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盛唐永寧》第267章 甲第
  作為一名巫師,永寧對即將發生的不好的事情,總是有一種出自本能的感應。她本來雖然已經猜到李治想要做的事情或許會存在某些危險,但其實並沒有太放在心上,雖然歷史已經改變了很多,可是在很很多時候,她卻還是會本能地去拿著現實與歷史做對照,然後便一廂情願地認為李治便是有可能遇上難處,卻也絕對不會危及性命,畢竟他如今才二十多歲而已。

  可是在送走了高陽公主之後沒多久,她便一陣陣地心悸,腦海裡不時地閃現出李治頹然倒地的景象,及至李治回來之時,她也隱隱從李治周身氣場中發現了幾縷代表著不祥的灰黑光環。從心而論,永寧並不喜歡這種模糊預見的天賦,明知道有危險,卻沒有辦法規避的感覺實在是差極了

  即使李治看起來像是有所觸動,可是永寧卻並沒有能夠放松下來,因為她心裡很清楚,危險並沒有過去。孩子們中的毒,已經被孫思邈設法解去,只是長時間的持續高燒,到底讓他們有些虛弱,即使是孫思邈這樣的高人,也沒有能力讓他們立時便活蹦亂跳的,怎麽也得好生將養三兩個月,才能痊愈。

  不過只要毒素已清,那麽將養身體什麽的,實在也算不得什麽大事,永寧每天雖然多數的時候都是留在配殿之中照看李琮、沁華和李鈺,可是她心裡時時惦記著的,卻依舊是李治。

  李琮和沁華年紀大些,多少也能明白了這次他們生病的事並不單純,每天看見永寧輕蹙著眉頭的樣子雖然心裡也跟著操心,卻也不知道該怎麽安慰永寧,只是安靜地或躺或坐,兄妹倆悄悄地說話、遊戲,並不去打擾永寧深思。可是李鈺那麽大點的一個孩子,卻是半點不通人事的,時不時地號啕大哭,或是尖叫著發脾氣,總之不是永寧抱著就不行,只要睜開眼,就要呆在永寧懷中,很是折騰了永寧一番。

  日子一天一天平淡地過去,李治的各種舉措也緩和了下來,任永寧怎麽觀察,都發現大唐處於一個極和諧的狀態之下。於是,她那種莫名的心悸雖然還是時有發生,但是她人卻漸漸地放松了下來。

  盧夫人的身體狀況在房永安回到長安後,有所好轉。李敦繼承韓王爵位之事,還算順利,雖然其間側妃所出的庶長子惹出了一些事端出來,但是李敦畢竟佔著嫡子的名分,其母又是出自房家,背後又與永寧這個寵妃牽著關系,所以王府署官們倒是一多半都站在了李敦這邊。雖然李韓王病重之時,對幾個庶子和他那幾個放在心上的庶妃多有安排,可是最後到底還是李敦佔了大頭兒,母子同心倒是把韓王府收拾得滴水不露。

  本來房玄齡去逝之時房永安便是要趕回長安的,可是誰承想卻偏偏得了場重病,沒能成行。不過,她身體好了些,能趕路了,便還是一路急行地回來了。

  房永安這次回來,一個是擔心盧夫人,另一個卻是有心想在皇帝這裡探探風聲,看看能不能讓李敦回長安長住。他們母子這些年來的安生日子,幾乎都是在長安過的,比起潞州那個地方,長安這邊倒更像是個家,而且只看著先韓王這一輩子過的憋屈日子,他們母子也是沒心再跟朝廷較勁,反正頭上頂著王爵,有產有業,衣食無憂,也實在不必非靠著那塊封地提心掉膽的過日子,如果可以設法回長安定居,倒是比在潞州更自在些……

  永寧與房永安卻真是多年未見了,曾經好容易培養出來的那點姐妹之情,如今卻也只剩下了客套,生疏的讓人難以理解。永寧一直都知道,房永安對她似乎有什麽心結在,可是這麽些年來,她卻也沒能問出個究竟,但是她對於房永安到底還是關心的,知道了他們母子的想法之後,便應承了下來,答應替他們去探探李治的口風。

  其實這口風根本就不必探,永寧很清楚,李治對於此事必定是樂見其成的。只是事緩則圓,就算是真做如是想,事情也只能一點點地來,一步步地辦,才能得到最佳效果。於是李敦上疏,李治批複,李敦再上疏,李治再批複……如此往複了三四趟,李敦回長安的事終歸是定了下來。

  房永安此次回長安,並沒有住在韓王府,而是直接住在了房府,一則在房玄齡牌位前守孝,二則卻是存了開解照顧盧夫人的心思。房玄齡此時也算是看明白了,她年少早嫁,與下面的弟妹並不是很親近,如今房玄齡已經不在了,若是盧夫人再有個三長兩短的,房家這邊他們母子日後若想再借力,怕也是不易了。

  或許是同病相連,又或許是看到長女的境遇更為淒涼幾分,盧夫人倒還真是又多打起了幾分精神,身體也緩慢地恢復了起來。只是雖然身體漸好,也畢竟不比常人,進宮卻是多有不便的,於是房永安幾次進宮,盧夫人都是拜托了高陽公主,或是由杜氏陪同,在這種情況之下,倒還真是緩和了永寧和房永安姐妹之間的尷尬氣氛。

  等到李敦處置好潞州的事務,舉家搬回長安的時候,李琮、沁華和李鈺三人的身體也都康復如初了,只是永寧到底是心有余悸,再不肯讓李琮單住,又重新搬回到了永寧的身邊,將紫宸殿的偏殿出來做為他的居所,沁華和李鈺也被永寧強製性地分開,雖然並不禁止他們姐弟玩在一處,可是卻也是各有各的居所,再不許沁華任性地擠在李鈺的住處。

  經此一病,沁華倒是懂事了許多,對於永安的告誡和安排,都不曾反對,反倒是上心地與永寧學起了管束身邊宮人的方法,對身邊的庶務也上心了許多,就連李琮和李鈺身邊的事,她也是時時地留心著,倒讓李治和永寧安慰了許多。

  李敦的妻子出身很普通,這門親事卻是當初房玄齡替他定下後,又求了李世民下旨賜婚的,所以雖然母顯,但是這位新上任的韓王妃在諸蕃王妃中倒還是有幾分體面的。永寧見過一次之後,便明白了房玄齡當初替李敦選了這樣一個妻子的用意,母族不顯,不會為帝王忌諱,而且因為是高嫁,便也只能以夫為尊,對房永安這個婆婆自然也更是恭敬有加……

  李治很滿意李敦的知情識趣,也有意抬高他,所以永寧這邊幾次設宴,房永安婆媳都是座上賓不說,而且永寧還話裡話外地對著韓王妃誇了又誇,又貌似無意地轉述了幾句李治稱讚李敦的話,倒是讓許多人私下裡琢磨出了許多。

  房遺直的嫡長子房儼,本來因為要為祖父守孝的緣故,打算三年後再參加科舉,可是李治卻是裝出了一副一時興起的樣子,特旨讓他這科便下場歷練一回,隻說是少年人多些經驗總是好的,便是不中,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誰知房儼倒也爭氣,過五關斬六將,硬是經、策全通,中了進士科的甲第

  李治都沒想到房儼能考出這樣的成績出來。他當時之所以會給房儼這樣的方便,也不過是想從房家再拎出來一個能借力的,房遺直眼看著他是掰不動了,房遺愛那裡又有許多事是靠不上的,至於房遺則,隻一座致知書院便已經忙得他四腳朝天了,數來數去也就剩個房儼或可一試……他原先還只是想著房儼能掛個榜尾就行,誰知房儼卻給了他這麽大的一個驚喜。

  永寧卻擔心是閱卷的考官給了房儼人情分,要是這樣把孩子給捧了上去,怕是將來難免有跌下來的時候,於是明示、暗示地催著李治調了房儼和前幾名的試卷閱看,這一看永寧才算是放心了。雖然限於年紀閱歷,房儼看問題的角度還有很大的限制,思考的方向卻是能把握的住的,從這方面看,把這孩子放進官場,倒也可行。

  李治本是歪打正著,這會兒卻表現的得意洋洋的,一副慧眼識英才的樣子,得意之下竟是賞了房儼一個正九品的書吏之職,親自帶在身邊教導。

  這皇帝身邊的書吏,簡單來說乾的就是秘書的活兒,要說起來還真是個鍛煉人的好地方,尤其是皇帝身邊配備的是一整個的秘書團,平時人員的基本配置在二十人左右,各自分攤一部分事務,半年輪換一回,在這兒乾上五年再出去,放到六部做個侍郎是絕對能拿得下來的。

  永寧對於李治的這個安排倒還算滿意,只是憂心房儼於人際關系上拿捏不穩,不僅讓人帶話回房家提醒了幾回,更是在房儼入職前特意讓他進宮見了一面,將她收集好的如今“秘書團”成員的來歷、性情等內容都交待了一遍,又囑咐了他一些為人處事之道,才放他離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