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種田記正文卷第五百六十章去四姑家喬佳月撓了撓頭,她怎麽走到這裡來的?
說真的,她已經有好幾年都特意避開著這條小路了,沒想到今天誤打誤撞地走了。
因為這條小路是從高玉蓮家門口穿過,距離很近,特別是拐灣的地方,都貼著廚房了。
她正準備加快腳步離開,就聽得高玉蓮和一個有些眼熟的女聲在說話,裡頭還提到了喬秋月的名字。
“奶奶,您是不知道,喬秋月現在在學校裡可是出名了,這不到一年的功夫,就換了幾個男朋友,她沒有家裡給補貼,怎麽過日子?還不都是靠別人養著?”
“我想不到她是這樣的人,真的是丟盡我們家的臉了。”
高玉蓮急促地呼吸了幾聲,痰音明顯,沙啞地說道:“這個不孝女,我就知道她不學好!”
“下一次,你直接找人把她給我帶回來,看我不抽死她!”
“奶奶,您別生氣了,下一次我回來看你,一定把秋月那丫頭給您帶回來。”
喬佳月聽著,見到有幾個小孩從屋後轉出來,她就加快腳步離開了這裡。
那些話她是不相信的,喬秋月並不是這種人。
基本上,她已經可以確定跟高玉蓮說話的人是喬秋雨了,簡直是突破自己對她的印象,沒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
喬佳月心裡很不舒服,她們太過分了。但是喬秋月自從去上學後就沒再回來,也沒有寫信與自己聯系,這裡頭該不會有什麽意外吧。
她想了想,過年前如果有去權市的話,有必要去找喬秋月聊一聊。
回到家裡,喬母見喬佳月步履匆匆的樣子,不由奇怪地問,“你怎麽了?”
喬佳月猶豫了下,把自己聽到的話說給了喬母聽,說真的,轉述那些話讓她不是很舒服。
喬母微微皺眉,看了喬佳月一眼,“這一年來,大隊裡是有些秋月的閑話,她一個離婚的人,靠自己考入大學,別人難免有些酸言酸語。”
“但是像你說的這些我沒聽人說過。”一個女人離婚了本來就不好過,還在男女關系上中傷,這絕對是對喬秋月最大的惡意。
喬佳月就不懂了,喬秋月哪裡得罪喬秋雨了,記得當初,她們堂姐妹的關系很好,還影響到到喬秋月的許多想法。
“別想太多,秋月自己行得正坐得端,自然什麽流言都不怕的。”喬母想了想,“而且秋月現在也不回大隊,影響不大。”
只要她不回來,大隊裡再怎樣的流言,在這通訊有限的時代,也影響不到喬秋月。
聽了喬母的話,喬佳月反而覺得這事沒那麽簡單了。
不過這些喬秋月的事,她也幫不上忙,只能祈禱喬秋月自己能順利解決了。
因為三個孩子回來,昨天是來不及,今天喬母殺了一隻小母雞,喬父又去水庫那邊買了兩條草魚回來。
午飯,喬父喬母也不讓喬佳月他們進廚房,夫妻倆一齊動手,整治了一桌的美食出來。
等喬父給喬爺爺、喬奶奶送些肉菜過去後,一家子終於坐下來吃飯。
他們吃著魚,不由就說到了海產,喬父便說二十要去九峰公社那邊。
那裡靠海,大集上各種海產品,每年大隊都要去采購一些乾貨。
尤其是這幾年,那邊海裡養殖海產,又沒有碰上特別大的台風,收獲倒是不錯。
喬佳月不由想起了自己當年和喬父、還有許陽光騎自行車去海邊的經歷。
在那裡,她碰到了一對兄妹,那個晚上的經歷她到現在還有點印象。
當年不敢問,如今快二十年了,問問倒是無妨。
喬父聞言,笑了下,“從古至今,海邊一直都是通往外界的一處地方,也是偷渡最多的。”
“可是……”喬佳月總覺得那裡不可能偷渡,可又提不出什麽疑問來。
喬父歎了口氣說道,“這種事在早年已經形成一條鏈子,即使查得再嚴,總有人鋌而走險。”
喬佳月想了想,突然問:“阿爸,許陽光叔叔那時候一起去,他是不是有什麽目的?”
“應該是。”喬父點頭,給喬佳月夾了一筷子魚肉,“都過去那麽多年了,別去想咯。”
其實喬佳月還是很疑惑的,許多地方模模糊糊的,畢竟他們這裡跟粵省那邊靠港島不同,而且海上隨時有巡查,謹防間諜入境。
喬佳月吃著飯,心想,這次再去海邊,再看看吧,說不定會有什麽發現。
吃過午飯,喬佳月就約兩個哥哥去中學看看,順便去喬四姑家。
大隊的土路又被擴寬了不少,路面壓得結實平坦,三人走到大隊那座寺廟那裡,喬佳月轉進去看了看。
寺廟看著比以前還要舊一點,但從許多地方可以發現,都被悄悄地修補過了。
喬佳月就給兩個哥哥說她當初躲起來,看到誰來祭拜的事,在風聲最緊的時候,老人們都不放棄他們的信仰。
而到現在,一切放寬松了,來寺廟已經成了半公開的事,反正在山上,只要大隊不追究,公社還管不到。
兄妹三人繼續往前走,就到了中學,因為地形的原因,建築物並不都在同一水平面上。
相比以前一間大屋子塞好多人的情況,如今的宿舍是按照規格來的,一間放四張上下床,洗手間公用,倒是比以往好了許多。
他們進不去,就在學校裡轉了轉,發現菜地並沒有被取消。
兄妹不由相視一笑,仿佛看到了他們當初讀初中時的情景,雖然他們沒有參加勞動,但那時的記憶卻不會忘記。
離開了學校,喬佳月他們也不急,慢慢走到了喬四姑家,她家還在原來的位置,不過今年推倒建了三間新房,看著就寬敞明亮許多。
喬四姑知道看到喬佳月他們過來也很高興,忙著要煮點心,讓喬佳月給阻止了。
她拉著喬四姑坐下說話,聊些家常。
雙胞胎不在,他們一心想要學拍照,進照相館,但顯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縣城的照相館是公家的,人家師傅也不會隨便教人,一般都是教給自己的兒子,以後子承父業。
在這個時期,子承父業是很常見的,在知青下鄉的那些年,有多少人為了逃避下鄉,讓家中的父母提早退退休,頂替了工作呢?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六零種田記》,微信關注“優讀”,聊人生,尋知己~