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朱氏》第3章 孫先生
  雖說朱熙在五歲生日那天說出“長大要當城主”的豪言壯語,可是無論是自家的母親還是奶奶,都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畢竟,四國城不同於其他四個國家,小孩子總是充滿著不切實際的夢想,雖說大部分的小孩在五歲時說出的不過是長大要做大英雄、做大官、經商之類的話語,可是也並非沒有孩子說要當城主的。據說目前的四國城主陸四國,在5歲時就說出了長大要做皇帝的事情。雖說現在是城主,並非皇帝,可是未來事情誰能說的準呢?畢竟城主大人現在不過60多歲。

  對於朱家大院的眾人來說,更關心的反而是自家少爺又要學文,又要習武的事情。畢竟,這兩件事情都是需要投注大量的精力,不停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微薄成績。讓一個孩子,時而靜下心來認真的讀書,時而放開心靈感悟武道,實在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

  在朱家少爺的書房裡,一個五歲的小孩,正站在椅子上,不停的在書案上寫著什麽。一位四十多歲的先生,在書案旁的躺椅上一邊看書一邊搖頭晃腦。任誰第一眼看到這樣的畫面都會覺的這裡學生認真,老師博學。

  “老孫頭,快把手裡的黃書放下,看看少爺這篇小字寫的怎麽樣?”被稱作老孫頭的是現任城主府幕僚之一,人稱孫先生的孫勤是也。說是城主府幕僚,可孫先生在城主府並無太多事物需要忙碌,就如城主府養的清客一般,每日吃吃喝喝,與人談書論道就過去。城主府的大事自有幾位受城主信賴的老幕僚參謀,故此,當朱家有意請他來教導自家少爺的時候,這位孫先生忙不迭的答應了,就連學費都隻是象征性的隻收每月20兩紋銀。

  隨著朱熙的大喊,孫先生隻能搖頭苦笑的從躺椅上起來,還不忘念叨幾句,黃書是什麽書?難道因為此書封面為黃色?好在孫先生已教導朱熙半月有余,已經習慣了這個朱家的小少爺總說一些稀奇古怪的話語。唯獨讓他不滿的便是,朱熙自第二天起便因為他的白發而執意稱他老孫頭。

  “說了多少次了,為師不過40多歲,正直壯年,你就算不稱呼為師孫大人,但總要喊一聲先生吧。”可是朱熙並不買帳,隻是對著孫先生笑嘻嘻的說:“先生,我覺得還是喊老孫頭親切一些”。不要總是糾結這些微末小節,快來看看我今天的小字寫的怎麽樣。

  無奈之下孫先生隻能低頭看字,只見一張白紙上工工整整的寫了300個小字。對於朱熙的字,孫先生一直頗為喜愛,而朱熙本身練字也非常勤謹,每日就是十篇小字,不能多寫,不能少寫。

  “嗯,今天的字,工整有余而勁不足”。說罷孫先生又對著朱熙的字一一講解,直到說的口乾舌燥。而頑劣的朱熙這會也狀若認真的小學生,專心的聽講。直到孫先生拿起茶杯準備喝水的時候才說了一句:“謝謝先生解惑”。這一句可把孫先生說高興了,這麽多天了,終於聽到這個頑劣的學生喊自己先生,不枉費自己一片苦心啊。

  就在孫先生準備回到躺椅上等著朱熙寫第二篇小字的時候,卻有丫鬟推門而入,對著孫先生微微一福,便說道城主府有人傳話過來,說府內有事,需先生回府。不得已,孫先生隻能交代朱熙繼續完成今天剩余的小字,今日空閑時間再來,便匆忙隨丫鬟出府。

  隨著孫先生離開,偌大的書房也只剩下朱熙自己。因為孫先生在教導朱熙時便要求磨墨不可假他人之手,一定要用心磨墨方能精心寫字。

所以隻要朱熙在書房,就沒有隨侍的丫鬟。此時朱熙就站在椅子上,一會磨墨,一會寫字,不一會的功夫就又寫了4篇小字,而衣袖上,也因為磨墨不小心而沾上了墨汁。  寫完了5篇小字,朱熙便放下紙幣,蹦蹦跳跳的出了書房。有在書房外守候的丫鬟,忙不迭的帶著自家的小少爺去梳洗更衣,一個5歲的小孩子,被十幾歲的小丫頭放在大木桶裡洗澡,對於大戶人家來說這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可對於真實年紀已經35歲的朱熙來說,每一次都是煎熬。

  而每一次丫鬟給他洗漱的白白淨淨之後,總忍不住抱起來親一口。每當這個時候,聞到少女的清香味道,朱熙便隻能在心裡默念各種清心咒。萬一忍不住以5歲之軀就開始就調戲侍女,這也太驚世駭俗了一些。他又不是蠟筆小新。 對於這種高難度的事情,他早就決定這是十歲以後才要做的。

  丫鬟給朱熙換好衣服也不過上午10點多,只見朱熙身著黑色短衫,慢悠悠的走到院中。先做了一段廣播體操,接著就開是繞著院子不停的跑步。好在朱家的主院近200多平方米,繞一圈也足有200多米,對於5歲的孩子來說,跑一圈還是要花費一些時間。

  雖說自家少爺在繞著院子跑圈,可是隨侍的丫鬟卻不敢大意,小心翼翼的看著朱熙亂跑,就怕他不小心摔倒。直到朱熙跑完5圈,回到門廊下,丫鬟才放下心來。給朱熙端了一杯水,又拿起早準備好的扇子給朱熙扇了一會風,待自家少爺呼吸均勻後才說道:“少爺,老夫人今天去法興寺上香回來的路上買了四個和少爺年紀一般大的丫鬟。”

  朱熙一聽這話可就嚇了一跳,在四國待的這幾年眼見的都是一片安樂祥和,從未聽說有誰家會將孩子賣到別人府上當丫鬟或者小廝的。忙對著甩出丫鬟一通問題。說了半天才終於明白了,這幾個孩子都不是四國本地的孩子,據說是梁國那邊有水災,一些受災的民眾無處求生,沒辦法,隻能拖家帶口往四國這邊謀求生路。

  奈何四國城寸土寸金,原本就背井離鄉的梁人沒有辦法,隻能選擇將孩子賣至別家。一來這樣可以換回一筆收入,讓自己有機會在四國闖一闖。二來雖說進別人府上做丫鬟,但大戶人家對小孩子總是比較好,孩子總能吃上飽飯,這樣自己也勉強安心。再找一個地方做工,時間久了萬一攢下家業了,也可將孩子再贖回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