三司會審既可!”

 “三司會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審判制度。 “三司”是中國古代三個主要的中央司法機關,源於戰國時期的太尉、司空、司徒三法官,後世也稱三法司。漢代的三法司是廷尉、禦史中丞和司隸校尉;而魏國雖然承襲漢製,但是在名稱上卻已經發現了重大的變化。魏國的三司使是指刑部尚書、禦史大夫和大理寺卿(相當於中國現在的最高法院院長)。如果真是三司會審,那麽內閣至少可以出三名副相參加,那麽就可以避免皇家特衛一家獨大,胡作非為了。內閣諸公一聽這話,眼前陡然一亮。他們其實也不是想不到這一層,有道是關心則亂,當局者迷。

 大理之意:古謂掌刑曰士,又曰理。漢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貴人之牢曰大理之義。大理寺所斷之案,須報刑部審批。決獄之權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時,可上奏聖裁。而禦史大夫則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監督辦安過程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的現象。事實上後世所謂的民主制定,其實都是咱們老祖宗早就玩剩下的。

 當時冉明在氣頭上,當既命令皇家特衛負責嚴查桓溫余黨,可是事後冉明也清醒了過來。如果真給了皇家特衛司法、刑偵、訴訟、審判之權,那麽魏國的皇家特衛就會變成另一個時空的大明錦衣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