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華雄的醬油三國》第115章 益州的改革
  華雄這個鬱悶啊!

  望著小內內背影消失之處,呆愣半晌,腹誹道:“這個浪蹄子!簡直就是勾死人不償命啊!我他娘的也是手賤!你說我一次畫那麽多幹嘛啊!這得試到什麽時候去啊!煎熬啊!”

  不一會,小內內又換了一套紅色的內內出來了,照樣各種勾引,各種撩騷,看得華老二是心癢難耐,二難自已。

  就這樣一套一套又一套,直看得華雄,撐死了眼睛、餓死了鳥。

  每次受不了扛不住,剛剛欲要圖謀不軌之時,都被小內內或用言語激將,或找理由拖延,或硬是滑溜的逃脫了!

  扛啊!捱啊!熬啊!

  終於將所有小內內全都試完了!

  華雄一個餓虎撲食,就將身著薄紗吊帶,掛著空襠的小內內拿下了。

  可是!小內內卻驚呼了起來:“唉呀!夫君你流鼻血了!”

  華雄也感覺到了異樣,嘴唇上方像是有兩行鼻涕,慢慢流了下來,趕緊拿過錦帕擦拭。

  定睛一看,錦帕之上滿是大姨媽!

  華雄為了遮掩自己的尷尬,裝作惱羞成怒,責怪道:“都怪你!看看為夫忍耐的多辛苦!”

  小內內嗔道:“你就是個大呆瓜!實在忍不住了,你就可以不忍了嘛!”

  華雄沒好氣道:“你不是說,沒試完之前亂來,就是禽獸嗎?”

  小內內“咯咯”笑著,鄙視道:“唉!誰能想得到,你竟然連禽獸都不如呢?”

  華雄聞聽,白眼一翻,連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過嘛!最終他還是沒舍得死!

  反倒是淫威大發,生龍活虎的,將小內內整了個筋疲力盡、欲仙欲死。

  接下來的日子,華雄一面調教著自己的三個女人,一面雷厲風行的,對蜀中開始了各項改革。

  首先,他在益州的人才培養與儲備上,做出了改革。

  談到人才的培養與儲備,自然要對當下的人才選拔制度有所了解。

  那麽漢末時期,是如何選拔人才的呢?

  追溯歷史,夏、商、西周選拔人才,實行的是世卿世祿製。

  戰國時期,出現了軍功爵制度。

  對此,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強秦的崛起,與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此我就不再贅述。

  同一時期,興起的還有“養士”之風,這也可以算做是一種人才儲備制度,孟嘗君的“雞鳴狗盜”,便是如此。

  自漢高祖劉邦始,大漢王朝開始了延續至今的察舉製。

  其間,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此制度略有出入,但是均都大同小異。

  基本上,都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地之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然後再推薦給上級。

  到了武帝時,察舉制度發展到了成熟期,各種規定也相對更加的完善起來。

  察舉的科目分為,常科與特科兩大類。

  常科就是依照常例,每年舉薦一次人才。

  人才的類型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祿四行。

  特科便是,皇帝針對某方面特別急需的人才,開特例命人舉薦人才的方式。

  至於孝廉嘛!

  那就是,從精通儒學的高官及富豪子弟中,選拔而出的道德模范。

  被舉孝廉之後,前程遠大,升遷較快。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認為是正途、清流。相當於隋、唐之後的進士出身。

  茂才則多為現任官吏,也就是說,茂才便是現任官員中的佼佼者。

當下還有不少人,先舉孝廉,再舉茂才。  察廉,是指察舉廉吏的意思,並不是指孝廉,被舉為廉吏者,多為低級吏員。

  光祿四行,指的是質樸、敦厚、遜讓、節儉,四種品行,一般由丞相、禦史來舉薦,范圍只在光祿勳屬官之內。

  這些制度,聽起來極其複雜,很是規范合理的樣子,其實早就爛透了!

  人才的選拔,統統要由人來舉薦,其中的可操作性就很大了!

  人都是有利益群體的,與其推薦別人,不如推薦自己人!這就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被舉薦之人沒有名氣?

  那就虛張聲勢!

  沒有真才實學,過不了考核那一關?

  那就利益互換!這次你考核我的人放水,下次我考核你的人也放水!

  反正都是士族子弟,搞不好還是親戚呢?

  搞來搞去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因為這個時期,士族只和士族聯姻,寒門子弟很難攀上高枝!門當戶對的觀念,那簡直就是根深蒂固!

  所以,當時的士族與士族之間關系極為密切,互幫互助之行為,蔚然成風。

  “舉秀才不識書,舉孝廉父別居!”便是當下,人才選拔制度的真實寫照。

  正因為華雄,清楚的看到了這些弊端,所以他決心,率先在蜀中展開改革。

  他一方面在轄地內,盡可能多的建立官辦學堂,播撒讀書種子。

  另一方面,又建立了軍事學院、文史學院、格物致知學院。

  從這三所學院畢業之人,他優先錄用。當然了,想進這三所學院學習,那也是要經過相關考核的!

  他也曾經想過,就這樣將後世的學院製教育方式照搬過來,會不會步子邁的有點大?步子邁的這麽大,會不會扯到蛋?

  隨後他便釋然了!

  也只有這樣的分門別類,專業培養,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人才。

  就算是科舉製,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效果,步子大點就大點吧!只要小心些,方法得當,也不一定就會扯到蛋!

  然後,就是對工商業的鼓勵,對釀酒、冶鐵、鑄造等,各種手工業的升級改良。

  依舊大力提倡研發,獎勵研發,提高匠人社會地位,將能工巧匠納入益州科工院。

  最後,開展軍屯、民屯,鼓勵開荒,輕徭薄賦,興修水利,建立農業研究所,繼續走科技強軍、科技興工、科技興農的路線!

  當然了,這是一盤大棋,僅僅依靠他一個人,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

  他將手下的文臣武將,統統調動了起來,盧植、李儒、田豐、沮授、法正等人,抽空還得去幾個學院客串教授,身上的擔子都是不輕。

  前幾日,孫策、顏良、文醜三人,也已經到了,華雄便任命他們為將軍,到軍中任事。

  孫堅、紀靈、公孫瓚等人,也會抽空去軍事學院,教一教行軍布陣,戰陣武藝。

  益州境內的軍民,隨之便滿負荷,熱火朝天的忙碌了起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