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魏武神》第三百二十章破財消災
第320章破財消災

 冉明知道謝安肯定不高興,必竟剛剛傳出他與謝氏定婚,就遇到王凝之派人上家潑糞,這不僅是打冉明的臉,同樣也是不把謝氏放在眼中。

 謝安胸懷寬廣,但是並不軟弱。一個可以在百萬大敵面前談笑風聲的人,豈會害怕王氏?王氏再強,強得過苻堅的百萬大軍嗎?

 謝安指著冉明罵,他是因為他是冉明的長輩,必竟冉明將要是謝安的侄女婿。

 不過,謝安也高明,他在明罵冉明同時,同樣也把王羲之罵進去了,冉明才多大,十六歲而已,他年齡小,不懂事,可是你王逸少難道年齡還小嗎?

 王凝之為何會做出如此卑鄙無恥的事情,還不是你王逸少教有方?

 冉明道:“安石公有命,不敢不從。”

 冉明衝王凝之父子示意了一個經典的割喉禮,用挑釁的眼光,告訴二人,此事還不算完!

 冉明走了,帶著他那三十名鮮血淋漓,卻有殺氣騰騰的麒麟衛。

 冉明一走,眾人感覺心頭猛一輕松,必竟,麒麟衛帶給他們的壓力太大了!

 “安石!”王羲之歎了口氣道:“這事情我是真的不清楚,原本我也想息事寧人,可是那冉家子卻飛揚跋扈,目空一切,根本不把我江東俊傑放在眼中,剛剛上來就砸爛我家匾額,如果我忍氣吞氣,以後琅琊王氏在江東如何服眾?”

 “不過此事還需要解決!”謝安笑道:“你不會讓我在門口站著吃灰吧!”

 王羲之笑道:“安石兄,請!”

 穿過三進院子,謝安跟著王羲之進入書房。

 茶童送上茶水,躬身而去。謝安低頭品茶,絲毫沒有提起剛剛的事情。王羲之也沒有提,二人就這樣默默的喝著茶。

 和謝安比耐心,王羲之顯然差了點,剛剛添了三回水。

 王羲之就坐不住了:“安石,此事如何解決,這冉家子可是讓我王氏顏面掃地啊,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謝安悠悠的歎了口氣,一個字也沒有說,就直接起身拱手道:“逸少,告辭!”

 王羲之疑惑的道:“安石,你這是?”

 謝安道:“城門失火,殃及魚池,我這是趕著回去變賣家產,回東山隱居!”

 “好好的,為何要走?況且這是謝氏祖業,豈是讓人?”王羲之道。

 “不讓人又有什麽辦法?”謝安沒好氣的道:“你逸少要報仇,要引發晉魏之戰,到時建康定然守不住,一旦城破,即使魏軍不縱兵劫掠,難保有混水摸魚之輩,損失慘重,後果不堪設想啊,所以趁早還是賣掉田產,離開這險地為上!”

 王羲之為之一呆,他這才想起,冉明還有一個身份,那是魏國膠東王。

 秦國趁魏國空虛,出兵攻打潼關、函谷關,結果魏國一怒,舉兵一個月就消滅了秦國。

 古來戰爭,都講究師出有名,不管他是和冉明的私仇也好,國家恩怨也罷,隻要冉明被殺,或者受傷,魏軍之中,將近一半都是冉明曾經的部曲。

 這些人或許對冉明不是非常忠心,到時候肯定打著為冉明報仇的旗號,行開疆裂土因功封候之實!

 冉閔的大手筆,一下子封了四千多個關內候,這樣平民出身的魏軍將領,大部分都眼熱不已。況且魏國文官都不是什麽好鳥,他們都是各大士族的留北支成員,多年受氣的小媳婦熬成了婆,他們無時無刻,不想著以庶奪嫡。

 “冉子陽行伍出身,能威懾十余萬驕兵悍將,脾氣自然暴烈。”謝安感歎道:“況且他並不是什麽大度之人,喜歡睚眥必報,逸少,現在最重要的不是你想著如何報復,而是盡量避免與冉明的矛盾無法調和,到時候別人用心的人,如果行栽贓嫁禍,你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王羲之心中開始慌了,魏國的情況他多少了解一些,琅琊王氏留北支成員已經有六人入仕魏國。其中他大伯王衍的孫子王介之已經進入魏國同央,官居虞曹郎中。虞曹掌地圖、山川遠近、園囿田獵、肴膳雜味等事,雖然權力不大,可是卻是天子的近臣。品階也不算低,次九卿之一。

 每個人都有奮鬥的目標,王導輔佐司馬睿建立了東晉,現在琅琊王氏留北支,居然也打起了效仿王導的主意,全力輔佐魏國。除了魏國像聞喜裴氏,也從最開始的敵視,到現在的同源流全汙了。

 北方士族經過數十年的顛沛流離,胡人的劫掠和打壓,讓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養成了一種扭曲的性格,敵視宗祖,特別是敵視南遷支的成員。提起攻打晉國,魏國士族出身的官員,甚至比攻打關中,更為熱心!

 可以想象,如果晉朝與魏國戰爭暴發,不用別人動手,他們留北支的成員就會把他們全部殺光,因為這樣以來,他們才能名正言順的承繼家族所有的財產!

 王羲之道:“此事怎麽辦?”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謝安道:“吳郡陸氏也曾與冉家子發生衝突,他們不解決得很好嗎?”

 “效仿陸氏!”王羲之一聽這話,心裡不由得一抽,他歎了口氣道:“此話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啊!陸氏為平息膠東王的怒火,足足花了十五萬金。我王氏雖然家資豐厚,一時之間哪裡拿得出來十五萬金啊!”

 謝安臉上帶著若有若無的笑意。

 他豈不清楚,王羲之的家資,別說是十五萬金,就算五十萬金綽綽綽有余。有錢是有錢,但是他的財富大都是不動產。整個建康的周邊大約有四萬余傾地,既四百多萬畝,然而琅琊王氏佔據了其中一萬三千余傾,謝氏僅七千余傾。自由農民僅得到不足萬傾地。王羲之作為琅琊王氏的嫡枝,差不多佔據了四千余傾地。

 “當斷則斷,不斷反受其亂!”謝安的聲音,仿佛帶著一種魔力,讓王羲之臉上晴不定。

 “如今魏國確實面臨著不少麻煩,卻不過鱗介之癬。什麽關中士族與關東士族的矛盾,田地久荒,地力喪失,國弱民寡,皆不足為慮。遲則一載,短則半年,魏主必能解決魏國面臨的困難,魏主等穩定了魏國局勢,逸少再表明態度……呵呵,怕比不得現在。”

 這同樣是一個錦上添花亦或者雪中送炭的選擇。當然,冉氏如今並不在乎王羲之的多少錢糧,主要的是一個態度問題,就像官場中的一個站隊問題。

 謝安其實也知道冉閔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並不是如謝安說的那樣,主要是冉閔的出身低微,不被士人所接受,如果不是冉閔握有忠心耿耿而驍勇善戰的軍隊,士族根本不會正眼看冉閔。王導如何確立司馬睿的威信,還不是自用琅琊王氏在士林間的威望,王導精心準備了一副肩輿,讓司馬睿高高坐在上面,派人抬著,兩旁排列儀仗,自己與王敦等名流騎著駿馬緊緊跟隨,前呼後擁,好不威風。三吳大族中的代表人物紀瞻、顧榮等人目睹此狀,又驚又懼,一齊拜倒道旁。

 謝安也是利用琅琊王氏的威望,逼其向冉氏低頭。

 如果王羲之向冉明低頭,就等於間接向魏國冉閔低頭。這樣以來,魏國各地的士族肯定害怕琅琊王氏跑過來抱冉閔的粗腿,冉閔選擇琅琊王氏,而拋棄他們。

 魏國就像是一個魚缸,而士族就像是魚缸中養的金魚,平時沒有外敵,這些金魚就會開始勾心鬥角,一旦放入一個外敵,他們反而會激起他們同仇敵愾,士氣盎然。

 王羲之道:“聽聞冉子陽地幕府山中建了一座書院?建書院肯定耗費不少錢糧,燕子磯附近有吾名下一處田產,並不算太多,約百傾,不如送給冉膠東,添作賀儀!”

 “聰明!”謝安笑道:“逸少有如此胸襟,何愁王氏不能公候萬代?”

 王羲之心情鬱悶,現在也隻有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裡吞,王羲之道:“一事不勞二主,還請安石從中,代為說和。”

 說著,王羲之命管事把地契取來,這萬傾地並不是一張地契,而是由足足數十張地契。謝安拿著這一百傾的地契,走了王府,心中猛然感覺一輕。

 謝安的目光如炬,早已看出魏國和晉國一樣,都是外強中乾,同樣面臨著太多問題,冉氏皇權,並不算穩固。

 不過, 魏國和晉國不同,他就是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威,而且掌握著兵權。

 謝安帶著這百傾地契,直接來到冉府!

 冉明接過謝安送來的地契,疑惑的問道:“安石公,這是……?”

 謝安苦笑道:“行了,見好就收吧!”

 “難道,就這麽算了?”冉明憤憤的道:“他王凝之派人在某門前潑糞,豈能輕易這麽算了?”

 謝安拿著地契道:“已經不少了,建康本來地就少,如今上好的水田一畝已經賣到十五萬錢,而且還有價無市,琅琊王拿出一萬畝良田,就是價值十五萬金。”

 原本冉明並不樂意。

 可是聽到這話,他反而改變了主意。

 按照這個時代一丁耕種六十畝水田計算,他完全可以收下一百六十余名佃戶。佃戶就是世族門閥的部曲,他們隻認冉明,不認其他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