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楊東明的屍體已經入殮,但賠償之事一直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方林開始的想法是與李老三平攤這筆費用,好息事宜人,但李老三一直不肯現身,直到後來事情鬧大了才勉強拿了兩萬元安撫楊高東明的家屬,後來李老三找方林商討這個事情,要方林出二十萬,但方林的態度卻有了變化,這讓李鄉長有點著急。
事情沒有處理好,楊東明年邁的父母每天輪流背一張凳子坐在進場公路上,工程也隻好停工,面對這種情況,何星也無可奈何,隻好等彭明河老總來工地協調。
李鄉長這兩天確實頭疼,一方面縣委華知遠給他施壓,另一方面村民也有議論,說他們兄弟黑心,只顧賺錢,不管別人死活,尤其是出事後,李老三不見人影,更讓村民氣憤,雖然後來李鄉長送去了兩萬元的安撫費,但依然不能堵住村民的口舌,估計這個事情後,村民對李家兄弟的不滿會延續很長時間。
讓李鄉長覺得意外的是方林態度的變化,接到縣委華書記的電話後,李鄉長找了幾次方林,想協商解決賠償問題,但方林卻不怎麽配合,但出事那天,方林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盡管很多村民把怒火發在了方林的頭上,但事後方林的這個舉動卻贏得了村民的好感。
李鄉長最想知道的是縣委華書記的態度,上次工程準時開工,李鄉長受到了表彰,並得到了華書記的提拔,這次車禍事故如果不處理好,牽扯出他參與承包渣石運輸的事情,帽子能否保住還是一個未知數,無論這個事情怎麽處理,他想都應該去拜訪一下華書記。
得知華書記喜歡收藏,李鄉長在文物市場高價買了一個乾隆年間的青花陶瓷,對於古玩,李鄉長不懂,但看到這個青花瓷花了他大幾萬,李鄉長特別心疼。
得到華知遠的首肯,李鄉長帶著青花瓷趕到華書記的住處,開門的是一個胖胖的陌生人,李鄉長從未見過,估計不是楊河縣人。
“小李來了啊,來,到這邊坐。”
李鄉長年紀不比華知遠小,但華知遠依然稱呼他為小李,這讓李鄉長有點別扭。
“書記好,打擾您休息了。”
李鄉長小聲地陪著笑臉,同時不動聲色地將青花瓷放在桌上繼續說道:
“我淘了一件瓷器,據說是乾隆年間的,我怕被坑,書記是行家,幫我把把關。”
華知遠順著李鄉長的手目光一下定格在青花瓷上,他從抽屜裡取出放大鏡,小心地翻弄。
“嗯,是真的,你是從那弄來的?”
華知遠把放大鏡放在桌上,眼睛注視著青花瓷,隨口問李鄉長。
“是在一個農村親戚家看到的,他們也不識貨,我看到這東西挺精致的,就花了幾千元買過來了,這不,這東西今天總算是得逢其主了。”
李鄉長說完看了一下華知遠,發現華知遠並無拒絕的意思,這才放心。
“小李,來,給你介紹一個朋友,沙城過來的,我原來老領導的兒子,朱總,你們以後也會有交集的。”
華知遠說完,把開始開門的胖胖的男子介紹給李鄉長。
李鄉長一聽,趕緊伸出雙手,倒是那個朱總的表情有點冷淡。
“朱總,這是李鄉長,楊灣鄉的父母官,楊河電站工程李鄉長也做了不少的工作。”
聽到華知遠這番話,李鄉長才明白這個朱總才是楊河電站項目背後的老板,方林只不過是明面上的,從朱總的神態,李鄉長不難想到不時在電視上露面的那個朱高官。還好今天來了拜訪楊書記,不然自己怎麽死的都不知道,想到這裡,李鄉長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你們兩個找個時間好好聊一下,小李,楊村車禍的事情一定要處理好,不能出任何差錯,更不能因此影響工程的進度。”
李鄉長一聽就明白了華書記的意思,首先要處理好車禍賠付,更重要的是工程趕快要復工,也許在領導的眼裡,工程復工才是最緊要的。想到這裡,李鄉長很知趣地起身,並小聲地向朱總討要手機號碼。
“你和方林談就可以了,他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李鄉長一聽就明白了朱總不願提供號碼,不過,在他看來,與方林談或許更好。
在回來的路上,李鄉長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自言自語地罵了一聲:
“狗日的,什麽東西,這麽囂張,靠老子吃飯算什麽本事。”
隨即油門一加,那輛奧迪Q5就一下消失在楊河的夜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